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特色小鎮的理念在現實中存在兩個版本,一是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版本,另一個是浙江版本。從空間范圍及行政建制意義上來理解,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聚焦的是以建制鎮為單位的特色小鎮的培育,基本可以稱之為美麗特色小城鎮。因此可以稱之為“廣義”的特色小鎮。而浙江版本的特色小鎮,主要是以提倡生產、生活、生態景觀融合型的“非園區、非社區、非景區”為特征的,范圍為3平方公裡,核心區1平方公裡的產、城、人、文一體化的特色空間聚落,因此可以稱之為“狹義”的特色小鎮。在美國,這樣的空間聚落一般定義為“鄉村都市”。
無論是廣義的特色小城鎮,還是狹義的特色小鎮,都需要圍繞“特色”來進行創建、培育和發展。從目前國內風起雲涌的特色小鎮的建設浪潮來看,一些基本問題還需進一步厘清,具體而言,包括特色小鎮的發展理念、治理理念、治理結構、治理模式和治理評估體系,都需要有深入的探索。…
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22, 2018 at 12:51pm — No Comments
由於士人階層的累世不懈經營,服丹用藥這一先前帝王的特權終於讓位於門閥士族,成為門閥士族的身份性標誌之一。從外觀形象上看,“一班名人都吃藥,穿的衣都寬大,於是不吃藥的也跟著名人,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因為士族文人提倡風行的緣故,五石散中幾味主藥價格日趨昂貴,普通市人求之不易。西魏時梁彥光的父親得了重病,醫生給他開的藥方為五石散,然而紫石英一味卻求之不得。梁為此而憔悴,因而感動上蒼,讓他在園中拾到一塊。可見求五石散之難。所以在一般人心目中,服藥便意味著其人為上流貴族,如同穿金戴銀一般神氣。由此還導致了許多人倒在路邊冒充服藥散發:
後魏孝文帝時,諸王及貴臣多服石藥,皆稱“石發”。其時乃有非富貴者…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4, 2017 at 2:00pm — No Comments
陳寅恪先生《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系》一文所列舉的東晉天師道世家的服藥修道行為明顯地體現出嵇康所認定的疏離政治、註重精神修煉的服藥宗旨 。尤為引人矚目的是王羲之,他不僅與道士許邁等人“共修服食,采藥石”,而且“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 。“我卒當以樂死”一句是值得玩味的。如果理解上沒有偏歧的話,那麽在王羲之看來,“樂”的意義要遠遠超過“不死”,至少可以用“死”來交換“樂”。這也就是說,精神上的安祥和愉悅遠比肉體生命本身的存在要重要的多。這種註重士人自身的精神修養的取向不僅與嵇康的倡導遙相呼應,而且也與整個魏晉時期士族文人註重精神養煉的潮流密切吻合。明白了這一背景,也就比較容易理解兩晉士人服藥過程中的精神取向:
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曰:“‘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最。”(《世說新語•文學》)…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14, 2017 at 1:00pm — No Comments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特色小鎮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水平隨著工業化的迅猛發展而大幅提高,2016年已達57.35%。迅速興起的大大小小的城鎮,在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和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發展的不均衡,城鄉二元結構矛盾越來越明顯,同時“城市病”也開始蔓延。…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16,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驢妹好不容易調了年假,帶父母去他們期盼已久的千島湖旅遊。車剛到杭州千島湖境內,就收到手機簡訊提醒,按提示下載了該地智慧旅遊的APP,驚喜發現,訂千島湖的酒店,可用VR全景虛擬看房,到了酒店也不用經歷前台登記等候、支付押金等環節就可入住,手機點點就能打開房門,酒店周邊的」哪裡好玩」「人多不多」「哪裡好吃」「價格如何」等當信息都有主動推送。「以前出遊前,需要華大量時間在各種APP上看攻略,看到頭昏眼花,而現在主動做攻略變成了被動推動,信息特別實用而全面,這才是旅行的意義吧。」
近幾年,無論是旅遊愛好者,還是旅遊從業人員,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就是越來越多依託網際網路,雲計算的服務項目被應用到旅遊行業中來,為大家的出行旅遊提供了更加便捷人性化的支持。其實這些跡象已足夠表明,智慧旅遊已經到來!…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September 1, 2017 at 5:58pm — No Comments
中國主席習近平曾提出,與改革開放30多年來接近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相比,中國經濟已步入中高速增長為標誌的"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重點領域改革好戲連連,更為"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不斷泵入活力和動力。…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2015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時代的開端。
早在幾個月前,中國電商先驅,阿里巴巴,在美國紐交所成功IPO,當天更以1676億美元的市值,領先全球電商老大亞馬遜174億美元之多,CEO馬雲個人的淨財富據稱達到219億美元,一舉成為中國大陸首富,各種「馬雲語錄」,一時之間洛陽紙貴。所謂「衰為盛之終,盛為衰之始」,在越過最高的險峰之後,阿里巴巴的商業美景可能很快就要走進下坡路。根據億邦動力網2014年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超過92%的淘寶賣家已經、或正計劃,要離開這個電商平台。…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眾籌正逐步成為新的創業模式,很多時候眾籌都是做傳統行業,比如咖啡館、飯店、會所等,如今,旅遊行業的眾籌模式也正在興起。鏈景旅行是一家新成立移動網際網路公司,並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成為行業的第一名,作為網際網路眾籌模式的先行者,近日,鏈景旅行創始人陶銘接受了記者採訪,分享了自己對於眾籌的感悟和經驗。…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處理挖掘等技術的不斷應用和完善,為智慧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旅遊業在大數據時代下實現轉型升級。本文在對旅遊大數據與挖掘及其對智慧旅遊發展的影響研究的同時,分析了旅遊大數據發展面臨的一些問題, 並對大數據下智慧旅遊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和對策。
一、大數據對智慧旅遊的影響…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勁旅網訊】切入景區市場的角度有很多,陶銘創業卻選擇了最「偏門」的一個——景區語音講解。
兩年內,陶銘創立的鏈景旅行耗死身邊所有的競爭對手,獨家簽下1700家4A景區後,行業才反應過來,圍繞著景區語音講解,鏈景旅行已成為小獨角獸。在B端,它可以讓景區通過快速複製的方式迅速完成智慧景區升級;在C端,它可以讓不滿足於走馬觀花的遊客對景區文化內涵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一場關於景區營銷的革命已經打響。
創業源於一句話的刺激…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一、大數據在旅遊行業的發展前景
隨著大數據的應用熱潮,旅遊大數據也得到了業界的高度重視,我們從網站上可以看到,攜程、藝龍、去哪兒等平台型旅遊企業也已經開始應用「大數據」,改進自己的產品體系,為企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只要點擊想要去的地方,便會自動彈出相關的吃住行游購娛產品,這些產品不是簡單的列表,而是基於網絡評價的好壞篩選出來的精品。
大數據可以做到貼近消費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並作出預判。如今的數據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產,極富開採價值。並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占據重要位置。…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2016年知識(內容)付費迎來了春天,眾多披著知識外衣的產品收割了大量的曝光,眾多的內容生產者收割了不菲的收入,用戶對知識的渴求讓人驚訝,轉眼時間已經來到2017,人們不禁要問,知識(內容)付費的東風還會吹多久?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的格局會有怎樣的變化?知識(內容)付費有哪些新的趨勢?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通過獵豹移動大數據平台Libra和獵豹全球智庫的深入洞察,一起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天下雜誌·中國數位應用新浪潮
本期封面故事「數位中國」,由《天下》總主筆蕭富元、主筆馬岳琳聯手完成。了解中國本不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蕭富元為現在中國情勢下了「一個泡沫、兩隻老虎、三把利劍、四海不平」的判斷。
二○一七年下半年中國將召開十九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入第二任期,將面臨的挑戰包括:一個大到不能破的房地產泡沫,一線城市的人們不是在搶房路上,就是在遺憾的心路上,一線城市外卻是嚴重的供大於需。…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9:38pm — No Comments
直播主各憑本事賺錢不夠厲害,中國找到的下一波數位經濟成長動能,是做出真材實料、好消化的知識內容平台,讓你心甘情願花錢聽課。
童書作家、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去年底在中國知識型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做的「得到」app上,上線了他的書《今天》。那是一個圖文加音頻的專欄,每天以不到10分鐘的內容不斷更新,持續1年,訂閱價199元人民幣(約870元台幣),已有超過1萬2000人訂閱。…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9:33pm — No Comments
工業4.0的熱浪在全球繼續蔓延,每一個國家都在認真思考自己的戰略表達。2016年日本內閣會議上正式提出了社會 5.0(Society 5.0)。這個概念在引起了日本的廣泛關注。《日刊工業新聞》也做了詳細的深度報導,本文對近期的日本業界進行了深入的跟蹤,解密超級社會5.0。
Big Project巨項目
社會5.0是日本向未來社會前進的道路標示,這是日本政府寄予厚望的巨大項目(big…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教育4.0,是在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互聯網+工業)下,工業進入4.0時代,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同時也使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階段進入“產業互聯網”階段。同樣,互聯網+教育給教育也帶來了巨大變革?2014年教育副部長魯昕就在多次會議中提到教育4.0的概念,在2015年剛剛落幕的“亞太品牌教育模式發展高峰論壇”(APEF論壇)上,思維可視化研究院院長,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劉濯源,首次對教育4.0的概念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闡述。
概念/教育4.0
教育4.0是以互聯網為信息載體及傳遞管道,以智能終端與移動智能終端為人機交互界面,以滿足學習者心智體驗及促進其心智發展為目標,以他組織(權威組織)結合自組織(學習社群)為組織形式的教育形態。…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這是內容為王的時代,毋庸置疑。但是我們如何測定內容產生的效益?很多人,唯點擊率是詹。但當我們仍困在如何提高瀏覽量的迷思時,美國早已開始針對這種測量指標精準與否論辯。有人認為瀏覽量只不過是虛有其表的「虛榮指標」,甚至宣告瀏覽量「已死」,但也有人認為瀏覽量仍有其價值。Contently 作者 Sam Petulla 整理了十個數據 ,告訴我們「內容」究竟應該如何評定:…
Added by Ra Zola on August 1,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