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稼雨:從《世說新語》看服藥的士族精神 (5)

由於士人階層的累世不懈經營,服丹用藥這一先前帝王的特權終於讓位於門閥士族,成為門閥士族的身份性標誌之一。從外觀形象上看,“一班名人都吃藥,穿的衣都寬大,於是不吃藥的也跟著名人,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因為士族文人提倡風行的緣故,五石散中幾味主藥價格日趨昂貴,普通市人求之不易。西魏時梁彥光的父親得了重病,醫生給他開的藥方為五石散,然而紫石英一味卻求之不得。梁為此而憔悴,因而感動上蒼,讓他在園中拾到一塊。可見求五石散之難。所以在一般人心目中,服藥便意味著其人為上流貴族,如同穿金戴銀一般神氣。由此還導致了許多人倒在路邊冒充服藥散發:

後魏孝文帝時,諸王及貴臣多服石藥,皆稱“石發”。其時乃有非富貴者 ,亦雲服石發熱。時人多嫌其詐作富貴體。有一人於市門前臥,宛轉稱熱,因眾人競看。同伴怪之,報曰:“我石發。”同伴人曰:“君何時服石,今得石發?”曰:“我昨在市得米,米中有石,食之乃今發。”眾人大笑。自後少有人稱患石發者。(《太平廣記》卷二四七引《啟顏錄》)


文中譏諷的現象固然可笑,卻說明以服藥來“詐作富貴體”在當時是何等時髦。然而透過這場趨之若鶩的潮流,正可以看到士族階層將服藥的特權變帝王為己有,進而成為自己的社會身份的標誌是何等的成功。這同時也證明從服藥一事上已經可以看出士族階層已經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與皇權分庭抗禮,尤其令市人仰視和仰慕的地位。東晉葛洪已經看出這無法改變的事實:“生乎世貴之門,居乎熱烈之勢,率多不與驕期而驕自來矣。非夫超群之器,不辯於免盈溢之過也。” 當然市人所能模仿的,也只能是寬衣大袖和躺在路旁偽裝石發這類外表的皮毛,他們學不來,也根本不可能學來士族文人服藥背後精神境界的高遠和飄逸。這也正是士人永遠得以自豪之處。


(原載《南開學報》 2002年1期)

——————————————————————
[1]袁珂《山海經校註》第30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 郭璞《山海經傳》,《四部叢刊》本。
[1]袁珂《山海經校註》第30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 《叢書集成》本。
[1] 《歸藏》原書已佚,此段文字《北堂書鈔》卷一五0引作《楊藏經》,清光緒十四年(1888)刊《影宋北堂書鈔》孔廣陶校註:“王後華校‘楊藏經’三字旁勒。今按見《類聚》卷一引《淮南子》,陳本同。‘楊藏經’三字疑誤。”嚴可均將此文輯入《全上古三代文·歸藏》中,今據之。
[1] 類似者還有《戰國策·楚策》記載有人獻不死之藥於荊王,《史記·封禪書》記載齊威王、宣王和燕昭王使人入海求不死之藥的故事等。
[1] 參見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第六章第一節《金丹術》,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始皇陵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1] 《列仙傳》卷上載“任光者,上蔡人也,善餌丹”,卷下載“赤斧者,巴戎人也。為碧雞祠主簿,能作水頂,煉丹,與消石服之”。
[1] 呂思勉《先秦學術概論》第151頁,東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
[1] 據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 “符書”在道書中又稱“雲篆”、“丹書”、“符字”、“墨篆”等,為道教自造的秘文,其筆畫屈曲,非常人能識,可用於占神驅鬼、求福或除災治病等。
[1] 《後漢書》第2741-2743頁,中華書局1997年縮印標點本。
[1] 《三國誌·吳誌·孫策傳》註引《江表傳》,中華書局1997年縮印標點本。
[1]齊人鄒衍的《主運》曾對五行與天子之德的關系作了較為系統的理論闡述。按照這個理論,天子的“命”決定於他的“德”;不同朝代天子有不同的“德”,這些“德”正好是“五行”中一行的代表。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不同的“德”也就會相克相滅,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所謂“五德終始說”。而改制就是按照不同“德”的屬性來建設其制度。如黃帝為土德,所以顏色尚黃;五行中木克土,所以禹據木而興,建設木德制度,換用青色衣物;後來的湯以金德而克夏木,周文王以火德而克商金,均各有其符應和制度服色。依此類推,水克火,秦始皇應當主水德。於是秦始皇按照鄒衍的設計定出水德的制度:以十月朔為歲首;衣服和旌旗用黑色;數以六為紀;改黃河名為“德水”。參見《史記·封禪書》及顧頡剛《秦漢時期的方士與儒生》第一章、第二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顧頡剛《秦漢時期的方士與儒生》第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 “道統”指以真理(“道”)的化身自命的士人;“勢統”指執掌國家政權的帝王。參見美籍華人學者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第二章《道統與勢統之間》,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257頁,中華書局1997年縮印標點本。
[1] 劉澤華主編《士人與社會》第18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 見《史記·封禪書》。
[1] 《抱樸子內篇校釋》第16-17頁,中華書局1980年王明校釋本。
[1] 《增訂漢魏叢書》本《神仙傳》卷六。
[1] 《增訂漢魏叢書》本《神仙傳》卷八。
[1] 小南一郎《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中譯本第195頁,中華書局1993年孫昌武譯本。
[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周楞伽輯註本。
[1] 據《太平廣記》卷三八九引,中華書局1961年汪紹楹校註本。
[1] 胡孚琛《魏晉神仙道教》第254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 關於“五石散”的藥物構成及名稱,參見余嘉錫《余嘉錫論學雜著·寒食散考》,中華書局1963年版,王奎克《中國古代化學史研究·五石散新考》,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以及Rudolf G. Wagner, “Lebenstil und Drogen im chineseschen Mittelalter ”, T’oung Pao 59 (1973)。
[1] 明代王世懋評曰:“六朝貴族輒雲散動以為佳,往往死而不悟。蓋金石之毒也,平叔實始作俑。”明淩濛初套印《世說新語》八卷本。
[1] 《素問·脈要精微論篇》,《廿二子》本。
[1] 《素問·舉痛論篇》,《廿二子》本。

Views: 1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