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kós kípos's Blog – April 2025 Archive (5)

孔銳才:巴尼特·紐曼,利奧塔與後現代崇高感 6

利奧塔寫道:事件總是在貧困中到來,主體之於事件只能等待和懸隔。在這種等待中,真正的恐懼是不發生,是什麼都沒有發生。紐曼的作品在欣賞的方式上取消了信息發送者、接收者和參照物的交流形式。它呈現時間而不是空間,是向耳朵打開,而不是向眼睛。對時間與聲音的強調,使得利奧塔更側重於紐曼作品的猶太性質。

繪畫的首要主題對於紐曼來說等於時間的瞬間性,而在畫面上紐曼為什麼選擇「非具象」的繪畫,甚至不是一個象征意義上的形象呢?這同樣是一個時間問題。對於博克(Burke)…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9,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孔銳才:巴尼特·紐曼,利奧塔與後現代崇高感 5

三、利奧塔的瞬時

紐曼將崇高與時間關聯起來論述崇高的藝術史的方式,給予利奧塔寬廣的哲學闡發空間。紐曼的「崇高」的時間啟發了利奧塔,他不僅證明了利奧塔的哲學旨趣與見解,他的觀點直接參與和影響了利奧塔對藝術哲學的思考。利奧塔對抽象表現主義興趣濃厚,早在《力比多經濟學》中,利奧塔便開始評論抽象表現主義。他用力比多的能量動力學解釋了抽象畫與具象繪畫的差異。這個階段,利奧塔主要用從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發展而來的不可表象的「形象」(figural)與法國當代哲學的佈置(dispositif)概念來解釋抽象畫。

首先,利奧塔指出抽象畫的佈置…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22,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孔銳才:巴尼特·紐曼,利奧塔與後現代崇高感 4

希臘的藝術堅持狂喜的崇高的感覺是一個完美的形式,它和理想的感性是相同的;朗基努斯(Longinus)也是這個混淆的代表。他仍舊沒有從柏拉圖的關於美的態度中走出來。狂喜的崇高感與完美的陳述(一個客觀的修辭)等同起來。



紐曼指出,這個混淆一直延伸到康德的先驗知覺(transcendent perception):「現象比現象更現象」。這還包括黑格爾,他建立了一個美的理論,崇高只是在美的種類的結構的底部。在這點上,紐曼贊同博克(Burke),因為博克堅持一個美和崇高的區分,這個區分影響了超現實主義。

紐曼在哥特藝術…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19,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孔銳才:巴尼特·紐曼,利奧塔與後現代崇高感 3

二、「崇高即現在」

「呈現不可呈現」是利奧塔對康德崇高感解讀的最精短的概括。這個「呈現不可呈現」的基礎恰恰是時間(瞬間)的本身,或者是呈現(present)本身。我們看到,呈現一詞…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12, 2025 at 12:00am — No Comments

孔銳才:巴尼特·紐曼,利奧塔與後現代崇高感 2

我們可以說,抽象表現主義是猶太資源對西方視覺中心主義的表象暴力的批判。利奧塔在後期以抽象表現主義的「表象不可表象」批判了技術-圖像時代的視覺暴力。對於紐曼的精神實質,利奧塔評價道:這是一種希伯來的受難的模式——在生存和沒有發生的意義之間妥協。它回應被遺棄的問題不是「知道為什麼」,而是「存在(be)」,是「它發生著嗎」。利奧塔對紐曼在羅斯科教堂水池中的雕塑的評論再次肯定了紐曼崇高的風格與希伯來的受難精神的聯系:「倒轉的紀念碑的頂尖觸到了金字塔的頂部,『就像』上帝的手指在西斯庭教堂的頂部觸及了亞當的手指。這個作品在瞬間升起,但瞬間的閃爍擊中了它,就像一個最小的命令:Be」。 4…

Continue

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pril 5,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