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農抑商」,把「耕讀傳家」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基於農業耕作的主要生產方式,鄉土自然成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以家庭為本位的文化思想與鄉土中國的生產方式緊密相連,還鄉即為回家,回家意味著踏上故土。故鄉帶給離鄉者的體驗不僅僅是空間感知和童年記憶,更有一種精神信仰和文化皈依感。「一個民族,永遠留著他鄉土的痕跡,」(30p275)
人對故土的「魂歸」之心從離開鄉土漂泊異地的那一刻就產生了,他身上始終帶著鄉土的地理因子和生命體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回家對於許多文人而言是一件暢快之事。在鄉土中國長大的現代作家們與自己的家鄉有化解不開的血緣、親緣和地緣關係,他們從潛意識里對成長地域深深眷念、難舍難分,對故鄉不只是一種簡單的思念情緒,還有精神回歸和肉身棲居的心靈渴望。於是,背井離鄉即宣告著漂泊,預示著無奈和痛苦。…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19, 2023 at 7:21pm — No Comments
其實,在文學世界中,地方依戀往往通過「思鄉主題」、「家園情結」和「愛國主題」呈現出來,由此表達作者對家鄉、對國土的認同感和歸屬之心。就成長地域而言,家鄉是一個人實實在在的成長地域,有具體性和可指性的地理內涵;國家也是一個人的成長空間,但作為地域空間具有更多的抽象色彩和普泛意義。
當一個人被問及「你是哪里人」時,假若他身處國內,便會以自己的家鄉所在地來回答,若在國外就會以自己祖國的名稱作答。中國現代作家與古代文人一樣,都具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精神和戀地情結,他們深愛自己的棲居地、家園和祖國。聞一多寫於1926年《死水》把黑暗的中國比喻成「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實乃因對中國每一寸土地愛得太深太切。1925年他抱著殷殷的愛國之情從美國留學提前歸來,不料看到的是國內軍閥混戰、生靈塗炭、滿目瘡痍,因此以揭露與批評的視角從負面上表達了對祖國大地的正向熱愛。…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10, 2023 at 1:30am — No Comments
其實,仔細梳理後不難發現,最早具有鮮明地方感和地方色彩的現代文學作品,並不是作者在自己家鄉之地所完成的,往往是在旅居之地「通過追憶故鄉的方式激活了某種沈睡的地方意識」(22p251)之後創作發表的。20世紀20年代,那些來自浙江、湖南、貴州等地的作家旅居北平所寫的鄉土題材小說即為明證。更不用說那些以地域命名的文學流派了,如「海派」、「山藥蛋派」、「荷花澱派」等這些充滿地方色彩的文學派別,其創作具有明顯的地方意識,分別凸顯了「上海」、「山西」、「白洋澱」等地的風土人情。
如果這些流派的作家對以上地方的地理環境毫不知曉,與這些地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沒有發生任何關聯,沒有經受任何地方風物的熏陶和浸染,他們作品鮮明的「地方感」從何而來?因為,從人文地理的角度而言,「地方不僅僅是地球上的一些地點,每一個地方代表的是一整套文化。它不僅表明你住在哪兒,你來自何方,而且說明你是誰。」…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9,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所以,在魯迅以魯鎮、趙莊、未莊等地點為故事空間的鄉土作品中,無論魯鎮祭祀的習俗,還是未莊的民風,都顯示出浙東水鄉的地域色彩,但鮮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魯迅以一個遊走於現代都市空間的知識者身份,帶著深切的愛、悲憫地俯視故鄉,對這些地域空間的人物總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複雜情感。無論《祝福》中的祥林嫂、《故鄉》中的楊二嫂,還是《明天》里的單四嫂,或《風波》里的七斤嫂,她們都不再是傳統文學中賢妻和慈母的形象,而是一些愚昧、可憐又可嫌的村婦。
鄉土在魯迅的筆下不再是詩意的唯美空間,而是一個亟須變革與發展的雕敝之地。雖然如此,但「故鄉的人事風華、不論美醜,畢竟透露著作者尋找烏托邦式的寄托,」(14p227)魯迅是以「現代性」的眼光打量故鄉風土人物中保守、陳腐的一面,實際上他將鄉土置於批判性空間的同時,更寄寓了對這片土地的愛與戀,因「愛」之切,所以「批」之深。哪怕故鄉是不毛之地、窮山惡水,但在一個具有憂國憂民情懷的現代知識分子心里,「同樣是故土和熱土。」…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8,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實際上,一個地方的動態性、開放性、獨特性與地方的自然條件及人文活動緊密相關,「正是人類實踐中形成的文化、語言促成了地方的意義。」(12p100) 由於地方與人類的歷史活動密不可分,所以在人與地方環境長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地理空間會反作用於人類,並賦予人們一種特殊的空間體驗,於是真正的「地方感」就產生了。從哲學和人文地理的角度而言,「地方感指的是人們在地方經歷中的情感和知覺。」(13p1390)包含了他們對地方價值功能的一種情感上的認可和欲望上的依附,因此,地方感來源於地理要素的綜合作用,是心靈深處具有價值內涵和情感張力的一種「地理因子」。…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7,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一、成長地域:作家「地理自我」的情感坐標…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6,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摘要:地理環境是文學活動發生、開展的物質基礎與空間存在,文學與空間之間有著無數的糾葛、糾結、交織及多重復雜關係。每一位作家一生都匍匐於大地之上,從年幼時以家鄉為起點,到青少年時遊歷、遊學四方,再到成年時定居或漂泊某地,他們始終在認知與感受地理空間、了解與體悟地方特性、依戀與著念故地,由此產生一種「地方感」。地方既給文學提供審美關照的對象,又給文人提供了情感觸發的物質機緣。由於人類對土地有著天然的親緣關係,因此文學對地理空間的精神體驗、對地方的感知、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就無處不在。
地理環境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與空間存在,「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February 5,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