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屈:符號經濟與文化產業的內在邏輯(5)

四、文化產業“暴利”的兩大秘密和精神符號學開拓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符號的生產, 其“暴利”的秘密也在於符號, 具體來說有兩個方面:

一是其符號承載的精神價值, 給承載的物質形態,帶來的高倍率文化附加值;
二是符號高效力、低成本的復制。


這兩個方面構成了文化產業,區別於其它產業的重要特征。目前學術界在描述文化產業本質特征時, 卻經常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當成文化產業區別於其它產業的特征, 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恰恰掩蓋了文化產業的獨特性。

一個正常的社會, 任何產業門類都必須奉行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的原則, 任何企業都必須在賺取利潤的時候堅守社會責任, 而無論其是生產的文化產品, 還是生產的物質產品。

文化產業是符號產業, 文化產業的規律就是符號的生產、傳播和消費的規律。不可否認, 後現代經濟與文化使人類的物質消費也滲透了符號的內容, 也兼有生產和消費的特征, 但這也正是後現代社會文化創意因素滲透和增加的結果, 隨著這種滲透和增加的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 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含量會相應增加。

在“文化+N”的產業模式中, 文化創意及其所帶來的文化附加值, 通過符號形成對其它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 從而增強其創意力, 提高其對科技的轉化能力。


從這種精神符號學的角度來看, 符號經濟就不僅是對金融符號的外延擴大, 而是對人類精神生產空間的理論拓展。這種精神符號學語境中的符號經濟, 至少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開拓新的理論領域:


一是符號生產領域。
物質生產的邊際成本是剛性的, 而文化商品的生產, 作為符號的復制, 其邊際成本極低, 在數字技術條件下常常可以趨近於零。以電視機的生產為例, 作為一種物質生產, 無論廠家有多少技術積累, 在市場上有多麼成功, 其新的電視機生產所需要的邊際成本仍然是剛性的, 至少是各種零配件一個都不能少。

而電視劇的生產則不同了, 一部電視劇制作一旦完成, 就只需要做影像符號的復制, 市場交易的商品都是“拷貝”形式。無論對拷貝的定量有多大, 以目前的技術條件, 復制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計。因此, 探索符號生產規律, 研究不同形態的媒體對影像符號的復制方式和消費方式, 將開拓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理論研究的嶄新空間。


二是符號交換領域。
物質產品的交換是物—物交換, 而符號產品的交換則是精神內容的交換。物—物交換只產生交易成本, 不創造價值; 精神交換則只需要出手符號產品, 其交易成本可以趨近於零, 同時其精神內容和價值卻能倍增。

假設甲乙兩人各拿一個蘋果對換, 交易完成後, 甲乙各自仍然是一個蘋果, 世界的蘋果總量也沒有增加。而創意的交換, 則可令內容培增: 甲乙雙方都把自己的創意告訴對方, 其結果是他們兩人各自有了兩個創意, 其約束條件是他們處在不同的文化生產空間。需要強調的是, 這種交易使內容倍增的規律, 空間約束是必要條件。


三是符號消費領域。
幾乎所有經濟讀物都會告訴人們,“消費是對物質財富的耗費”, 但精神的消費是什麼呢? 經濟學教科書語焉不詳。精神產品的消費, 雖然也包含了對符號物質載體的耗損, 但這種對物質財富的耗費是非常次要的。

精神消費的本質, 是對符號精神內容的再生產, 是對其精神價值的增值。任何對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 都必然是一種精神的再生產, 一種基於消費者精神創造的二度加工。可見, 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雖然都被稱為消費, 而其內在規律卻恰恰是相反的。

Views: 4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