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漢暉〈空間、地方感與戀地情結的文學抒寫〉(1)

摘要:地理環境是文學活動發生、開展的物質基礎與空間存在,文學與空間之間有著無數的糾葛、糾結、交織及多重復雜關係。每一位作家一生都匍匐於大地之上,從年幼時以家鄉為起點,到青少年時遊歷、遊學四方,再到成年時定居或漂泊某地,他們始終在認知與感受地理空間、了解與體悟地方特性、依戀與著念故地,由此產生一種「地方感」。地方既給文學提供審美關照的對象,又給文人提供了情感觸發的物質機緣。由於人類對土地有著天然的親緣關係,因此文學對地理空間的精神體驗、對地方的感知、對故土的依戀之情就無處不在。

地理環境是人類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與空間存在,「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3p271)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地理空間一直扮演著「舞臺」、「場所」和「背景」的積極作用。就本質而言,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也是「空間性的存在者,總忙於進行空間與場所、疆域與區域、環境和居所的生產。」(2p5)由於人類生產實踐活動的介入,純粹的地理空間已有相當一部分逐漸變成了「人化」的人文空間,不再是空洞和毫無意義的空間存在,地球上幾乎每一處自然空間都已被人文化,大地被人類開墾和發展成若幹農業區、工業區、林業區、畜牧區、漁業區,以及鄉村和城市等生活區,這些地理空間的功能各有不同,但對人類的意義卻不言而喻,包括橋梁、鐵路、公路及航線等將綿延萬里的地理空間既切割又緊密連接在一起。

可見,自然界中純粹的地理空間已經實實在在地「人文化」了,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被賦予了存在的表象和語義,「它往往蘊含著某種意義。」(3p83)

從一定程度上講,「現代人生存的最重要的事實是社會的空間差異,而不是自然界的空間差異。」(4p127)自古以來,人類除了在不斷地感知空間、認識空間,其實還在不斷地創造和生產新的空間,教堂、宮殿、博物館、學校、醫院、監獄、工廠、百貨公司、電影院、咖啡館等,既是一種人文景觀,又是居於地理空間之內的人造空間。還有社會中存在的階層群體、等級秩序等社會空間,以及由人類的心理感知和邏輯思維所想像和概念出的精神空間。可以說,空間無處不在,人類生活在地理空間之中,又在不斷地創造和生產著各種空間,他們對地理空間的感知、認知和精神體驗從未停止過,形成了一種久遠的集體無意識代代相傳。「空間感」是每個人的一種潛在本能,是個體「對自己熟悉的空間方位及諸多意象的總集,」(5p9)也是人們對自己生活場所和地理環境的一種感應、感知和體驗。

地理空間作為「人類生活環境的容器,」(6p121)每個人對他的感知和精神體驗與生俱來。而文學既能書寫作家自己的空間體驗,又能傳達人們普遍的空間體驗,每一位作家從小就在不斷地進行地理空間的精神體驗,同時也在接收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提供的空間觀念和空間信息,並吸收、消化,最終內化為自己獨特的空間感知、地方感受和空間認同。他們由對空間形態的外在感知逐漸形成自己對地理環境的價值理解,最終內化為一種較為穩定的空間價值觀和地方情結的人格特征,從而升華了自己對人生、對世界、對宇宙的感悟能力、辨別能力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西周)周文王.易經[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2I[美迪爾.後現代都市狀況[M].李小科,等,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包亞明.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英約翰斯頓.地理學與地理學家[M].唐曉峰,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5]童強.空間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Views: 3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