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宏秀·技術與時間中的記憶線 下

當今記錄存檔模式的「第三記憶」,不僅僅是人類留存與獲取記憶的場所,也使得「記憶變成了經濟活動的主要場所,」([3],p.146)變成了消費的對象與被消費的對象被聚合的界面,相應地,記憶的遴選准則和機制、記憶持留的時間與空間成為了資本、政治等角逐的領域,或許「在未來,對導向機制的掌控,將會是對全球想象之物的掌控。」([6],p.181)此時,對「第三記憶」的考察既是對技術進行哲學考察的一個生長點,也是構建人類未來的一個關鍵點。

因此,斯蒂格勒關於記憶技術的解析雖然並非是一個獨立完整的體系,但卻有其獨到之處。這種研究從另一個視角呈現了技術的本質,更是帶出了記憶在人類社會中重要性,特別是在智能革命的背景下,關於記憶、技術與人類的未來探討將是一個值得細究的論域。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數據記憶的倫理問題及治理研究」(項目批准號:19ZX043)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莫里斯·E.F.布洛克.吾思魚所思:人類學理解認知、記憶和識讀的方式[M].周雷譯,上海:世紀集團,2013,92.

[2] 貝爾納·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愛比米修斯的過失[M].裴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208-209.

[3] 貝爾納·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2.迷失方向[M].趙和平、印螺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4.

[4] 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2卷[M].王曉朝譯,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52.

[5] 保羅·利科.記憶,歷史,遺忘[M].李彥岑、陳穎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3.

[6] 貝爾納·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3.電影的時間與存在之痛的問題[M].方爾平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2-3.

[7] 約翰·洛克.論人類的認識(上)[M].胡景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23

[8] 埃德蒙德·胡塞爾.內時間意識現象學[M].倪梁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90,96,97.

(本文作者:閆宏秀;单位:上海交通大學;2020-12-12 原載:【論壇第5期話題】科技世代與人類未來丨斯蒂格勒與技術哲學的未來斯蒂格勒與技術哲學的未來;主講者:劉永謀、段偉文、閆宏秀、楊慶峰;來源:澎湃新聞∙ 思想市場)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