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教育影像
自從電影作為當時的新興媒體進入中國,這一個多世紀的中國也同時進入了一個影像的時代。通過影像,教育呈現的豐富多彩是全然不同於紙制文本的,它是立體的、活動的教育生活圖景。尤其是作為一種活動影像的教育紀錄片成為在文本敘事之外的另一個領域——電影化的敘事,其所再現的教育影像,不單是鏡頭對真實世界教育生活的捕捉,而是對教育的影像詮釋,是對教育處境的形象解讀。因此,聚焦中國教育影像研究便具有了深長的歷史意味和現實意蘊。
一、教育影像研究的缺失…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3:22pm — No Comments
根據文化學研究的基本觀點,西方人比較中國人而言,他們遵循直線思維路徑,中國人說他們是不會轉彎的簡單腦子,他們從古至今都按照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來推理,基本的就是“形式同一律”。舉一個細節可見:如果發現所有證據里面有一個細節不吻合,即使其他證據都吻合,他也不會允許通過,他不會去考慮是否真實,他們認為形式和程序不正確,目的和價值觀也不會正確,手段不道德,目的也不會合乎道德。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匪夷所思的。
人類認知失調的調適方向無非是自我與超我的兩面,人們都會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作為規矩中人一般會以自我服從超我,代表外在社會價值觀的超我,西方人的文化邏輯如上所述;那麽中國人的文化邏輯呢?我想到了以下幾條:…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3:12pm — No Comments
二.表態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表態需要的是一個說法,在中國,說法比實質重要。表態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了,這是中國人的聰明。我們自古便推崇“自圓其說”的文化邏輯,簡單說就是:自己說得通順就行了!錢鍾書先生曾經在《談藝錄》中詳細引證和論述過“圓”的哲學、心理學和美學原理:吾國先哲言道體道妙,亦以圓為象。撮其要者,圓通、圓覺、圓成、圓轉,渾融周匝,完善無缺而已。落筆要面面圓,一在理,一在氣。理何以圓:文以載道,或大悖於理,或微礙於理,便於理不圓。氣何以圓:直起直落可也,一戛即止亦可也,氣貫其中則圓。(P111-114)…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3:08pm — No Comments
這個故事教導我們:中國文化的高深之處就是,只要你的理由夠偉大,或者你的賭注夠恐怖,那麽為了顧全大局,老實人是會服從荒唐的結果的。縱容小作惡肆無忌憚的表現或者橫行霸道是我們傳統里的一個慣例。並且中國社會相當缺乏自治能力,公眾在公共社會里沒有互相糾錯的權利和能力,中國人能夠容忍公然愚蠢。
中國事情的本質是:在大正確的旗幟下縱容非理性,為了道德的高尚和大局的利益,在具體生活里放棄具體分析的方式,讓一個一個積累起來的荒唐逐漸侵蝕掉根本的原則,這也是整體性文化或曰集體主義帶來的惡果。——郭斌的小動作亦如是,但他之抗日有理的情緒,在今天並非一定是政治正確的。…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3:00pm — No Comments
在降低認知失調的過程中,人們不斷地說服自己是正確的,最後走向了非理性的行為和適應不良。——阿倫森:《社會心理學》
一.表態作為一種文化儀式
從最近吸引眼球之“放水愛國”的新聞里,我分明看到了一個頗有意味而見慣不怪的文化心理秘密,這就是在面對自我內在價值觀沖突的過程中,中國人那一套圓融消解內心沖突的文化邏輯機制。
先看故事原料:…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3:00pm — No Comments
這個“故事”是字面的意思:舊事。故事,對於宋朝的官僚士大夫來講,是僅次於祖宗法的存在。在崇尚典籍、尊重文化的時代,在法先王向後看的傳統壓倒一切的時代,應用故事,會使士大夫的施事進言顯得典雅博學,有據有力。
首先正音,我講的“故事”,“事”字不讀輕聲,而是讀第四聲。次以釋義,這個“故事”不是通常所說的意思,即不是《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的“真實的或虛構的用做講述對象的事情”,而是字面的意思:舊事。但這個舊事在古代有著特別的意思。
祖宗法是本朝所行先例,故事是以前所行先例。二者有重合之處,又不盡相同。以圓形來表示,故事是大圓,祖宗法則是大圓中處於中心位置的小圓。…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1:48am — No Comments
世界不理解中國,並不能完全怪罪於西方的偏見,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們沒有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把中國故事講清楚——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國從一個極端貧困的國家發展成為一個中上收入水平的國家。即使未來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的經濟總量也定將超過世界的三分之一,即恢復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我國占世界的份額。但是,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回歸。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我國的人均收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90%,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的人均收入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倍,我國的科技實力也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1:46am — No Comments
原題:平平淡淡最是真
“春蠶絲余”是《四川文學》2015年開年大片新推的欄目。欄里集中了蜀中文壇三老馬識途、王火、李致的最新佳構。
有人說,一到憶舊的時候,人就老了。這話說對了一半,也就是說人老了有了憶舊的資本,並不是說憶舊的人就老了。馬老,一位百歲老人,沒有把百歲“老”了看成的負擔,而是把百歲當成了繼續前行的一個起點。不僅敢於憶舊,而且將舊渲染成一片余霞。…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1:30am — No Comments
作者簡介:涂年根(1978- ),文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江西 南昌 330013
人大復印:《文藝理論》2017 年 03 期
原發期刊:《東嶽論叢》2016 年第 201611 期 第 40-47 頁
故事世界中發生的某些事件在文本中沒有被敘述出來,但讀者卻能夠感受到它們的存在。文本沒有敘述的故事或事件,讀者為什麼能感受到?其原因就在於敘述者采用了敘事空白的表述策略,敘述者借助不同方式或手段將文本中沒有直接和正面敘述的事件傳達出來,這些方式和手段可以稱為敘事空白的表述。借助敘事空白的表述,敘述者可以將無法敘述或不想敘述的事件傳達出來。…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作者簡介:涂年根,江西財經大學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敘事學和比較文學研究,聯系方式tuniangen@126.com,江西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人大復印:《文藝理論》2015 年 10 期
原發期刊:《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 年第 20154 期 第 92-99 頁…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在檳榔仙故事中,檳榔飾演了一個為貧窮落魄者帶來富貴榮華的角色,反映出現實中檳榔被賦予的吉祥含義。檳榔的吉祥不僅來源於這個美麗的傳說,與它的藥用價值和形狀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這種象征意義使其滲透到民眾的各種禮俗中,尤其是喜慶意味濃烈的婚俗,喝茶吸煙的來賓需讚茶讚煙,當新郎新娘用筷子或紙煝同時夾起一口檳榔,擡起敬客,客人也需念起檳榔的讚詞,如祝福婚姻美滿的“檳榔翹起像條船,今晚花開月也圓,郎撐篙來妹掌舵,百年和合好姻緣”。
起源故事之外,明清的湘潭具備了食俗擴布與傳習的經濟條件,試想若干隆年間的湘潭人消費能力不夠,連溫飽尚不能顧及,檳榔與煙絲的購買則更加不可能。作為人稱“小南京”的商業重鎮,人們不乏對煙酒檳榔等物的消費能力,加上湘潭離原產地較近,大宗檳榔亦需在此轉運他地,其銷售價格也比運輸成本昂貴的廣大北方低廉。…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0:37am — No Comments
順治六年二月,何騰蛟與胤錫在湘潭會合,何責備胤亂殺百姓,並向營中難民發米,但難民不願回鄉,都表示希望待在湘潭。當年正月,胤錫與馬進忠不合,李赤心與高必正趁機進犯馬進忠勢力范圍內的常德,馬大怒,將居民驅逐出城,並將民房盡焚,與其部下棄城去往武岡,當時其麾下守將中,除寶慶守將王進才棄城走外,其余人皆“焚營,潰湖南州縣為一空”。而後何騰蛟在討伐馬進忠的途中進入湘潭,被其舊部徐勇抓獲,徐勇勸何騰蛟降清,何不從,於流水橋被殺。此時的湘潭再次遭受了一場浩劫,徐勇率領的清兵“以余賊未靖,下令屠城,自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方止罷,知縣閻安邦以李磷代之”,新知縣李璘募資掩埋居民屍骨,民眾生活艱難,每天只能食粥,加上收成不理想,當年甚至不能按時納稅。…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0:37am — No Comments
二、明清湘潭社會掠影…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0:34am — No Comments
——以明清湘潭食檳榔起源故事為例
內容提要:湘潭人嗜食檳榔,於當地形成檳榔文化。但檳榔並非產自本地,而是自海南等地販運而來,並於明清時期逐漸成習。在對湘潭食檳榔起源故事進行民俗學考察的基礎上,對外地食俗如何進入當地社會進行了研究。並在湘潭地方歷史背景下,通過起源故事來還原食俗的形成過程,對食俗形成原因作了進一步探討。 …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0:32am — No Comments
注釋:
*據朱東潤《梅堯臣集編年校注》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載,皇祐六年即至和元年(1054)五十三歲,“廿母憂,居宣城……歲暮,詩人郭祥正來。”梅詩當作於此時,其文字各本稍異。…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0:14am — No Comments
上述趨勢一直持續到南宋中期,直到形成否定“酒肉飽死”傳說的“溺死”說。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引唐人李觀《杜傳補遺》(近年研究(26)已指明應系“宋人李觀”所作)其中記載另一種傳說,耒陽聶侯為欺騙玄宗捏造虛假報告,實際杜甫是因大水溺死。
(A)唐杜甫子美,詩有全才,當時一人而已,泊失意蓬走天下,由蜀往耒陽,依聶侯,不以禮遇之,子美忽忽不怡,多遊市邑村落間,以詩酒自適。
(B)一日,過江上洲中,飲既醉,不能復歸,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漲,子美為驚湍漂泛。其屍不知落於何處。
(C)泊玄宗還南內,思子美,詔天下求之。聶侯乃積空土於江上曰‘子美為白酒牛炙脹飲而死,葬於此矣’,以此事聞玄宗。…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18 at 10:12am — No Comments
再進而言之,“謫仙人”這一傳說與“太白星”傳說——①天上太白星(超俗性、天才性)在人間化身(客寓性)這一基本構造是同質、同種的傳承。說二者具有很高同質性是指“太白星”傳說產生是以“名白”為契機,“謫仙人”傳說是在他出仕長安以後逐漸醞釀而成。(19)若說關於誕生時的傳說與登上中央詩壇時的傳說二者之間主要差異只是年代先後關系不同。
若以這誕生傳說與人格、詩風傳說二者為前提來考察其臨終傳說“捉月”的傳承,那麽,後者明顯與前二者相對應,即三者共同將以超俗的、天才的、客寓的為基調的李白形象推向系統完成階段。…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5, 2018 at 12:15pm — No Comments
不管是善意的(為君諱)也好,惡意的(相嫉者流言)也好,貫穿其中的是明確的“溺死”乃不祥之死意識,從而為大詩人之死打上了負面印記。
由於關系到中國知識階層某種生死觀,這種負面的印記就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在近年的論著仍時時被論及。(14)但至少將涉及詩人李白臨終之事的“捉月溺死”傳說當作負面印記來論列並不妥切。下面將以此為中心稍加詳說。
(三)“捉月”傳說的構造與功能
從現存確實史料看,正如上述,有關李白臨終捉月傳說最晚在北宋前期(梅堯臣)時已形成。此外,如果王琦所引“摭言”有某種史料依據的話,而非誤引,那麽其形成期可追溯至五代時。…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5, 2018 at 12:13pm — No Comments
(一)引言
李白晚年在長江采石磯醉酒入水捉月沈溺而死——這一傳說已成為李白詩風和人品的象征而廣泛流傳於世。
在一般中國詩人中,可以說李白是傳說最多的一人,“捉月”傳說只就其描繪了詩人一生中臨終場面這點而言,也已具有獨特的傳記方面的意義。本文擬就“捉月”這一傳說的形成、流傳以及對李白詩歌與生平傳記具有怎樣意義,從而占據什麽位置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並且與杜甫和李賀臨終傳說比較,可以發現其相互間不同等一系列問題;通過不同的臨終傳說差異之處的比較,“捉月”這一傳說所體現的文學史性格特征也就更為明確。…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5, 2018 at 12:12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