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中國的哲學中講天地人三才,天在上,地在下,而人居中央。人雖居天地之間,但人不但不能主宰天地,反而受其支配。所謂的天就是氣候,而所謂的地就是地理環境。但在湯因比看來,文明的誕生不是因其適宜地理環境而產生,而是人對地理和氣候的不適宜所進行的挑戰的應戰的成功而產生。因此,湯因比認為文明的主要動力在人,而不在環境。土地雖為歷史的搖籃,但創造歷史的主體是人而不是土地環境。環境乃是人創造歷史的根據。…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31, 2017 at 8:12pm — No Comments
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的過渡是如何完成的呢?湯因比認為,文明的誕生既不是“環境”,也不是“種族”決定的,而是“挑戰與應戰”的結果。當然挑戰與應戰有一個適度的問題,壓力、刺激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強。太弱則人類生命的潛力不易煥發;太強會使人類的生命力全部都消耗在應付環境上,而無力進行創造;只有適中的挑戰,才能激發文明的生命力,人們才能進行創造性的應戰。因此這裏就需要有一個法則:那就是要有一個中間點,只有在這個點上,挑戰才能發揮最大的刺激力,這個中間點就在強度不足和強度過分之間。挑戰的嚴重性不足,反應的程度也就比較少,甚或在挑戰的對象上不能引起應戰;那麽是不是挑戰的嚴重性越強成功的程度也就越高呢?其實在超過了中間點之後,挑戰的嚴重性越增加,反應反而是減少了,也可能由於挑戰的力量過於強大而使挑戰的對象喪膽。因此挑戰必須適中。湯因比在這裏所說的適中,其實就是中國儒家哲學所講的“中庸”。…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31, 2017 at 1:47pm — No Comments
二、中國的陰陽學說是湯因比“文明起源、生長”學說的基礎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者,陰陽也。宇宙萬物的變化均由陰陽二氣的動靜交替而使之。“陰”、“陽”之道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生生之謂易”,“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萬物無不處在不斷地陰陽交替變化之中。變是陰陽二氣的動與靜交替所使然,也就是說天下萬物均從“道”和陰陽變化而來。靜為陰,動為陽;靜極而動,動極覆靜。由靜而動,由動而靜,陰變陽,陽變陰;動靜陰陽變化無窮,從而萬物生息不斷。宋代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有雲:“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極覆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靜為陰,動為陽,動靜又不是絕對的,動到了極點就靜,靜到了極點覆動,動靜為陰陽,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湯因比的歷史哲學正是吸收了中國的陰陽學說這一思想,並將之用以解釋他關於文明的理論。…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29, 2017 at 5:34pm — No Comments
阿諾爾德.湯因比(Arnold Toynbee,1889-1975)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是當代西方“思辨歷史哲學”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湯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於英國倫敦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湯因比於1975年10月22日病逝,終年八十六歲。
湯因比曾經說過,他之所以成為歷史學家而不是哲學家或物理學家,主要是由於他母親的緣故,因為他的母親就是一位歷史學家。湯因比畢業於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在大學時期他接受的幾乎全部是希臘羅馬的古典作品的教育,他曾經用十二年的時間學習希臘文,用十五年的時間學習拉丁文。在湯因比看來希臘古典作品的教育對一位想成為歷史學家的人來說是一種“無價之寶”。正因為如此,每當他進行歷史研究時,總是把他所研究的領域與希臘羅馬和西方基督教文明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產生了他的比較歷史研究法。…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25, 2017 at 1:25pm — No Comments
佛家思維,我用“出世”、“空無”、 “非現實”七個字來概括。佛家講所謂非現實,就是說人在這個紅塵世界,由於諸多汙染,使其固有的本性不能呈現,而產生種種執著幻想、諸多痛苦煩惱。所以佛教認為要把它解脫了,要把它超越了,要把它洗凈了,這樣就能離苦得樂,這是佛陀的本懷。因此我們說,佛教之教義,就其本質而言是積極的。
也就是說,儒、道、佛三家,有不同的功能。用北宋一位皇帝的話講,儒家是治國(事)的,道家是治身的,佛家是治心的。
對於中國古代的這三家思想,南懷謹先生也曾經作過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儒道佛三家,分別開不同的店,儒家開的是糧食店,解決人的精神饑餓問題;道家開的是藥店,治療心靈疾病;而佛家開的是百貨商店,商品琳瑯滿目,有錢沒錢都可以進去逛逛。總而言之,儒、道、佛三家都是我們人生所必需的。…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2pm — No Comments
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一個人有多少成就,就看你的肩能擔當起多少的責任,心胸能容納多少事情。德越厚,你擔當的東西就越多。叫厚德載物,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
今天我所談的文化是狹義的,即哲學和宗教所研究的文化。文化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思想,而思想包含著兩個方面,一個叫價值取向,一個叫思維方式。我們談西方文化、古代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就要看他們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是什麽。…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22, 2017 at 8:41pm — No Comments
綜合各種研究,常用的創新技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 頭腦風暴法,由美國著名企業家、創造教育家奧斯本提出。主要內容是通過集體進行自由聯想,集思廣益,從而得到創新與突破。使用這一技法的基本要求是:禁止批評,目的在於創造一種自由、輕松、融洽、活躍的氣氛,消除每個參與者的心理壓力,以保證其思維得以充分地擴散;自由奔放,即追求設想的自由奔放,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聯想力,提出的設想越多越廣越罕見越好;由數量求質量,即通過想出最多數量的設想,從中發現最具創新性的設想,以求突破與創新。
2. “5W2H”法,由美國陸軍首創。“5W”分別是英語 5 個詞的開頭字母,即為什麽(why)、做什麽(what)、何 人 (who)、何 時 (when)、何 處 (where);“2H”分別是英語兩個詞的開頭字母,即怎麽樣(how)和多少(how much)。通過…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18, 2017 at 9:03am — No Comments
評價創新人才,不能只局限於創新思維的評價
在現實的教育中,常常有人把創新人才窄化為有創新思維的人;在一些教師那裏,也常把培養創新人才等同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一種片面性。實際上,創新人才僅有創新思維是不夠的,還要有創新意識、創新個性、創新品德、創新美感、創新技能等。這提醒我們,在改革評價體系時,
必須考慮到如何對後面幾項指標進行科學評價:
一、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指學生對創新活動的一種理性覺識,它反映了學生對創新的認識水平和自覺、主動水平。創新意識可以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學生對創新的認知,包括對創新的意義、性質等的認知。有了正確的認知,創新意識就有了基礎。第二個層面是學生在認知基礎上…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4pm — No Comments
———— 以創新的評價體系引導創新人才的創生
培養創新人才,不能不提及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完善。
大體說來,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日常的教育教學評價和升學評價兩個方面,對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導向作用:培養跟著評價走。實際上,現實的人才培養是被動地被評價牽著走的。評價的這種導向作用並不是消極的、負面的,關鍵在於評價及其體系的性質。科學的評價體系給人才培養以正確的導向;關註創新的評價體系則把人才培養引向重視創新人才的方向。…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15, 2017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我們今天特別需要形成一種創新文化。前不久,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一些重要會議上多次提出互聯網創新問題。有關媒體來采訪我,希望就互聯網創新談些看法。我發表了一點意見,說:毋庸置疑,互聯網和互聯網創新非常重要。創新應該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所謂“創新文化”,就是要讓創新成為我們的一種文化氛圍,一種文化習俗,一種評價標準。與此同時,我說到,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要形成這樣一種創新文化,就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是創新和務實的關系。中國人是很務實的,我們這個民族是很務實的,當然我們也有一些教條主義錯誤的,但畢竟不是主流,主流是務實的。實事求是是我們好的傳統。創新和務實本來在本質上不是對立的,務實是創新,創新是更好地務實,這兩個精神應該是統一的。但是,在務實的情況下,會因為務實而忽略超前發展的思路。務實有它的兩重性,有利於創新的務實,有時候也會忽略超前發展的思路,所以創新只有成為一種文化才能與務實更好地統一起來。…
Continue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14, 2017 at 8:07am — No Comments
關於宋代中國的近代化和現代化特征,很多歷史學家和研究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認可。黃仁宇也說,宋代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只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如果將蒸汽機看作一場革命的話,那麽火藥和火器何嘗不是一場革命呢?世界著名的兵器史學家奧康奈爾坦言,“火器在中國的發展,開始於一場以工業革命的萌芽為主要特征的經濟騰飛。”
讓當代中國人民族自豪感大增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基本都興起於宋朝時期。偉大的馬克思稱其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換句話說,四大發明簡直就是“資本主義之母”。因此有“宋朝資本主義”(汪暉語)之說。…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5, 2017 at 9:00am — No Comments
關於宋代中國的近代化和現代化特征,很多歷史學家和研究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認可。黃仁宇也說,宋代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只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如果將蒸汽機看作一場革命的話,那麽火藥和火器何嘗不是一場革命呢?世界著名的兵器史學家奧康奈爾坦言,“火器在中國的發展,開始於一場以工業革命的萌芽為主要特征的經濟騰飛。”
讓當代中國人民族自豪感大增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基本都興起於宋朝時期。偉大的馬克思稱其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換句話說,四大發明簡直就是“資本主義之母”。因此有“宋朝資本主義”(汪暉語)之說。…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4, 2017 at 4:23pm — No Comments
——評吳鉤的“宋朝三部曲”
世界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凱文·凱利在《失控》結尾有一個神奇的斷言,他說:歷史上每一次進步,都會將從前高深的技術和專家“貶值”為大路貨,特別是寫作。今天的信息技術發展如此迅速,各種在線博物館、古今中外的書籍都變得觸手可及,這讓那些窮經皓首的傳統歷史學家突然要面對無數業余歷史愛好者的“包圍”,“專業”與“業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甚至有些“業余”絲毫不遜色於所謂的“專業”,即使從“學術”角度來審視。
在當下這場業余歷史寫作浪潮中,吳鉤便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Added by Gai Lan Fa on January 3, 2017 at 1:07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