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感情地理學
1. 人文地理主義學者段義孚曾主張:在地人自己為鄉土進行研究。「最能成就,對一個區域的生動或逼真的描述,成功地捕捉「地方的精華或本質」,或「地方的特質」。
2. 學者 Zukin(1991)曾說,「地方具體營造環境之發展,往往被國際資本流動抽象市場所決定,如何重塑空間的社會價值則成為各國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因為全球文化趨同現象帶動的地方書寫與記敘的運動,是重塑空間社會價值的具體行動。地方菁華或本質的發揚保存,是保留先民的生活方式與態度,於現代社會,不僅是先民智慧的傳承、 文化情感的延續,亦豐厚後代子孫的生活內涵,除歷史教育意義外,更具有凝聚地方認同,有助於地方發展之推動。 眷村在台灣不同的聚落型態中,有其獨特的人文地景及空間性格,有它自己的象徵意義或代表性,如何了解眷村文化對地方特色的貢獻,或是在地方特質中辨析出眷村文 化的影響,是筆者面向研究時,所欲挑戰的課題。
3. 文化空間(Cultural space ) 本文所討論的文化空間,非指一般「公共藝文空間」或縣市主題博物館、特色館、 圖書館、演藝廳、文康中心、學校活動中心等政府機關所建置的地方文化建設硬體設施。而是指「文化資產保存法」中的「空間類文化資產」,包含古蹟、歷史建築、聚落以 及文化景觀。 2000 年 2 月 9 日,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後將歷史建築納入保存對象。其所謂「歷史建築」乃是指未被指定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傳統聚落、古市街及其他歷史文化遺蹟。 另,「文化空間保存再利用與產業經研技術中心」定義「廣義的文化空間」,內涵包括閒置空間再利用(reuse space)、產業遺址、城鄉新風貌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等領域,是文化空間的保存與再利用整合架構中的「標的」1 。 七虎新村中設置的七虎球場,曾做為社區公共活動空間,舉辦過文化、體育相關活 動,迄今仍在社區居民記憶中,具有承載文化歷史價值,為本文所討論的文化空間。
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 蕭阿勤(1999)認為集體記憶一詞乃一群具有共同社會身份(無論是族群、社會階層或是共同經歷過某特殊事件)的人,所擁有對於過去共同經驗的記憶以及相同認知 2 。 著有「論集體記憶」一書的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對集體記憶的看法主要包括:
(一) 每個社會組織團體都有其對應的集體記憶:一個社會有多少不同的團體與制度,就會存在多少不同的集體記憶。
(二) 集體記憶是一種集體的社會行為:當集體記憶在一群同性質團體中持續存在並 不斷汲取作用力量之際,其實是作為團體成員的個體在做記憶。
集體記憶的不穩定性:社會權力的分配和流行的社會意識形態之變化,會改變人們對於過去的理解,因此集體記憶是不斷變動的。 本研究中「集體記憶」一詞中的「集體」是指曾經在本研究場域七虎新村活動過的北投居民,屬於社群的概念。
地方感 (sense of place) 人文地理學辭典中,「地方感」一辭的定義有二:一是地方本身所具有的特質—— 可能是地方獨特的環境特性或者曾經發生過重要的事件、傳說;二是人們自身對地方的 依附—包含對地方的依賴與認同,如同人文主義地理學者 Relph 曾說過:「如果一個人感覺到內在於一個地方,那麼他/她會知道他/她在"那裡",而不是別處,他/她是安全的、 輕鬆自在的。越深入內在,他/她地方認同感就越強烈。」(Seamon & Sowers,2008:45)
本研究所述之地方感是居民共同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深厚感情和對土地的認同感, 這個土地空間被每一個生活其中的個體視為一個意義、意向或感覺價值的中心;一個令人感覺到充滿意義的地方。
「地方感」是居民共同生活在一起,長期互動後所形成的深厚感情和對土地的認同, 認同的出現是土地空間會被每一個生活其中的個體視為一個意義或感覺價值的中心;此 意義會隨時空轉變而不斷被形塑與轉化。
1 http://ccnt1.cute.edu.tw/cprc/ABOUT%20US/us01.html
2 蕭阿勤,〈民族主義與台灣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一個文化(集體)記憶變遷的探討〉,《台灣史 研究》,第 6 卷第 2 期,2000 年 10 月,頁 80-86。
高淑玲〈文化空間、集體記憶與地方感形塑過程研究--以北投七虎新村為例〉專班碩士論文;指導教授:黃光男博士,2011年 7 月)
3 《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第 81-105 頁,1999,明文書局出版。
延續閱讀 :
芬蘭國家地景中的鄉村意象
簡析中國國家形象的構建與傳播
國外地方理論應用旅遊意象研究的空間解構
地方意象索引
劄哈哈蒂:房子能浮起來嗎?
古來敘事
《愛墾·鄉頻道》濱雪鄉鎮
新加坡女皇鎮國家圖書館
渤泥史
推荐照片
韵文化:鄉韻
愛墾慕課·在地篇
韵文化:我求
高淑玲〈文化空間、集體記憶與地方感形塑過程〉(摘錄)
諾伯-舒茲《場所精神》
挪威建築理論家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79年出版了《場所精神:邁向建築現象學》(Genius Loci: towards a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施植明中譯,1995),書中闡述了源自古羅馬的人所認為「場所精神」,認為「每一種『獨立的』本體都有自己的靈魂(genius),守護神靈(guaraianspirit)這種靈魂賦予人和場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隨人和場所,同時決定了他們的特性和本質。」而這就是「場所精神」。諾伯-舒茲提醒場所(地點,place),不是物理學向度的空間(space),而是與社會文化連結,進而產生意義與認同的地方。
摘錄
建築從屬於詩意,它的目的在於幫助人定居。
人的存在意味著「在大地之上,蒼穹之下「,首先必須面對的就是自然場所,經由對自然場所的理解,人構築了人為場所。人透過對「物」「秩序」「特質」「陽光」與」時間「而得以理解自然場所;「物」與「秩序」屬於空間組織;「特質」與「陽光」屬於「造型特性」「時間」意味著恆常與變遷的向度——使 「空間組織」與「造型特性」成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運用「形象化」補充「象征化」的手法,使人得以將自然場所的意義轉化成人為場所的特性。因此造型特性——浪漫式、宇宙式、古典式、複合式——具體表達了特殊的場所精神。場所雖然會因其他的因素產生變遷,然而唯有在變遷中仍能掌握其場所精神才不至於造成場所的混亂與迷失。因此建築的目的不在於實踐抽象的理論,而是具體地表達場所精神以滿足人類居住的需求。[引自 譯跋]
遵循著建築的定義為「存在空間的具現」。「具現」更以「集結」(gathering)和「物」(things)的概念來解釋。「物」的原始意義是一種集結,而任何物的意義即其所集結為何。[引自 前言]
認同感和方向感是人類在世存有的主要觀點。因此認同感是歸屬感的基礎,方向感的功能在於使人成為人間過客(homo vitor),自然中的一部分。[引自第21頁]
尊重場所精神並不表示抄襲舊的模式,而是意味著肯定場所的認同性並以新的方式加以詮釋。[引自第182頁]
對沙漠居住者而言,場所精神即是真神的表征。[引自第44頁]
環境與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發源於沙漠。
沒有天花時,天空即扮演上方邊界的角色,空間雖然有橫向邊界,還是屬於「外部空間」的一部分。因此空間的光線若來自上方便有一種既是內部和外部的奇怪感受。[引自第59頁]
羅馬建築中「既有的」條件是以量體和空間作為原始的整體。「人在軟的岩石上鑿出空間,而不是建造一個『相對物』,像希臘神殿一樣,面對人……。人寧可鑽進不定形的事物裡,創造力是為自己完成一個存在的空間」…………羅馬人接收古典的柱式用來「人性化」他們的存在空間。[引自第164頁]
(《建築中的意圖》)對知覺和象征性加以透徹的探討,同時強調人不能僅由科學的理解獲得一個立足點。人需要象征性的東西,也就是「表達生活情境」的藝術作品。本書仍主張藝術作品的概念系生活情境的「具現」(concretization)。人的基本需求在於體驗其生活情境是富於意義的,藝術作品的目的則在於「保存」並傳達意義。[引自 前言]
場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築物給場所的特質,並使這些特質和人產生親密的關係。
當人定居下來,一方面它置身於空間中,同時也暴露於某種環境特性中。這兩種相關的精神更可能稱之為「方向感」和「認同感」。想要獲得一個存在的立足點,人必須要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他必須曉得身置何處。而且他同時得在環境中認同自己,也就是說,他必須曉得他和某個場所是怎樣的關係。
山丘和河流是相對而互補的力量,這股力量使得自然變得生氣蓬勃而具表現力。[引自第85頁]
人「吸收」環境,並使建築物或物在其中形成焦點。因此物「詮釋」了自然,並使其特征明顯化,所以物本身變得非常有意義。[引自第17頁]
講好廣袤大地上的中國故事
猶如一曲田園牧歌,又充滿人生況味……最近,改編自散文集的電視劇《我的阿勒泰》持續熱播,觀眾感嘆「一秒鐘都捨不得快進」。劇集熱播帶動了文學原著的閱讀熱、拍照打卡的旅游熱,再次證明優質文藝作品具有強烈感染力,可以產生強大社會效益。
文藝作品的好品質從哪裡來?如何讓好作品層出不窮?透視《我的阿勒泰》《山海情》《人世間》等叫好又叫座的優秀國產影視劇,回眸近年來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輝煌歷程,不難得出一些深刻啟示。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好作品產生在躍動的時代脈搏裡、火熱的社會實踐中。像《山海情》,創作團隊「扎」在戈壁灘上,從一村一鎮、一家一戶「寫」起,「寫」出了連接閩寧、貫通山海的中國夢,「寫」出了脫貧攻堅的時代主旋律和大氣象。生活是遼闊的也是細膩的,是靜水流深也是波瀾壯闊。懷一顆真誠的藝術之心,觀照人生百態、深入生活本質,摹寫社會實踐、謳歌人民奮斗,這正是劇集火爆「出圈」的密碼。
文以載道,歌以詠言。好作品總是為人民而作,契合群眾精神需求,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小說《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說:「我從未在感情上和勞動大眾及他們的生活脫節。」電視劇《人世間》能讓「全家人都愛看」,就在於劇中三代人的故事,讓觀眾重溫了新中國走過的奮斗路。劇中一個個人物,都是從歷史中、生活中「走」出來的真實的人、感性的人。人們從人物的情懷和夢想、道義與擔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正是藝術形象的典型性,讓作品富有審美意味。好作品是創作者和受眾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有沒有感染力,關鍵就在於創作者是否讀懂了觀眾的審美期待和精神需求。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時代在變化,技術在發展,觀眾的審美意趣也在更迭。既要守正,遵循文藝創作普遍規律;又要創新,在題材選擇、人物塑造、敘事手法、視聽表達等多個維度中尋變量,作品才能讓觀眾眼前一亮、心頭一熱。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短短8集,以長鏡頭、高畫質的方式讓觀眾「無損」感受到阿勒泰的人文風情,藝術共鳴由此而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民族團結主題,伴隨如詩如畫的風光和質朴有趣的故事,仿佛初夏的微風吹拂進觀眾的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征行自有詩。」從黑土地滋養的大東北到多民族聚居的大西南,從燈火輝煌的大都市到振興發展的小山鄉,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中國式現代化氣象萬千,中國故事無處不在。願更多創作者的心靈向生活打開,腳步向遠方丈量,推動文藝創作走向天高地闊的新天地,不斷吹響時代奮進的號角。(2024-06-13 來源: 利川市場監管)
伍爾芙·密封的容器
她凝視那穩定的光芒、那冷酷無情的光芒,它和她如此相像,又如此不同,要不是還有她所有那些思想,它會使她俯首聽命(她半夜醒來,看見那光柱曲折地穿越他們的床鋪,照射到地板上),她著迷地、被催眠似地凝視著它,好像它要用它銀光閃閃的手指輕觸她頭腦中一些密封的容器,這些容器一旦被打開,就會使她周身充滿了喜悅,她曾經體驗過幸福,美妙的幸福,強烈的幸福,而那燈塔的光,使洶湧的波濤披上了銀裝,顯得稍爲明亮,當夕陽的餘晖褪盡,大海也失去了它的藍色,純粹是檸檬色的海浪滾滾而來,它翻騰起伏,拍擊海岸,浪花四濺;狂喜陶醉的光芒,在她眼中閃爍,純潔喜悅的波濤,湧入她的心田,而她感覺到:這已經足夠了!已經足夠了!(摘自:弗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 27)
刘崇汉·独立前北根华人简史
(刘崇汉:《独立前北根华人简史》,收录在刘崇汉主编:《彭亨华族史资料汇编》, 关丹:彭亨华团联合会,1992年,第140页。)
[一]早期的北根华人
早在12世纪,彭亨海岸线及彭亨河口交界处,即北根及瓜拉彭亨一带,已建立了 一个商埠。根据葡萄牙学者伊利地业(M. G. de Eredia)在1597-1600年的黄金半岛报告中指出,彭亨是14世纪以前马来半岛中最重要的一邦。 那时候的北根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主要的原因包括当时的彭亨河港 阔水深,船只停泊非常便利,加上彭亨内地盛产黄金和锡,天然物产亦非常丰富。 当时中国的商船及华族商人到北根港口及彭亨内地进行贸易相当频繁,而彭亨於 1378 年及1411年至1416年之间更多次遣使至中国,建立密切的邦交。
虽然彭亨曾於1454年被马六甲征服,而马六甲又於1511年被葡萄牙人统治,但北根未受到太大的干预。北根作为彭亨的贸易中心有更迅速的发展。在北根,前来进行贸易的中国商船更加频繁,其他的商人来自其他马来土邦、暹罗、马来群岛, 甚至来自阿拉伯。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初期的北根政治稳定,人口迅速增长,农 商业发达。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北根出现了华族商人的社区。 荷兰航海者弗罗里斯(Floris)曾写道:1612年9月柔佛军队曾烧毁北根的华人 村。
在1838年间,有一位马来人作家鸭都拉在他的航海记(Pelayaran)中有一段这麽的叙述:取道丁加奴时,曾在瓜拉彭亨 登岸,沿彭亨河航至华人村,即北干峇鲁(Pekan Bahru)发现有数百名华人和马 来人浑身武装,在岸上等着,那时盘陀诃罗(财务大臣)和华人工头已到齐赖的金矿去了,当时华人村的华人是客家人,他们与马来人或峇里女人通婚,但子女说的是华语,而非马来语。由上述可见华人很早就在北根定居下来了。
从17世纪至18世纪,彭亨东部海岸线出现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局面,加上海盗的扰 乱,北根的农商业地位逐渐衰落。 19 世纪彭亨统治者亚里在位时,他致力恢复彭亨河及东海岸的贸易。他除了本身 经营矿场外,也鼓励欧人与华人从事贸易及开发金矿和锡矿。当时彭亨约有数千至 1 万2000名华人。
一位名叫Medhurst的外国人曾於1824年到访北根,他估计北根 的华人约有5000人。他的报告也指出,当时的统治者亚里规定每位离开彭亨回中国的华人须缴交相等於12英磅的税金。
当亚里於1857年去世後,彭亨陷入内战中,州内的华人矿工、华商及马来农民受到两个敌对马来集团极大的压力,受害也最大。北根华人的财产和生计再一次因 动乱遭到破坏。1885年彭亨的华裔人口降至数百人,而北根的华裔人口也大大减少。(下續)
延續閱讀:
《愛墾鄉頻道》
做客 特色小鎮
愛墾慕課·在地篇
[二] 英殖民地时期的北根华人
至1888年为止,彭亨的交通主要依赖森林小道、海及河流。彭亨河是彭亨州内商旅及货物所依赖的最重要运输线,因为彭亨河的运输费远比陆上运输费来得低。 北根发展为重要的商埠与彭亨河的运输线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北根的华人除经营 生意,收购土产及与停泊在港口的船只(包括中国及外国人的商船)进行贸易外, 不少北根华人商家通常雇用来自苏门答腊或吉兰丹的马来人在彭亨河上运输货物。
位於槟绒(Penjom)的欧洲人矿务公司,拥有本身的船只川行於瓜拉彭亨/北根 及槟绒之间,华人商家则成为货品的供应商。另外一些华商则收购土产输出至新加坡。
北根华裔人口在英殖民地政府时期逐渐回升,1888年彭亨的华人估计不超过1500 人,到了1891年彭亨的华人总数已达到3241人,主要分布在北根及矿区如槟绒、 林明、关丹及劳勿等区一带。虽然如此,华人在北根仍属於少数。
1911年的华裔 人口仅占北根总人口的3%左右。 英殖民地政府时期,定期川行於新加坡及瓜拉彭亨之间的船只服务也促进了更多华工及华商进入北根工作和经商。根据北根父老追述,从前大帆船也从新加坡运载货物至北根,然後开往关丹、淡马鲁、文德甲及而连突等地。
瓜拉彭亨的捕鱼业为北根提供了新鲜的鱼类海产。北根的一些华人商家向瓜拉彭亨及邻近的渔村收购鱼产制成咸鱼外销。 1898 年期间彭亨州内的欧洲人及华人资本曾在瓜拉彭亨发展椰园,面积各为数百亩。至於其他农业活动,并无多大的发展。
北根的经济发展并不蓬勃,基本上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彭亨土酋的反叛活动使到参政司制度迟至1895年才能较全面展开。
(二)英殖民地政府於1897年把彭亨首府及行政中心迁到立啤。
(三)北根的华裔人口极少,加上华人资本并未踊跃以北根为投资目标,新的华 人移民可说少又少。 北根的华人早期聚居在老北根,後来才搬到新北根。
[三] 我国独立前的北根华人社会
北根的华人多聚居於市区,只有零星的华人散居在渔村或其他郊外地区。 北根市区面向北根河,市区中四条街道形成一个井字,其中唯一以华人名字命名的是邓贵街 (Jalan Teng Quee)。
(续上)华人多在此街经营生意。 北根的华人居民多属潮州籍。广东人从事树桐及开芭工作,而海南人多开咖啡店。 潮州人及其他籍贯华人的进出口生意范围包括树桐、米粮、树胶等。华人也开设 板厂及收购土产等。 独立前北根的交通极不方便,南下北上都须乘坐好几趟渡轮。北根与关丹之间的 陆路交通也须依赖渡轮。
北根的商业不甚发达,但据说北根华人从前曾组织华人商会,後来商会兴办学校, 把商会会所让出给学校作为教室,并由各华人商家捐款来维持学校的经费。 据说北根华人曾助苏丹打天下,而获得拨出地皮作为古庙和义山的用途。
位於老北根的伯公庙前,古墓林立,其中有些墓碑依稀还能辨别得出是清朝嘉庆年间立的。距离古庙半英里路程的另一座华人义山历史最为悠久,但墓碑已残缺。这些 古墓或许可说明华人在二百多年前已在老北根居住。
北根的广肇会馆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原址位於甘榜吉打邦(Kampong Ketapang)。琼州会馆则成立於1930年代。潮州会馆成立较迟,前身为互助社。
据说二十世纪初期,陆佑曾在北根一带发展椰园,开酒楼及修建邓贵路。邓贵路铺设至今已有大约80多年了。
参考资料
1. Dr. R. G. Cant, A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ahang
2. 口述历史资料及照片。
3. W. Linehan, A History of Pahang
4. 夏观明特稿,屹立二百多年的北根大伯公庙。(星洲日报1990 年10月1日)
彭亨北根伯公庙历史遗物 北根伯公庙不是一间寻常的庙。庙里的历史遗物是华人在北根开荒拓土的历史见 证。伯公庙可说是北根华人仅存的历史古迹。庙内的一个拥有229年历史的大唐本 头公石碑,说明华人祖先在200多年前便来到北根。
庙内的历史遗物共有8件,简述如下:
1. 大唐本头公石碑,乾隆28年岁次癸未(公历1763年)。
2. 四方石炉,乙亥春月即嘉庆20年岁次乙亥(公历1815年)。
3. 四方石床,丙子,即嘉庆21年岁次丙子(公历1816年)。
4. 甲必丹神主牌。
5. 神主牌,道光元年,(公历1821年)。
6. 木造高脚烛台,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公历1878年)。
7. 大铜炉,光绪30年岁次甲辰(公历1904年)。
8. 木横牌,同治13年岁次甲戍(公历1874年)。
从以上伯公庙的古物中,我们有理由说华族先辈在乾隆28年(即1763年)间便来 到北根。史籍中记载明代郑和於永乐十年及正统元年,曾经两次登陆彭亨,可惜没有历史遗物为证。
据说郑和登陆的地点就是北根附近的瓜拉彭亨,而北根的旧名叫嘭哼。证据是北根华侨公山有块石碑,刻着嘭哼华侨公山碑,而伯公庙内也有一块木碑刻着钦授嘭哼甲大学科黄。 这些历史问题尚有待考古工作者加以研究。
参考资料
1. 夏观明特稿,屹立三百多年的北根大伯公庙。(星洲日报1990年 10 月1日)
2. 北根列圣宫主席黄盛伟提供的历史遗物名表及资料。
3. 陈小燕老师采访的资料及照片。
(刘崇汉:《独立前北根华人简史》,收录在刘崇汉主编:《彭亨华族史资料汇编》, 关丹:彭亨华团联合会,1992年,第140页。)
Why "Save the Best for Last" Slogans Remain a Timeless Marketing Strategy
The idea behind "save the best for last" slogans is to create a memorable experience that builds anticipation from your audience. Most effective advertising campaigns today use this strategy to add an element of surprise or to make the customer feel special. When a product, service, or message is saved until the end, it creates a higher level of excitement and interest in the audience. These kinds of slogans are used to build hype around the product, making it more desirable, and people remember what they experience as unforgettable.
One example of a successful "save the best for last" slogan is Mazda’s "Driving Matters." This slogan is effective because it gives a message to the customers that Mazda cars are not just a device to commute, but they offer an exceptional driving experience which matters.
Another classic example is Nike’s "Just Do It," which was used to create a compelling message that encouraged people to take action and embrace their passion. It was such a powerful motto that people still use it today, years after the slogan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conclusion, a good "save the best for last" slogan has the power to create excitement and anticipation among customers, making them desire your product or service.
The slogan creates a level of emotion which influences the buyer’s purchase decision. That’s why brands put so much emphasis on developing engaging campaigns that leave last impressions. By utilizing this strategy, companies can make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their target audience, and achieve business growth by converting more leads into loyal customers.
1. Keep the best until the final act.
2.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
3. The grand finale is worth the wait.
4. A sweet ending makes the journey worthwhile.
5. Don't rush the finish, savor the delight.
6. Delicious anticipation is the key to pleasure.
7. 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 dance.
8. Enjoy the journey and celebrate the arrival.
9. The last step is always the most fulfilling.
10. The crescendo is worth the buildup.
11. The final touch is what makes it perfect.
12. 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 it out.
13. The grand finale is worth every moment of anticipation.
14. Don't speed through life, relish every moment.
15. Quality always shines through at the end.
16. Fine wine gets better with age, and so will you.
17. Bide your time, and you will be rewarded.
18. Don't rush through life; enjoy the little things.
19. Great accomplishments are worth the effort.
20. The final stretch is what matters.
21. You saved the best until last.
22. The end is not the end; it's a new beginning.
23. Take your time; don't hurry through life.
24.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are the keys to success.
25. The best comes only to those who wait.
26. Hold out for the good stuff.
27. The finish line has never been sweeter.
28. It's not over until it's over.
29. 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 chapter.
30.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31. Life is a race, but the winner is the one who finishes strong.
32. The best surprises are always last.
33. Endings are just the beginning of a new story.
34. Stay tuned for the grand finale.
35. Life's final act is always the most fulfilling.
36. The big finale is always worth sticking around for.
37. The ultimate reward comes at the end.
38. Keep going to reach the best.
39. Nothing compares to a grand finale.
40. The sweetest victory is the last one.
41. Don't miss the sweetest part of life.
42. Only the very best comes last.
43. Delayed gratification is always sweeter.
44.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45. Keep striving; the best is within reach.
46. Give life your all until the very end.
47. 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 hug.
48. A happy ending is worth the effort.
49. The biggest reward is at the finish line.
50. Winning the last match is what counts.
51. Nothing comes close to an epic ending.
52. Keep the best for the grand finale.
53. Savor the sweet taste of success.
54. The best trophies always come last.
55. The last taste lingers the most.
56. The final piece of the puzzle is always the most satisfying.
57. Don't end it until you have given your best.
58. The final score is all that matters.
59. 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 goodbye.
60. The best victory is the last one.
61. Great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finish.
62.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wait until the end.
63. The ultimate goal is the final prize.
64. The final curtain call is what counts.
65. The end result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journey.
66. Good things come to those who refuse to give up.
67. Hold out until the last moment.
68. The last chapter is always the best.
69. Only the best has survived until the very end.
70. The last kiss is the sweetest.
71. The final moment is what defines you.
72. The best comes only after the hard work.
73. Never give up; the reward is worth it.
74. The final push is what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75. Remember to 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 dance. (con't below)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