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地方文化營銷 0.3:閱讀+出版文創:
動人口號:
口號也給予人們動力與新鮮點子,
它是簡短的一句話,包含一個地方整體的愿景。
LITERATURE 文化特區
PARK: The Cultural & Creative Hub
Tags:
Albums: 地方文化營銷
Comment
本週,嗶哩嗶哩(B站)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文字博物館聯合發佈的2024年度彈幕為「接」。2024年,B站用戶累計發送「接」超576萬次。
什麼是「接」?年輕人用來指代迎接美好的事物,例如考試上岸、入職升職、表白成功、歐氣爆棚,都可以發出「接」字彈幕,沾沾好運。
一方面,「接」字除了蘊含著普通意義上的恭喜,還有「把這件好事接到我身上」這一層意思;另一方面,「接」字的適用范圍更廣,寵物平安長壽、父母身體健康、財運滾滾來這些好事都可以用「接」來回應。
要說哪個年度詞最「戳心」,要數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選出的2024年度詞——
「腦腐」(brain rot)。
「腦腐」的字面意思是「大腦腐化」或「大腦遲鈍」,形容因過度沉迷於低質量網絡內容而導致的精神疲憊或智力退化。
據說這一詞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854年首次出現在梭羅的經典著作《瓦爾登湖》中。當時,梭羅批判社會對復雜思想的貶低,並寫道:「當英國努力治愈馬鈴薯腐爛時,難道沒有人想治愈那更加普遍且致命的『腦腐』嗎?」
牛津大學出版社專家發現,2023年至2024年期間,「腦腐」一詞的使用頻率增加了230%,尤其在短視頻平台上,#BrainRot的標簽已被使用超過50萬次,許多相關視頻戲謔地呈現了年輕人的自嘲。牛津大學出版社認為,這個詞的高頻使用反映了人們對大量攝入低質量網絡內容,尤其是社交媒體內容所產生影響的擔憂。
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和信息過載的影響下,全世界人們的注意力和認知能力都面臨挑戰。牛津語言部門總裁卡斯珀·格拉思沃爾表示,回顧過去20年的牛津年度詞匯,可以看到社會對虛擬生活的日益關注,以及互聯網文化如何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和語言中。「腦腐」反映了虛擬生活的一個潛在危險,這似乎是人類與科技文化對話的一個必然章節。(原載:12.12.2024 https://www.shobserver.com)
爱垦APP:史蒂格勒技术哲学教育 2
爱垦網之前在讨论意念科学时,曾提到机械人真的和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 [1952 – 2020] )的技术哲学结合,对传统教育将造成不小的的冲击。接下来,我们要谈谈它的机会又是什么?
个性化教育的实现:AI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能够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即时反馈、分析学习风格和需求。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兴趣和潜力,突破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
AI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轨迹,识别出他们的优势和薄弱点,从而精准地提供针对性的课程和资源,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学生在AI的辅助下,可以更加自主地规划学习路径,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跨学科与系统思维:AI技术的发展为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整合量子物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技术哲学,教育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帮助他们在复杂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AI分析不同学科的关联,教育系统可以帮助学生跨学科学习,知识整合变得可能,综合性思维得以培养,从而打破传统学科壁垒。
AI辅助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社会不平等等),并通过技术哲学和系统思维训练,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创造力与协作能力的培养:AI和自动化能够替代许多重复性任务,这反而为教育提供了更加专注于创造力与协作能力培养的机会。未来工作需要更高水平的创造力和人际协作,这些都是AI无法完全替代的技能。
AI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大量繁琐的工作,腾出时间进行创意和创新活动。教育的重点将从知识的积累转向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虚拟学习平台和AI支持的协作工具,学生可以与全球的同龄人互动,跨文化、跨学科地学习与协作,提升全球视野和团队协作能力。
伦理与技术反思教育的机会:AI和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学生具备深刻的伦理反思能力。未来的教育可以通过引入技术哲学、量子伦理等新兴学科,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它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
教育可以专门设立关于技术伦理的课程,培养学生对AI、量子计算等技术背后隐含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对未来技术应用的反思性认知。
教育也可以通过技术与人文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技术技能,还具备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思维,能够应对复杂的技术世界。
AI时代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深刻的,技术加速、记忆外化、时间和空间的重新定义都在挑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AI也为教育提供了诸多机遇:个性化学习、跨学科整合、创造力培养、伦理反思等,教育可以通过这些机遇重新定义其角色,将技术作为增强人类心智和社会合作的工具。在AI的辅助下,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成为培养未来全球公民与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平台。
这对企业的培训、学习型社团的转型,以及乡产学的推动也一样管用。(爱垦網内部探讨整合笔记)
爱垦APP:新纪元运动
意念科学(Noetic Science)与上世纪1980年代的“新纪元运动”(New Age Movement)确实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在两者都关注意识扩展、灵性觉醒和超越传统科学的认知方面。然而,它们的起源、目的和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以下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共同点
1.意识的扩展与觉醒
新纪元运动和意念科学都强调个体意识的扩展和自我觉醒。它们都相信,通过某种心灵修炼或精神觉知,个人可以超越传统的认知框架,达到更高的意识状态。
在两者的理论框架中,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体验的结果,它还与宇宙的更大力量相连。因此,个体通过提升意识可以体验到与宇宙的共鸣和统一。
2.身心灵整体性(Mind Body Spirit Wholeness)
新纪元运动非常强调“身心灵”的整体性,主张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层面的,还包括心理和灵性方面的和谐。意念科学中的许多研究也涉及到如何通过意识或心智的力量改善身体健康,探索冥想、直觉等对健康和幸福的作用。
例如,许多New Age信徒认为通过瑜伽、冥想、能量治疗等方式,个人能够治愈疾病或改善生活品质,这与意念科学中一些探索意识对身体影响的研究有相似性。
3.对传统科学的超越:
新纪元运动挑战了传统科学的物质主义观点,转而拥抱一种更整体的宇宙观,认为宇宙中的万物是相互关联的,并且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未被传统科学所理解的精神力量或能量场。
意念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走在这种超越传统科学的边缘,尤其是当它涉及到对量子场、意识与物质世界互动等理论的探讨时。虽然意念科学试图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探索这些现象,但它与新纪元运动共同对物质主义科学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质疑。
4.灵性与科学的结合
新纪元运动倡导将灵性与科学结合,强调心灵与物质、个体与宇宙的统一。这种思想激发了对量子物理学、意识研究等领域的兴趣,进而促使了一些对科学与灵性交汇点的探索。许多人将量子物理学的某些概念(如“量子纠缠”)解释为一种科学证明心灵相互联系或宇宙整体性的依据。
意念科学部分延续了这一思想,试图通过科学手段研究和解释灵性现象,如集体意识、冥想的健康效应等。
区别
1.学术基础vs.灵性运动
新纪元运动主要是一种灵性和文化运动,涉及大量灵性疗法、占星术、水晶治疗等实践,并从东方宗教、神秘学、西方心理学中汲取灵感。它更多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与灵性成长,常与神秘主义和替代治疗方式相关。
意念科学则试图建立一种基于科学方法的研究体系,尽管其研究内容可能包含一些超常现象或灵性实践的探讨,但它努力保持一定的科学严谨性,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例如,意念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 IONS)通过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实验来探讨冥想、直觉和意识的潜在科学机制。
2.系统性与批判性
新纪元运动的许多信仰和实践是基于个体经验和灵性传统的解释,往往缺乏系统性或批判性。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运动,涵盖了占星术、能量治疗、萨满教、神秘主义等,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
意念科学在其研究中更具系统性和批判性,试图从量子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角度理解和验证意识现象。尽管它仍然面对传统科学界的质疑,但它寻求将主观体验与客观验证结合起来。
3.实践与应用的差异
新纪元运动的实践更关注个人灵性成长和心灵修养,强调通过占星、冥想、水晶疗法等实现个人与宇宙的和谐。
意念科学更多探讨如何通过研究意识与现实的关系来改善个人生活、健康和社会发展。虽然有时两者的具体实践会有重叠(如冥想),但意念科学更关注这些实践的科学原理和效果,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灵性追求。
尽管意念科学和新纪元运动在探讨意识和灵性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它们的表达形式和重点有所不同。新纪元运动更像是一场文化和灵性复兴运动,强调个人体验和灵性实践;而意念科学则试图通过科学手段来理解和研究这些现象,尽可能建立一种理论框架来解释意识的超常现象和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因此,意念科学可以被看作是新纪元思想的一部分,但它尝试用更加学术和实证的方式进行探讨。
“呼唤型造物”(Evocative Object)
The term "shahbandar"
Reference: Related to the present title-holder’s family history of safeguarding the South sea
The term "shahbandar" in the Malay world refers to a crucial historical office and role within maritime and trade communities. The word itself is derived from Persian, where "shah" means "king" and "bandar" means "port," essentially translating to "harbor master" or "port chief."
Origins and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of the shahbandar was introduced to the Malay world during the time of extensive maritime trade in the Indian Ocean, particularly between the 9th and 15th centuries. This period saw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Malay kingdoms and various traders from Arabia, Persia, India, and later China. As trade networks expanded, the need for a regulated and organized system to manage ports and facilitate commerce became evident.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Malay world, the shahbandar was appointed by the ruler (sultan or king) and held substantial authority over the port and its activities. Their primary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d:
Importance in Trade Networks
The shahbandar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making the Malay ports attractive and safe for foreign traders. Prominent ports in the Malay world, such as Melaka (Malacca), Aceh, and Johor, relied heavily on the efficiency and capabilities of their shahbandars. For instance, Melaka, during its height in the 15th century,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ng hubs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shahbandar there was instrumental in managing its complex trade networks.
Influence and Legacy
The position of the shahbandar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s of ports in the Malay world. Their governance practices influenced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trade, some of which have carried over into modern port management systems. The legacy of the shahbanda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organized and efficient port administration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s maritime economy.
Decline and Transition
The role of the shahbandar began to decline with the advent of European colonial powers in the region, such as the Portuguese, Dutch, and British, from the 16th century onwards. These colonial powers introduced their own administrative systems and regulations, which often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roles of local officials like the shahbandar. However,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hahbandar remains a testament to the rich maritime heritage of the Malay world.
The "shahbandar" was a crucial official in the Malay worl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Malacca Sultanate in the 15th and 16th centuries. Derived from Persian, the term translates to "harbor master" or "port official." The shahbandar was responsible for overseeing port activities, managing trade, and ensuring the collection of customs duties. This role was essential in facilitating the region's vibrant maritime trade, attracting merchants from across Asia and beyond. The shahbandar also served as a mediator between the local rulers and foreign traders, ensuring smooth commercial operation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of the Malay ports.
In Chinese, the term "shahbandar" is often translated as "沙班达" (shā bān dá). However, a more specific term that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a shahbandar is "市舶司" (shì bó sī). The 市舶司 was an official in charge of maritime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affairs, similar to the shahbandar's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Malay world. This term was used during various Chinese dynasties,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ong and Ming periods, to designate officials who oversaw trade in major port cities. (愛墾编註:亦称“港务官”.
喬治·桑塔亞納(George Santayana,1863-1952)箴言
人性千差萬別,千變萬化,光明與黑暗,善良與險惡,真實與虛假,無時無刻不在相互轉化。或許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本質特征起著決定作用,因人而異的個性圍繞著世界隨意變化。因此,沒有什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宗教、科學、藝術或幸福的方式可以規定。
進步的關鍵遠不在於變化,而是依賴於持存。如果變化是絕對的,這時就不存在需要改進的生命,也不會確定可能進步的方向。
對於世界萬物的探討永遠沒有定論,甚至對於它們的根基的定義也不是確定的,每個人都可以自行決定它們應當是什麽樣的。越多的事物沒有固定的本質,可任意選擇,世上存在的這種自由就越多越安全,也越深入人心。
不管你現在多大年紀, 生活其實有無限可能! 選擇自己要過的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別忘了與最親愛的人, 分享每一個可以更幸福的機會, 讓每個都會或即將步入老年的人, 都能擁有最簡單的心靈滿足。 塔莎·杜朵 《塔莎奶奶的美好生活》
你所需要的完全是一種心境。我認為幸福是一種心境。這里所有的一切都讓我感到滿足,我的家,我的花園,我的各種動物,這里的天氣、佛蒙特這個州。 塔莎·杜朵 《塔莎的世界》
我讀故事的時候就像看電影,全是流動的畫面和各種各樣的色彩。書籍對我來說是十分真實的。我非常崇拜艾米莉·狄金森,她說:“沒有任何快艇像一本書,可以帶我們到遙遠的國度。” 塔莎·杜朵 《塔莎的世界》
後現代社會工作的反思
後現代思潮基於對西方現代化的反省,抗拒現代化所追求的整體性、確定性、普遍性、巨型理論及統一性等,轉而強調差異性、不確定性、多元性、局部性理論及動態性等相反的論點,也就是反理性獨斷,強調感官經驗,注重本土知識。
就本土文化而言,具體表現於鄉土教學、母語教學及多元文化教育等。本土化的倡導,不僅立基於本身文化的尊重與學習的必然性,且亦是跳脫出現代化整體性、確定性所造成的迷思,尋求並肯定自身與眾不同的差異(Yahoo 網站,2003)。
在整個過程中,不是刻意強調或推展各種文化以凸顯本土化與多元化,這只是象徵性的改變,其最根本的是培養學生對於差異的尊重與感受力,思考方式的改變才是走出現代迷思的指標。(黃秀香,2003 ,後現代思潮對現代社會工作實務理論與處遇的影響及反思,台灣《社區發展季刊》104 期,321頁至341頁)
(波蘭)米沃什:禮 物
如此幸福的一天
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里幹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佔有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
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並不使我難為情
在我身上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
西川 譯
愛墾評註
波蘭詩人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是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讀了他這首詩,就覺得今天過得很實在。特別是這一句:
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並不使我難為情
在我身上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
本網提倡「知本法」文創,在大敘事上「不忘初心」,顧全整體生態經營;在小敘事上,落實慢生活、慢創作,追求「返鄉」、詩性的居住。
大變局下的中國話語構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變局之下,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因此,如何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就是學界關注的話題。
在上一個百年中,上半葉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帶來了國際關係和秩序的大變局。特別是二戰後,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國際力量對比、國際關係發生巨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西歐走向聯合,冷戰美蘇對抗,波及世界;另一方面,成立了聯合國體系,在安全、經濟領域開啟全球治理。這些變化對於世界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複雜的、綜合的、長期的。上個世紀最應該汲取的經驗是,大國爭奪必然引起對抗和戰爭,只有合作才可以帶來和平與繁榮。
冷戰結束,本來世界可以「分享和平紅利」,構建合作、和平、開放、發展的新秩序。但是,美國成為「一超」後,力圖在全世界推廣美國價值觀和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引發了新的問題,讓世界產生許多新的分裂和對抗。剛剛進入新世紀,就發生了「9·11事件」,由此導致美國發動反恐戰爭,連帶在一些地區產生亂局。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對全球化造成了巨大影響,使得世界經濟陷入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局面。正在發生的俄烏沖突,亦打亂了歐洲關係和秩序的發展進程,可能帶來更大的變局。
本世紀最大的挑戰,也是我們共同的任務是:防止戰爭,特別是大戰爭,保證和平與發展。[要考慮的是]如何管理力量對比發生的巨大變化。力量對比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力量對比之變,發展中國家群體崛起,這個變化影響深刻;二是大國綜合力量對比變化,美國地位下降,中國地位提升,還有其他非西方大國,這個變化影響也很大。力量對比變化是一個現實,也是一個大趨勢,影響到大格局、大關係,涉及諸多方面,必然引發矛盾沖突,關鍵是如何把握向穩的方向,而不是向沖突的方向發展。
如何推動發展范式轉變。傳統工業化的范式走到今天,已經走不下去了,必須改變,為什麼?盡管傳統工業化帶來經濟大發展,但是,也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地球負能量運轉,因此,現在深刻感覺到不變不行,要基於新發展理念改變。
再次,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綜合影響。氣候之變的最根本影響是地球生態,不僅對人類,而且對整個生態鏈產生影響。阻止氣候變暖,涉及人類生存環境。到本世紀中期,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氣溫升高,那將是一場難以預料的災難。
最後,如何使新科技發展趨利避害。工業化以來,歷次科技革命主要的變就是增量漸變,這次是大變量,是轉折、轉型。智能化會改變我們已經逐步建立起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的因素,智能替代人腦、人手,最大的挑戰是人的就業,還有收入分配,再有就是智能技術運用到戰爭非常危險。如果不能夠和平利用新興科技,那將帶來巨大的威脅。
中國不僅置身大變局,而且是對大變局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中國要統籌三個定位:一是需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提升;二是實現復興之夢,維護好和平發展的機遇期;三是做新型大國,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為此,要在百年變局中把握好自己,同時也在推動世界向好的方向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我的著作]《國際區域學概論》聚焦區域問題。[它指出]世界—區域—國家構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國際區域是一個客觀存在,也具有治理的功能。國際區域是介於世界與國家之間的一種共域空間,「國際區域是多個國家共處的地區」,「既基於地緣連接,也基於利益連接;既有國家間的關係,也有區域層次的關係;既有區域內關係,也有區域間關係」。
[中國]設立交叉學科門類為構建區域國別學學科打開了大門。......涵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也涵蓋自然科學的諸多方面,目前都是分門別類的研究和理論構建,缺乏交叉和系統的理論體系。《國際區域學概論》就是從交叉學科的視角,為國際區域研究提供理論支撐,這對於作為交叉學科門類的區域國別學是有益的。
(張蘊嶺:大變局下的中國話語構建之道,原見:爱思想 2022-04-29,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山東大學特聘人文一級教授)
[开斋节互勉]
过去一年,有心人都辛苦了。
往前看,好像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有心人能发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
大无畏精神,眼下这个
“尚未完成的马来西亚”,
正值得大家正面发挥创造力。
沙巴内陆穆斯林女孩乘上火车回乡 (刘富威·婆罗洲民族摄影录)
延续阅读:
族群和解主题馆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结局。
眼下很多捆绑,
是老思想命定的结局。
松绑要先从思想做起,
少一分浪漫与偏激
就是给理性与创意
多一个机会
多接触新思想、新技艺
就能减低冲突与毁灭的几率
能提升我们处事方式
以及解困机会的智慧
实际上早在这世界上
而且不止一家学说
这里就有三个例子:
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 (PGC)
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 (PGC) is that content generated by the brand itself in order to let people know its brand and much more than they have to offer through images, videos, blog posts etc.
When compared to UGC, PGC not only ensures good quality content but also is equipped with good capabilities of commerce and operations. The PGC team can invest more time, energy and money in producing videos as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content and the message being sent to the viewers and customers. They plan to be real and formal when it comes to promoting their brand, unlike UGC. PGC platforms usually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viewers and customers because of offering the best of content and deals.
The content created professionally does justice to its name as it is very apt and aims to let viewers have complet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product or brand in such a manner that indeed involves them in knowing about it even more.
There is no worry of quality of content, the participation of fans as such or consumption of time like UGC as the brand themselves keeps a check on all of the above and thus performs accordingly.
The main issue with videos or content created by a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company is the perceived value given by high-quality content. PGC also holds a level of perfection when it comes to people working with the process as there’s a lot to research on and know about people’s interests and values and what they’d be looking for.
It takes efforts and hard work to create a platform that would attract customers and let the business flourish. Abiding the laws, keeping a factual check, interests of the viewers, participation percentage and a lot more is associated with PGC platform.
Though there are both pros and cons of UGC and PGC, we still wonder who’d be taking over the throne of Social Market and how would it be possible with time?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