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用静能量对抗狂热(1)

没有一拳可以击倒对方的论述

读李金铨先生主编的《报人报国:中国新闻史的另一种读法》,在“代序”——“报人情怀与国家想象”读到一句话,觉得讲得很好,与朋友们分享。他写道:“哲学是什么?一位学哲学的朋友告诉我,哲学就是‘没有一拳可以击倒对方的论述’(no knockout statement),因此对话才可以不断继续下去。”

金铨教授针对的是新闻史研究,意指历史真相是曲折、复杂、具体而矛盾的,更不可能“一语定乾坤”,唯有多视角多维度探索,切磋琢磨,才能慢慢地还原历史场景,逼近历史“真相”,配合时代的呼唤以获致更真切而有意义的了解。我是写时事评论的,觉得这段话也同样适用时事评论写作。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有对话才有智慧,时事评论的思想也在于此。


新闻学界一个基本共识是,与新闻靠得最近、最有专业亲缘的学科应该是史学。今日的新闻就是明日之历史,观察当下的时事,评论眼下发生的事,也需要借助对话、切磋、多维度探索,以进入复杂“真相”的史家审慎精神,不要指望“一语定乾坤”,别总想一拳就击倒对方,像媒体人柴静做采访时常自省的一句话:“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

现实中那种常把天聊死的人,是很不讨人喜欢的。习惯成为对话的终结者,一句话把人噎死怼死,把话说死说绝,这种人不会有朋友。可一个让人忧心的现实是,在新媒体舆论场上,这种“把天聊死”、拒绝对话的新媒体文风,大行其道,泛滥成灾。任性下断语,结论总超出论据所允许的限度,立场和情绪胜于事实的效度,以真相和真理垄断者自居,面目狰狞,杀气腾腾,毫无节制地渲染情绪,充满着一拳把人击倒的坏逻辑戾气。——可怕的是,这种文字往往有着奇高的阅读量。

前几天“高铁扒门”事件中,看到一篇新媒体奇文,真把我惊着了。原以为,无论如何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知——“扒着高铁门”肯定是不行的。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为扒车门女子辩护,题目非常煽情——“合肥女教师阻止高铁发车,她用自己的尊严,为弱势群体维护利益。”明显违法的行为,竟然被说得这么清新脱俗正义凛然,真是服了。原以为只是正话反说或标题党刺激阅读,没想到人家是认真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再一看后面的阅读量、点赞量和打赏数字,吓我一大跳,早早过了10万+,5万多的点赞,1400多次打赏。估计很多人根本不关注具体事实,“尊严”“弱势群体”“维护利益”,这几个字就让一些读者热泪盈眶地高潮了。

尊严、弱者、捍卫、正义、自由,类似泛道德化的政治正确标签,就属于那种“一拳可以击倒对方的论述”。

求真还是求胜?

总觉得网络舆论场上到处蔓延着“求胜”的荷尔蒙,而没有多少“求真”的欲望。数亿网民围观的场景、站队、意气、面子、对抗、口舌之快、粉丝欢呼,也许决定了“求胜”的追求。所以我一直觉得,有些事在私人场景也许能有一个好的解决,闹到网上就没有退路了,背后粉丝的鼓呼会把一个人的立场不断推向极端。当下的舆论场很像人声鼎沸的拳击场,“打倒他,打倒他”,观众呐喊声中,每个拳手眼里都充满“一拳击倒对方”的欲望。

Views: 10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