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菜一斤
  • Male
  • 蒲種
  • Malaysia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冬菜一斤's Friends

  • Host Workshop
  • 厚數據才厲害
  • ili 河
  • 楊薇
  • 有格 台
  • se.gamat
  • Batu Empatbelas
  • Krásná duše
  • Dhuup
  • idée créative
  • Suan Lab
  • 開麥啦 馬來西亞
  • 創客有多熱
  • Le Destin
  • 家  在這裡

Gifts Received

Gift

冬菜一斤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冬菜一斤's Page

Latest Activity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1.5: 文創人邊做生意邊敘事

"戈麥的詩·天象 草木遇見羊群,螞蟻途遇星光,夜的雲圖 在天上閃亮。瞻望永恆的夢抵達以太之上 以太之上,大質量的煙,大質量的柱子,棋局 縝密而清晰,什麼樣的數學,什麼樣的對弈者 小紅馬馳過天庭,四個禮拜日,四個乘法 十二宮,十二個荷馬,抱琴而眠 什麼意志推遲了王冕,鑄造成鵬鳥的形狀 一隻空瓶安坐於內,像大熊的胃,大熊的腳掌 信仰之書,玄學之書,安放於暗藍色的盤面 蜜樣的鼠拖拽著一隻龜和一隻大眼的蟾蜍 星和星,α和β,物質的主呵,猩紅的膽…"
Jun 18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11 註釋 上

注釋① 國內關於hermeneutics譯名之爭已經持續有年,至今仍在「詮釋學」「闡釋學」和「解釋學」之間拉鋸。三個譯名的分歧在於「詮」「闡」「解」,若是比古老,哪個也不佔絕對優勢,而論語義,則又彼此相通。「詮」的第一義項就是闡明、解釋,又兼有事理、真理的第二義項,而「闡」和「解」都有打開、說明、解釋之意,與「詮」之第一義項相同。至於「詮」之第二義項,也不能說「闡」「解」就完全沒有,因為只要不是跟從解構主義解釋學,認為文本不包含意義,那麼「闡」「解」本身總是已經預設了文本意義之存在。一個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是采用音譯兼顧意譯,將其翻譯為「赫爾墨斯學」,簡稱「赫墨學」:赫,顯赫、顯著也;墨,昏暗不明也;赫墨連綴,其意為將晦暗不明的東西置於光明之地。不過,這個名稱西化痕跡過重,很難為國人接受,而「詮釋學」「闡釋學」「解釋學」三個譯名之爭永不休止,即使最終有一種流行,那也不是基於什麼理據的原因,而大約是習慣使然。故筆者根據學界的一種習慣,將hermeneutics譯為解釋學,並無排他之意。②…See More
Jun 15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10

狄爾泰不乏這樣的思想,他並不比這些極端論者溫和,除上文引述之外,他甚至宣稱過在精神科學中只能是「生命在此把握生命」(Leben erfaßt hier Leben),把「概念演繹」棄置一邊而拾取「內知」(Innewerden),似乎唯此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生命或感知才能言說文學和歷史的本真存在。但需要強調的是,狄爾泰的觀點同時接納了文本的不可闡釋性與可闡釋性,他雖然並未超越二者,卻一並涵括了二者。進而言之,即便有人因此批評他沒有將二者完美地協調、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嚴密的體系,而是讓二者的矛盾醒目地留存在那兒,對於本文擬論證的意義與生命的聯系,他也已經說得足夠多了。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於他揭示了文本的不可闡釋性與可闡釋性之間不可須臾調和的矛盾,我們才能發現生命乃意義之永不枯竭的源泉。…See More
Jun 13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1.5: 文創人邊做生意邊敘事

"朵漁詩選·憤然錄 他捧著憤怒的豬腦袋在飲酒,五天啦!是否該幫他去殺人? 她一清早就蹲在河邊哭,是否該給她講一個心酸的笑話?   她被春風解開了裙子,露出一小段羞澀; 她被拉進衛生間,用銀兩換取腰間的兩枚紐扣。   一個孩子趴在路邊哭,哭她用來乞討的半條腿; 一個老人拄著雙拐在號啕,飯盆裡盛滿了雨水。   馬路被剖開,以利於行船;他安於職位,在孵一枚蜥蜴的卵; 我也應該哭!我也應該哭!   有人從吊塔上飛下來,有人剛剛爬上腳手架, 我躺進墓穴試…"
Jun 11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1.5: 文創人邊做生意邊敘事

"朵漁詩選·黑犀傳 總之是沒興趣,因過於巨大 它傷心透頂,不想說話。 有人對牠吹口哨,祂頭也不抬 不屑於重量,以及腰身 不屑於一小塊軟骨的智慧 有人衝它喊:該減減肥啦!它理都不理 何況是你,過路的天使,渾身詩歌的 鳥雀們,你還要我如何不屑!   牠不走,因此永不走投無路。 牠渾濁,因此永不如魚得水。 牠沮喪,但不咳嗽;牠遲緩,不屑於速度;牠老子,時而莊子; 牠莊子時,貌似一個巨大的思想。牠有一條積極的尾巴,但時常被悲哀收緊; 牠有一雙扁平足,但不用來奔跑。這河谷之王,思想的…"
Jun 11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笨蛋變天才】 ……還有一件事更令人震驚。這位青年推出了幾個獨幕喜劇,布景和服裝都是他設計的,這些短劇在當代藝術領域裡引起的一場革命至少可以與俄羅斯芭蕾完成的革命相提並論。簡而言之,最有權威的評論家都認為他的作品了不起,堪稱天才之作,我現在也這麼認為……在貝爾貝克認識他的人都以為他只注意與他交往的人衣服裁剪是否高雅,以為他把全部時間都用來玩紙牌、看賽馬、打高爾夫球或馬球……但是所有這些估計都錯了;那個年輕人的確是…"
Jun 10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9

與文學的情況十分接近,歷史與概念的關系也是對立和對抗的。關於歷史,狄爾泰亦曾毫不猶豫地斷言:「它是一個整體,但從來不會完成。」因為歷史只在時間的流動和流逝中展現自身,沒有終點,甚至可能連起點都沒有,所以歷史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平素所謂整體者,不過是歷史學家在意識層面提升生命實在的結果而已。整體是意識的虛構,是哲學對實在的限定性規劃。在狄爾泰,歷史是不可整體闡釋的。說到底,這是因為歷史是生命的外化和活動,與概念本質上不屬於一類。豈止是個體、文學和歷史,精神科學的一切對象都有著因生命之堅硬的內核而無法被概念、邏輯所洞穿的情況。這個對象幾乎無所不包,人類生活自不待言,即便自然界的事物,例如山川河流、頑石草木、飛禽走獸等等,一旦成為人的對象,與人發生關聯,便即刻被賦予生命以及無解的生命之謎。從其對象上說,狄爾泰發展的是廣義解釋學,它不再局限於書寫文本尤其是其中被視為經典的文本,而是將一切都當作文本來理解:「這一理解包括了從對嬰幼兒的牙牙學語到對哈姆雷特或理性批判的所有把握。普通石頭、大理石,呈音樂形式的聲調,做表情、講話、書寫,行為、經濟制度、憲法,等等,從中都表露出同一種人類精神,它們都需要解…See More
Jun 8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孫文波·歌頌 從一九二二年到現在,從歐洲大陸 到我的國家,隔開我們的 是死亡,是一片大海 還有語言,在這個冬天 我是依靠了寒冷和孤獨,依靠了 一些經過轉換的文字 才聽見了你的聲音,看見了 你的形容。我才感到我進入了你的精神   迷戀於那些古老的城堡 迷戀於那些來自女人的靈魂的芳香 我感到我們是一致的。這些事物的存在 對於我們是道德的拯救 永遠幸福的理由。城堡 那接受撤退的風水寶地 受惠於日月。女人靈魂的芳香 更是我們無法描述的偉大的秘密   我就是這樣在貧窮中,…"
Jun 8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8

與個體相類似,文學作為以生命為基質的表現,也應當是拒絕闡釋的。這的確是狄爾泰的觀點,是其水到渠成的結論。既然文學作品是生命的表達,那麼文學就一定是拒絕概念、拒絕闡釋的,是「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或者「詩無達詁」。狄爾泰一直將生命及其表現與邏輯、理性、概念對立起來:例如稱「在所有的理解中都存在著一種非理性的東西,就如生命本身即存在著這種東西一樣,這種非理性不能經由邏輯運作的公式而呈現出來」;再如說「人性在哪裡都不完整,但又無處不在。 它從來不會經由概念被窮盡」。這意謂著,唯有概念才是完整的,而人性總有逃脫概念之完整性的一面。狄爾泰還說:「一個不折不扣的、體魄強健的人的生命感受,以及他被給予的世界的內涵,不會在一門普遍有效的科學的邏輯關系中被消耗殆盡。個別的經驗內容,它們在起源上彼此相同,不會借助思維相互轉換。任何試圖展示現實中的一個體系而非一個邏輯體系的努力,都不過是為著內容而丟棄了科學的形式。」…See More
Jun 7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7

它既聽命於我,亦命令於我。由於語言的外在性,生命的言說就一定是言不稱意或言不暢欲(欲求、欲望)的。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總會摻入外在的、陌生的、異質的東西,它們在協助我的同時也在拆解我、毀滅我,使我從本己的河床上漂浮起來,幻化為一個想象和觀念的建構物。自我是無法被談論的客體,一經言說便不再是其自身。於是,所謂自我其實總已是非我;如果說有自我存在,那它只能以「前自我」的方式存在,即作為一種有待建構為自我的原始質料。這就是眾多具有後現代取向的哲學家不相信原初自我或單子式自我的主要原因。費希特的錯誤在於,不是「自我」設定「非我」,而是「非我」孕育和生產了「自我」。費希特的「非我」就是狄爾泰的「生命」,個體或自我都由此產生,但這也同時決定了二者在某種程度上永遠無法彌合、修補的分離和分裂:「生命是一個我們不能解開的謎語……生命是什麼不能在一個公式中表達或解釋。思維不能走入生命的背後,雖然說它從生命中誕生,並在生命的關系中存在……對思維來說,生命總是不可探測的,作為一個事實,思維自身乃由此而產生,然卻不能進入生命的背後……一切知識都植根於某種不可全然知曉的東西。」在此,狄爾泰的意思很清楚,他是說,思…See More
Jun 5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原諒】 ……如果這件事的確存在,阿爾貝蒂娜向我隱瞞嗜好也是為了不讓我傷心。聽見我自己對這個阿爾貝蒂娜說出這番話我心裡甜滋滋的。再說,我難道還認識另一個阿爾貝蒂娜嗎?一個人在同另一個人的關係中出錯的兩個最大的原因,一是自己的好心,一是愛上了這個人。一莞爾,一撫肩,就這樣愛上的。這就足夠了;就這樣,在長時間的希翼或憂傷中你可以塑造一個人,構想一個人的性格。當你後來再與你所愛的女人交往時,無論你遇到多麼殘酷的現實,它也不可能排除與你顧盼撫肩的人兒那善良的性格和熱愛你的女人…"
Jun 4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天生[施虐狂] 除了表現之外,在凡德伊小姐的心中至少一開始善惡並不混淆。像她那樣的施虐狂都是作惡的藝術家;徹頭徹尾的下流胚成不了這樣的藝術家,因為對他們來說惡不是外在的東西,而是天生的品性,同他們無法分離;他們不會把品德、悼亡和孝順父母之類看得神聖不可侵犯,所以當他們褻瀆這類東西時也感覺不到大逆不道的痛快。而類似凡德伊小姐這樣那樣的施虐狂,則是一些單憑感情用事的人,生來就知廉恥,他們甚至對感官享受都視為墮落,當作只有壞人才能享受的特權。他們一旦在操行方面對自己作出讓步,一旦放縱自己貪歡片刻,他們…"
Jun 3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Jun 1
冬菜一斤 commented on Host Studio's photo
Thumbnail

玩得哥和妹0.5: 故事的吸引力在那里?

"戈麥的詩:壞天氣 我的影子印滿了 泡桐樹白色的葉子 這種滋味感染了四周   我祈求壞天氣的降臨 在通往愛德蒙德的路上 你濕熱的淚水撲簌地   落在我粗糙的手上 我的氣息便可以穿過 一個暑期浩海般的期待   懷念如傍晚的窗外 雨水浸泡的模糊的樹影 從遙遠的中世紀的海岸   感情的哭聲隱隱傳來 濕潤了馬廄裡殘存的 優越的好時光 只在   壞天氣來臨的時刻出現 你纖瘦的指尖敲擊著 我淺藍色脆弱的玻璃   1988.8.19"
May 30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6

與結構主義者不同,狄爾泰沒有用語言「吃掉」現實,也沒有用結構抽空個體。他與黑格爾也不盡相同,不會用整體消化和消解部分,而是始終堅持二者之間那種動態的或不穩定的緊張關系,可以說,體驗或體驗表現便是形式與生命之間(或者說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最典型的代表。狄爾泰分辨出三種形式的生命表現。其一是概念、判斷和更大的思維構成物。它們雖源自生命體驗,卻切斷了與來源的聯系,因此能從言說者毫無損失和變異地傳達給接收者。它們脫離了其所產生的時空語境,因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過,這樣的生命表現不能表現出任何生命的內容及其特殊性。其二是行動。較之抽象的概念,行動更直接地與生命相聯結,也可以說,它是生命的直接表現。但在狄爾泰看來,這並不能保證它與生命關聯體的相通和對生命關聯體的呈現。原因在於,每一行動都是具體的行動,盡管它可能出自某一意圖,從而使我們能夠從中發現人類精神,但是其意圖是受到具體情境限制的,這樣就會出現兩種情況:如果單一意圖(動機)過於強烈,其行為的後果便在很大程度上是此意圖之實現,不能體現生命的充盈;即便有多重意圖,狄爾泰也悲觀地認為,它們在具體的行動中最多也只能實現一兩樣。實際上,人的任何行動…See More
May 27
冬菜一斤 posted a blog post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5

部分進而既屬於整體,同時又有其獨立性乃至獨異性(singularity):它既在觀念上、概念上與整體共在共亡,也有不進入與整體間關聯的獨立存在、自身存在。沒有整體,但仍可以有部分,只是不再有部分之名。部分是整體對實在的暴力命名。部分有其堅硬的存在。試想一個簡單的問題:倘使部分失掉其自身的存在,那它將以什麼與其他部分聯合呢?因此,關聯體不是胡塞爾的「主體間性」,而是「個體間性」和「他者間性」,更簡潔地說,是「間在」。狄爾泰基本上不去辨析整體與關聯體的差別,但他關於關聯體的眾多說明和闡釋早已清晰地呈顯出其特殊性:關聯體有生命,有個體,而後才有其對整體的想象性聯結。對於關聯體的構成以及性質似乎無須多說,關鍵在於作為部分的個體如何將自身當作部分而與整體聯結起來。如果按照海德格爾的自生(Ereignis)本體論來看,那麼在狄爾泰,個體將自身作為部分與整體的聯結只是生命自然的表達、展現、活動的過程,如上文所說,這是生命自身的內在屬性。狄爾泰指出:「給定物在此總是生命的表現。」所謂「給定物」(das…See More
May 22

冬菜一斤's Blog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10

Posted on May 7, 2024 at 9:00am 0 Comments

狄爾泰不乏這樣的思想,他並不比這些極端論者溫和,除上文引述之外,他甚至宣稱過在精神科學中只能是「生命在此把握生命」(Leben erfaßt hier Leben),把「概念演繹」棄置一邊而拾取「內知」(Innewerden),似乎唯此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生命或感知才能言說文學和歷史的本真存在。但需要強調的是,狄爾泰的觀點同時接納了文本的不可闡釋性與可闡釋性,他雖然並未超越二者,卻一並涵括了二者。進而言之,即便有人因此批評他沒有將二者完美地協調、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嚴密的體系,而是讓二者的矛盾醒目地留存在那兒,對於本文擬論證的意義與生命的聯系,他也已經說得足夠多了。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於他揭示了文本的不可闡釋性與可闡釋性之間不可須臾調和的矛盾,我們才能發現生命乃意義之永不枯竭的源泉。

結語…

Continue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9

Posted on May 5, 2024 at 4:30pm 0 Comments

與文學的情況十分接近,歷史與概念的關系也是對立和對抗的。關於歷史,狄爾泰亦曾毫不猶豫地斷言:「它是一個整體,但從來不會完成。」因為歷史只在時間的流動和流逝中展現自身,沒有終點,甚至可能連起點都沒有,所以歷史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平素所謂整體者,不過是歷史學家在意識層面提升生命實在的結果而已。整體是意識的虛構,是哲學對實在的限定性規劃。在狄爾泰,歷史是不可整體闡釋的。說到底,這是因為歷史是生命的外化和活動,與概念本質上不屬於一類。…

Continue

金惠敏·生命與意義:論狄爾泰的「體驗」概念與間在解釋學 8

Posted on April 28, 2024 at 9:30pm 0 Comments

與個體相類似,文學作為以生命為基質的表現,也應當是拒絕闡釋的。這的確是狄爾泰的觀點,是其水到渠成的結論。既然文學作品是生命的表達,那麼文學就一定是拒絕概念、拒絕闡釋的,是「說不盡的莎士比亞」或者「詩無達詁」。狄爾泰一直將生命及其表現與邏輯、理性、概念對立起來:例如稱「在所有的理解中都存在著一種非理性的東西,就如生命本身即存在著這種東西一樣,這種非理性不能經由邏輯運作的公式而呈現出來」;再如說「人性在哪裡都不完整,但又無處不在。



它從來不會經由概念被窮盡」。這意謂著,唯有概念才是完整的,而人性總有逃脫概念之完整性的一面。狄爾泰還說:「一個不折不扣的、體魄強健的人的生命感受,以及他被給予的世界的內涵,不會在一門普遍有效的科學的邏輯關系中被消耗殆盡。個別的經驗內容,它們在起源上彼此相同,不會借助思維相互轉換。任何試圖展示現實中的一個體系而非一個邏輯體系的努力,都不過是為著內容而丟棄了科學的形式。」…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