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內容工作者新提案
你還記得這個故事吧,夫妻騎驢?
兩公婆趕路,牽著一頭驢。路人見之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於是騎上了驢子,路人這下不笑了,開始罵人:殘忍啊你們殘忍,你們有人性沒有,兩人騎一驢,不是虐待動物是什麼?
老公聞聲,趕快下來,讓老婆騎在驢子上,自己拉繩子。
有的路人開始批評做老婆的:你這女人真不要的;人家的老婆都疼老公,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公走路?妳怎麼那麼不懂道德倫理?
做老婆的趕緊下來讓老公騎驢子,自己拉繩子。
又有些人馬上盯上做老公的:你這還算男人嗎?人家的老公都疼老婆,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婆走路?你信不信女權分子揍你?
老公也只好下來,兩人牽著驢子走,路人又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最後怎麼了?說故事的人沒交代,我想很可能是發瘋了。
(Feature Photo: Caught Out by Owen G,www.facebook.com/pages/Owengfoto/573569785997485)
在生活艱苦的年歲,很多人都會問:我們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想不發瘋,唯有把自己的主權拿回來;像一個卓越的拳擊手,站在那裡就從那裡使力、出招,想法設法主動把生活提升。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自己的生活當然是自己過,也不是不想使力、出招;不是沒有想法設法,只是弄不清楚,自身的力道在那裡,良方善法在那裡。
事實是,我們並不無助。
誠如“蛻轉2.1”網友說的:
“2014 年,全球經濟的步伐繼續放慢?失業、裁員、減薪、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繼續衝擊我們?苦生活中,我們是否還有機會?我們每日上網遊走在社群媒體,進出無數內容,可曾看見新的空間?可曾看見自己和周遭人群、事物的關聯,並將之轉化成新的可能,以減低甚至超越逼人的負面影響,好好過生 活?
“生活周遭的資源和記憶感情太豐富了, 網路內容工作者為何不深入去了解? 不去呈獻出來?” (見: http://iconada.tv/video/arcasamani001)
借助網路工藝,我們提升生活可能的力道、善方之一,就在於“內容營銷”。(最後更新:1.1.2019)
馬来西亞文創
Dasar Industri Kreatif Negara
延續閱讀 》》》
胡昕颐:华流兴回中国~中国影视热播掀旅游潮
當品牌變成好故事
微電影研究
說故事的力量
Host Studio's Photos
《說好的俳句》
《卡萊爾的書包》
《文創技能系列 1 》:布秧谷密碼
《文創技能系列 2 》:一切生意都是演出事業
《文創技能系列 3 》:雙子塔:兩條玉蜀黍而已?
《文創技能系列 4 》:跟著達文西密碼走
《文創技能系列 14》:你看見李英愛嗎?
《文創技能系列 26》: 守候大王花
《文創技能系列 27》: 到泗里街看螞蟻
《文創技能系列 28》: 開椰子的藝術
《文創技能系列 30》:山魔、樹妖與女鬼
《文創技能系列 33》: 捧金碗討飯
《文創技能系列 32》: 感受、體悟與表達
《文創技能系列 34》: 婆羅洲最偏遠的部落
《文創技能系列 59》: 文化遺產或口腹活動?
《文創技能系列 56》: 我的一九九七
Comment
就是要當創世神:第一屆「VR 之星」帶你大戰蚩尤、重溫蔡倫造紙
(2016 年 09 月 04 日 泛科技)
大家是怎麼抓住暑假的尾巴的呢?是飛奔北投收服噴火龍?或是揪三五好友出國旅行?又或是帶著親人小孩到博物館看展呢?
「暑假就是要出門玩呀,不然要幹嘛呢?」
然而有約一百多人在收假前哪裡都不去,從 8 月 26 日到 8 月 28日,連續三天只窩在台北 TAF 空總創新基地寫 Code —— 他們都是來參加第一屆 VR Hack Fest(VR 開發者黑客松大賽),除了角逐誘人的獎項外,更是個測試自己團隊能耐的好機會,希望透過虛擬實境(VR)頭戴式裝置的技術,帶使用者到任何想過或沒想過的地方去。
「黑客松」是近年來頗為熱門的活動,除了幾天到一週的時間限制外,主辦單位會提供大量的資源,目標是讓開發者在短時間內腦力激盪、討論及交流。
VR 黑客松現場畫面。而在被產業界譽為「VR 元年」的 2016 年,HTC Vive、三星 Gear VR、Oculus 等 VR 裝置銷量開始起飛,預期到了2020 年 VR 產值將翻漲 10 倍。在這樣的產業願景下,由經濟部工業局、三創育成基金會、DCIPO 和 TAVAR 等單位主辦,由資策會、法亞科技、AR digitC 等單位執行的第一屆 VR 黑客松盛大開跑,希望藉此激發台灣 VR 創意,掀起「全民 VR 」的風氣。
結束三天的黑客松後,「VR 之星」頒獎典禮於 9 月 1 日晚上六點開放進場,展場位於三創數位園區的五樓,而報到台前的大螢幕輪播著各組製作的遊玩影片,光看著那些畫面,就讓人想馬上跳入遊戲中一起冒險。
進入展場後方,那裡有為得獎團隊設置的 Demo 空間,而會場內除了來自主辦單位的嘉賓外,更有如 HTC Vive、Eyemax 等贊助廠商的主管人員出席。他們在 Demo 空間直接體驗團隊的作品,並由團隊親自講述創作理念、製作過程及未來願景等,進行第一線的人才挖掘。
來賓於會場體驗各得獎團隊作品。第一屆 VR Hack Fest 共有 10 組團隊得獎,除了第一、二名外,還有最佳人氣獎、最佳潛力股獎等獎項。有的團隊是還在學的大學社團或同學一同報名,有的則是在技術交流平台上認識而組隊,組合的多樣性讓評審團驚嘆這世代的創造力,而身為評審之一的 3Glasses 首席科學家王銓彰更提到:「雖然這些比賽作品有些地方不如業界標準,但他們的創意及構想卻是業界人事所缺乏的 —— 希望在場的伯樂(產業人士)能相中他們這些千里馬(得獎團隊)。」
大家會怎麼想像獲得第一大獎的隊伍?是擁有最複雜的世界觀?有媲美好萊塢的華麗美術?或是超繁複的動作體驗?
答案是:除了技術上的突破之外,評審更關注的是作品整體的完整度、未來的發展及應用,互動性及社會回饋也是評分重點之一,而參賽隊伍 Super Mad Max 的作品 ——「Cardboard VR +遙控車」正達到評審的期待。
「Cardboard VR +遙控車」背景設定在黃帝大戰蚩尤的時代,將 VR 實境車代表指南車,玩家必須操控車子找尋蚩尤領地的出口。
更神奇的是,玩家戴上Cardboard 與手機連結後,能與車上攝影機的視角同步,並透過動態感測與無線技術,讓車頭轉向能與玩家頭部動作幾乎一致,在 VR 與現實世界結合的狀態下遙控車子,解決 VR 空間受限的問題。
Super Mad Max 團隊 VR 實境車 Demo 畫面。圖片來源:法亞科技此外,團隊希望 VR 實境車在未來能投入探勘、救災方面,能有效避免高風險的行動,真正落實社會關懷的目的。此外,更可加入跨區參觀的元素,由實境車組程車隊,帶領遠端觀光客同遊著名觀光景點,就像在使用哆啦 A 夢中的「任意門」。
而獲得評審團第二大獎的參賽隊伍 Invirtual,玩家透過觸碰博物館內的捲軸,將進入一幢茅草屋及一大片竹林,並透過 VR 互動,依照指示完成造紙流程,最後連接印表機將成品印出,實現活字版印刷。
Invirtual 利用 VR 遊戲示範造紙過程。圖片來源:法亞科技。Invirtual 的作品讓人聯想到,新北市警察局也在近期引進「情境模擬應變射擊訓練場」,透過五塊大螢幕, 300 度視角模擬 700 多種完整犯罪情境,作為新進員警的訓練課程。未來這些訓練若能結合 VR 技術,並配合體感呈現、心跳偵測等,也許更讓員警完全沉浸在案發的氣氛及場景中,往後若遇到雷同現場便可馬上喚起記憶,身體也會隨即反應,降低案件處理的危險,而這樣的技術結合也可類推至防災演習上。
除了獲得大獎的兩支隊伍外,由參賽隊伍「得獎吃牛排」製作的穿梭時空遊戲 ——「About You」 獲得多位評審好評。不同於傳統 VR 遊戲開放場景的自由度,「About You」將世界打造成六面體,玩家扮演因病過世的男主角,藉由翻動六面體(時空切換)和與場景互動,間接影響尚未去世的自己,完成為女主角種一棵櫻花樹的遺願。
這項作品讓 AMD 的經理盧英瑞讚不絕口,他也提到 VR 需有三大重要元素:直覺、沈浸、互動,「About You」的場景設計,讓玩家對遊戲世界不會感到突兀,並藉由故事的推移,玩家會發現自己的情感正被一瓢一瓢舀入遊戲中而不自覺。盧英瑞更期望這樣的作品能融合經典小說或電影,若觀眾能親身經歷《鋼鐵人》的打鬥場景或《鐵達尼號》的「You Jump, I jump. 」,不知有多少人會為之瘋狂呢。
「得獎吃牛牌」獲得最佳潛力股獎。第一屆 VR 黑客松參加的 19 組參賽隊伍當中,有 14 組隊伍選擇使用 HTC Vive 進行開發,Vive 雖然價格昂貴,配備要求也高,但在畫面呈現和使用者體驗等在 VR 裝置市場上領先,也能體現開發者精心製作的美術及體感設計。 代表 HTC Vive 部門出席、同時身為評審之一的 Mike 也提到:「HTC Vive 需有好的內容投入,才能有好的結果產出;但 VR 軟體製作成本極高,若不能商業化就別想生存。」
VR 之星各單位合影。不論是 VR、AR 還是 MR 產業,高水準的硬體設備和優質的軟體內容彼此缺一不可。雖然當前頭戴式顯示器的價格還不是很親民,但好的內容與應用能讓更多企業戶及消費者願意擁抱這項新興產業,進而帶動整體市場正向發展。
正在起飛的 VR 技術能創造出無限多個世界,同時應用領域更是無遠弗屆,舉凡教育、救災、購物、旅遊及影視等都有極大發展空間,發展潛力十分驚人,許多出色的應用就可能藏在每個人的生活中。
所以大家在品嚐自己生活的同時,也可想想「這時有什麼東西那該有多好!」—— 別再想了,VR 通通帶給你!
融合媒體
顧名思義,融合媒體是多種媒體融合形成的一種新媒體,目前生活當中最常見的媒體有5種,其中包括第一媒體:報紙;第二媒體:廣播;第三媒體:電視;第四媒體:電腦;第五媒體:手機;也就是說媒體其實都是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都擁有一個載體進行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的傳播。
中國品牌戰略研究中心是中國商報社成立的專業品牌研究機構。中心專業從事中國社會科學領域品牌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實戰推廣。中心專家組由著名經濟學家、高校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領袖、資深媒從事業者等組成,大部研究員有著在研究機構、政府部門、新聞機構、大型企業工作的資深經歷,對中國政府的運作、中國企業的經營有著切身的體會和實踐經驗。
中國品牌戰略研究中心針對目前大多數企業面臨的推廣難、效果差、成本高的問題推出了品牌直通車項目,目的就是更大程度地幫助到企業減少推廣成本,提升推廣效果。
在五個媒體當中,第一媒體受眾面廣,是大眾傳播的主要載體;第二媒體受眾面窄,大多數受眾人群為出租車司機,所以企業大多數不會選擇在第二媒體做相關的推廣;第三媒體電視雖然受眾群體較多,但是成本太高,也是大多數企業望塵莫及的;第四媒體是全球最大最成熟的媒體,推廣效果也是目前5種媒體當中最好的;第五媒體用戶很多,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將娛樂真正轉為商用。所以品牌直通車采用全球首創融合媒體,將第一媒體和第四媒體完美結合,有效地解決關於企業推廣難、效果差、成本高問題。這是一種概念創新,是一種推廣變革。
工程實施背景:該項目是中國商報社、中國品牌戰研究中心與商機網進行戰略合作,整合百網、百報、百刊、百展資源,共同推出的一個多維一體化品牌推廣工程,該品牌推廣工程將依托中國商報社強大傳媒背景和新華網、鳳凰網、商機網等全球化網絡平臺,幫助眾多傳統中小企業培育品牌、推廣產品、實現產業升級。
核心優勢:報、刊、網、展四位一體的聯盟化牌品營銷戰略,讓中小企業盡享傳播快捷、信息量大、權威性強、文圖視頻兼顧、費用低的品牌推廣優勢。這與單一的傳統網絡廣告、電視廣告動輒數百萬、上千萬的投入來說,不僅花費極少,而且能將自己的品牌快速、精準地展示在億萬消費者面前。
戰略目標:充分利用新華網、商機網、鳳凰網、人民網、中國商報等百網、百報、百刊、百展的聯盟化傳媒資源,整合線上、線下多種宣傳形態,助力珠三角中小企業進行以網絡營銷為依托的網絡、展會、報刊等全方位品牌推廣。通過多維一體化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全新營銷方式去以小博大,讓眾多傳統制造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投入最小量的品牌宣傳費用建立大品牌、獲得高效益,實現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品牌王國”的戰略轉型和產業升級。
權威主辦方之一:新華網是由中央直接部署,國家通訊社新華社主辦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是中國重要的網上輿論陣地,在海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力。為中國最重要的官方網站之一,也是中國最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重點網站。
權威主辦方之二:鳳凰新媒體專注一億高端網民,通過旗下綜合門戶鳳凰網和手機鳳凰網,網臺聯動,組合傳播。在寬帶與無線互聯網帶來顛覆性革新及新舊媒體融合的時代,鳳凰新媒體引領著互聯網、手機、電視的聯動組合傳播與3G時代的手機媒體化創新。據Alexa最新流量排名,在傳統媒體門戶網站中,鳳凰網全球排名前三位;在亞洲和大中華地區穩居第一。
權威主辦方之三:商機網是華南地區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擁有企業註冊會員510余萬,日均訪問量超過1000萬人次,覆蓋2800多個城市、300多個行業,影響商務人群超過1.2億;商機網國際貿易平臺擁有企業註冊會員103萬,企業商情覆蓋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中國外貿企業的網絡營銷提供了高效的電子商務服務。
方建華·微信5.0公眾賬平臺運營心得
經常有很多朋友和學員在微信公眾號留言,問我一些微信運營的經驗的心得,今天我花時間,對自已做微信公眾賬號運營的心得總結寫出來,供朋友們參考和指點.
1.請告訴我每一次溝通丶互動,推送的內容是誰,讀者對這個人越了解,信任度越高,他在公司職位丶姓名丶連系方式.
2.簡單就是力量,不要把自已的微信公眾賬號變成萬能的功能的應用,可以免費聽音樂丶機器陪聊,這些功能只會淡化企業核心的價值,請刪掉這些功能,請記住,簡單就是力量.
3.微信營運的目是維持顧客的關系,99%的時間都用來培養顧客的信任度,請暫時忘記銷售,天天促銷,不如29天培養顧客,用1天的時間用來促銷更有效,請暫時忘記銷售.
4.微信營銷沒有任何營銷秘誠,比的就是投資和執行力,想不投入就能獲取大量的粉絲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要只看到3個月獲取90萬粉絲的案例,先問一問他們投入多少資金和人力,
如果你不想投入太多的資金,就要選擇投入時間,再加入執行力的到位,才能達到你要的目的.
5.不要忙於每一天推送大量的內容,給潛在顧客,創造可以跟讀者溝通的話題,你要知道所有價值都來於溝通,推送再好的內容,不如跟讀者溝通一次.
6.想和讀者創造更多溝通的機會,就要問讀者更多的問題.問一問讀者喜歡什麽時間接收內容丶對自已公眾賬號提出寶貴的見意等等.
7.不要被那些3個月100萬的粉絲,沖昏了頭腦,粉絲再多,如果不能轉化成價值,就跟本沒有用,我們需要的粉絲是那些目標粉絲,粉絲的質量,比粉絲的數量更重要.
8.發布文章不一定要長篇大論,可是一定要引發讀者的思考,一般內容在300至500字左右
9.關註競爭對手的微信,關注了10丶50個就有50個人教你怎樣做好微信營銷,你要做的就是優化他們所有的方法,請記住,競爭對手是最好的老師.
10.新手開始學習玩微信,從關注優質的微信開始學習,記住那些優秀玩家的方法,每一天都拿筆記下來,自已對比一下那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用利於自已以後運營微信公眾賬號.
11.認真分析自已的行業,是否需要用微信公眾平臺,其實很多中小企業和個體老板,只要利用微信朋友圈就可以做生意,比如理發店丶美容店丶餐飲店丶快餐店等等.具體分析請看我寫的淘寶賣家如何做好微信營銷.
12.怎樣創作內容,內容一定要原創嗎,不一定,如果你不想打造行業第一領袖的地位,內容不一定要原創,可是你一定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入自已的觀點哦!
13.我們尊重顧客,可是千萬不要討好顧客,取消關註的遲早會取消關註,只要你一直提供價值,留下的總會留下來.
14.微信營銷要靠渠道,擁有渠道的好處就是,每一天你都能獲得到穩定的粉絲,而不是一天進500粉絲,再過3天就沒有粉絲進業,請記住,粉絲要一天天的增加,每一天都有新的讀者關註.
15.做微信營銷是做個人微信還是做微信公眾賬號,我想這兩個並不矛盾.可以相互的進行運營,如果你本人運作1到2個人的店面的話,建議用個人微信進行運作,如果是大店的話,一定要用上公眾賬號.
16.不要被微信營銷案例沖昏了頭腦,那些100萬的粉絲案例不真實,那些很真實的案例,你需要分析一下,他們投入了多少人力和物力,現在的營銷案例忽悠人的多,自已認真去做好自已的微信運營.
17.做微信營銷見效很慢,粉絲沈澱就要花很多的時間,通常需要3個月沈澱的時間,才能收到一些效果和利潤,最重要的就是一直堅持下去.
18.要想在很短的時間裏獲取大量的粉絲,必須靠媒體,請記住成功靠媒體,當然了具體跟據自已的情況,是選擇是做雜誌媒體還是電視媒體.
19.做微信營銷堅持很重要,你寫一篇文章,讀者不一定認可你,可是當你寫到50篇至100篇的時侯讀者一定會認可你,所以堅持最重要.
20.微信營銷重視互動,因為它不象微博一樣,可以吸引大量的人轉發和評論,只有通過和顧客的溝通來取得顧客的信任.
21.在準備營銷產品之前,做好整個產品銷售策劃,推送的內容最重要,因為內容會直接影響讀者的購買,內容預熱是最好的方法.
22.現在大家有一個誤區,希望一切都通過微信營銷來實現,最終要顧客購買產品之前,記住,不要忘了讓顧客拔打訂購電話,人與人交流最能解決購買當中的穎問.
23.做微信營銷,最好打通騰訊的產品一起使用,騰訊qq丶騰訊空空間一起使用,達到的營銷效果更好,因為未來的移動互聯網營銷會走向人脈關系鏈的營銷.
24.做微信營銷就等於在做一本行業精刊,重視的是內容的質量丶而不是內容的數量,高質量的內容會得到大量的人分享,會形成病毒營銷,請記住,小而美的內容策略.
25.微信營銷的本身的功能是以經定好了的,真正能使微信營銷發揮更大的威力的是,使用微信營銷後面的那個人,所以我們除了學會使用微信功能,真正要學習是營銷.
26.有人問我微信是不是營銷工具,我說,你認為是就是,你認為不是就是不是,一把刀你用它來殺人它就是殺人工具,你把它放到那裏,就是一塊破鐵,所以不要和別人去爭論這個事情,其實騰訊心知肚明.
27.很多草根想按微博大號再玩微信,想弄個微信大號,這樣的做法行不通,除非你能在很短的時間裏獲得大量的粉絲,並且是正規的操作,不正規的操作很容易被騰訊封掉,微信營銷更適合企業.
28.做好精準的關鍵詞回復功能,這樣能指導讀者,通過什麽樣的方式更了解你本人和你的企業,獲得讀者的信任.
29.珍對微信的認證對提升企業的信任度很重要,所以想盡一切方法早一點通過微信認證,微信認證的條件是,500的粉絲量和一個微博認證.
30.千萬不要一個人坐在家裏學習微信營銷,經常去一些微信營銷qq群裏,看一看大家都在聊什麽樣的話題,其實在這些群裏你能學一很多東西.
31.推送,不一定要每一次都推送文章,推廣一些小的知識和技巧,也是很好的方法,只要能幫助潛在的顧客和讀者都可以,我最近訂閱了一個心理學習的微信賬號,每一次都推送一條跟微博一樣的內容給我,我很喜歡,因為信息量小,不會影響我的生活,並且可以學到新的知識,我很喜歡這樣的公眾賬號.
32.我見到很多人,經常用微信向自已的朋友推銷產品,這是錯誤的做法,這麽讓你失去這個朋友,如果你想利用微信做生意,請重新申請一個賬號,用來銷售產品,千萬不要向自已的朋友推銷產品,這樣會讓朋友感到你這個人太沒有人情味,太功利什麽都跟著利益跑,很多朋友都會離你而去.
33.微信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圖片很重要,經常去和自已經相關的微博裏獲取一些行業裏的圖片,做微信營銷要重視細節.
34.推送內容,晚上推送內容最好,因為這些時間讀者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白天推送內容,適合做產品的促銷,當時顧客可以訂購產品,帶來產品真正的銷售.
35.企業先學好服務500丶1000個微信客戶,用戶多少不代表營銷能力,僅僅是一個數量,用戶的互動價值才是微信營銷的核心,多創造和讀者溝通的話題,讓整個公眾賬號活躍起來.
水不流動就變成的死水,公眾賬號沒有活躍度就是一個死號,沒有任可的價值.
36.有必要學習一些寫作技巧,怎樣寫標題,怎樣排版丶怎樣用文字激發讀者的興趣,關於寫作的內容,在我的公眾賬號上有大量教大家寫作的內容.
這就是我經營微信公眾賬號的心得,都來自實戰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做好微信運營.
歡迎和電商朋友一起交流丶學習. (2013-6-14 派代)
馬來西亞:5大挑戰當前‧修預算案救急
人民如何“開源節流”?尚待答案。
(布城8日訊)首相兼財長拿督斯里納吉今日說,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他將會在近期內提呈修正2016年財政預算案,以及宣佈完善和最佳支出(optimum expenditure)的措施。
他說,他會在多方面重新作出調整,以便更符合現實情況。
新的調整包括著重完善開支、政府相關公司的角色,以及照顧人民的福祉。
他說,他去年提呈的2016年財政預算案是根據原油每桶48美元來估算,但油價在昨天卻跌至每桶31.58美元,因此政府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作出調整。
消費稅拯救經濟
納吉在財政部特別集會致詞時,也把消費稅比喻為國家經濟救星,並預計今年會獲得390億的毛收入。
他說,他不想提供不切實際的幻想來討好人民,最好就是針對國家的重大挑戰坦誠相告,但政府會致力和承諾維護人民的利益。
“政府放眼2016年的大馬經濟依然保持穩定;目前預測會取得4至5%的成長,通貨膨脹率維持在2至3%的低水平。政府也承諾會減少財政赤字至3.1%,而聯邦政府的債務預測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5%。”
首相也列出大馬在今年所面臨的5大挑戰。
2016年財政預算案的總開銷為2千672億令吉,其中行政開銷是2千152億令吉,發展開銷則是520億令吉。
大馬今年5大挑戰
1.中國經濟放緩。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亦是大馬最大貿易伙伴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在1月7日已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2.國際油價和原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布藍特原油的平均價格已從2014年的每桶98.94美元,跌至2016年1月7日的每桶31.58美元。
3.全球的需求和貿易呈現疲軟。
4.金融市場尤其是美聯儲的利率正常化將會對區域包括大馬的資金流動帶來影響。
5.美元幣值企穩。(2016-01-08 星洲日報頭版頭條)
馬股撤資潮延燒‧首5日流出6.1億
(吉隆坡8日訊)馬股2015年外資賣壓冠東盟,分析員相信在外圍不明朗因素環繞下,今年市場將延續震盪走勢,但預見公司稅下調有望加快企業盈利增速,為馬股今年漲勢帶來扶持。
馬股2015年外資賣壓冠東盟。
糟糕的是,延燒全年的外資撤資潮,今年未見平息跡象,在中國股市4日兩度觸發熔斷機制及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等因素幹預下,今年首5個交易日外資已從馬股再提走6億1千359萬令吉。
債券增至2150億
不過,外資冷對馬股,卻熱情擁抱債市,全球基金在12月增持政府債券至2千150億令吉。
馬銀行研究表示,大馬是去年外資賣壓最重的東南亞國家,受到這一波外資撤離潮影響。截至去年杪馬股自2010年累積流入的外資已減少至72億令吉,遠比2014年杪的269億令吉來得低。
去年資金撤離197億
其中,外資在12月淨賣出馬股13億令吉,讓全年資金撤離擴大至197億令吉,幾乎是2014年全年資金撤離69億令吉的2.9倍。
相比之下,本地機構投資者全年淨買進236億令吉,而散戶則賣出19億令吉。
隨著外資不斷撤離,連帶拖累馬股去年杪外資持股比重從前期的23.8%減至22.3%,僅比2010年2月全球金融海嘯後最低的20.3%高出約2%,更比2013年5月全國大選後最高的25.2%低了2.9%。
以馬股去年杪1.69兆令吉市值計算,預估外資在馬股的持股估值達3千780億令吉。
馬銀行研究相信在美國利率正常化、中國經濟結構放緩及油價低迷不振等不明朗因素環繞下,今年市場將持續動盪。
截至2015年杪,馬股本益比估值從年初的16.1倍減至15.8倍,逼近長期平均的15.5倍水平,而股價淨值比(P/BV)水平也回退至1.678倍,比1.89倍的長期平均出現0.3的標準差。
“我們仍維持馬股今年杪1800點目標,主要考量2016和2017年綜合核心盈利將增長7.5%和7.7%。
其中,2016年企業盈利將獲得公司稅下調1%提振,但銀行、種植和消費相關領域仍潛存盈利風險。"投資策略方面,馬銀行研究建議投資者持續將電訊、公用事業、消費必需品、特定產業投資信託和醫療保健組成的抗跌核心組合及主題性和價值股進行搭配來取得超越大市表現。
當中,美元持續走強、砂拉越州選、厄爾尼諾(El-Nino)和潛在拉妮娜(La Nina)現象和清真股被視為重大投資主題,長期則可強化有望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和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受惠的利基出口商。(9.1.2016 星洲日報/財經‧報道:洪建文)
微電影盈利模式
微電影的盈利模式現在並不多,目前主要的盈利方式有以下幾種:廣告分成:早在2011年,56就小範圍嘗試的視頻廣告分成,就是針對一些大的帳號或者原創作者制定CPM分成規則。一般要求網站獨家。現在pptv、酷六、土豆原創博客都已經推出視頻分成模式。通過分享廣告收入鼓勵原創作者上傳更多優秀的原創視頻作品,這對於微電影作者來說又拓寬了一條盈利的渠道。但是為了控制版權問題,這方面準入門檻還是相對比較高的。
廣告植入:也就是在劇本階段或者視頻半成品階段接入廣告,從而分攤一部分制作成本。這種盈利模式已經很普遍、也很簡單,主要是道具植入。有些小的微電影制作團隊能拿到一些線下的贊助商,但是金額一般都在5000以下。線上廣告缺乏渠道,要拿到贊助相對比較難。有的原創作者現在上網發起微電影項目,遇上貴人會幫助原創作者對接廣告商,並幫助原創作者發行影片。
品牌微電影:其實這種模式跟上面提到的廣告植入差不到,唯一不一樣的是微電影的誕生流程,所以在這裏做了個小小的區分。品牌微電影一般是品牌商提出品牌推廣或公關需求,制作團隊根據需求編寫劇本、挑選演員最後制作成微電影。比如瀧澤蘿拉的《天神傳》,波多野結衣的《搜神記》,都是大型網絡遊戲的品牌微電影。總得來說,目前微電影的盈利模式還不是規範,小團隊很難拿到很好的廣告資源,所以會存在作品很優秀,但是作品不能產生盈利的情況。雖說微電影制作成本較低,但是設備成本跟人力成本還是免不了的。所以一個對於微電影創作者來說,“報團取暖”是很有必要的。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微電影有兩種謀利方式第一、商業廣告定制,商家客戶投資來要求制作方量身定制一部片子,要求盡量多的把企業的產品形象logo 做到畫面中;也有譬如叫獸拍的那個《大村姑》那樣,把企業的精神融入片子中去。當然後者屬於高級別的廣告植入,前者就弱多了。第二、逆向的融資模式。現有好的劇本出現,然後劇本中可植入的廣告成分一一分解,資金量大就可以做片子。現在國內已經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實驗,大概雛形跟大電影的融資模式差不多,相信未來會做起來的。兩種模式有利有弊,在一段時間內此消彼長,有誌於這方面的人可以重點考慮第二條。
微電影劇本策劃,拉商家贊助,這應該是微電影生存發展的必走模式。那麼讓商家贊助你必須手裏有籌碼,那麼什麼才是籌碼:高效的宣傳平臺是的,視頻主流網站首頁推薦,千萬粉絲微博轉發必不可少。讓你的微電影有一個展示自己能力,對商家有有效說服力的平臺。說道平臺例如:優酷、土豆、56、PPTV、新浪、愛奇藝、騰訊、迅雷、酷六、搜狐、激動網、播視網、樂視網、第一視頻網、播視網等。如果自己的視頻能夠在這幾大視頻首頁展示、頻道頁展示,和微博轉發,起到真實點擊量的迅速提升,那麼你就拿到 了能夠讓商家贊助的籌碼。一,起到了宣傳商家的效果,那麼贊助就不成問題了二,宣傳了我們自己的團隊,接到更多媒體傳媒公司的訂單。三,循序漸進的發展促使精英團隊的迅速成長四,我們是忠誠,務實,註重效率的視頻推廣推薦團隊。誠信6年、用實力說服一切!打造先推廣後收費的原則,做不到您心目中的效果完全不收費!!
微電影其實就是內涵點的廣告,比如可愛多冰淇淋,玩的是植入式廣告、嵌入式營銷,貼近影片的衍生品,或者是基於劇情結合的商品。某某logo或者產品在畫面中出現一定時長,網站捐贈,比如淘夢網等一些網站宣傳,視頻網站買版權播放。(網摘)
優酷?對盈利的訴求超過內容建設
超過對視頻制作者的支持
超過對UGC頻道的維護
個人非常喜歡的是YOUTOBE的一些個人頻道。他們真的是向人們分享一些東西,教會我們一些東西。但是國內的視頻都是些什麼?感覺都是一些新聞,熱門事件為主,搞笑,娛樂等等。這些也占居了視頻網站的大幅頁面,這樣的引導本身就是錯的。
舉個例子:在youtube有一個家庭後院改造頻道,這個是有一個團隊幫自己的鄰居改造後院的。每次改造他們都會錄下視頻,改造的也很漂亮,他們的創意,體現的淋漓。從中真的你可以學到如何改造自己的後院。他們也是很出名的。
但是咋們可以看看國內的一些視頻拍客。最近確實也看到了國內的一些發展,那個羅輯思維還是不錯的。以上有些扯遠了,回到問題。其實個人覺得這個更國人的性格和思想有些關系。普遍的國人是比較害羞的。他們不喜歡上鏡頭,相對國外他們很開放的。還有就是分享的精神。
優酷和youtube分別這樣設定,應該也是為了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我覺得從觀看者角度來說同樣也有這樣的區別。外國用戶可能更傾向於自己探索內容,發現新鮮事;國內用戶的話就更加願意東西擺在他們面前,不願意探索。(例如:我媽打開瀏覽器沒有網頁導航,就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
既然用戶生成分享內容意願不高,單純為了觀看,那用戶可能傾向於觀看質量更高的視頻。而UCG的視頻質量相對較低,所以觀看的人相對少。不能帶來流量,國內視頻網站有意無意地對UCG內容不重視了。還有一點,UCG內容不好管控啊。YouTube放什麼視頻都可以,國內UCG視頻還要人工審核,大大增加了運營成本!!
原因是國內噴子太多而支持的人相對較少。如果你去YouTube隨便搜一段自彈鋼琴曲, 不需要是大師級別的只要不太糟糕就可以了。你會看到"覺得好"的人大概都會在"覺得差"的人的三倍(豎拇指跟倒豎拇指),而在評論區主要的內容都基本是"彈得很不錯啊"、"請再接再厲"、"等待你出新的視頻"之類的。
相反在YouKu或者土豆, 但凡出現自作視頻下面總是有很多批判性評論。鼓勵的相對來說就很少。於是,大家就傾向於做"搬運工", 即從外國視頻網站搬運視頻重新上傳了。
因為視頻內容再差, 被批判的都不是我而是原up主。如果是某些遊戲視頻對比就更大了。基本都是被噴或者是"這裏可以再打好一點!"這樣,上傳視頻本來就是無償的行為, 如果還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甚至得到批判, 很多人都會喪失原創動力吧。
補充: 可能這個跟國內外文化有關。在西方國家人們普遍都鼓勵、贊美他人。舉些簡單的例子: 當你在國外預定餐館報上名字的時候, 對方都會說"awesome"、"nice name" 之類的。國內從未遇到過。碰到聊天問陌生人國籍的時候, 無論你是否知道對方的國家你都會說"ah...xxxx...nice place"之類.
看 Youtube 上面的好視頻真多啊,搞笑視頻有 RWJ,化妝的有 Michelle Phan,玩槍的有 FPS Russia,教人的有 How Cast。相比之下,國內視頻網站上能夠成功傳播的「病毒視頻」卻很少。
是不是因為在中國,我們沒有外國人那麼多享受生活的想法,也沒有那個社會保障和條件,所以外國人在有心情有時間拍視頻的時候,我們在壓榨別人,或者被壓榨著?
從一種角度來說,這個問題是偽命題,原創還是有的,但是變成病毒視頻的不多,在這些平臺上“功成名就”的人也不多。總有感覺,這兩年的視頻站上精彩的視頻、個人頻道還不如幾年前。
反而,這些平臺現在都在推付費電視劇、電影。再看動輒30秒~1分鐘的廣告,可見這些視頻站的自我定位更像“門戶”,或者“媒體”,它們對盈利的訴求超過內容建設,超過對視頻制作者的支持,超過對UGC頻道的維護。
相比之下,youtube一貫以個人“頻道”為中心,首頁展示的大多是精彩的UGC內容。youtube甚至還組織線上線下活動(例如年終的youtube rewind)。傾向的不同,難免對這些制作視頻的個人、組織有所影響。
土豆的口號是“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但現在打開首頁,除導航第一條是“原創外”,其他都是電視劇等非UGC欄目。首頁slide直接是宮廷戲。平臺不推,UGC內容弱化,自然難以引導。
另外,對於個人來說,我大國民還有技術門檻、知識門檻等等問題。畢竟基本問題還沒解決,自我表達、自我實現這樣的事還要慢慢來。而且,而且國民的性格相較比較內斂,很多人還是處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狀態。
Zainir Aminullah:What the 2016 Malaysian Budget means for content creators
The 2016 Malaysian Budget underlined some positive measures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take in the ‘year of commercialisation’ to ensure the enhancement of infrastructure, as well as productivity in the effort to support continued growth in the GDP.
While Ideate Media welcomes the allocation of RM250 million for the national broadcasting digitalisation project outlined in the Budget, we hope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continue to support the creative content industry as a sustainable catalyst for the nation’s growth.
(Photo Credit:Dr Tan Beng Huat)
It remains a priority to address the fundamental challenges, with a greater call to examine how the existing fund is utilised. As we move forward, the industry needs to better optimise the support by creating meaningful, original content that can be owned and linked to commercial outcomes.
Focus on origin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Over the years, companies have been capitalising on government-led initiatives with investments heavily focused on content production. The results have been phenomenal with production of several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films tapping on our local resources.
Malaysia is well-positioned to move from the existing production-led state towards an industry that approaches every step of creative content development in a cohesive manner – from ideation to production and commercialisation. We need to encourage the incubation and ownership of local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P), and move beyond being an outsourcing production hub.
This will not only provide greater opportunities for local players, but also increase the ability to broaden the export of Malaysian-made content and drive a sustained funding environment.
Developing content with commercial returns
There needs to be a closer link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commercialis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tent creation. It is one of the most overlooked areas, yet today’s content is largely created without a monetisation plan.
Producers need to embrace a mindset where content must be produced with a buyer or a commercial interest in mind at the early stages. To drive this shift, industry funding programmes should measure success of the product by ROI. It will then provide an assurance that every development comes with returns, which can be channelled back into the ecosystem to fuel the growth of content creation and up skill our local talents.
As we aim to develop, produce and commercialise high-quality content for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we are encouraged by the 2016 Budget allocations with hope that it continues to bring us a thriving and lucrative creative content industry.
The writer is Zainir Aminullah,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Ideate Media.
(Source:http://www.marketing-interactive.com)
李昱龍‧創意和創新的威力
大經濟低靡,大環境迷茫。當下生存之道,惟有創意和創新,但說易行難。世界創意之神蘋果公司創辦人喬布斯說:“Stay hungry.Stay foolish。”喬布斯是要人們“永不滿足,即使得了大智大慧,也要假裝甚麼都不懂的從傻瓜開始。”
創意是用新方法做現在做的事,創新則是用新方法做新的事。譬如,網購就是一種用新方法做現在生意的創意;發明新手機則是一種用新方法做新事情的創新。創意和創新,適用於個人和企業。
從筆者比較熟悉的出版和印刷業談起,讀者或或許比較容易理解。以前,我們寄信,要自己出錢買信箋、筆、墨、信封及郵票,交給郵政局處理。傳真時代,信或文件寫好了,用傳真機傳真過去就行了。電郵時代,用電腦創建好了信或文件,只需按一個鍵即送抵收件者郵箱,他要看或要用時,可以自己列印出來。雲運算時代,信件或文件儲存在雲端伺服器內,授權的收件者可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登入雲端伺服器讀取或下載。
印刷成本由寫信人轉移給收件人,不少政府的表格也是這樣讓公眾下載列印。這就是時下盛行的隨需列印(Print on demand)。
看大一點,以前要當作家出書或賣雜誌,必定要找出版社和印刷商,而且還有一定的最低數量(至少1千本)。隨需列印出現後,作家親自(或委託編書者)把書連封面一起製作好,上傳到亞馬遜網絡書店,挑選紙質、封面設計再定售價就可以賣書了。亞馬遜不會印一大堆實體書存在世界各地的倉庫,而是收到訂單時,才在最靠近買家的隨需列印店(可以是合作夥伴列印商),按照該書的原本檔案列印該書,然後火速付運給買家。
大家或許以為,隨需列印的成本比較高,對買賣雙方都不划算。但是,當你有一定的數量時,成本就自然降低,長遠來說,還是有利可圖。本地一家雜誌集團,因庫存了太多過期和退貨雜誌,導致現金難以周轉而憤然投資一大筆,買了一套電子列印機,開始隨需列印業務。該集團每次印出來都是新雜誌,可保證讀者收到的每本雜誌都是新的,再也沒有賣不出的雜誌和退貨,更延長了雜誌的“壽命”,讀者甚至可以買到絕版書和過期雜誌。該集團,將來也可能開拓一項隨需列印服務,幫其他小型出版商或剛出道的作家印書。
隨需列印也節省了產品商家的成本,不必再印多種語文的說明手冊,只需把用戶手冊製作成PDF檔,放在網上,用戶可隨時隨地瀏覽或下載列印。產品包裝不必放入多本各種語文的手冊,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也縮小了包裝體積,更進一步降低了付運成本。一個簡單實用的創意,就解決了多項難題,創意和創新的威力可見一斑。(星洲日報/畫龍點津‧作者:李昱龍‧《新媒體》組長)(收藏自 2015-11-04 《星洲日報·言路版》)
光明日報·只要有接收器·明年免費看數碼電視
(賽城4日馬新社訊)MYTV廣播私人有限公司(MYTV)於明年初推出數碼地面電視廣播服務(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馬來西亞人民便可以觀賞全免收費的數碼電視廣播。
MYTV首席運營員莫哈末利瑞安耶哈葉說,首先,民眾必須擁有可以接收數碼電視廣播訊號的接收器或機頂盒(Set top box)或電視 ,才可以享受這項服務。
他說,只要解碼器和電視擁有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所制定的數碼地面電視接收標籤,或簡稱DTTB Malaysia標籤,就能夠接收數碼地面電視的廣播。這標籤將在明年初開始使用。
他日前出席運用數碼地面電視標籤研討會後對記者說,消費人將可以憑藉這特別標籤,鑒定及購買合格的數碼地面電視接收器與電視,以便能夠享受高素質的廣播畫面。
MYTV廣播私人有限公司負責推展馬來西亞的數碼地面電視的基礎設施,並擁有數碼地面電視接收器的大馬獨家分銷權。該公司所銷售的接收器皆附有馬來西亞數碼地面電視標籤(label 『DTTB Malaysia』)。
馬來西亞數碼地面電視標籤是由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所制定,並由SIRIM QAS國際私人有限公司所統管。
莫哈末利瑞安解說,首階段的數碼地面電視,將於2016年初投入廣播,並覆蓋全國85%的住宅區,而覆蓋率將於2016年杪提升至95%。
“我們MYTV將根據各地區的人口延伸覆蓋率,以確保每一個人民都可以享受數碼地面電視的服務。”
他說,本國的觀眾將可以通過數碼地面電視服務,獲得高素質的廣播畫面與音質,而且有更多免費播道可選擇,同時可享受互動電視服務,如居家購物、觀賞On Demand影片等。(即時新聞 2015-11-04)
MYTV free cable service: 80 channels, 45 in HD
Cable TV service provider, ASTRO will soon be having another competitor in the form of Radio Televisyen Malaysia (RTM) and MYTV Broadcasting Sdn Bhd who will be cooperating together to set up their own cable service.
According to TehPanas, RTM and MYTV have a total of 80 broadcasting TV channels and 40 radio channels to provide to fellow Malaysians for free.
Furthermore, 45 out of the 80 channels are set to be High Definition channels.
In order to enjoy the free channels broadcasted by RTM and MYTV, all you have to do is purchase their RM200 decoder starting from this coming June 2015 onwards.
The first batch to receive the free TV channels will be Pahang, Terengganu and Kelantan, moving on to Sabah, Sarawak and Labuan.
Perlis will be next, followed by Kedah, Pulau Pinang, Perak, Negeri Sembilan, Melaka, Johor, Selangor and Kuala Lumpur, with Putrajaya the last state to follow suit. (Photo Source: thestar.com.my)
Thew·《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前瞻 – 導師篇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雖然聲勢上以及討論度方面不及以往兩季,可是由於首次有香港選手進入盲選階段、加上香港NowTV與內地浙江衛視同步播出、以及在香港舉行選拔賽,所以《好聲音》第三季播出初期在香港引起的關注還是史無前例的高。
Killersoap的主唱陳樂基、環球唱片公司旗下的女子組合Robynn & Kendy、無線電視《超級巨聲》第一屆選手鄧小巧等等都在上季取得不錯的成績,可是比賽到了中後期好像變得乏力、吸引度逐漸減少,不止是香港觀眾的關注度降低,更有不少評論認為第三季選手的演唱技巧其實不輸前兩季,可是偏偏明星氣質、聲音的辨識度、選歌方面等等不及前兩季的選手,是上季節目贏收視輸口碑的原因。
我作為《中國好聲音》的忠實觀眾、也寫了比賽節目觀後感兩季半(第三季看了一半就沒時間看下去了),對於即將開播的第四季可以說是充滿了的期待,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導師人選。
導師/評審主導比賽節奏
《中國好聲音》與《我是歌手》、《華人星光大道》、《超級偶像》等歌唱比賽節目的不同之處就是,主持人在《好聲音》的工作其實不多,即便前三季的主持人華少有著極佳的主持功力以及媲美饒舌歌手的播報速度,但觀眾更在意的還是導師之間、導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
我從來都不掩飾自己對庾澄慶老師(哈林)的喜愛,除了他那改編歌曲的獨特性以外,他懂得發掘選手潛能、鼓勵選手在舞台上呈現音樂性多於唱功的指導方式、以及他與其他導師的互動,都可以說是節目其中一個最大的看點。某程度上哈林老師是擔任了《好聲音》的真正的主持人,哪怕是認真的劉歡老師、性格有點悶騷的汪峰老師,他總是能夠讓四位導師打成一片,讓比賽緊張的氛圍變得輕鬆、也一掃超長錄影時間帶來的疲憊。
到了2014年,因為哈林老師籌備及舉行個人演唱會而必須缺席第三季的錄影,加上張惠妹同時因為宣傳新專輯而缺席,燦星製作方面找來了第一季的導師楊坤老師回歸節目、也找來了台灣的音樂教父羅大佑加盟節目,誰知道在比賽開始錄影之前大佑老師突然在檔期上配合不了,又臨時找來了齊秦老師頂上,節目尚末開播就狀況連連。結果汪峰、那英、楊坤、齊秦這個組合,的確沒有辦法在舞台之下帶來精彩的唇槍舌劍。
對於《好聲音》第四季的期許
來到第四季,早在2015年初,燦星製作已經放風說有大牌的唱作歌手加入第四季《好聲音》擔任導師,而周杰倫也在婚後不久確認加入《好聲音》導師行列。這個消息出來,其實我並沒有感到十分驚訝,畢竟節目做了三季,一個再好的節目做了三年也會有疲態,加上內地歌唱節目數量之多,就算會唱歌的素人再多,也難以確保選手的質素,同時近年出現了所謂的「回鍋肉」(曾經多次參與選秀比賽的選手)以及所謂的「半素人」(曾經推出專輯但發展不如意的歌手),都直接影響了比賽的可觀性。重量級導師的加盟,其實對於維持節目新鮮度是有著極為正面的影響,所以張惠妹、王力宏、青峰等大牌台灣歌手先後於《好聲音》亮相,周杰倫的加盟可以說是遲早的事(陶喆在其他內地的歌唱比賽已經過度曝光了)。
但是最讓人驚喜的是哈林老師的回歸,始終周杰倫是一個專業的音樂人,並沒有太多參與綜藝節目的經驗,有了哈林老師,也許會跟周杰倫的悶騷性格產生化學作用。若餘下的兩位導師是汪峰老師跟那英老師的話,三位舊人加一位新人,就像是第二季,四位導師那種精彩逗趣的互動,相信會再次為大家的炎夏帶來一些歡樂。
目前剩下的兩位導師尚未公佈,是舊人還是新人,是好是壞?看來燦星製作不到六月都不會公佈就是了。
Thew·《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前瞻 – 賽制篇
《中國好聲音》乃至整個《The Voice》系列最引人入勝的部份,就是節目開始錄影後的第一階段比賽–盲選(Blind Audition)。顧名思義,就是四位導師一開始是背向舞台,僅憑選手在台上的歌聲去評鑑,到底這個選手是不是他們想要重點培訓的學員、以及這位學員的特質是否足以在歌壇立足並佔下一席位。其實什麼「年度總冠軍」、「年導冠軍導師」等等的頭銜,說真的,一點都不重要。
《好聲音》的歷史…
跟大家介紹/複習《好聲音》的賽制之前,其實還需要跟大家稍微聊一下《The Voice》系列的歷史。《The Voice》是源自荷蘭的歌唱比賽節目,然後電視台把製作權賣到不同國家,當地的電視台大致沿用賽制以及佈景去製作節目,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美國、英國、澳洲的《The Voice》,這幾檔節目的導師都是國際歌壇裡享負盛名的大牌歌手。當二零一一年底的時候浙江衛視宣佈製作中國版《The Voice》的時候,還真的為華語樂壇投下了一顆震撼彈。結果《好聲音》也不負眾望,播出三季以來,在收視率、贊助金額方面都遠勝中國大部份選秀節目。
盲選–只聽其聲
四張導師的「轉轉椅」可以說是整個《The Voice》系列的靈魂,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在盲選階段的時候讓導師按下按鈕,「I Want You」的燈亮起、椅子從背向舞台轉成面向舞台,這一按一轉歷時才不過三秒,但對於台上的表演者來說,也許就是歌唱生涯、甚至是整個人生的轉捩點。導師轉過來,代表著台上的選手一定能夠代表其中一位導師進入第二階段的比賽。
這個時候對節目流程不熟悉的朋友大概會問,如果多於一位導師轉身的話,選擇權就落在選手身上,這也是為什麼導師人選會變得重要,因為看幾位導師為了爭奪一些優秀的學員的時候,他們的唇槍舌劍也是節目的看點之一;反之,如果只有一位導師轉身的話,選手將會自動成為該導師的學員之一。
在為期大約六集的盲選過程中,每位導師將挑選十四位(第一、二季)/十六位學員(第三季),組成導師旗下的隊伍,再由導師及他們邀請的「夢想導師」作出指導,繼而進行組內一對一合唱淘汰賽。
組內淘汰賽–殘酷還是汰弱留強?
淘汰賽就是借鏡國外《The Voice》「Battle Rounds」的階段,由導師把選手分為兩人一組進行合唱,最後由導師決定出線權花落誰家。第一季的時候勝出的七位選手當中,由導師選出其中一位直接進入四強、其餘六位進行一對一獨唱對決,勝出的三位學員進入四強;第二強加入了美國《The Voice》的新元素「Steal」以及「Knockout Round」,也就是搶人環節以及第三輪的淘汰賽,由於賽制太複雜加上播放時間沒有延長、導致選手演唱片段被剪,所以這個新元素在第三季沒有繼續沿用。第三季由於淘汰賽選手增加至十六位,第一輪十六進八、第二輪八進四,如是者也就免去了外界對導師保送自己喜愛選手的質疑。
組內冠軍之戰+顛峰對決–在意勝負還是享受音樂?
每組四強共十六位選手誕生後,會進行組內冠軍賽的對決。比賽分三輪(第一、二季),第一輪四位選手輪流演唱、由導師選出其中一位選手進入第三輪,剩下三位選手由一百零一位媒體代表票選,票數最低者被淘汰,剩下兩人進入第二輪演唱,勝者將進入第三輪爭奪組內冠軍席位,第二、三輪由媒體以及導師評分。到了第三季比賽就把賽制簡化,四強選手分兩組演唱,勝者進入第二輪,然後第二輪的勝方則成為該組的冠軍。
至於總決賽,其實規則大同小異,比較注目的反而是第一輪選手與導師的合唱,最後加上現場觀眾、短訊投票等等,「年度好聲音」就誕生了。
說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賽制看似簡單,其實執行起來還是挺複雜的。節目其實大致上沿用了國外《The Voice》的賽制,我個人是比較不喜歡第二季的賽制,畢竟所有選秀在播出集數上都被大陸廣電總局所限制,在集數不能增加的前提下,多加一個比賽階段,最終犧牲的就是選手的演唱片段,很多選手在「Knockout Round」時的表演片後被剪到不足一分鐘,這是相當可惜的。
可是,節目到了第三季,把賽制還原到跟第一季相近的原意是好,只是選手的實力不如前兩季,加上導師之間的互動不足,又好像把節目弄得比較拖沓…我想大家看過了連續三篇前瞻後,應該對《好聲音》的節目流程、風格有了更多的認識吧。
《中國好聲音》第四季 – 選手篇
兩週前跟大家分享了《中國好聲音》第四季導師人選的消息以及一些個人看法後,沒想到隔天就公佈了那英及汪峰兩位導師回歸的消息。這大概《中國好聲音》自二零一二年開播以來,導師名單最早確定的一屆吧。
歌唱選秀節目最重要的除了是導師的人選,當然少不了我們俗稱「學員」的參賽者吧。一個歌唱比賽節目,唱歌的不是導師或評審(餘興節目另作別論),而是參賽者,不管是在台上演唱或是在後台訴說自己的經歷,參賽者的個人特色才是一個歌唱比賽節目的靈魂。如果一個歌唱比賽的選手唱功、特色俱欠的時候,就算節目的製作再盛大、認真、導師的知名度再高也好,都沒有辦法讓一個歌唱比賽起死回生,所以本篇將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好聲音》歷屆學員的看法。
歌唱比賽「回鍋肉」?
其實任何地區、任何電視台或製作公司舉辦的歌唱比賽,舉辦經年以後總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欠缺選手。欠缺選手當然不代表中國大陸會唱歌的人不多,只是因為中國大陸的歌唱比賽節目實在太多,而且不是每個會唱歌的人都願意參加比賽、反過來說會參加比賽的不一定是最會唱歌的,種種情況下,一些條件很好的歌手,大概是因為際遇問題,參加了A比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在樂壇發展不是很好,就可能會選擇參加B比賽從而希望再度獲得關注,中國媒體往往稱這些選手為「回鍋肉」。
我除了關注《中國好聲音》以外,其實也關注了台灣的《超級星光大道》跟《華人星光大道》共十一季的比賽,雖然到現在已經沒辦法把選手們的名字倒背如流,但是往往在別的比賽、特別是《好聲音》的舞台看到這些選手的身影,我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歷屆《星光》有太多遺珠被遺忘了,也不是每一位選手都能像林宥嘉、徐佳瑩、蕭敬騰等人能夠在樂壇闖出一片天,很多的都是在比賽光環褪去之後,在演藝圈轉換軌道發展、當主持的、演戲的都有,但他們普遍都忘不了他們唱歌的夢,只要有機會唱歌,哪怕只是電視劇的片尾曲、一場尾牙的活動,他們還是會持續追尋著唱歌的夢。隨便數幾個分別曾經出現在《星光》及《好聲音》的選手:劉悅、關喆、林芯儀、葉秉桓、劉明湘、張心傑、鄭心慈、胡慧儀、秦宇子、當中在《星光》踢館的也有、正規選手都有,轉戰不同賽場的原因,大概都只有一個,就是對於歌唱事業有一份執著。(《星光》選手轉戰其他比賽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將來另文跟大家分享。)
專業歌手的反擊
除了不斷參加比賽的歌手以外,有些成名已久的歌手也許在歌唱事業碰到了瓶頸,也選擇了以《好聲音》作為重新出發的舞台。最有名的當然是在今年年初不敵癌症離世的姚貝娜、第一季的金池、關喆、金志文;第二季的侯磊、孟楠、林育群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但在《好聲音》裡聽到他們的聲音,又忽然覺得原來他們已經出道了那麼久、好像他們的歌聲已經漸漸被遺忘似的。就是這樣,觀眾再次關注這些曾經被遺忘的歌手,比賽結果對於他們來說,好像已經不重要了。
香港歌手也有出頭天
去年第三季《好聲音》,香港Now TV與浙江衛視及燦星製作合作,於香港舉辦《中國好聲音》香港區選拔賽,雖然最終獲勝的選手到最後連盲選都過不了,可是第三季裡另外幾位香港選手的表現卻讓人喜出望外。陳樂基的《月半小夜曲》未必合乎所有香港觀眾的口味、Robynn & Kendy的歌聲也許不如她們當網絡歌手時那麼純粹、鄧小巧的唱功跟她在《超級巨聲》第一屆時比起來也談不上脫胎換骨。但至少我們可以說的是,香港歌手跟中國歌手同台較勁,是不會比不上對方的。今年Now TV也延續了跟《中國好聲音》的合作,再次於香港舉辦選拔賽,初賽的部份由《好聲音》第三季學員擔任評審、複賽以及決賽就由幾位近年曝光率很高的音樂人擔任評審,分別是趙增熹、雷頌德、藍奕邦以及郭偉亮。文|Thew (「Thew.地球上的人」blogger,遊走在文字跟工作之間,只能靠文字與音樂調劑生活。主要關注《中國好聲音》及其他音樂資訊。原載香港《橙新聞》)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