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十三章·教育與職業
二、職業目的在教育上的位置
職業有各種不同和互相聯系的內容,一種特殊的職業有它的廣闊背景,牢記這一點,我們將進而研究個人比較特異的活動的教育。
1、職業是唯一能使個人的特異才能和他的社會服務取得平衡的事情。找出一個人適宜做的事業並且獲得實行的機會,這是幸福的關鍵。天下最可悲的事,莫過於一個人不能發現一生的真正事業,或未能發現他已隨波逐流或為環境所迫隱入了不合志趣的事業。所謂適當的職業,不過是說一個人的能力傾向得到適當的運用,工作時能最少磨擦,得到最大的滿足。對社會其他成員來說,這種適當的行動當然意味著他們得到這個人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服務。例如,人們通常相信,即使從純經濟的觀點看,奴隸勞動終究還是一種浪費——沒有足夠的刺激去指導奴隸的精力,結果造成浪費。此外,由於奴隸限於若幹規定的職業,必定有許多才能未能用於社會,由此這是絕對的損失。如果一個人不能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奴隸制度不過是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所發生的一切。如果職業受人輕視,而對於本質上人人相同的文化修養還保持著傳統的理想,他就不能在工作中完全發揮他的特長。柏拉圖曾經說過(參見第98頁),教育的任務在於發現各人的特長,並且訓練他盡量發展自己的特長,因為這種發展最能和諧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在這里,柏拉圖提出了教育哲學的基本原理。他的錯誤不在他的定性的原理,而在他對社會所需要的職業的範圍的狹窄的看法,使他看不到各個人的無限變異的能力。
2、作業是有目的的、繼續不斷的活動。所以通過作業進行的教育所結合進去的有利學習的因素比任何其他方法都要多。作業能喚起人的本能和習慣,使它們發揮作用;它是同被動的接受相敵對的。作業有目標,又要完成結果。所以,作業促使人思維;它要求穩定地保持目的的觀念,使活動不致成為機械的或任性的。既然活動必須是一種前進的運動,是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所以在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觀察和機靈,以克服困難,發現行動的方法,並使之適用。總之,如果作業的進行目的在於活動的實際,而不只在於外部的產品,這種作業就能滿足本書前幾章在討論目的、興趣和思想時所提出的要求。(參見第8、10、12章)
一種職業也必須是信息和觀念的組織原則;是知識和智力發展的組織原則。職業給我們一個軸心,它把大量變化多樣的細節貫穿起來;它使種種經驗、事實和信息的細目彼此井井有條。律師、醫生、某一化學分支學科的實驗室研究工作者、父母、熱心本地公益的公民,都各有一種經常起作用的刺激物,使他注意和聯系一切與他的事業有關的事物。他們從自己的職業的動機出發,不知不覺要搜集一切有關的資料,並且保存起來。職業好像磁鐵一樣吸收資料,又好像膠水一樣保存資料。這樣組織知識的方法是有生命力的,因為它是和需要聯系的;它表現於行動,又在行動中重新調整,永遠不會停滯。如果事實的分類、選擇和整理是有意識地為了純粹抽象的目的而進行的,無論在可靠性和效果上都斷然比不上迫於職業的需要而組織的知識。比較起來,前一種知識是刻板的、表面的、無趣味的。
3、通過作業進行的訓練,是為職業進行的唯一適當的訓練。本書曾經提出過一個原理(參見第6章)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它自己的目的,盡量直接利用現在的生活可以為將來的任務得到唯一充分的準備。這個原理可以完全有效地應用於教育的職業方面。無論何時,人類占優勢的職業就是生活——就是智力的和道德的生長。在兒童期和青年期,由於他們比較不受經濟的壓迫,這個事實是赤裸裸的,沒有隱蔽的。預先決定一個將來的職業,使教育嚴格地為這個職業作準備,這種辦法要損害現在發展的可能性,從而削弱對將來適當職業的充分準備。現在再把前面多次講過的原理重覆一遍,這種訓練也許能培養呆板的機械技能(就是培養這種技能也毫無把握,因為它使人感到枯燥無味,使人厭惡,使人漫不經心),但是,它將會犧牲使職業在理智上有益處的敏捷的觀察和緊湊、機靈的計劃等特性。在一個專制的社會,阻礙自由與責任感的發展經常是有意識的目的;少數人制訂計劃,發號施令,其余的人不過服從指揮,並且被蓄意地限制在狹隘的和規定的努力渠道。這種制度無論可以怎樣鞏固一個階級的威勢和利益,但都顯然限制被統治階級的發展,同時僵化和限制統治階級通過經驗學習的機會,從兩方面妨礙整個社會的生活(參見第279頁)。
唯一可供選擇的辦法,就是使一切早期的職業預備都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就是通過從事學生目前的需要和興趣所表明的主動的作業。只有這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才能真正發現個人的能力傾向,並且可以表明在今後生活中應選擇何種專門的職業。不但如此,只要生長在繼續,能力和能力傾向的發展就是一個經常性的過程。如果有人設想為成人生活選擇的工作在某一特定日期發現之後就可以一勞永逸,這是一種傳統的、武斷的見解。比方說,一個人發現自己對有關工程的事物有理智的興趣,也有社會的興趣,並且決定把工程當職業。他這樣做,最多不過是畫出一個將來發展方向的輪廓。這是一種用來指導將來活動的草圖。這樣發現的專業,就好像在哥倫布踏上美洲海岸時,就說是發現了美洲。未來對無限的更為詳盡和廣泛的事物的探險還有待於進行。如果教育者以為職業指導可使人對職業作出確定的、無可改變的和完全的抉擇,那麼,教育和所選職業都很可能流於呆板,阻礙將來所屬基;這個範圍內,所選擇的職業將使有關的人永遠處於從屬的地位,執行別人的聰明才智,而那些發號施令的人的職業,卻容許他們更加靈活地活動和重新調整。雖然平常習用的語言不能把靈活的重新調整的態度稱為選擇一個新的未來的職業,但是,實際上確是這樣。如果說成人還必須注意他們的職業沒有壓倒他們,沒有使他們僵化,那麼,教育者當然必須格外注意,青年的職業預備就是使他們能繼續不斷地重新組織目的和方法。
Comment
更多關於杜威的研究,請點擊以下墾友專頁 ~~
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734
絲綢之路上的行知教育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837989
杜威課程思想的美學意蘊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875
藝術即經驗:杜威美學思想研究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689753
哈貝馬斯:論杜威的《確定性的尋求》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689949
從倫理美學到審美倫理學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624
論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701
杜威藝術理論的教育學意義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210
杜威《我的教育信條》1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949
“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家教育新使命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298221
馬来亞曾改變中國·黃花崗烈士16人來自這裏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911
家就在這裏 专页
http://iconada.tv/profile/jiajiuzaizheli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