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學習心理學,特別是兒童心理學的進展,與工業在生活上愈益增長的重要性是一致的。因為近代心理學特別強調探索、實驗和嘗試等原始的、不經學習的本能的重要性。近代心理學揭示,學習並不是一種現成的叫做心智的工作,心智本身卻是原始能力所構成的有意義的活動的一種組織。我們在前面說過(參見第221頁),工作對年齡較大的學生,正如遊戲對年幼的學生一樣,對未經訓練的本能的種種活動具有教育意義的發展作用。而且從遊戲過渡到工作應該是逐步的,不包含態度的激烈改變,而是把遊戲的要素帶到工作中去,同時,為了提高控制的能力,再加以繼續不斷的改組。

讀者會說,上面五點實際上重述本書前一部分的主要論點。無論在實際方面和哲學方面,解決目前教育狀況的關鍵都在於逐步改造學校的教材和方法,以便利用代表社會職業的各種形式的作業,並闡明其明智的和道德的內容。這種改造工作必須降低純粹書本式方法——包括教科書——和辯證的方法的位置,使它們成為明智地發展前後連貫和逐漸累積的活動的必要的輔助工具。

但是,我們的討論已經強調了一個事實,就是僅僅按照各種工業和專業現在的做法,給予學生技術上的準備,教育改造上不能成功的;僅僅在學校照樣模仿現有的工業狀況,教育改造更難成功。問題不在於使學校成為制造業和商業的附屬機關,而在於利用工業的各種因素使學校生活更有生氣,更富於現實意義,與校外經驗有更密切的聯系。這個問題是不容易解決的。經常有一個危險,就是教育將會永遠沿襲為少數人而設的舊傳統,在默認我們現在有缺陷的工業制度的沒有改革、沒有合理化和沒有社會化的種種方面的基礎上,或多或少地適應新的經濟狀況。具體地說,就是有一種危險,把職業教育在理論和實踐方面解釋為工藝教育,作為獲得將來專門職業的技術效率的手段。

這樣,教育將變成原封不動地永遠延續社會現有工業秩序的工具,而不是改革這種工業秩序的手段。我們所要求的改造不難正式加以解釋。這種改造標志著一種社會,其中人人都應從事一種職業,使別人的生活更有價值,更能認識連結人們的紐帶,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這種改造意味著一種事態,每個人對他的工作的興趣不是勉強的,而是明智的,即每個人的工作都是和自己的能力傾向志趣相投的。不言而喻,我們現在離這樣的社會狀況還很遠;從字面和定量上講,我們也許永遠達不到這種狀況。但是,在原則上,我們已經完成的社會改革的性質是符合這個方向的。要實現這樣的社會,現在有更充分的資源,是過去任何時候所不及的。如果我們真有實現這種社會的聰明的意志,在前進的道路上就無不可逾越的障礙。

實現這種社會改革的成敗,決定於我們是否采用可以實現這種改革的教育方法,其他事情還在其次。因為這種改革實質上是心理傾向的性質的改革——這是一種有教育意義的改革。這個意思並不是說,我們可以離開工業狀況和政治狀況的改革,用直接的教訓和規勸改變性格和心理。這種看法是和我們關於性格和心理就是參與社會事務的反應的態度這一基本思想相矛盾的。我們可以在學校造成我們所要實現的一種社會的縮影,由此塑造青少年的心靈,逐步地改變成人社會的更加重大和更難控制的特征。

現在社會制度的最大禍害不在貧窮,不在貧窮所遺留的苦難,而在於事實上有許多人他們的職業不是他們所喜歡的,他們從事這些職業不過是為了獲得金錢報酬。這種說法在感情上似乎有點苛刻。因為這種職業常常令人厭惡,使人存惡意,玩忽職守,逃避職責。他們既不專心工作,又不願意工作。另一方面,有一些人,他們不但物質條件比較好,而且還極度地——如果不是壟斷地——控制著很多人的活動,他們與平等的和普遍的社會交往隔絕。他們沈溺於縱容嬌養,炫耀示人;他們企圖借顯示權力和較多的財富與享受,給人留下印象,以縮短他們和別人的距離。

狹隘的職業教育計劃很可能永遠延續這種劃分,使它僵化。這種計劃根據社會宿命論的教條,認為有些人應在與現在同樣的經濟狀況下繼續當雇傭勞動者,這種計劃的目的只是讓他們受所謂工藝教育——就是使他們有更高的技術效率。技術的熟練往往是可悲地缺乏,可是它無論如何確實是需要的——不僅為了價廉物美,而且為在工作中得到更大的幸福。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做他不能做的事。但是,有的效率只限於眼前的工作,有的效率擴大到認識工作的社會意義;有的是執行別人計劃的效率,有的是擬定自己計劃的效率。這兩方面有很大區別。目前,無論雇主階級和被雇階級,都在理智上和情感上受到限制。被雇階級關心的是他們的職業,往往不外由此獲得的金錢報酬;雇主階級的觀點,也許局限於利潤和權勢。雇主階級感興趣的事一般包含更大的理智的創造性和更廣泛的情況調查。因為雇主階級關心許多因素的指導和組合,而對工資的興趣就只限於某些直接的肌肉運動。但是,只要他們的工作不顧及社會意義,他們的智力就仍然限於技術的、非人本的和非自由的渠道。當他們的動機不過是謀求私利或個人權勢時,這種限制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具有直接的社會同情心和人道主義傾向等優點的人,往往是經濟上不幸的人,他們並沒有經驗過片面地控制別人事務的壞影響。

任何從現在工業制度出發的職業教育計劃,都很可能表現並延續這個制度的階級劃分和缺陷,因而成為實現社會宿命論的封建教條的工具。那些能達到自己欲望的人,將要求一種自由的和文化修養性質的職業,將要求能使他們直接關心的青年有指揮能力的職業。把教育制度割裂開來,使處境比較不幸的青年主要受特殊的工藝預備教育,就是要把學校視為一種機關,把舊時勞動與閑暇的劃分,文化修養與社會服務的劃分轉移到號稱民主主義的社會中去。這種職業教育不可避免地忽視所用的材料和制作法與科學和人類歷史的聯系。把這些聯系包括到狹隘的工藝教育中去,不過是浪費時間;注意這些聯系,是不切“實用”的。這些聯系應留給那些有閑暇可以自由支配的人——這種閑暇,是由於優越的經濟力量而得的。

Views: 7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