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華慶:論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5)

杜威實效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僅僅是一種工具,它的價值在於有效地服務於教育的目的——每個被教育主體的自我成長,判斷教育的好壞應該以教育是否實現教育目的的實際效果為標準。教育是橋,連接兒童天性與成人社會的價值追求,兒童的本性是教育的根基,成人社會的價值追求是教育的目標,教育不能脫離任何一方,否則這個橋就是斷裂的,無法實現從起點到終點的過渡。學校之存在是因為它是一種正規的、有意識的、有效率的社會組織,是為了更好實現社會經驗傳遞的有效工具。學校之教材來自於過去經驗的精華,如果現在與過去相同,把過去經驗當作目的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 

但現代社會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具體目標和約束條件經常發現變化,此時必須將過去經驗作為工具,教師應該把過去經驗與現代社會的問題和目標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由於未來社會是不可預測的,最實用的教育不是傳授過去的知識,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實效主義邏輯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是能夠產生最好教學效果的方法。

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對於當前中國的教育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主要探討的是兒童學校教育,也就是中小學教育。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中,教育本身變成目的,教育主要是應試教育,脫離教育的理性目標——培養有社會主義責任感的公民,書本教育成為教育的核心,教育脫離生活實際。在此背景下,我們在中小學教育中提倡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特別有意義,盡管這涉及到整個教育體制的改革。

我們還可以將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用於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干部教育、繼續教育、網絡教育等各個領域。不同的受教育主體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同一受教育主體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教育目標,相應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核心是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我們應該理性探討各種教育的不同目標,基於教育目標來探討教育的方法和教材,通過實踐總結教育的實際效果,最後將教育的實踐經驗來修正教育目標和教育方法。

 

注釋:

[①]CollectedPapersofCharlesSandersPeirce,VolumeⅤ:PragmatismandPragmaticis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p.274.

[②]CollectedPapersofCharlesSandersPeirce,VolumeⅤ:PragmatismandPragmaticis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pp.276-277.

[③]柯華慶:《從意義到實效—皮爾斯的實效主義哲學》,載《哲學研究》2009年第9期。奧茲門和克萊威爾似乎表明實用主義就是實效主義,因為他們認為“實用主義哲學的主旨是提高對效果的敏感度,將效果作為思想的最終檢驗。”參考奧茲門和克萊威爾:《教育的哲學基礎》,石中英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第124頁。

[④]CollectedPapersofCharlesSandersPeirce,VolumeⅤ:PragmatismandPragmaticis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p.274.

[⑤]《皮爾斯文選》,塗紀亮周兆平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44頁。

[⑥]《皮爾斯文選》,塗紀亮周兆平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12頁。

[⑦]《皮爾斯文選》,塗紀亮周兆平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12頁。

[⑧]杜威:《哲學的改造》,張穎譯,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⑨]《皮爾斯文選》,塗紀亮周兆平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14頁。

[⑩]杜威:《試驗主義》,載於《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頁。。

[11]《杜威文選》,塗紀亮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72-73頁。

[12]《杜威文選》,塗紀亮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114-115頁。

[13]Grey,ThomasC.,1991,“WhatgoodisPragmatism?”inPragmatisminLawandSociety,ed.ByMichaelBrintandWilliamWeaver,WestviewPress.p.15.

[14]轉引自波斯納:《超越法律》,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453頁。

[15]杜威:《哲學的改造》,張穎譯,陜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55頁。

[16]奧茲門和克萊威爾:《教育的哲學基礎》,石中英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第134頁。

[17]奧茲門和克萊威爾:《教育的哲學基礎》,石中英等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第132頁。

[18]《杜威文選》,塗紀亮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385頁。

[19]杜威:《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19頁。

[20]弗蘭克?弗拉納根:《最偉大的教育家:從蘇格拉底到杜威》,盧立濤、安傳達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目錄第9頁。

[21]杜威:《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19頁。

[22]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章至第四章。

[23]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頁。

[24]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0頁。

[25]《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15頁。

[26]《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19頁。

[27]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0頁。

[28]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3頁。

[29]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1-62頁。

[30]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49頁。

[31]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1頁。

[32]杜威:《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741頁。祁爾德認為杜威的教育是有目的的,就是“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思想方法”,祁爾德實際上誤解了教育目的與教育方法。參見藤大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載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前言第22頁。

[33]藤大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載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前言第22頁。

[34]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趙祥麟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13-14頁。

[35]《杜威文選》,塗紀亮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415頁。

[36]杜威:《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27頁。

[37]《杜威教育論著選》,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第305頁。

[38]《杜威文選》,塗紀亮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409-410頁。

[39]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9頁。

[40]杜威:《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429頁。

[41]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3-15頁。

[42]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趙祥麟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3-5頁。

[43]杜威:《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502頁。

[44]杜威:《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袁剛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503頁。

[45]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9頁。

[46]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62-363頁。

[47]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姜文閔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1頁。

[48]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姜文閔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3-102頁。

[49]藤大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載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王承緒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前言第26頁。

[50]柯華慶:《論實效主義的探效邏輯》,載《哲學研究》2010年第7期。

[51]Dewey,Logic:TheTheoryofInquiry,NewYork:HenryHoltandCompany,1938,pp3-4.杜威用warrantedassertion替代常用的belief和knowledge。Dewey,Logic:TheTheoryofInquiry,NewYork:HenryHoltandCompany,1938,p.7.

[52]Dewey,Logic:TheTheoryofInquiry,NewYork:HenryHoltandCompany,1938,pp104-105.

[53]Dewey,Logic:TheTheoryofInquiry,NewYork:HenryHoltandCompany,1938,pp102.

[54]Dewey,Logic:TheTheoryofInquiry,NewYork:HenryHoltandCompany,1938,pp109-117.

[55]弗拉納根:《最偉大的教育家——從蘇格拉底到杜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31頁。

[56]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趙祥麟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5頁。(愛思想網站2013-10-17)

Views: 1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陳老頭 on December 24, 2018 at 1:25am

更多關於杜威的研究,請點擊以下墾友專頁 ~~

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734

絲綢之路上的行知教育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837989

杜威課程思想的美學意蘊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875

藝術即經驗:杜威美學思想研究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689753

哈貝馬斯:論杜威的《確定性的尋求》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689949

從倫理美學到審美倫理學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624

論杜威的實效主義教育觀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701

杜威藝術理論的教育學意義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210

杜威《我的教育信條》1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949

杜威《我的教育信條》84
第二十三章·教育與職業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84-1

“一帶一路”建設與國家教育新使命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298221

馬来亞曾改變中國·黃花崗烈士16人來自這裏
http://iconada.tv/profiles/blogs/1911

家就在這裏 专页
http://iconada.tv/profile/jiajiuzaizheli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