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問世,人工智能話題再次成爲關注焦點;蘋果公司發佈Vision Pro頭戴式設備,宣稱是其十年來的重磅産品……近期,科技發展引發了一系列新舊話題的再討論,而文學也在其中尋求自身的位置。

本次的青年作家漫談是以青年作家慕明的小説集《宛轉環》出版爲契機進行的三人對談:慕明和青年作家雙翅目,播客《不在場》的主播重輕,前兩位雖被歸爲科幻作家,但她們其實更多的是將科幻作爲一種方法去進入想像力所構建起的“可能性的森林”。換言之,她們所關注的從來都是廣義的文學問題:什麼是文學的愉悅?文學的真實與遊戲中的擬真有何不同?小説作爲一種古老的敘述,還是編織世界的有效方式嗎?

我們對“文學中的愉悅”的期許不同

慕明:我平時在美國工作、生活,之前一直在科技公司上班,今年4月7日從谷歌離職。離職的原因有很多,一個是書終於出來了,我覺得我作爲作者這一身份得到了確認;另一個是我去年年底剛生了孩子,現在處於一種新手寶媽加創作者這樣一個非常不穩定的階段。這次回國來也是希望能夠看看讀者。

羅丹妮:首先我作爲這本書的編輯,特自私地想得到一些讚美,我還挺想知道大家對書的反饋。

雙翅目:我跟慕明第一次有比較深的交流,是關於她這本書的最後一篇小説《沙與星》。現在是電子時代,快節奏,我也已經沒有習慣去冩一封長郵件了。但是慕明把小説發給了我,並附了一封非常長的郵件,細致討論。那時候我們還不熟,當時我就覺得她是一個非常認真的人。

《沙與星》初稿我是2018年讀到的,到現在也好幾年了,和《宛轉環》收錄的版本差別很大。我並不是一個擅長改文章的人,然後我從慕明那兒知道,一篇文章可以反複修改,而且品質一直往上提昇。我覺得她的書的邏輯,在某種意義上,不局限在文學,而是可以從哲學或其他領域來討論。

等我再讀到《沙與星》的電子版,它不單是一篇完全獨立的小説,還是這本書所有小説的一個收束。《宛轉環》也不再是一個我所理解的單純的短篇作品集,而是每篇小説之間有一個環環相扣的關係,就像這本書的封面所呈現的那樣。

一方面慕明是一個邏輯思維比較強的作者,另一方面,我能理解編輯在編書的時候,也不是把它作爲一個比較散的作品集去編,而是作爲一個有“新作者”系統思維的作品來編。這裡注意,是打引號的“新作者”,畢竟慕明早就不是一位新作者了。我對這本書的觀感很好,它可以被看作是在某種邏輯意義上成立的長篇小説。

重輕:我本人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幻小説受衆,狹義上的科幻閱讀經驗也是比較貧乏的,但是並不妨礙我對這本書所傳達的東西有自己的感受,而這個感受是很強烈的。

我並不覺得我在讀,就是reading一詞,跟常規意義上的閱讀行爲相比較,讀《宛轉環》更像是一個主動的事情,或者説它每秒鐘消耗的卡路裡和死亡的腦細胞要多一些。

慕明:讀這個書能減肥。

重輕:對,看這本書能減肥。你必須要非常努力地抓住它的桅桿,才不會被狂風吹倒。然後,你要去跟着它,而這又是一個行進的過程,所以我感覺我不是在“reading”,而是在“progress”。我在往前走,彎彎繞繞地,逐漸接近深處的核心。來源:文學報 | 袁歡 整理 | 2023年08月04日)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