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谷精變化為動物:谷精變化為貓
另外,還想像谷精有時變化為貓。在基爾 [德國北部的海港] ,人們告誡孩子們不要走到谷物地里去,因為有“貓”藏在那里。在愛森納赫 [德國西部的一個城市] 的奧伯蘭,大人對孩子說“谷精老貓要來抓你了”,“谷精老貓在谷子里走”。西里西亞有些地方在刈地里最後幾株谷子時,說“捉住老貓了”;打谷時,打最後一下的人被稱為“老貓”。里昂附近地方把地里割下的最後一捆谷物和收獲晚餐都叫做“老貓”。沃蘇勒 [法國里昂附近地區] 附近人們收割地里最後的谷物時則說:“我們抓住貓尾巴了。”在多菲內 [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地區,與意大利邊境接壤。] 的布里昂松,收割開始的時候,把一只貓用彩帶、花朵和谷穗裝飾起來,叫做“球皮貓”(lechatdepeaudeballe)…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May 10, 2022 at 11:06am — No Comments
此外,谷精還以公雞的形象被殺掉。在德國部分地區以及匈牙利、波蘭和彼卡第 [法國北部地區]…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pril 15,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又如,人們認為狼是躲在谷倉中割下的谷子里的,當連枷打到最後一捆谷子時,它就被趕了出來。所以在馬格德堡附近的萬茨勒本,打完谷後,農民列隊遊行,用鏈子牽著一個人,渾身包著打過的谷草,稱作狼。他代表從打過的谷子里逃出來被逮住的谷精。在特里夫斯地區,人們認為打谷時打死了五谷狼。人們把最後一捆谷稭打成碎段。他們認為這麽做,躲在最後一捆里的五谷狼準被打死了。
在法國,收獲時也有五谷狼的說法。如人們對收割最後谷物的人喊道:“你要抓狼啦!…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pril 14,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狗和狼在收獲風俗中都是谷精的化身。例如,在西里西亞的某些地區,割或捆最後一捆莊稼的人叫做小麥狗或豌豆哈巴狗。但是,五谷狗的概念表現得最突出的是法國東北部的收獲風俗。例如某個收谷者由於生病、疲倦或懶惰,不可能或不願意趕上他前面的收割者,他們就說“白狗打他旁邊過了”、“他得了白色母狗了”,或者說“白色母狗咬了他了”。在孚日山區,收獲五月叫做“收獲狗”,割最後一把谷草或小麥的人叫做“殺狗”。在汝拉山 [在法國與瑞士的邊界線上,屬法國。] 區的隆勒索尼埃附近,最後一捆谷叫做母狗。在凡午登 [法國東北部的一個城市] 附近收割完時通常叫做“他們要殺狗子”。在埃皮納爾,人們按谷物的種類說:“我們要殺小麥狗,或黑麥狗,或土豆狗。”在洛林,說割最後的谷子的人“他在殺收獲狗”。在蒂羅爾的達克斯村,說打谷時打最後一下的人是“把狗打倒了”。在施塔德附近的阿涅伯根村,按不同谷物把它叫做玉米哈巴狗、黑麥哈巴狗、小麥哈巴狗。…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pril 13,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谷精變化為動物:想像谷精變化為動物形象
前面我舉了一些例子,說明“脖子”一詞的含義是指最後一捆谷子。還有一些例子,其中谷精則是以動物形態出現的,如公鵝、山羊、野兔、貓和狐貍。這使我們看到了谷精的一個新的方面。下面我們就將加以考察。通過考察我們不僅可以得到殺神的新例證,而且還有希望澄清有關阿多尼斯、阿蒂斯、奧錫利斯、狄俄尼索斯、德墨忒耳和維爾比厄斯的神話和崇拜中的某些還不很清楚的地方。
人們設想谷精變化許多動物形象,其中有狼、狗、野兔、狐貍、公雞、鵝、鵪鶉、貓、山羊、母牛(閹牛、公牛)…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pril 12,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關於奧錫利斯軀體的殘塊被四處拋散,伊希思把它們就地埋葬了的故事,很可能就是一種風俗的遺跡,這個風俗就像孔德人的風俗一樣,把人牲的軀體分成許多塊,埋在田里,其間相距常常有好幾英里遠。
這樣(如果我說得正確的話) ,埃及收獲人的哀哭提供了解釋奧錫利斯神話的鑰匙,直到羅馬時代,年年都可以聽見這個哭聲穿過田疇,宣布谷精(奧錫利斯的粗獷的原始形式) 的死亡。我們談到過,在西亞所有的收獲地里,都可以聽見類似的哭號。古人把這種哭號叫做歌;但是根據里納斯和曼尼羅斯這兩個名字的分析來判斷,那些歌大半只有幾個字,拖著唱歌的調子喊出來,老遠處就能聽見。…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pril 11,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pril 10, 2022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大體說來,我們沒有正當理由把里提爾西斯看作阿蒂斯的原型,兩者可以看做同一宗教觀念的平行產物,彼此間的關係就像歐洲的收獲老人與春天野人、樹葉人等等的關係一樣。兩者都是植物精或植物神,兩者的人身代表都每年被殺掉。但是,對阿蒂斯的崇拜已升到正式宗教的尊嚴地位,還傳播到意大利;而里提爾西斯的儀式好像從來沒有超越其本土弗里吉亞的範圍以外,永遠保持著粗獷儀式的性質,由農民在收割莊稼的地里舉行。最多不過像孔德人那樣由少數幾個村子聯合在一起,為他們共同的福利弄一個人牲(從司祭祀之王或弱小之王的家族中挑出) 作為谷精的代表而殺掉,這種人牲可以代表傳說中的里提爾西斯是弗里吉亞王子或國王的身份。
如果幾個村子並未這樣聯合起來做,每一個村子或農場也可以自己找出谷神代表來,其做法是抓一個過路人處死,或者將最後割、捆、打的收割者處死。獵取人頭作為促進谷物生長的手段,在古代歐洲和西亞的野蠻土著中可能是普通的現象,正像阿薩姆、緬甸、菲律賓群島和印度群島原始農業部落中,至今或迄至晚近還普遍流行的一樣。…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December 16, 2021 at 9:15am — No Comments
現在回頭來談談里提爾西斯的故事。事實表明在野蠻的社會里通常是為了促進莊稼生長而殺死活人。因此,假定在弗里吉亞和歐洲,為了類似的目的也一度殺過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弗里吉亞的傳說故事和歐洲的收獲風俗彼此非常相近,都表明這樣殺過人的結論,那麽,我們就不得不至少暫時接受這個結論。
再說,里提爾西斯的故事和歐洲的收獲風俗都表明,處死的人牲是谷精的代表,這一點正好與某些未開化民族的觀點一致,那些未開化的野蠻人似乎認為被殺的人牲能使莊稼興旺。總起來看,我們大致可以認為在弗里吉亞和在歐洲,每年都在收割的田地里殺死谷精的代表。我們也已經表明有理由相信歐洲同樣地每年殺谷精的代表。關於這兩種非常相近的風俗的證據完全是彼此獨立的。他們的同時存在似乎提供了對兩者都是有利的新的推斷。
怎樣選擇谷精的代表呢?…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December 1, 2021 at 9:00am — No Comments
上述祭祀的做法如下:祭祀前十天或十二天,將人牲一直蓄留的長髮剃去。男男女女成群結隊都來觀看祭祀,因為這種祭祀是為了所有人的。人們接連幾天歡宴淫樂。祭祀的頭一天將人牲穿上新衣,人們在音樂聲中跳著舞,擺成莊嚴隆重的隊列,引著人牲來到“默利亞樹叢”。這是離村莊不遠、未經砍伐過的高大樹林。林中豎立著一根木柱(有時木柱在兩株土名Sankissar的灌木之間)…
Continue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November 7, 2021 at 9: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November 4, 2021 at 12: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ugust 23, 2021 at 10:05am — No Comments
直到19世紀上半葉還有一個風俗,把婦女本人捆在豆稭里,在音樂聲中把她帶回農場住宅去,在這里收割人和她跳舞,一直跳到豆稭從她身上落盡。在什切青附近的其他村莊里,正裝最後一車谷子的時候,婦女們照例要競賽,誰都不願落在後面。因為誰在車上放最後一捆,誰就是老頭子,全身包上谷桿,還給她身上戴花,頭上也戴著花和谷草帽子。
在莊嚴的遊行隊伍中,她把頭上戴的收獲冠帶給主人,把它舉在他頭上,並唸一串祝願。接著是跳舞,老頭子有權選擇他的(準確一點說,應該用她名字) 舞伴;和老頭子跳舞是一件光榮的事。在馬格德堡附近的戈墨恩村,割最後一把谷子的收割人常常被整個用谷桿包起來,幾乎看不出谷捆里有人沒有。包好後,另一個身強力壯的收割者把他背在背上,在收獲者的歡呼聲中繞田而走。…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August 7, 2021 at 9:30am — No Comments
在各種埃及著作中都能找到這個慣用語,例如在《死者的書》中,伊希思的挽歌里就有。因此,我們可以假定“馬-尼-赫拉”的嚎哭是收谷者對割下的谷物唱的,作為悲悼谷精(伊希思或奧錫利斯) 的挽歌,並祈求它再回來。既然割頭一把谷子時就哀號起來,那麽,埃及人一定是認為,谷精是在頭一把割下的谷子里,並死於鐮刀之下。
我們談到過,馬來半島和爪哇的人認為,頭一把稻谷是稻米的魂魄或稻米新娘和稻米新郎。俄羅斯有些地方對頭一把谷子,差不多同其他地方看待最後一把谷子一樣。主婦親自割下這把谷子,拿回家,放在聖像旁邊尊敬的地方;然後單獨脫粒,有一些谷粒則拌在來年的谷種里。在阿伯丁郡,通常用最後一把谷子,偶爾也用最先割下的谷子,做一個克里阿克谷捆,打扮為婦女,按照儀式帶回家。 …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6,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但是,不幸的是,我們所知道的德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都是開化了的城市中的神,堂堂皇皇地住在大殿里,古代高雅的作者所著眼的就是這種神,農民在谷堆中所舉行的粗鄙儀式他們是不屑一顧的。
即使他們注意到了,他們也沒有夢想到滿是陽光、割過莊稼的地里的谷桿偶像,與陰涼的廟堂里的大理石神像有任何聯系。不過,這些生長於城市的有文化的人們的著作,還是讓我們偶爾見到一眼很像德國偏僻農村,所能展示的最粗糙的德墨忒耳。
例如,有一個故事說,伊辛和德墨忒耳在犁過三遍的田地里,生了一個孩子普路托(“財富”“豐盛”) ,這個孩子可以和普魯士人在收獲地里,假裝生孩子的風俗相對照。在這個普魯士風俗里,裝扮的媽媽代表五谷媽媽(Zytniamatka,齊特尼亞瑪特卡) ,裝扮的孩子代表五谷嬰兒。…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3,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許多國家都有五谷媽媽:谷精表現為人形
承認歐洲人的五谷媽媽和五谷閨女等習俗是以植物形式表現五谷有生命的精靈,這種理論從世界其他地區民族的例證中也獲得充分證實。因為那些地區民族的智力發展落後於歐洲民族,他們還保留了遵行那些莊稼人儀式原來動機的強烈意識,而對於我們,這已經降為毫無意義的殘余意識了。讀者也許記得,根據曼哈德的理論(我在這里還要闡述他的理論)…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21,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還有,正如在蘇格蘭年老的谷精和年輕的谷精,分別由一個老太婆(Cailleach) 和一個閨女代表那樣,我們發現在馬來半島也是如此。稻谷媽媽和她的孩子由田里不同的谷捆或穗把子代表。W. W. 斯基特先生於1897年1月28日,在雪蘭莪的喬多地方親眼看見,收割稻谷魂魄並將它帶回家的儀式。充當稻谷魂魄的媽媽的那捆(或那把) 稻子,是事先按稻穗記號形狀找好並核實了的。
一個年長的女巫鄭重其事地,從這捆稻子里割下一小把(七根) 稻穗,將它們塗上油,用配好色的彩線將它們纏起來,用香煙熏過,包上白布,把它們放在一個小的橢圓形的籃子里。這七根稻穗是幼小的稻米魂魄,小籃子是它的搖籃。另一婦女將它拿回農民家里來,她打一把傘,給嬌嫩的嬰兒遮住太陽的熱光。到家之後,全家的婦女都迎接稻米孩子,把搖籃等物放在一張新的睡席上,頭下墊個枕頭。…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ne 17, 2021 at 9:30pm — No Comments
印度尼西亞人既然相信,稻谷是依靠同人類魂魄一樣的魂魄而生長,自然會用像對待同伴一樣的敬意和關心來對待它。他們對待開花的稻秧像對待孕婦一樣;他們在田里不放槍不高聲吵鬧,唯恐嚇壞了稻谷的魂魄,以致流產或不長米粒;由於同樣的理由,他們在稻田里也不說死屍和魔鬼。
他們還用對孕婦有益的各種食物,來餵養開花的稻谷;而谷穗正在形成的時候,就把它們當作嬰兒,婦女到田里給它們餵米糊,好像它們是人類的嬰兒。把受孕的植物比作受孕的婦女,把幼小的谷物比作幼小的孩子,就在這種自然明顯的對比中,可以找到希臘人關於五谷媽媽、五谷閨女,德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的類似觀念的起源。…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anuary 8, 2021 at 1:00am — No Comments
許多國家都有五谷媽媽:美洲的五谷媽媽
把五谷看作母親女神的,並不只是古代和現代的歐洲民族。在世界的僻遠地區,其他的農業民族也有同樣的簡單思想,他們也把它應用在大麥小麥之外的其他本地谷物上。歐洲有它的小麥媽媽和大麥媽媽,美洲就有它的玉米媽媽,東印度群島就有它的大米媽媽。我現在要舉例說明的就是這些植物的擬人化,先從美洲玉米的擬人化說起。…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anuary 7, 2021 at 1: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