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81)

谷精變化為動物:谷精變化為公馬或母馬

有時谷精還以公馬或母馬的形象出現。在卡爾沃和斯圖加特兩地區之間,人們把在風中低頭的谷穗說成為:「馬在那兒跑了。」在巴登的拉道爾夫澤爾附近的博林根地方把地里最後的一捆燕麥叫做燕麥雄馬。哈福德郡每當收割結束時,都有一種「呼喚牝馬」的儀式。地里最後一撮谷穗扎在一起,叫做牝馬。收割人站在它前面一定距離的只好「留著牝馬過一個冬季」。有時候這種假裝把牝馬送給落在後面的鄰人的做法,也得到鄰人的反應,表示接受幫助。一位老人告訴詢問者說:「我們正吃晚飯的時候,來了一個人帶著籠頭韁繩把它牽走了。」有一個地方則慣常送去一匹真的牝馬,而騎這匹馬去的人到達後總要因這不受歡迎的拜訪而遭到粗暴的接待。

在里爾附近地區,至今還明顯地保留著認為谷精是馬形的概念。收割人幹活倦累了時,人們就說:「累得像馬似的。」地里有一捆割下的谷穗叫做「馬谷子」,並把它放在谷倉里黃楊木制的十字杈上,而且還要讓農場的小馬在上面踩過。收割谷子的人們環著這捆谷穗跳舞,喊道:「看這馬的遺體。」然後把這捆谷草給這個社區內最年輕的馬吃。這個社區內最年輕的馬,如曼哈特說的,明顯地代表來年的谷精,即谷精的小駒,它吃下最後割的谷物,吸收了谷精老馬的魂靈,因為老谷精總是像往常那樣要躲進最後割的那捆谷子里去的。打最後那捆谷子的人叫做「打馬的」。

谷精變化為動物:谷精變化為公豬或母豬

谷精被想像的最後一種動物形象是豬(公豬或母豬)。在圖林根,當風吹得谷苗擺動時,人們常說:那「公豬在谷苗中跑動了」。奧塞爾[位於波羅的海里加海灣附近]島上的愛沙尼亞人把地里割過的最後一捆麥穗叫做黑麥公豬,大家向拿到這捆麥穗的人祝賀說:「恭喜你背上黑麥公豬了!」這人便唱起歌來,作為答禮。他在歌中祈求豐收。奧格斯堡[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城市]附近的科勒文克爾地方在收割結束時收割者輪流一根一根地割地頭最後一束谷穗走」,即:帶著一個稻草扎的豬或一捆草繩,走到尚未打完谷穗的鄰家農場,扔進谷倉里去。如被那里的打谷人捉住,就得狠狠地挨一頓揍,把他的臉上抹黑,扔進豬圈,把母豬綁在他背上,等等。如果她是婦女,就把她的頭髮剪掉。吃收割晚餐的時候,「把豬帶走」的那人要吃一個或幾個捏成豬形的點心。當使女送上這道點心時,餐桌上的人都喊道:「süz,süz,süz!」——他們平常喚豬吃食時的喊聲。有時,晚飯後,大家把這位「帶豬」的人臉上抹黑,放到一輛車上在村里繞行一圈,大伙跟在車後喚著「süz,süz,süz」,好像真的在喚豬似的。這樣在村里轉了一圈之後,有時還把此人扔到糞堆上。

同收割時一樣,谷精在播種季節也有以豬的形象為化身出現的。在庫爾蘭[拉脫維亞西部一個地區]的紐奧茨地方,每年第一次播種大麥的時候,農場主婦要用豬脊骨和豬尾巴一起燉湯送到地頭給播種者吃。播種者吃掉肉和湯,留下豬尾巴插在地里。據說這樣可使谷穗長得和豬尾巴一樣長。在這人習俗中,豬就是谷精,它的多產的能力據說特別在豬尾巴上面。豬被當作谷精在播種時放進地里,到收獲時又在成熟了的谷物中出現。附近的愛沙尼亞人把最後一捆谷子叫做黑麥公豬。德國也有與此大體類似的習俗。邁寧根附近的薩爾察地區把豬身上的某根骨頭叫做「簸箕上的高利貸者」。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