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終極關懷

人生如夢,人生如戲;

既已在南柯樹下作一夢,

夢醒就得往前行,

回極樂世界。

找個假日,回宜蘭老家,看到叔伯親長,年事漸高,特別是舅舅和舅媽,最近身體欠安,更顯得老化。這兩位老人家,過去對我的關懷很多,跟我家人來往親密,所以常常惦記他們。只是工作很忙,不能時常回去敘舊,然而只要有機會回家鄉,一定去探望這兩位長輩。

今天我看到他們的老態,在走路的步伐中顯現,在病痛的無奈中透露,在虛弱的背影中顯示。我有幾分心疼,更有幾分擔憂。我們坐在沙發上,談論老人的話題,傾聽他們敘述過去的健壯和現在的衰老。

我覺得老年人的困境,除了病痛和體弱外,更值得重視的是仿徨與憂心。它似乎來自對衰老的懼怕和不安。這使老年人更易陷入心情的低潮。我跟許多老人談過話,他們所缺乏的是一種對未來的嶄新憧憬,一種老年人的新希望。如今看到我所敬愛的老人,也開始面臨這個課題。“將來我往生了,請記得用簡單莊嚴的方式為我料理後事。”有一次舅舅這麽對我說。今天卻問我,“令尊往生時,做佛事,費用需要多少?”我聽得懂老人家的話,這些問題,都在透露著老人家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

我因為有事待辦,必須先行告辭,不能和老人家深談,所以在回程的北宜公路上,老人家的身影,不時浮現在我的腦際。於是我對秀真述說我的心情和感受。她說:

“如果時間允許,你今天準備向舅舅和舅媽說什麽?”

“我要勸他們唸佛。因為往生極樂凈土是生命的最佳歸宿。祂正是他們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意義,有意義就能振作,能振作就是佛光普照,臨命終時,必得往生,蒙彼接引。”秀真說,“你怎麽解釋得讓一個人能從凡塵的世界,去看到那非屬現象界的法界呢?”

“告訴他們,人生如夢,人生如戲;既已在南柯樹下作一夢,夢醒就得往前行,回極樂世界。既已演完一出戲,就得脫下戲袍回家。你記得大文豪白居易怎麽問鳥窠禪師的嗎?”她答腔道:


“特入空門問苦空,

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

為覆浮生是夢中。”


秀真念完這首詩句,卻反問我鳥窠禪師怎麽答。我說:


“來時無跡去無蹤,

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

只此浮生在夢中。”


人生真的很短,當我童年時,他們正是年輕力壯的成年,照顧晚輩,協助年幼,希望我們長大做有用的人。今天,我已邁入壯年,他們卻化作老年,用他們的身心,為我們解釋生命的意義。於是又有了對話:

“上一代一直在前頭把人生的路走給我們看,讓我們看清怎麽走。”

“所以,我們要把所發現的回饋他們。”

“你發現什麽?”

“回歸南無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生命世界的道場

人必須學會愛,也要學會盡責;

認清生活不只是為了享受,

還要為共存共榮的生態負起責任。

                                                                              (福山植物園&棲蘭山莊)


一個星期天,同事們攜家帶眷,舉辦福山植物園一日遊。福山位於宜蘭縣和台北縣交界處。園區維持了許多天然植物生態,是一個頗具教育、研究和休憩參觀價值的地方。管理處為了維護這塊地方不受人類過多的干擾,一天只允許三百個訪客進入參觀。

我們是在過午之後來到福山植物園,解說員在一進門就告訴我們說:要靜下心來,放慢腳步;不要喧嘩而打擾這片寧靜,避免吵雜影響了棲息在這土地上的野生動物。由於入園觀賞的人數少,所以遊客一進入深處,循著幽林曲徑前行,自己仿佛變得渺小起來,而成為謙卑的大自然訪客。可是,再往前行,又覺得這好像才是自己的家,因為我屬於自然的一部分,來自自然,將來又回歸自然,人類的貪婪和造作,只是對自己家園的破壞而已。我看著彌猴,高高淒息在樹巔上,它們逍遙無事,而人類站在樹下,卻很難了解這一幕的涵義是什麽。我對秀真說:


“人類是進步了,但也是窘困慚愧的。我們為了享有,卻犧牲了大自然的生態;為一時貪婪,卻不停地破壞哺育我們的天然搖籃。”秀真說:

“這趟森林之旅,無需語言解釋。大自然的蟲鳴鳥叫,蓊郁的林貌,涓涓的清澈泉水,讓我們徜徉在大自然的慈懷,祂似乎在訴說著環保詩篇中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

我們一群人,零零星星散開在福山的土地上,話少了,語調輕柔了,嗓門也低了。這時感覺顯得靈敏,對於生命的直覺尤其深切,我擡頭望著一片原始林,聽著蟬聲蟲語,欣賞強壯的林木直參雲際的雄渾,但我也看到每棵樹都爬滿了葛藤,它們吸收樹的養料,成為樹的負擔,有時你可以從彎駝的樹幹上,看到它背負蔓藤而扭曲的姿態。秀真說:

“管理處應該把那些寄生的葛藤清除掉,好好照顧這片原始林木。”她慈悲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有這種感覺,不過領會卻不同,我說:


“這是原始林貌,也是最根本的真理,不能任意改變它。事實上,它也呈現了一個事實,生命世界是辛苦的,人的生活也是辛苦的,這是自然現象。沒有苦就無所謂生命的存在,人和植物同樣都要為活下去付出代價。沒有不勞而獲的,也沒有不負擔的生命現象。”

任何一個人都得肯去承擔生活中的責任,承擔養育子女的辛勞,肩負對父母的孝養,負起對袍澤的責任及對社會國家和大地的愛。正像那一棵棵林木,是生命的開展,同時必須負起攀爬在它身上的許多負擔一樣。任何生命都逃離不了這個法則。

我們交換了不同的感受,卻得到共同的體驗:人必須學會愛,也要學會責任;認清生活不僅是為了享受,還要為共存共榮的生態負起責任。


漫步在林間小道上,沈浸在萬籟有聲的大環境裏,同事們三三兩兩走著,幽閑之情不同於市井喧騰,它最能啟發心靈世界的反省。賦歸時,有同事告訴我,這兒是人間仙境。我則告訴他說,這是生命世界的道場。

Views: 13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