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kata Bachcha's Blog (158)

周國平·精神領域里的嫉妒

一個葡萄園主雇工人整理葡萄園,說好每人一天的工資是一塊銀幣。這一天,他先後雇了五批工人,有清晨就雇來的,也有傍晚才雇來的。結算工資的時候,他給每個人都是一塊銀幣。清晨來的工人因此而提出了抗議。他的回答是:“我並沒有佔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天一塊銀幣的工資的嗎?我也給最後來的這麽多,難道我無權使用自己的錢嗎?為了我待人慷慨,你就嫉妒嗎?”

耶穌用這個故事說明,在天國里,不論信教早晚,上帝都是一視同仁的。對於那些因為早來而嫉妒晚來者的人,他毫不掩飾蔑視之意,斷然宣布:“那些居後的,將要在先;那些在先的,將要居後。”

的確,在精神領域里,包括宗教信仰、思想探索、藝術創造等等,資格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倘若有人因為資格老而嫉妒後來者的成就,那麽,他越是嫉妒,就越是表明他在精神上的低下,他的地位就越要居後。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10, 2019 at 7:45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輿論的不寬容

對於新的真理的發現者,新的信仰的建立者,輿論是最不肯寬容的。如果你只是獨善其身,自行其是,它就嘲笑你的智力,把你說成一個頭腦不正常的瘋子或呆子,一個行為乖僻的怪人。如果你試圖兼善天下,普渡眾生,它就要誹謗你的品德,把你說成一個心術不正、妖言惑眾的妖人、惡人、罪人了。 

耶穌對此深有體會,他憤怒地對群眾說:“約翰來了,不吃不喝,你們說他是瘋子;我來了,也吃也喝,你們卻說我是酒肉之徒,是稅棍和壞人的朋友!” 

無論是否吃喝,輿論都饒不了你。問題當然不在是否吃喝。輿論很清楚它的敵人是思想,但它從來不正面與思想交鋒,它總是把對手抓到自己的庸俗法庭上,用自己的庸俗法律將其定罪。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10, 2019 at 7:37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天上的財寶

耶穌說:不可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地上,要為自己積聚財寶在天上,因為前者會蟲蛀、生銹、遭竊,後者不會。 

也就是說,物質的財寶不可靠,精神的財寶可靠,應該為自己積聚可靠的財寶。 

那麼,何時能夠享用天上的財寶呢?是否如通常所宣傳的,生前積德,死後到天堂享用? 

耶穌又說:“你的財寶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 …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10, 2019 at 7:00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不喜歡見記者

回國以後,免不了被記者們包圍。尤其是開頭那些天,幾乎天天接到要求采訪的電話。我是能推就推,實在推辭不了,才見一下。 …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10, 2019 at 7:00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伺候哪一個主人

耶穌說:“沒有人能夠伺候兩個主人。你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仆人,又作金錢的奴隸。” 

我把這段話理解為: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只能定位在一個方向上,或者追求精神上的偉大、高貴、超越,或者追逐世俗的利益,不可能同時走在兩個方向上。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一個精神上優秀的人完全可能在物質上也富裕。判斷一個人是金錢的奴隸還是金錢的主人,不能看他有沒有錢,而要看他對金錢的態度。正是當一個人很有錢的時候,我們能夠更清楚地看出這一點來。一個窮人必須為生存而操心,金錢對他意味著活命,我們無權評判他對金錢的態度。 …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10, 2019 at 6:54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行淫的女人

有一天,耶穌在聖殿里講道,幾個企圖找把柄陷害他的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帶來了一個女人,問他:“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摩西法律規定,這樣的女人應該用石頭打死。你認為怎樣?”耶穌彎著身子,用指頭在地上畫字。那幾個人不停地問,他便直起身來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說了這話,他又彎下身在地上畫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後,只剩下了耶穌和那個女人。這時候,耶穌就站起來,問她:“婦人,他們都哪里去了?沒有人留下來定你的罪嗎?” 

女人說:“先生,沒有。” 



耶穌便說:“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別再犯罪。”…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10, 2019 at 6:30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信仰的價值

泰戈爾的最後一篇詩作是在病床上口授的,一個星期後,他就去世了。這首詩的大意是——

造物主很狡猾,它編織了虛假信仰的羅網。然而,探索者卻能透過這羅網看清到達內心的路,“在用自己內涵的光洗滌干凈的心里找到了真理”。人們認為他是受騙者,其實並非如此,這個似乎輕易受騙的人“把最後的報酬帶進自己的寶庫”,這報酬就是“通往安寧的持久權利”。…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9, 2019 at 3:26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道路與家

人生是一條路,每一個人從生下來就開始走在這條路上了。在年幼時,我們並不意識到這一點。當我們意識到了的時候,便不得不想一個問題:這條路通向哪里?人生之路的目標是什麽?

最明顯的事實是:這條路通向死,因為人生只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罷了。可是,死怎麽能成為目標呢?為了使它成為目標,它必須不是死,而是一種更高的生。於是,死便被設想成由短暫的生進入永生,由易朽的肉體進入不朽,由塵世進入天國,由不完滿進入至善,由苦難進入極樂,等等。經過這樣的解釋,人生之路就有了一個宗教的和道德的目標,一個純粹精神性質的目標。…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9, 2019 at 1:11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豐富的單純

對於心的境界,我所能夠給出的最高贊語就是:豐富的單純。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他們的心靈世界無不具有這個特征,其核心始終是單純的,卻又能夠包容豐富的 情感、體驗和思想。

我相信,每一個精神上的偉人在本質上都是直接面對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兒童,這種認識深藏於他的心靈的核心之中,從根本上使他的心靈永葆兒童的單純。另一方面,他對宇宙的永恒本質充滿精神渴望,在這種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受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豐富。…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29, 2019 at 5:26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心靈的空間

在寫了上面這一則隨想之後,我讀到泰戈爾的一段意思相似的話,不過他表達得更好。我把他的話歸納和改寫如下——



未被佔據的空間和未被佔據的時間具有最高的價值。一個富翁的富並不表現在他的堆滿貨物的倉庫和一本萬利的經營上,而是表現在他能夠買下廣大空間來布置庭院和花園,能夠給自己留下大量時間來休閑。同樣,心靈中擁有開闊的空間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會有思想的自由。…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28, 2019 at 10:20a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生活的減法

這次旅行,從北京出發是乘的法航,可以托運60公斤行李。誰知到了聖地亞哥,改乘智利國內航班,只準托運20公斤了。於是,只好把帶出的兩只箱子精簡掉一只,所剩的物品就很少了。到住處後,把這些物品擺開,幾乎看不見,好像住在一間空屋子里。可是,這麽多天下來了,我並沒有感到缺少了什麽。回想在北京的家里,比這大得多的屋子總是滿滿的,每一樣東西好像都是必需的,但我現在竟想不起那些必需的東西是什麽了。於是我想,許多好像必需的東西其實是可有可無的。

在北京的時候,我天天都很忙碌,手頭總有做不完的事。直到這次出發的前夕,我仍然分秒必爭地做著我認為十分緊迫的事中的一件。可是,一旦踏上旅途,再緊迫的事也只好擱下了。現在,我已經把所有似乎必須限期完成的事擱下好些天了,但並沒有發現造成了什麽後果。於是我想,許多好像必須做的事其實是可做可不做的。…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18, 2019 at 11:13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死亡不是一個思考的對象

死亡不是一個思考的對象。當我們自以為在思考死亡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所做的事情不是思考,而是別的,例如期望、相信、假設、想像、類比等等。

在泰戈爾的作品中,便有許多這樣的類比。

類比之一:我們的生命是一個蛋,我們暫時寄居的這個世界是蛋的外殼。當我們被這個世界限制住的時候,就如同蛋殼里的小雞,對於蛋殼外的更自由的生存是完全沒有一個概念的。而死亡,就是我們破殼而出,進入真正自由的境界。

類比之二:我們的現世生命如同束縛在果實里的種子,死亡則是種子突破果實的束縛而成長為一棵樹。不朽並非堅持我們所熟悉的現有的生命形態,而是一個不斷超越生命特定形態的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9, 2019 at 7:06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自然、社會與人性的單純

人性的單純來自自然。有兩種人性的單純,分別與兩種自然相對應。第一種是原始的單純,與原始的物質性的自然相對應。兒童的生命剛從原始的自然中分離出來,未開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原始的單純。第二種是超越的單純,與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對應。一切精神上的偉人,包括偉大的聖徒、哲人、詩人,皆通過信仰、沈思或體驗而與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種溝通,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超越的單純。

在兩種自然之間,在人性的兩種單純之間,隔著社會和社會關系。社會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脫離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會阻止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數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單純之後,卻不能獲得超越的單純。…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5, 2019 at 4:09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塵世遭遇的意義

泰戈爾有一段言簡意賅的文字,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康德哲學的詩意表達——

“我們在黑暗中摸索,絆倒在物體上,我們抓牢這些物體,相信它們便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東西。光明來臨時,我們放松了我們所占有的東西,發覺它們不過是與我們相關的萬物之中的一部分而已。”

這里的黑暗,是指塵世,現象界,封閉在現象界里的經驗自我;光明,是指上帝,本體界,與本體界相溝通的精神自我。在現象界中,我們是盲目的,受偶然的和有限的遭遇所支配,並且把這些遭遇看成了一切。如果站到上帝的位置上,一覽無遺地看見了世界整體,我們就能看清一切人間遭遇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產生一種超脫的心情。

非常正確。不過,我有兩點保留或補充。…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5, 2019 at 4:07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偶然性的價值

我飛越了大半個地球,降落在這個島上。在地球那一方的一個城市里,有一個我的家,有我的女人和孩子,這個家對於我至關重要,無論我走得多遠都要回到這個家去。我知道,在地球的廣大區域里,還有許多國家、城市和村莊,無數男人、女人和孩子在其中生活著。如果我降生在另一個國度和地方,我就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家,對我有至關重要意義的就會是那一個家,而不是我現在的家。既然家是這麼偶然的一種東西,對家的依戀到底有什麼道理?

我愛我的妻子,可是我知道,世上並無命定的姻緣,任何一個男人與任何一個女人的結合都是偶然的。如果機遇改變,我就會與另一個女人結合,我的妻子就會與另一個男人結合,我們各人都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故事。既然婚姻是這麼偶然的一種東西,那麼,受婚姻的束縛到底有什麼道理?…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October 23, 2019 at 10:20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靈魂只能獨行

2001年1月1日

我是與一個集體一起來到這個島上的。我被編入了這個集體,是這個集體的一員。在我住在島上的全部日子里,我都不能脫離這個集體。可是,我知道,我的靈魂不和這個集體在一起。我還知道,任何一個人的靈魂都不可能和任何一個集體在一起。

靈魂永遠只能獨行。當一個集體按照一個口令齊步走的時候,靈魂不在場。當若干人朝著一個具體的目的地結伴而行時,靈魂也不在場。不過,在這些時候,那缺席的靈魂很可能就在不遠的某處,你會在眾聲喧嘩之時突然聽見它的清晰的足音。

即使兩人相愛,他們的靈魂也無法同行。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應答。…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ly 15, 2019 at 12:56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靈魂的親緣關係

我偶然地發現了一本泰戈爾的詩集,把它翻開來,一種他鄉遇故人的快樂立刻彌漫在我的心間。泰戈爾曾是我的精神密友之一,我已經很久沒有去拜訪他了,沒想到今天在這個孤島的一間小屋里和他不期而遇。

讀書的心情是因時因地而異的。有一些書,最適合於在羈旅中、在無所事事中、在遠離親人的孤寂中翻開。這時候,你會覺得,雖然有形世界的親人不在你的身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無形世界的親人相逢了。在靈魂與靈魂之間必定也有一種親緣關系,這種親緣關系超越於種族和文化的差異,超越於生死,當你和同類靈魂相遇時,你的精神本能會立刻把它認出。…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ne 27, 2019 at 9:53a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 南極氣象素描

日出——

再也沒有比極地的太陽脾氣更加奇怪的國王了。夏季,他勤勉得幾乎不睡覺,回到寢宮匆匆打一個瞌睡,就急急忙忙地趕來上朝。冬季,他又懶惰得索性不起床,接連數月不理朝政,把文武百官撂在無盡的黑暗之中。

現在是南極的夏季,如果想看日出,你也必須像這個季節的極地太陽一樣勤勉,半夜就到海邊一個合適的地點等候。所謂半夜,只是習慣的說法,其實天始終是亮的。你會發現,和你一起等候的往往還有最忠實的島民——企鵝,它們早已站在海邊翹首盼望著了。…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y 31, 2019 at 7:53a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周國平《偶爾遠行》南極景物素描

冰蓋——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在南極洲和冰蓋之間劃等號。南極洲整個就是一塊千古不化的巨冰,剩余的陸地少得可憐,可以忽略不計。正是冰蓋使得南極洲成了地球上唯一沒有土著居民的大陸。

冰蓋無疑是南極最奇麗的景觀。它橫在海面上,邊緣如刀切的截面,奶油般潔白,看去像一只冰淇淋蛋糕盛在藍色的托盤上。而當日出或日落時分,太陽在冰蓋頂上燃燒,恰似點燃了一支生日蠟燭。1-41可是,最美的往往也是最危險的。面對這只美麗的蛋糕,你會變成一個貪嘴的孩子,躍躍欲試要去品嘗它的美味。一旦你受了誘惑與它親近,它就立刻露出可怕的真相,顯身為一個布滿殺人陷阱的迷陣了。迄今為止,已有許多英雄葬身它的腹中,變成了永久的冰凍標本。…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y 16, 2019 at 10:26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南極動物素描

2000年12月28日

企鵝——像一群孩子,在海邊玩過家家。它們模仿大人,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媽媽。沒想到的是,那扮演媽媽的真的生出了小企鵝。可是,你怎麽看,仍然覺得這些媽媽煞有介事帶孩子的樣子還是在玩過家家。…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May 16, 2019 at 8:2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