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庫's Blog – September 2020 Archive (8)

順順的圍兜·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

1966年,一位來自德國的年輕人德里達,突然向原有的“結構主義”提出了挑戰和批評,一舉成名。1968年的法國學生運動中出現了“後結構主義”,而海德格爾的理論精神也被奉為圭臬。20世紀80年代,錢鐘書將其翻譯為解構主義。

結構主義哲學運動的起源是結構主義語言學,創始人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出現在二戰後的法國。索緒爾把語言看作一個封閉的記號系統,且研究其內部結構。

結合當時的科學界熱衷於研究微觀世界,是不是能感受到科學界和哲學界的互通?

結構主義的支持者試圖孤立的解釋現象,將其它的現象排除在理論之外。他們認為對事物的研究應當是對內在結構的分析把握,與外部現象毫無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7,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7)

另一個人物是吉爾斯·德勒茲(1925-1996),法國哲學史家。



(一)欲望—機器



1.把欲望作為一架生產機器,即“欲望——機器”(desiring-machine)。

欲望是類似於工廠那樣開工和生產的物理的、機械的過程,“除了欲望和生產,什麽也沒有”。

2.身體是欲望的載體,身體的每一處都分佈著“欲望——機器”的動力和燃料,它既感受到欲望的無序的擴張,又感受到欲望在某一器官的集中。…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5,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6)

(五)他提出來,原型寫作。

1.語言被理解為原型寫作(arche-writing)。

2.原型寫作把圖形和符號刻寫在人的大腦上,這種刻寫先於書面寫作,先於說話,甚至先於人類歷史和兒童的發育。

你在寫作的時候,這個印跡是什麽時候留下的?

就是說人類在沒有出現之前,這個印跡早就定了。在還沒有發育之前,已經固定在你里面了,你不是要說你現在在想,在寫,那個原型那個邏輯其實在你早期的時候已經印在那里了,你現在才反應過來。…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5,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5)

後來,我一想他把這個文字的作用,有點誇張了,有時候我們感覺有一點,就是你這個文字是啥意思呢?感覺到好像不能確定,四面發達的到四處撒播開來了。

他認為,一個詞的意義不僅取決於它與其他詞的區別,而且存在於它在時間中的流動,在流動中與其他詞語交叠、貫穿,從而推延了它的意義的出現。

 

就是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同別的詞需要叠起來,而別的詞又需要另一個詞叠起來,才能明白它的意義,我們寫作難也難在這個地方,你用什麽詞好,好像一滴墨水下去了以後,擴散了,一擴散我可能就控制不住了。…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5,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4)

有些人把哲學和文學聯系在一起了,很文很文的東西聯系起來了,那影響就大了。

你比如說余秋雨,余秋雨嚴格來說是搞戲劇史的,但是他最後把戲劇史和文學結合起來了,以及周國平他的意義,也是同文學結合起來了。

像德里達研究的比較文的地方,這種東西本來是中文系的,是中文系里面的哲學思想。他不是老寫作嗎,那他在研究寫作的意義,是什麽?

 

1.他說,書寫的字符才是真實的語言;語言的特征在於它的自主、獨立性,語言獨立於一切,甚至獨立於人。…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5,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3)

(三)哲學的邊緣



德里達對邏格斯中心主義的批判表現在對西方哲學理性主義傳統的批判。這是對邏輯與修辭、理性與隱喻的二元對立的解構。

過去認為邏輯與修辭,哪個是中心?是邏輯,修辭是不重要的。理性與隱喻哪個是重要的?是理性,隱喻是不重要的。那麽,他把這個二元對立給解構了。

 

在哲學的邊緣處發掘中心意義,在邏輯的語言中找出對修辭和隱喻的依賴。你不是邏輯重要嗎,可是到最後,我們還是要依賴修辭和隱喻生活。…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0,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2)

柏拉圖說,知識是靈魂的回憶,文字使記憶力衰退,文字是蠱惑心靈的危險的毒藥。德里達說,“毒藥”這個是說明什麽呢,這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毒”,一個是“藥”。你不能說它沒有作用,它還有藥的作用啊。

像盧梭這類人也有這個特點。盧梭是本源的哲學家,他推崇自然狀態,他說,“語言的狀態是口語,寫作是文明的產物,是對源初的口語的補充,而文字的補充不過是多餘的附加,是自然狀態的墮落”。盧梭認為,自從有了文字之後,自然反而沒有了,文字只不過是補充而已。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0,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北斗之光:解構與生成—後現代哲學從德里達到德勒茲(1)

雅克·德里達,法國哲學家和文藝理論家,是後現代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他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一個猶太人的家庭,五十年代來法國服兵役,並在法國上大學,六十年代起,在巴黎高師任教。他是多產的作者,影響力較大的有六七十年代的著作,《寫作與參與》,《語言的現象》,《論文字學》,《繪畫的真理》……

 

(一)邏格斯中心主義。

1.從胡塞爾那里看到的是西方哲學,從柏拉圖到索緒爾的一個傳統——“語音中心主義”。這個主義強調語音是重要的,文字不是重要的,語音是確定的,文字是不確定的。…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0,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