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u Empatbelas's Blog – June 2016 Archive (7)

江隱龍·此方榴槤最流連

漢族自古重口彩,愈是重要的良辰佳節愈要多講些吉利話,比如把年糕叫成“步步高”,把餃子喚做“萬萬順”,鮮美的燒魚不能吃完稱為“年年有余”。改革開放後“洋節日”盛行,因為“蘋果”與“平安”諧音,中國大陸開始流行起平安夜吃蘋果的習俗——如此說來,榴蓮被情人節遺忘,倒真是一件讓人驚訝的小事。漢字中,似乎再難找到比榴蓮更有詩意的水果名了——除了《西洲曲》中被徐徐道來的“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將這江南尋常之物賦予了濃濃的愛慕之情,還有什麽水果僅通過唇齒間的輕喚就能讓人感到別有風情呢?更讓人回味無窮的是“榴蓮”二字的由來,還真與其寄懷的“流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果你一層一層一層一層地剝開榴蓮的心……

       …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9, 2016 at 9:26am — No Comments

王潤華·探索“存在的遺忘”:浪子、橡膠樹、榴蓮、鐵船、魚尾獅

摘要:很多西方在殖民地的白人作家,卻發展出一種所謂殖民地文學,故意簡化或醜化殖民的他者及其社會。新華文文學一向拒絕海德格所說的“存在的遺忘”,不停探索南洋華人及其他族群與當地社會種種不同面向的書寫,努力顛覆當時英國殖民主義在當地的發展的殖民文學,東南亞華文作家重新建構本土文學傳統,重新想象,除了重置語言,創造一套適合本土生活的話語,也要重置文本,才能表達本土文化經驗,把西方與中國文學中沒有或不重視的邊緣性、交雜性的經驗與主題,跨越種族、文化甚至地域的東西寫進作品中。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2135287.htm…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6,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張耕華·後現代主義思潮與遏制歷史的濫用

後現代主義思潮與遏制歷史的濫用,這似乎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兒,怎麽會寫在一個標題裏?或者有人會說,後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它的史學理論,不就是把史學等同於文學嗎?史學如果等同於文學,那還有什麽真實性可言呢?大家都可以“戲說”歷史,這豈不是為濫用歷史大開方便之門嗎?所以,後現代主義思潮只會加劇歷史的濫用,難道說後現代主義的史學觀念有助於對歷史濫用的遏制嗎?然而,後者確實是筆者想要肯定、想要討論的問題。

一…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5, 2016 at 10:54am — No Comments

江建國·從歐文審判案說起

到今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在歐洲戰場上散去已經整整55年了。每年到了這一天,歐洲的政要和各社會團體都要鄭重地發表一番講話,紀念德國法西斯的受害者,表達維護和平的願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二戰的回憶與思考已經成為歐洲社會政治道德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一項共同的精神義務,一種蔚成聲勢的文化。…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23, 2016 at 5:08pm — No Comments

趙世瑜·歷史學即史料學:關於後現代史學的反思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史學便是史料學”、“史學本是史料學”這些話,是傅斯年反復強調的名言,也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史學界的主流思想,是西方19世紀科學主義史學和傳統乾嘉學術相互呼應的產物。

傅斯年的主張,是“利用自然科學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史料”①,這種主張及王國維、胡適、陳寅恪、陳垣、顧頡剛等史學大師的史學實踐,都被論者歸諸實證史學或“史料派”,而與“史論派”相對②。這種通過嚴格地對待史料使歷史研究成為科學的做法,排斥史觀,強調純粹的客觀與公正,對史料“存而不補”、“證而不疏”,無論其前提還是方法,都是與後現代史學的主張對立的,都是“現代性”的表現。…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19, 2016 at 4:38pm — No Comments

“後現代狀態”與歷史學

作者:陳啟能(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內容提要】對後現代主義的看法,一般可分為兩種,即階段說和反省說。兩者不能截然分開。階 段說強調:“後現代”是“現代”之後的一個新時代(後工業時代、信息社會等等),後 現代主義是適應新時代的新變化而應運而生的理論。反省說強調:後現代主義根本是為了批判當代西方的發達社會,特別是它的文化狀態,以及對自啟蒙運動以來形成的西方的認知範式和理論概念的反省和批判。在眾多後現代主義學者中,法國學者利奧塔的“ 後現代狀態”論對歷史學的挑戰最為明顯,因為他認為自啟蒙運動以來的“宏大敘述” 已失去可信性,出現了“後現代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歷史學的“元敘述”發生了危機,亦即有關完整的歷史概念的說明、完整的歷史知識都發生了危機。歷史研究出現了 “原子化”、“微觀化”等變化。“後現代狀態”論以及一般後現代主義的啟示之一是…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15, 2016 at 3:59pm — No Comments

羅志田·非碎無以立通:簡論以碎片為基礎的史學

——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碎片化”問題筆談

  近年所謂史學碎片化的感嘆,多受外國影響[1],卻也有本土的淵源。賀昌群在1934年就感慨:清末民初《國粹學報》和《中國學報》上的文章,“大多仍能巍然保持著它的價值”,不過只是一種碎片化的價值,“在一門學問或一個問題中,只見零篇斷目,如三五小星在夜天閃爍”;表現出中國“整個學術的內容,步調太不整齊,缺少連鎖性,很難尋出一貫的文化線索來”。這些“論文中新舊方法與觀點的不同,顯出絕大的矛盾”。他承認矛盾是不可免的,卻仍想要“求得一個矛盾的統一”。[2]…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8, 2016 at 5:2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