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018 Blog Posts (755)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6)

二戰三巨頭德黑蘭會議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底,二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聯總理史大林三(下圖由右至左)人首次共聚與伊朗首都德黑蘭,商討關於如何擊敗德國、意大利與日本,戰後如何重建國際秩序等重大的軍事與外交問題。經過這四天的會議後,三巨頭之間更加了解彼此,鞏固了盟國之間的合作,對二戰後的世界影響巨大。此會議被稱為“歐利加高峰會”(Eureka Summit)。(霍華德·加納著《領導大師風雲錄》,1997年,台灣遠流出版事業,7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8)

故事競爭力…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9)

故事競爭力

(領袖)必須不僅考慮哪些已經“播出”的特定故事,還必須考慮領導人那套故事最後置身的所在。基於同樣的道理,領導人一生的特定具體言行,與無數已經固存於群眾只覺中形形式式的早先形象與既有觀念處於競爭地位。..........若要人接受,故事必須有足夠的背景,必須鉅細靡遺才能使群眾安心地依樣而行;只有這些輔助的特性都已十分知名以後,領導人才能指望群眾“依計行事”。(26頁,故事競爭力)


對任何領導人而言,故事都是重要的,要想影響廣大群眾的領導人,會發現他們本身總是忙著發表一些簡單的故事。(36頁)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10)

生動的願景…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6)

故事可分成三大類:有關自我的故事,有關群體的故事,以及有關價值與意義的故事。我無意認為一個故事只能適合於其中一個類型,也絕非主張領導人所說的一切故事都必然能夠分毫無誤的納入這種分類法。但是我相信領導人所說的故事,絕大多數都是為了反應人類對自我有更佳的理解的需求,為反應存在於人們文化周遭的群體,為反應具有價值與意義的問題而創的。事實上,最廣義的故事——如敘述、遠見、夢想與實際言行——都是在它一方面能夠滋養心靈(或了解),同時又能培養一種歸屬感與安全感時才會最具效力。就此而言,不論其宗旨與復雜程度,每個幼兒在朝較大社會邁入第一步時,領導人的故事都會對幼兒面對的基本課題再生影響。經我觀察過的每一個主題,聽眾在許多複雜程度不同的層次上面對故事。這些故事彼此互相鬥爭,我的假設是,學術較低的說法(那些以五歲或十歲心靈為對象的說法)並不能為學術程度較高的說法輕易取代。(霍華德·加納,91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7)

遠見領導

當一個人在一個傳統領域或學術範圍內提供領導時,他可以認為他的觀眾的聽眾已經對這些故事、形象以及領域的其他具體表現相當精熟。簡單地說,他溝通的對像是專家。特別是在當代這個“飢渴”於遠見的時代,遠見在大多數領域都獲得甚高評價。也因此,儘管成為一位具有遠見之士絕非易事,但有遠見的人至少有合理的機會得以成功地重塑一個領域。(20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2)

霍華德.加納:不一樣的領導力



Howard Garnder: Leading Minds: An Anatomy of leadership為什麼愛因斯坦、史隆及甘地......都有那麼多的追隨者?

關於領導的作品多如過江之鯽,但多數的作品忽略了領導中最關鍵的一個成分,亦即領導人與被領導人的心靈狀態。

本書作者加納認為,領導的關鍵之鑰在於創造並且具體體現一個有效的故事。領導人領導的對象如果不是專家,他就得處理被領導人未啟蒙前的心靈。領導人必須把被領導者在小時候所學得的世界觀及聽到的故事納入考慮。…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28pm — No Comments

霍華德·加納《領導大師風雲錄》札記 (1)

我將丘吉爾與愛因斯坦都視為領導人物—都是對其他人的思想、行為與(或)感情造成極大影響的人。丘吉爾經由他在許多場合發表的談話與演說,以一種直接方式施展他的影響力。因此,我稱他為直接領導人。愛因斯坦則透過他研發的理念,以及這些理念演變成理論或論文的方式來影響他人,因此,他應該算是一位間接領導人。(霍華德·加納著《領導大師風雲錄》,1997年,台灣遠流出版事業,9頁)…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February 22, 2018 at 4:00pm — No Comments

郁達夫《南遷 》(7)

初見的禮完了,那老婆子就領伊人和兩個女學生到O的臥室里去。O的臥室就在客室的間壁,伊人進去一看,見O紅著了臉,睡在紅花的縐布被里,枕邊上有一本書攤在那里。腳後擺著一個火缽,火缽邊上有一個坐的蒲團,這大約是那老婆子坐的地方。火缽上的鐵瓶里,有一瓶沸的開水,在那里發水蒸汽,所以室內溫暖得很。伊人一進這臥房,就聞得一陣香水和粉的香氣,這大約是處女的閨房特有氣息。老婆子領他們進去之後,把火缽移上前來,又從客室里拿了三個坐的蒲團來,請他們坐了。伊人進這病室之後,就感覺到一種悲哀的預感,好像有人在他的耳朵根前告訴說:

“可憐這一位年輕的女孩,已經沒有希望了。你何苦又要來看她,使她多一層煩擾。”

一見了她那被體熱蒸紅的清瘦的臉兒,和她那柔和悲寂的微笑,伊人更覺得難受,他紅了眼,好久不能說話,只聽她們三人輕輕地在那里說:…

Continue

Added by 朋豐 婆鳳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19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45)人類起源(上)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人是由一種和猿猴相像的動物變化來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好幾種證據:

第一,形態上的證據:現在的人和現在生存的高等猿猴即類人猿,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等,在身體的結構上很相像。比方說:人的牙齒是三十二顆,高等猿猴的牙齒也是三十二顆。人的指甲是扁的,高等猿猴的指甲也是扁的。人的胎兒,在很小很小的時候,也有尾巴,不過胎兒一天一天地長大,尾巴卻不但不跟著一天一天地長大,反而退化了。尾巴骨本來有五塊,後來合併成一塊了,所以等到胎兒生下來,就沒有尾巴,而只有尾脊骨了。還有,人的胎兒在三四個月的時候,身上有比較長的毛,等到胎兒快要出生的時候,毛脫落了。這些變化的情況,都說明人是由一種和猿猴相像的動物變化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11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44)一些迷信問題(下)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09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43)一些迷信問題(上)

迷信的起源:

動物有沒有迷信呢?動物沒有迷信,只有人類才有迷信。這種迷信,是在人類社會的生產力發達到一定程度時產生的,這也是歷史發展所不可避免的。

因為人類自從創造了工具,知道使用棍棒和石器以後,生產力就提高了一步。在這個生產力的基礎上,在勞動的過程當中,人類的腦子逐漸發達,就開始使思想進步。比方有塊大石頭搬不動,就知道用木棒撬一撬;有個硬殼果牙齒咬不碎,就知道用石頭敲一敲。又因為人們是集團生活著,在集體出外打獵的條件下,大家需要彼此商量著怎樣去打獵,就又產生了語言。因為語言的產生,反過來又給了思想的發達以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09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42)自然科學與迷信 (下)

最後我們要解決幾個問題:



1.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07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42)自然科學與迷信 (上)

生物的進化過程



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樣來的?關於這個問題的前一部分有幾種多少有點不同的說法,現在講的是最普通的一種說法。

地球當初不是像現在一樣的固體,乃是一種熾熱的熔融的物質,經過很長久的時期,溫度降低,才在表面凝結成一層硬殼,就是地殼。今日從地面上掘下去,掘地愈深,溫度就愈高,可見近地球中心比表面熱。還有,火山能噴出熔融的岩漿,經過冷卻,就在地面上凝結成為硬的岩石。這些就說明直到現在地球內心仍是熾熱的熔融的物質,被地殼包圍壓縮得很緊,不能流出來,但是在地殼薄弱的地方,有時能噴出來,就有火山噴發的現象。…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07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41 )迷信由來淺討

相傳春秋時代有大名家西門豹革除河伯娶婦的故事。西門豹是不迷信鬼神的,他的決定救了無數少女的生命。

恩格斯寫了一本書,叫《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書中說到由於夢而產生靈魂的觀念。因為人會做夢,但野蠻人不懂做夢的原因,才想出人有靈魂,睡著時它能離開身體而出遊。有時夢中與鄰人吵架,第二天他會去找他相罵。原始人想像,人醒來時,靈魂仍走進肉體中去,但人死後,肉體爛掉了,怎麼辦呢?靈魂就成為鬼。各個民族,不謀而合都有這種思想。經過幾十萬年的發展,由此種思想幻想出多種妖魔鬼怪、神化菩薩等種迷信。有的迷信是群眾幻想出來的,也有的迷信是職業者製造出來的,再加上專制皇帝的壓制思想和愚民政策,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清朝的八股文,歷代皇帝想盡方法來束縛人民的思想,迷信遂得到發展。有的迷信是職業者蓄意製造出來騙取群眾錢財的,只顧自己獲利,不管別人和社會受害。…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05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40)

科學信仰與迷信

不進化的民族多相信鬼神,甚至於一切休咎禍福,都歸於鬼神。如果人有病,覺得頭腦昏沉,他便相信被鬼所迷,如果有痛楚,則相信鬼在用利刀割他,或用鉤勾他,用箭射他。至於究竟有無所謂鬼神這樣東西,如有,又禍福休咎為什麼會和他們有關係,他全不思考,然而心裡總是相信。這種信仰,就叫迷信。

科學信仰可就不同,他是抱著批評態度,而不是這樣盲目的。哈佛的血液循環說,雖然這樣顯明的事情直到好幾十年之後才見信於世,足見人的注意力的麻木不靈。但是科學信仰是這樣,只要他所說的有理由可證明,慢慢總會得相信的。牛頓學說本是人們認識得最廣的學說,然而等到恩斯登(通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來,經過幾次證明之後,就能使人們信這學理,決不會看明瞭論證的可靠,而再持反對態度的。…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04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39)

研究自然不用書

前一世紀瑞士的自然科學者阿伽西曾說過:「研究自然不用書。」這話不愧是名言,含有幾分真理。科學的研究重在發現新事實,不在熟讀舊學說,如果這樣做,那麼他所做的工作是研究學科的學說,研究學說的轉變和進步,換一句話,是科學史,不是科學。

然而不僅接近自然的人,或者愛好觀察自然的人,不一定便是科學者,因為自然的範圍太廣泛了,它能夠使你要研究也無從下手,便是要觀察也無從著眼;使你茫茫然像觀望海面,毫無邊際的,從什麼地方下手去研究呢?…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3:04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38)丘林的故事

米丘林生長在數代都是園藝家的家庭裡,自幼就愛好果樹園藝。八歲已會接木。米丘林是渴望讀書的人。十七歲時,他的家庭破了產,父親也死了。他被寄養在姑母家裡,他勉強進了本省(遼桑省)的中學校。舊俄時代是極腐敗的,校長就是要錢,要賄賂。米丘林沒有錢給他。不久,校長就給他加上一個「不守禮節」的「罪名」把他開除出學校。他沒有辦法再上學了,只好托人,設法在一家鐵路公司裡找到了一個科茲洛夫站的站務員的職業,工資很低,幾乎連最低水平的都市生活也不夠維持。工作餘暇,他就修理鐘表和其他精細的器械,多得到一些收入,以彌補生活。他把所賺得的錢省下來買栽培果樹的用具、參考書和雜誌等。他如此愛研究果樹植物,心裡怎麼也丟不開。過了一些時候,他改任鐵路上修理鐘表和信號機的技師。在這期間,他讀了許多書,並研究如何改良果樹品種,如何把俄國中部和北部的果樹品種充實起來的問題,並且每月拿出三盧布租金,在科茲洛夫市租了一塊荒蕪的園地,兼做改良植物品種的工作。…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2:57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37)達爾文主義(下)

達爾文的進化說,簡單地說:…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2:56pm — No Comments

周建人·花鳥魚蟲及其它(37)達爾文主義(上)

生物學史是一個思想鬥爭的歷史。達爾文的著作,特別是《物種起源》一書,當然不會不是從事論爭的著作(一般所謂「達爾文主義」,主要就是指稱這部書裡所講的道理,也稱作達爾文的學說或進化學說)。事情的確是這樣,他徹頭徹尾地和物種神造說(即特創說)及目的論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並戰勝了它們。…

Continue

Added by KyrGyz on February 22, 2018 at 2:55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