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生物的進化過程
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樣來的?關於這個問題的前一部分有幾種多少有點不同的說法,現在講的是最普通的一種說法。
地球當初不是像現在一樣的固體,乃是一種熾熱的熔融的物質,經過很長久的時期,溫度降低,才在表面凝結成一層硬殼,就是地殼。今日從地面上掘下去,掘地愈深,溫度就愈高,可見近地球中心比表面熱。還有,火山能噴出熔融的岩漿,經過冷卻,就在地面上凝結成為硬的岩石。這些就說明直到現在地球內心仍是熾熱的熔融的物質,被地殼包圍壓縮得很緊,不能流出來,但是在地殼薄弱的地方,有時能噴出來,就有火山噴發的現象。
地殼形成,地面上水蒸氣凝結成水,貯集在地面上低下的地方,就有了海洋和江河。在地球的周圍,則包圍著一層厚厚的空氣、水蒸氣和許多由水蒸氣凝成的雲塊。因為地面上溫度降低,並有了生物存在的條件,才漸漸產生出生物。這種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物質由於化學作用產生出來的。根本沒有什麼神。雖然生活的物質一類的東西,現在還不能用化學方法來製造,但我們覺得一點也不奇怪。從前從植物裡產生出來的顏料,也不能用化學方法製造出來,但是現在已經可以了。生活的物質現在雖還不能製造,但我們相信系由物質的化學變化形成,毫不神秘。
最初的生物,必然產生在有水的地方,由複雜的化學作用,造成類似蛋白質的東西。這種東西有一個特性,就是能吸收外邊的東西來營養自己,同化為自身的物質,使自己長大,並把分解下來的不需要的東西排泄出去。這種物質經過了長期的演變,還始終保持著這種特性。能生活、繁生的生物應是這樣起源的。
最初的生物還分不出究竟是動物還是植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分化,一支發展為植物,一支發展為動物,直到最高級的人類。
現在先講動物的進化:
現在就原生動物裡的變形蟲(阿米巴)來講一講。變形蟲是一種沒有顏色的東西,很小很小,小到人的肉眼看不見。它生在水裡,能把比它還小的微生物吞下去,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養料。變形蟲比起最初的蛋白質類的東西來是進步了,但構造還非常簡單。變形蟲的整個身體,只有一個細胞。它長大了,一個能分為兩個,兩個能變四個。在生物學上,我們稱它做「單細胞生物」。
比變形蟲進步即比原生動物進步的動物有水螅,已經是人眼看得見的了,但還很小。水螅的身體像一根橡皮管,下邊有底,上邊有口,口外有幾條肉須,叫做觸手。水螅就用觸手來捕捉食物。這條管子是它的肚腸也是它的體壁。這種生物,身體已經不止一個細胞,而是由許多細胞構成的了。所以被稱為「多細胞生物」。跟水螅相類似的動物,有水母,比水螅大,像個盤子,浮在海面上。海蜇也是水母類裡的一種,但它很大,活的是藍色,死掉就變成白色,我們捉來做菜吃。
比水螅更進步的動物叫做蠕蟲。它的身體好像是兩條內外套著的橡皮管,外邊一條管子是體腔,裡面一條是腸子,不像水螅的身體只有一條管子,體腔和腸子分不開了。例如蛔蟲、蚯蚓,就是蠕蟲一類的東西。從這一類起,以後的動物身體,都有了腸子與體壁的分別。
從蠕蟲向前發展,我們看到許多動物,如蝦、螃蟹、蜘蛛、蜈蚣及蒼蠅、蚊子等等昆蟲,這些都是無脊椎骨的動物。從另外一支漸漸發展而成原始魚類。現在廈門還有一種扁擔魚,身體很小,形狀像魚,兩端尖小,和原始魚類有點相像。扁擔魚還沒有前後兩對魚鰭。現在的魚類是經過長時期的發展成功的。魚類不用肺呼吸而用鰓呼吸,身體構造也已經複雜得多,開始有了鼻子,但不通內部,僅能讓水流進流出,嘗出水的好壞來。
比魚類更進一步的就是兩棲動物,最出名的如青蛙,它的幼蟲叫蝌蚪,在出生時有外鰓,有尾。長大以後,外鰓就沒有了,生出內鰓,並生出腳來。到成了青蛙,就有了肺,尾巴消失掉了。它的鼻孔通肺,以呼吸空氣。因為它過著水陸兩棲的生活,所以叫做兩棲類。
比兩棲類更進一步的動物,就是爬蟲,例如壁虎、石龍子、烏龜、鱷魚等。蛇也是一種爬蟲,因為從現在的大蟒看來,還有退化的後一對腳爪的痕跡。在古時候,有很多很大的爬蟲,如恐龍就是,現在已經都滅種了。恐龍並不是現在傳說中的「龍」,因為那時候地球上根本還沒有人類的存在。傳說中的「龍」是什麼呢?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叫它做「想像中的動物」。圖畫上的「龍」形狀不一,根據我個人的研究,畫得最簡單的,畫得很像鱷魚的樣子,複雜的簡直是怪模怪樣,大約是從鱷魚等動物想像出來的。至於中藥鋪裡出賣的所謂「龍骨」,根本就不是什麼龍骨,而是一些獸類的骨頭之類。
爬蟲類繼續向前發展:有一支成為鳥類,有一支進化為哺乳動物。
怎見得飛行的鳥類是從爬蟲進化來的呢?兩類是很不相像的:爬蟲生著鱗片,鳥生著羽毛。這一點,直到我們從地下得到了兩個原始鳥類的化石以後,才得到證明。這種鳥的化石是從爬蟲進化到鳥中間的過渡生物:它們又像爬蟲,又像鳥。比方說:它有翅膀,有羽毛,這是像鳥的地方;但是,這種鳥嘴裡有牙齒,翅膀的尖端還有尖長的腳爪子,這又是像爬蟲的地方。我們把這種鳥叫做「始祖鳥」。這種鳥的化石現在還只有兩個,一個保存在英國,一個保存在德國。不過古代的鳥確實也生著牙齒。現代的鳥,腳上還生著一片片鱗片狀的東西。因此確定鳥類是從爬蟲進化來的。
哺乳動物與其他動物不同,是胎生而不是卵生,只有鴨嘴獸和針鼴鼠是例外。胎生動物的胎兒在子宮內藉著胎盤從母體的子宮裡吸取養料,卵生動物一切養料都存在卵內,比方雞卵的卵黃、卵白就全是養料,胎兒在卵內慢慢成長,等到卵內的養料用完,就破殼而出了。哺乳類種類很多:有的是吃草動物,如馬、牛、驢、羊等,腳上都長有蹄子,也叫有蹄類,它們是不會爬樹的;還有一種食肉動物,如虎、豹、貓等,都長了快牙利爪,它們有的也能爬樹,但是在地上生活的。如有人問:猴類是從哪種動物變來的呢?我們以為:猴類生活在樹上,吃些果子及小蟲等,完全不像虎豹等食肉類,可見不是從虎豹變來的;其次,不會爬樹的動物更不會爬上樹去。因此,猴類應從別一類的動物變來的。有些動物身體比較小,叫做擬猴類,生在印度等處,與猴類有點相像,也生活在樹上,但人類最早的祖先也不像從它們變來,大概早先有更原始些的,即不專化的哺乳動物爬到樹上去生活,經過了很長一個時期的進化,變化成了猿猴。
人是由一種和現存的高等猿猴即類人猿有點相像的祖先,經過勞動的作用變來的。這一個轉變的過程,我們留到下面再講。
講完動物的進化,我們再回頭來把植物進化的過程簡單講一講。
自從植物和動物分家以後,最早的植物,也是單細胞的。現在單細胞植物有單細胞的菌類,如霍亂菌、傷寒菌都是。還有許多單細胞的藻類。藻類大都生活在水中(或濕地),江河湖海中處處都有。大的,多細胞的藻類如海帶、紫菜、石花草都是。比藻類進步些的,是苔蘚植物。這類植物,水多點的地方也生,干一點的地方也生,在進化階段上和青蛙等兩棲動物可以相比,所以常常也叫它們做兩棲植物,如青苔等是。比苔蘚更進一步的,是羊齒植物。羊齒植物也叫做蘚類,樣子也不少,有的葉子是分成一片一片的,像羊齒的形狀。在葉子的背面,有許多孢子囊群,孢子囊裡面有孢子,這種植物就用孢子來繁殖。以上三類植物都不是用種子繁殖。只是發展到更高階段,才出現了種子植物。這樣才有了最高級的開花結果的現代植物。這裡面較低級的是松、柏、白果樹等。桃、李、杏及稻、麥等是較高級的植物。
整個生物進化的過程,大致就是如此。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