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絲綢之路經濟體·慕課》推薦精彩文獻,請點擊各個題目:


台灣高動態攝影家 譚志國·磺火捕魚

Rating:
  • Currently 4.66667/5 stars.

Views: 46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May 24, 2024 at 2:03pm

陳明發·民辦教育

2020一整年,全球無一地區逃過新冠肺炎。十四億人口的中國最早遭疫情襲擊,在2019121日發現首例,不過,到2020522日,境内已然首次沒有新增確診及死亡個案(编註:疫情後来再激增,直到2023年春節前才開放國界)。在各國艱苦抗疫的當兒,中國不僅宣告疫情受控,還實現了多少代人的夢想:成功除貧。方程式之一,是積極推進城鎮化

根據中國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首席專家、博士研究生導師劉奇,在一篇探討教育怎樣創造城鎮化新思維的論文中提到,「縱觀中國農村改革的成功經驗,無一不是來自基層民間的創造」(註)愛墾網 

提起「民間的創造」力量對馬來西亞的建樹,數不勝數。但反思中國經驗與劉奇的論述,讓人最先想到的,是馬來西亞的民辦教育,特別是獨中

馬來西亞歷史已經證明,民間力量在興學方面,特別是在華教方面,扮演了最有力的角色。華校也带動了民間文化活動。華校的樂團與獅隊,是沙巴各地任何文化活動所不可少的呈獻者。甚至官方活動,也常見得到同學們的表演。這無疑給孩子搭建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關于此等經驗對激發新一代的內生動力和創造活力的效應,除了繼續關注它的同時,也應考量繼續擴大為社群振興的整體原動力。資料顯示,縱觀中國農村改革的成功經驗,無一不是來自基層民間的創造。

在中國歷史上,宋代是城鎮化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領先當時全世界的水平。秘訣?官家放手讓民間興辦集市,按照社會需求,大力發展各類手工、服務、娛樂、廣告等行業,充滿活力與創意的民間力量,遵照市場經濟規律而興城建鎮。回顧現代馬來西亞的情況,何嘗不是如此?

自建國以來,多少新鎮與民居住宅與工商業區,主要都是民間力量所打造出來的;在教育方面,今天的蓬勃景觀,也是政府在1990
年代開放私辦教育的結果。獨中因為是私辦教育,享有更自由廣大的自主權,素來與社區關係密切,在教育興城與旺業方面,可尋求更大的配合空間。真正做教育,對教育4.0實踐得更深遠。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May 24, 2024 at 9:55am


Times Higher Education: 冠毒與在線高等教育

四川大學匹茲堡學院(Sichuan University – Pittsburgh Institute)的助理教授鄭雅妍(Areum Jeong)身處祖國韓國,正為2月底在Big Blue Button會議網站上,開設的在線英語寫作和韓國電影課程進行遠程備課。她稱讃學校的管理人員「全天候不懈地工作」,為該網站的使用方法提供培訓;她也很感激在微信上分享實用技巧的同事。

鄭教授一直在練習配合視頻和不含視頻的授課方式、共享視頻片段和幻燈片。她修改教學大綱,設立課程主頁,並上傳要求閱讀的材料。為了使學生保持興趣,她還準備了課堂活動、小組討論和線上調查。她甚至更新了PPT演示文稿以使它們「更加醒目」。

她承認,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英語寫作對學生來說可能都是一個「無聊又困難的學科」,尤其對非英語母語的理科專業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會對長論文作業產生「不確定和壓力感」。她說:「與學生建立融洽關係是使他們受到鼓勵並積極參與的重要因素。」她補充說,她通常會在會面時間盡可能地與學生面對面交流。如果沒有當面交流的機會,「適應性和靈活性將是關鍵」。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學習體驗無法在線上復製。鄭教授最初想舉行定期電影賞析,以及和韓國電影人的問答環節。現在,她的一位學生正在幫助尋找可以在線觀看電影的中國流媒體平臺,但她很遺憾學生們會錯過一起觀影的共同體驗。

她說:「我曾想象在課堂上,學生們會熱切地分享他們對某個場景的看法,並詢問這部電影和韓國歷史及社會的關係。」 (摘自:新型冠狀病毒會否讓在線教育從此普及?

延續閱讀:

Schools, skills, and learn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education

School closures: government responses, and learning in equality around the world during COVID-19

Comment by Emiliana Vegas on Tuesday, April14, 2020

綫上寫生:疫情期间,與文創培訓有關的寫生活動,也可以搬上網絡,全球共襄盛擧。

教育 4.0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May 23, 2024 at 6:33pm

陳明發·鄉產學線上教育

新冠肺炎在2020-2021年間肆虐全球,無一地區幸免。鎖國、封城與禁足的結果,影響難以估計。其中,學生不能回校上課,網上教學幸而提供了部分解決方案。

這促使關心孩子前途的有心人開始思考:它是否可能變成一種新常態;以後有些課程,甚至可借助校外資源,透過網上系統來互相支援;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網路多媒體設置讓各領域最好的老師,可能在線上面對面教育世界各角落的任何人。即使是大師,也只是在一個點擊的距離內。

另一方面,疫情期間,我們也看見中國地方領導直播营銷鄉鎮產品,助力脫貧創富。

這兩個疫情所催生的現象,結合上來,偏鄉產業突圍所需要的技能,無疑可從其他地方找到必要的專家能人來指導。

延續閱讀:


延續閱讀:

海絲大典

古達華小

生活周遭的資源和記憶感情

《藝頻道》電影達人

愛墾慕課·絲路篇

全馬最古老的華文小學:古達樂育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May 11, 2024 at 4:39pm

大變局下的中國話語構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變局之下,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因此,如何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就是學界關注的話題。

在上一個百年中,上半葉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帶來了國際關係和秩序的大變局。特別是二戰後,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一方面,國際力量對比、國際關係發生巨變,美國成為超級大國,西歐走向聯合,冷戰美蘇對抗,波及世界;另一方面,成立了聯合國體系,在安全、經濟領域開啟全球治理。這些變化對於世界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是複雜的、綜合的、長期的。上個世紀最應該汲取的經驗是,大國爭奪必然引起對抗和戰爭,只有合作才可以帶來和平與繁榮。

冷戰結束,本來世界可以「分享和平紅利」,構建合作、和平、開放、發展的新秩序。但是,美國成為「一超」後,力圖在全世界推廣美國價值觀和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引發了新的問題,讓世界產生許多新的分裂和對抗。剛剛進入新世紀,就發生了「9·11事件」,由此導致美國發動反恐戰爭,連帶在一些地區產生亂局。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世界性經濟危機,對全球化造成了巨大影響,使得世界經濟陷入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局面。正在發生的俄烏沖突,亦打亂了歐洲關係和秩序的發展進程,可能帶來更大的變局。

本世紀最大的挑戰,也是我們共同的任務是:防止戰爭,特別是大戰爭,保證和平與發展。[要考慮的是]如何管理力量對比發生的巨大變化。力量對比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力量對比之變,發展中國家群體崛起,這個變化影響深刻;二是大國綜合力量對比變化,美國地位下降,中國地位提升,還有其他非西方大國,這個變化影響也很大。力量對比變化是一個現實,也是一個大趨勢,影響到大格局、大關係,涉及諸多方面,必然引發矛盾沖突,關鍵是如何把握向穩的方向,而不是向沖突的方向發展。

如何推動發展范式轉變。傳統工業化的范式走到今天,已經走不下去了,必須改變,為什麼?盡管傳統工業化帶來經濟大發展,但是,也導致生態環境惡化,地球負能量運轉,因此,現在深刻感覺到不變不行,要基於新發展理念改變。

再次,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綜合影響。氣候之變的最根本影響是地球生態,不僅對人類,而且對整個生態鏈產生影響。阻止氣候變暖,涉及人類生存環境。到本世紀中期,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氣溫升高,那將是一場難以預料的災難。

最後,如何使新科技發展趨利避害。工業化以來,歷次科技革命主要的變就是增量漸變,這次是大變量,是轉折、轉型。智能化會改變我們已經逐步建立起來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的因素,智能替代人腦、人手,最大的挑戰是人的就業,還有收入分配,再有就是智能技術運用到戰爭非常危險。如果不能夠和平利用新興科技,那將帶來巨大的威脅。

中國不僅置身大變局,而且是對大變局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中國要統籌三個定位:一是需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提升;二是實現復興之夢,維護好和平發展的機遇期;三是做新型大國,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為此,要在百年變局中把握好自己,同時也在推動世界向好的方向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我的著作]《國際區域學概論》聚焦區域問題。[它指出]世界—區域—國家構成一個有機的體系,國際區域是一個客觀存在,也具有治理的功能。國際區域是介於世界與國家之間的一種共域空間,「國際區域是多個國家共處的地區」,「既基於地緣連接,也基於利益連接;既有國家間的關係,也有區域層次的關係;既有區域內關係,也有區域間關係」。

[中國]設立交叉學科門類為構建區域國別學學科打開了大門。......涵蓋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也涵蓋自然科學的諸多方面,目前都是分門別類的研究和理論構建,缺乏交叉和系統的理論體系。《國際區域學概論》就是從交叉學科的視角,為國際區域研究提供理論支撐,這對於作為交叉學科門類的區域國別學是有益的。

張蘊嶺:大變局下的中國話語構建之道原見:爱思想 2022-04-29,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山東大學特聘人文一級教授)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April 13, 2024 at 6:56pm


《順風相送》


原标题:古籍孤本《顺风相送》文中发现闽南语歌谣及多处闽南用语

几个月前,欣闻中华书局通过努力,已出版了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珍藏多年的中国重要史籍《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两本中国古代的海道针经影印本。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在关注这两本书的发行。近日,它已经来到了诏安县图书馆。

这是一个套装书,一函两册,原样等大。“中华书局采用四色印刷方法影印出版,以原汁原味的形式将两本书呈现给读者,让大家可以感受到传统文本的魅力”(引自《铁证如山!英珍贵藏书力证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更重要的是,这两本书,跟诏安人吴朴的著作息息相关。

(原题:古籍孤本《顺风相送》文中发现闽南语歌谣及多处闽南用语延续阅读兩種海道針經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April 13, 2024 at 6:56pm

吴朴,诏安人,生活于明朝嘉靖年间。著有《龙飞纪略》《渡海方程》《医齿问难》《九边图本》等。现仅存《龙飞纪略》,诏安县图书馆已购入该书影印本收藏。

他的另一本书《渡海方程》刻印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刻印的水路簿。已轶失。该书记载了南由刘家港往西洋直至忽鲁谟斯,北由刘家港直至朵颜三衞鸭绿江尽处。海上山形水势、岛屿礁石、行船要略、海上风云等等。山很多,都标有名字,并用图画出它的形状。连山下可不可以泊舟都标注详尽。每到一个国家都将这个国家与中国的某个地方相对,直至云南之外,凡四万余里。等等。下卷则主要叙述两件事,其一,言蛮夷之情,其二,言自山东抵北直隶濒海数千里皆膏腴之地,近弃于无用,建议朝廷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地方。等等。

《渡海方程》刊印后,给海上航行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科学的指南,被广为传抄流传。传抄本中有的直接取名为“海上针经”,也有用了中国对海上航行人员的传统祝贺词“顺风相送”作为书名。有史学家考证,现珍藏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德林图书馆的中文手抄孤本《顺风相送》,从书中序文、内容、存世年代等多种信息判断,它的祖本很可能就是诏安人吴朴编纂的《渡海方程》。但因《渡海方程》早已轶失,无可比对,以上考证便也难免出现不同的声音。

《顺风相送》影印本购入后,笔者很是珍爱,捧卷细读。心想若是诏安人撰写的文字,总会有诏安的些许信息在。但文中多是岛屿名称、山形水势、用针方法等海上航行专用术语,并无多少能懂之处。即便书中描述有“湄州山” “南澳大山”“官塘”“漳州港”等熟悉的地名,那也是航海所经之地,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是,很快,就有了新发现。

在“灵山往爪蛙山形水势”一节,作者把这段的行程编成了一个歌谣。原文抄录如下:(笔者断句)

靈山大佛常掛雲,打羅打鼓放彩船。使到赤坎轉針位,前去見山是崑崙。崑崙山頭是實髙,好風使去亦是過。彭亨港口我不宿,開去見山是苧盤。苧盤山頭是實光,東西二竹都齊全。羅漢二㠘有一淺,白礁過了龍牙門。郎去南畨及西洋,娘仔後頭燒好香。娘仔燒香下頭拜,好風愿送到西洋。郎去南畨及彭亨,販卜玳瑁及龜筒。好個開梳乞娘揷,怯個開梳賣別人。新做寳舟新又新,新打舵䌇如龍根,新做锭齒如龍爪,拋在澳港値千金。

仅读前面四句就很明显。用普通话读,并不那么押韵,而用闽南话读来,韵脚就很齐整了。这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普通话拼音是yun chuan wei lun 而诏安方言拼音是hun⑤ zun⑤ wei⑦ lun⑤。(闽南语类同)撇开第三句末尾可以不要押韵,其他三个字押韵是工整的。歌谣中诸多句子都出现这种状况,如:“彭亨港口我不宿,開去見山是苧盤”末尾两个字,普通话读音是:su pan,而诏安方言“宿”字此处该读“dua③”(意为留下、住下)。“盤”诏安话念“bua⑤”,正好押韵。等等。歌谣里还出现一个句子“打羅打鼓放彩船”。诏安老老少少都能念唱的民谣《天乌乌》中也有“打羅打鼓等新娘”一句,念诵和氛围如出一辙。最后是“舵䌇”二字。(舟定)是‘碇’<船锚>的方言造字。(糸索)即索。许多字典都无此字。只有《康熙字典》有载。

延續閱讀:

愛墾慕課·絲路篇

海絲路·文化·軟實力

南洋研究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April 12, 2024 at 7:34am

(續上)文中“好個開梳乞娘揷,怯個開梳賣別人。”两句更是典型的诏安白话,普通话念下来简直会不知所云。“好個”诏安话就是“好的”,“怯”在普通话中,念qie, 意为胆小,没勇气,畏惧的。诏安白话音念怯Kiam④ ,差,不好的意思。如“知好怯”,就是知好歹的意思。“怯個”就是“差的”。这在现在,诏安人还是很习惯这么说。

再说这个“個”的读音。笔者细细思量,也只有诏安城关及周边的部分乡镇有这样的发音。“好个”就是好的,“怯个”就是差的,还有“你个”(你的),“我个”(我的)“俺个”(我们的),这是作助词用。而对量词“个”字本身的意思,发音上也是相同,比如“一个”。所以诏安人说“的”和“个”,发的完全是同一个音。这基本是诏安话的专利,即便是毗邻的云霄、东山和广东饶平、潮州,同属闽南语(潮汕语系)他们这两个字的发音也不是这样。

“乞”在这里应是念kou⑦, 给的意思。这两句总的意思是:好的(玳瑁)打成的梳子给娘子插(头上),差的(玳瑁)打成的梳子卖给别人。

再说说玳瑁和龟筒(龟壳)。笔者小时候住农村,就常看到村里阿婆阿妈把头发都梳到后脑勺,拧成团,然后用一个小小的龟壳状的发卡把头发固定住,称为“龟鬃(gu① zan①)”。也不知是那个发髻叫“龟鬃”,还是那个用龟壳做的发卡叫“龟簪(gu① zam①)”,反正诏安白话说起来区别不大。那个发卡,中间是个龟壳,边沿却是齿状的,像梳子一样。也有的直接就做成一把梳子形状,头发放下时可以拿它梳头,梳完头又当了发卡把头发别住,干净利落。这样的发式在当时看着再普通不过了,现在读这两句歌谣才知道,女人用上好的玳瑁或龟壳做的梳子或簪子,后头是需要有一个疼爱她又有本事的男人的。

文中还有几次提及“娘子”和“郎”。诏安人只要有听过潮剧的(潮汕地方剧种,也是诏安地方剧种)都对这样的称呼不会陌生。诏安历史上隶属过潮州府,也隶属过漳州府。加上地域上的特殊位置,使得百姓生活不知不觉兼容有潮汕的和闽南的风情,不论是饮食、风俗还是语言,都兼有闽南和潮汕两地的诸多习惯和信息,至今仍然如此。

除此以外,笔者还在文中发现多处典型的闽南地方用语。如介绍“七州山”云:“山有七个,东上三个,一个大;西下四个,平大。”闽南人都知道,“平大”就是一样大。

再看“定潮水消长时候”一节,作者这样描述:……多芦荻柴多流界,船若贪西则见海,南山不可近。行青廉头生开恐犯难得出。船身低了用甲寅针使开,至紧!若遇七州洋,见流界七条,乃近南亭门,船若出唐到交趾洋贪西,水色清白,拜风鱼多,船可行开,怕落占笔罗内难出……”

这一段中,屡用“贪东”,“贪西”,(书中多处这样描述)。“贪”字也是闽南方言常用,多用于木工、泥水匠的尺寸加(多)与减(少)或偏离一些。贪东,即偏向东一点点,贪西,则偏向西一点点,至今仍这么说。另一个词“生开”。闽南语此处读“ciã① kui①”“硬生生的地开”的意思。就是不能开,你还硬是要开。又比如闽南语“生吃白吃”,就是无所顾忌,暴饮暴食之意。同样的用法如:生跑,生抢,生骂,生抽(筋)等等,都是太过的表现。文中还有“至紧”“行开”这样的词,也是闽南白话说法。

细细找来,整本书中,这类“闽南化”的语句甚多。闽南人(或潮汕人)读来相当亲切易懂。那个时侯,普通话不像今天这样普及,除了读书写书用书面语,日常言语都是用的本地方言为主。即便是读书人,说不好普通话的也比比皆是。所以,描述海上山形水势,行船要略,种种叮嘱,难免掺杂本地方言表述,再自然不过了。

《顺风相送》作为珍藏在异国多年的古籍珍本,原本是遥远而高不可及的。今天读到文中的歌谣和言语,却倍感亲切和熟悉。正是中国人沈福宗手写在《顺风相送》封面上的拉丁文“他来自中国南方”。不知对文中闽南用语这一发现,是否对此《顺风相送》祖本作者的生活区域能有个更清晰的解读和定位?或者,希望能为史学专家们研究《顺风相送》和《渡海方程》提供一个新的考证思路和佐证。

(原题:古籍孤本《顺风相送》文中发现闽南语歌谣及多处闽南用语;延续阅读:兩種海道針經周俊等:《更路簿》中的海外更路

(作者:他来自南方 2017、8、25)

特别感谢:福建省语委会诏安方言(城关话)发音人傅喜生老先生。在诏安方言的读音拼写上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析和教导。并就本文所述书中的闽南话(或诏安白话)做了专业性认定。

(2017-08-30 来源: 诏安县图书馆)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March 2, 2024 at 8:24pm


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阿拉木图召开

人民网阿拉木图9月23日电(记者 谢亚宏)为纪念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同世界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3周年,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语言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服务能力,江苏师范大学和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2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多位学者,以及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150多位师生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的中方筹备组负责人、江苏师范大学余光武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所有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都要以语言相通为基础,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提升语言服务能力,共筑「一带一路」愿景,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沿线65国当前亟需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演说人,马来西亚海丝会创会人/会长陈明发博士分享「软实力的叙事基础:怎样说好一带一路故事?」心得后,与部分国际与会嘉宾合照。


基于此考虑,中哈两校决定举办首届「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国际会议,藉此平台集聚沿线国家语言服务研究专家代表,共商各国「一带一路」语言服务能力提升大计。开幕式后,来自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的苏尔丹加里耶娃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王仁法副院长以及马来西亚的陈明发博士,分别作了题为「中亚研究史中的哈萨克斯坦地位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与语言服务能力」及「软实力的叙事基础:怎样说好一带一路故事?」的大会演讲。

其中的王仁法副院长的演讲反响最为热烈。演讲中,结合数据分析,王院长提出,「一带一路」语言种类繁多,大多数国家语言国情复杂,「一带一路」语言服务能力亟需提升,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各国语言学者共同努力,探索出一种科学高效的合作模式,本次会议正是探索这种模式的有益尝试。在下午的研讨会上,来自匈牙利、罗马尼亚、格鲁吉亚、马其顿、拉脱维亚、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语言服务研究专家及中哈两国代表在会上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的语言国情及语言服务现状,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各国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最后,余光武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次学术研讨会,还应被视作一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学者参与到「一带一路」这个关乎各国发展大计的工作平台。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各国代表将通过交流建立深入的合作和长久的联系,以便开展后续的各国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交换、语言服务工具书的编纂以及语言文化研究等工作,为推动「一带一路」愿景在各国的实现做出特有贡献。(责编:李雪峰(实习生)、杨牧)(2016年09月23日20:27 |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3, 2024 at 4:59pm


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


近日,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主題標識正式發布。標識經由中國-東盟中心等單位舉辦的2024「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標識設計大賽產生,從1300件參賽作品脫穎而出。

標識以中國東盟(CHINA-ASEAN)首字母「C」及「A」為主視覺元素,以拱形條紋圖案構成,以「中國紅」為主色調,輔以各色漸變,代表2024是中國農曆龍年,蘊含中國和東盟國家山水相連、命運與共的美好寓意,象征中國東盟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五大家園」。http://asean.china-mission.gov.cn 2024-02-04


Comment by 絲經 庫 on February 22, 2024 at 3:12pm

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 honours celebration of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nd Lunar New Year Reception

Today, 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 Dr. Kao Kim Hourn, attended a reception hosted by Ambassador of China to ASEAN, Hou Yanqi, in celebration of the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s well as in welcoming the Lunar New Year. During his remarks, SG Dr. Kao congratulated China for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Ceremony of the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on 2 February 2024 in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SG Dr. Kao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signation of 2024 as the ASEAN-China Year of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as a great momentum to enhanc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interactio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among the peoples of ASEAN and China,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the ASEAN-Chin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https://asean.org February 7, 2024)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