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內容工作者新提案
你還記得這個故事吧,夫妻騎驢?
兩公婆趕路,牽著一頭驢。路人見之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於是騎上了驢子,路人這下不笑了,開始罵人:殘忍啊你們殘忍,你們有人性沒有,兩人騎一驢,不是虐待動物是什麼?
老公聞聲,趕快下來,讓老婆騎在驢子上,自己拉繩子。
有的路人開始批評做老婆的:你這女人真不要的;人家的老婆都疼老公,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公走路?妳怎麼那麼不懂道德倫理?
做老婆的趕緊下來讓老公騎驢子,自己拉繩子。
又有些人馬上盯上做老公的:你這還算男人嗎?人家的老公都疼老婆,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婆走路?你信不信女權分子揍你?
老公也只好下來,兩人牽著驢子走,路人又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最後怎麼了?說故事的人沒交代,我想很可能是發瘋了。
(Feature Photo: Caught Out by Owen G,www.facebook.com/pages/Owengfoto/573569785997485)
在生活艱苦的年歲,很多人都會問:我們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想不發瘋,唯有把自己的主權拿回來;像一個卓越的拳擊手,站在那裡就從那裡使力、出招,想法設法主動把生活提升。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自己的生活當然是自己過,也不是不想使力、出招;不是沒有想法設法,只是弄不清楚,自身的力道在那裡,良方善法在那裡。
事實是,我們並不無助。
誠如“蛻轉2.1”網友說的:
“2014 年,全球經濟的步伐繼續放慢?失業、裁員、減薪、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繼續衝擊我們?苦生活中,我們是否還有機會?我們每日上網遊走在社群媒體,進出無數內容,可曾看見新的空間?可曾看見自己和周遭人群、事物的關聯,並將之轉化成新的可能,以減低甚至超越逼人的負面影響,好好過生 活?
“生活周遭的資源和記憶感情太豐富了, 網路內容工作者為何不深入去了解? 不去呈獻出來?” (見: http://iconada.tv/video/arcasamani001)
借助網路工藝,我們提升生活可能的力道、善方之一,就在於“內容營銷”。(最後更新:1.1.2019)
馬来西亞文創
Dasar Industri Kreatif Negara
延續閱讀 》》》
胡昕颐:华流兴回中国~中国影视热播掀旅游潮
當品牌變成好故事
微電影研究
說故事的力量
Host Studio's Photos
《說好的俳句》
《卡萊爾的書包》
《文創技能系列 1 》:布秧谷密碼
《文創技能系列 2 》:一切生意都是演出事業
《文創技能系列 3 》:雙子塔:兩條玉蜀黍而已?
《文創技能系列 4 》:跟著達文西密碼走
《文創技能系列 14》:你看見李英愛嗎?
《文創技能系列 26》: 守候大王花
《文創技能系列 27》: 到泗里街看螞蟻
《文創技能系列 28》: 開椰子的藝術
《文創技能系列 30》:山魔、樹妖與女鬼
《文創技能系列 33》: 捧金碗討飯
《文創技能系列 32》: 感受、體悟與表達
《文創技能系列 34》: 婆羅洲最偏遠的部落
《文創技能系列 59》: 文化遺產或口腹活動?
《文創技能系列 56》: 我的一九九七
Comment
中國文化産業分類與成長
為適應當前中國文化新業態不斷湧現的新形勢,更好滿足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發展規劃的需要,新修訂的分類類別共設置9個大類,分別是——
1、新聞信息服務;2、內容創作生產;3、創意設計服務;4、文化傳播渠道;5、文化投資運營;6、文化娛樂休閑服務;7、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8、文化裝備生產;9、文化消費終端生產。根據活動相似性,在每個大類下設置若干中類、共計43個中類,在每個中類下設置了若干具體的活動類別、共計146個小類。
殷國俊介紹,為確保新分類的文化特征,本次修訂對新增分類內容繼續堅持如下處理原則:凡屬於農業、采礦、建築施工、行政管理、體育、國民教育、餐飲等活動均不納入分類,如茶葉種植、國民教育系列中的藝術院校、咖啡館和酒吧等服務;對於雖有部分活動與文化有關但已形成自身完整體系的生產活動不予納入,如旅遊、快遞服務、互聯網批發、綜合零售等。
近些年來,中國文化產業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占GDP比重穩步提升。根據《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高出GDP增速6.3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中的新亮點;其占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9個百分點,達到歷史新高,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產業增長迅猛的同時,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快,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文化業態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互聯網文化」優勢明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蓬勃發展。以「互聯網 」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業,2015年實現增加值2858億元,比2013年增加1055億元,年均增速為25.9%;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業,2015年實現增加值4953億元,比2013年增加1237億元,年均增速為15.4%。(陸婭楠·文化家底理得更清 Posted by Host Workshop )
數字時尚+直播電商=杭州藝尚小鎮
中國浙江省省会杭州的藝尚小鎮,為直播電商留足想象。
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改變著傳統產業的營銷方式和人們的消費習慣,讓直播經濟的風口加速到來。
致力於打造世界級時尚小鎮的杭州藝尚小鎮,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2020年6月20日,藝尚小鎮啟動打造中國杭州數字時尚創新基地,力爭用3年時間,形成以渠道鏈、服務鏈、供應鏈、創新鏈、政策鏈“五鏈合一”的成熟直播經濟生態圈,樹立中國直播電商新地標。
當天,涵蓋直播平臺、產業項目、網紅孵化機構及網紅達人、供應鏈機構、影視文化等直播經濟全產業鏈的20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直播經濟生態圈初現雛形。
“中國杭州數字時尚創新基地謀定而動,蓄勢待發。這里有一流的營商環境、優質的產業空間、齊全的產業生態,歡迎您的加盟,願我們共創美好未來。”余杭區臨平新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向全球直播經濟生態企業發出邀請。
空間——預留儲備16宗地塊 樹立中國直播電商新地標
藝尚小鎮位於余杭東部的臨平新城,是被正式命名的浙江省級特色小鎮。
據介紹,為承載新引進的直播經濟產業,藝尚小鎮將在瑞麗輕奢街區西側和東湖公園西側,預留儲備16宗地塊,共計640畝、128萬平方米產業空間。
臨平新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中國杭州數字時尚創新基地將以“時尚為音、數字降臨”為主題,通過串聯數字、時尚、潮流文化、紅人賦能藝尚小鎮,實現時尚力、空間力、內容力、影響力的融合,力爭用3年時間打造產業生態鏈“5111”工程。
“5111”工程,即招引5家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平臺或聯盟、10家影視文化公司、培育100家有影響力的MCN機構、培育1000名有號召力的帶貨達人,形成以渠道鏈、服務鏈、供應鏈、創新鏈、政策鏈“五鏈合一”的成熟電商直播生態圈,樹立中國直播電商新地標。
“我們將繼續整合協會資源、行業資源、紅人資源,提升小鎮資源賦能,致力於打造中國時尚產業新高地、中國網絡直播引領地、中國潮流文化集聚地、中國創意設計先鋒地、中國數字時尚融合地。”臨平新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基礎——完善時尚產業鏈條 集聚線上線下超百萬設計師
打造中國杭州數字時尚創新基地,是藝尚小鎮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賦能的必然。
藝尚小鎮是集聚紡織、服裝特色產業的小鎮,依托於余杭東部杭派女裝的產業基礎,周邊紹興輕紡城、海寧皮革城、桐鄉毛衫市場、湖州絲綢等供應基地,為小鎮提供了產業制造、鏈條支撐。
正因如此,藝尚小鎮內集聚了一大批渴望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傳統家紡、服裝企業。當下國際貿易深受疫情影響,出口占比大的企業,急需拓展銷售渠道、擴大國內市場份額。直播帶貨成為不少企業嘗試的新渠道。
打造中國杭州數字時尚創新基地,藝尚小鎮也有深厚的基礎。3平方公里的小鎮內,佈局了“一中心四街區”。其中,文化藝術中心集劇場、秀場、活動場“三場合一”,在這里可以聽到中國時尚在發聲、看到國際潮流在碰撞、感受傳統文化在爭鳴。“一心”又串接起文化、歷史、藝術、瑞麗四大時尚街區。
4年來,在“國字號”行業協會支持下,藝尚小鎮成功引進伊芙麗、JAC、英克斯等1300餘家企業,還引進了中國織錦藝術大師李加林、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主席團成員張志峰等30名國內外頂尖設計師,集聚線上線下設計師130余萬名,成為中國時尚產業發展新地標。
疫情期間,藝尚小鎮多家時尚企業成功開辟直播電商渠道,其中15家已擁有獨立主播團隊,並成功引進全國頭部網紅領銜的網紅生活館、森馬集團旗下新零售時尚產業綜合體等項目,打造“設計師+網紅”“品牌+紅人”等新模式。
生態——簽約20個重大項目 構建成熟直播經濟生態圈
在直播經濟全鏈條中,大眾所熟悉、最關注的莫過於網紅主播。但在全鏈條中,除了網紅主播,還有直播平臺、產業項目、網紅孵化機構、供應鏈機構、影視文化公司等。6月20日,藝尚小鎮集中簽約了20個直播經濟全產業鏈重大項目。
“這些項目或簽約入駐,或簽約合作,將幫助藝尚小鎮構建成熟直播經濟生態圈。”臨平新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
直播平臺方面,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和杭州巨量引擎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簽約打造“1688商+直播余杭直播基地”和“短視頻直播培訓中心”。
此外,天下秀網紅城市、胤谷科技“5G萬物互聯直播”等產業項目,芬虹文化、如涵控股等網紅孵化機構及網紅達人和中國影視企業“擁抱聯盟”長三角總部基地簽約入駐。在供應鏈方面,迪尚集團、漢帛、中國服裝優質制造商聯盟等供應鏈機構簽約合作。
為進一步優化直播電商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直播電商新經濟、新業態創新發展,深度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業態豐富、人才集聚、創新驅動的直播電商產業生態,面向直播經濟孵化載體、網紅孵化機構、平臺、企業、人才等各類主體,余杭區制定出臺了“直播電商12條”。
比如,直播電商企業通過評審達到鯤鵬企業要求的,最高可獲得1億元研發投入等補助;簽約頂級頭部主播的MCN機構,可獲得500萬元獎勵;具有行業引領力、影響力的直播電商人才可通過聯席認定按最高B類人才享受相關政策。
“我們以最強決心、最大力度、最高標準、最實舉措、最優服務打造直播經濟第一區。”余杭區政府有關負責人說。(2020-06-22 “浙江日報)
周雨薇·導師參差不齊,“偶像”更像一種速食品
近年來國產選秀類節目崛起,不少平臺紛紛推出自己的選秀節目。僅近期官宣的節目就有三個,3月開播的《青春有你2》自節目播出後熱度、話題有增無減。
集結近年來的各大選秀綜藝,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節目中的導師大多都是“老熟人”。而這些人中,專業度上能稱作導師的人鳳毛麟角。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不看資歷,不管出道時長,僅僅把選導師的標準停留在熱度、話題上,恐怕很難選出優質的偶像。
2018年堪稱“中國偶像組合元年”,隨著兩大熱門節目《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播出,各大視頻平臺紛紛轉戰“造星”領域,選秀節目層出不窮。但在偶像團體速成、頻出的情況下,其質量是否真的“達標”呢?
我們可以發現,當下的選秀節目仿佛掉入了導師頻繁出現於不同節目的怪圈之中。多個節目中的導師陣容不過只是換了一下搭配,就迅速組成一個新的導師團體。近期官宣的選秀節目《創造營2020》,由宋茜、毛不易、羅誌祥等人作為教練,至此,從早年的《我的中國星》到《下一站傳奇》《熱血街舞團》,這已經是宋茜第四次以導師的身份出現在綜藝節目之中。而毛不易、羅誌祥也已不是首次擔任導師角色。羅誌祥更被網友稱為“導師專業戶”。
我國偶像產業本就晚於日韓兩國,尚未形成相對成熟的體制,國內出眾的偶像更是屈指可數,更何況大多數節目主要以熱度為選擇導師的標準,適宜的導師人選難免出現雷同的現象。導師陣容的高度重合說明目前我國缺少較為出色的專業化偶像導師。
同時,國內選秀節目大多選擇流量明星而非正規化的專業人員擔任導師,節目導師資質亟待提高。近幾年,選秀節目過於密集,很多人甚至剛剛出道就搖身一變成為節目導師,不免有些過於著急。而導師的主要任務也早已從傳道授業解惑變成了帶話題、帶熱度。2018年6月剛剛在《創造101》節目中C位出道的孟美岐,僅在一年後就成為了另一檔選秀節目《明日之子水晶時代》的星推官,從選手到導師的過渡期嚴重“縮水”。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大部分的資本力量沒有時間去等待這些偶像“長大”。在這個各行各業都推崇“匠人精神”的背景下,偶像行業又何嘗不需要以一種認真、細致、近乎完美的態度去對待呢?
如今,“偶像”更像是一種速食品。過快的加工讓偶像們丟失了質量。速食品會漲價也會降價,但只要品質夠硬,它們就很難被市場淘汰,而像這樣急功近利,缺乏創新和專業性的“造星”其實就是在“造假”。在未來,這種模式極易被市場所拋棄。(2020.04.12 轉載自:http://www.zhoushan.cn/ )
張一靜·學中文 提升個人競爭力
學中文 提升個人競爭力 全球興起一股中文熱,據估計到二零一零年,將有一億人以中文作為外語來學習。中文教師在美國社會越來越搶手,甚而提升了華裔保姆的身價。中文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新紀元周刊》第四十五期封面故事探討了此問題。科學研究發現,學習中文有益大腦的開發,提高個人的智商,並強化學習能力。在這方面的效果上,正體字又優於簡體字。法國媒體曾報導學習中文的十大理由,鼓勵法國人學說中文。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稱中國字為「思想的文字」,漢字的種種型構中,含有哲學工夫(Philosophische Arbeit)在其中。 「二十年內,中文將成為非常重要的語文。」這是因為國際社會窺覬十四億華人潛力雄厚的市場;面臨全球化諸多難題,回頭尋求中國古老文化中的智慧。該期封面故事共七篇文章,轉載如下:
研究證明,兒童學習中文有助提高智商與能力。圖為美國馬里蘭州Potomac一所中文學校裏,兒童正在學中文。(法新社)
科學研究發現,學習中文有益大腦的開發,提高個人的智商,並強化學習能力,在這方面的效果上,正體字又優於簡體字。
有人深信,未來的二十年內,中文將成為非常重要的語文,面對可能到來的世局巨變,你準備好了嗎?
小名喚作「阿華」的華裔兒童麥克,從小就生長在美國,由於父親是移民自台灣的大學教授,所以他只會說英語及台語,一句普通話也不會說。當他的年齡滿六歲時,就與一般的同齡小孩一樣,開始上美國的小學。
第一年第一個學期結束之後,他的成績非常差,家人失望的認為這個小孩必須要重讀,於是先讓他休學。他的父親剛好受邀到台灣的一所大學講學三個月,便把麥克帶回台灣。
在這春暖花開的三個月時光當中,麥克並沒有荒廢光陰,家人安排他到台北市的金華國小一年級上課。只會說英語及台語的他對此非常感興趣,台北兒童的書包是出了名的沉重,但麥克卻不以為苦,反而每天開心的揹著書包上學去。
與「蟹行」文字般的英文不同的是,中文是四平八穩的方塊字,因此打開兒童的寫字本,都是一格一格的練習格,兒童們就在格子裏面,用鉛筆一筆一劃的把一個中國字填滿。
別的兒童是用寫的,但麥克卻是用「畫」的,往往超出二格或四格才能「塞」好一個中國字。儘管寫中國字比其他兒童吃力,但他卻寫得很開心。
三個月的假期結束之後,麥克不僅已經具備最起碼的中文能力,智慧還因此而開竅。回到美國之後,原本要重讀小學一年級,但學校老師發現他的學習能力已突飛猛進,驚訝的直呼:「他的程度直接唸二年級沒有問題。」
家人對於麥克僅學了三個月的中文,就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也嘖嘖稱奇不已!麥克的學習成績自此揮別谷底,二十多年之後,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名小兒科醫師了。
學習中文 有益開發智能
學習中文,竟然有益於大腦的開發?這並非是麥克個人的特殊案例,世界上許多兒童學了中文之後,都有相同的結果,這一點早已不斷有科學研究予以證明。
一九八二年五月,心理學家查德林博士在全球最著名的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一篇在世界引起轟動的文章。查德林對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國兒童智商進行了測查,發現歐美四國的兒童智商平均為一百,而日本兒童平均智商為一百一十一,原因是日本兒童學習了漢字。
文字建構的過程,是一場龐大的思維活動,精神貫注於其間。圖為日本神奈川縣,兩名法國人正在學寫書法。(法新社)
新加坡在今年一月的研究結果也證明,兒童學習中文有助提高智商與能力。學習漢字的六歲至十二歲新加坡孩童智商比英國、德國和澳洲的孩童為高,可能與他們學習有象形特性的漢字有關。
根據《健康網》報導,這項研究調查了七千多名年齡介於六至十二歲的孩童,使用國際認可的智商指數,衡量孩子的智商水平,結果發現,新加坡孩童在智商方面的表現,要比英國、德國和澳洲等西方國家的孩子突出。
主持這項研究的曾博士認為,這個情況,可能顯示了學習漢字,在提高智商方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調查結果同時亦顯示,積極參與課外活動的孩童,智商也會比其他孩童來得高。
為力證學習漢字與較高智商的關係,曾博士將新加坡孩童,與同樣也要學習漢字的香港或韓國孩童相比較,結果發現三地孩童的智商不相上下。曾博士表示,這也證明了漢字的象形特色,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智商和加強學習能力。
無獨有偶,法國《費加羅報》去年曾經發表一篇文章〈學習中文的十大理由〉,說明學習中文的好處,藉此鼓勵法國人學說中文。
這十大理由包括:有利於做生意、增加一項工作技能、學習中文以口語為主、方便在中國經商或旅遊、學中文並非很難、便於瞭解中華文化等等。
其中有一項理由就是「學習中文有助於鍛練神經細胞」,該篇文章說,中文的字可以表意,環環相扣,猶如一幅拼圖。學會瞭解各個部位的意思,往往比玩日本數獨遊戲更活動腦筋,也更有意思。
一位法國教師,也發現了這個神奇的奧秘,於是開始讓法國兒童學習中文,這位老師說:「教法國孩子學習漢語文字,主要目的不在於掌握另一種語文工具,而是通過學習漢字來開發法國孩子的智慧。」
科學雜誌《自然》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日本兒童的智商高於歐美兒童,原因是日本兒童學習了漢字。圖為二零零六年新年期間,日本東京舉辦書法比賽。(法新社)
專家:中文的思想性極高
中國字何以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台灣佛光大學創校校長龔鵬程的〈華文的特色與價值〉一文,文中引述德國語言學家洪堡特(Wilhelm Freiherr Von Humboldt)的研究,有更深入的說明。
洪堡特認為,印歐民族的文字,僅是語言的機械地表達,不須耗費什麼「精神」。可是中國字不然,每一個字的字形、字義及其與聲音的結合,都得花腦筋,以「精神直接面對概念」,直接運用思維以構造之。因此,整個文字建構的過程,即是一場龐大的思維活動,精神貫注於其間。
洪堡特便將中國字稱為「思想的文字」,他說:「漢字的種種型構中,本即顯示了哲學工夫(Philosophische Arbeit)在其中。」
龔鵬程根據這一點分析出:「漢字非但不是語言的符號,比語言次一級,不能表意;它本身直接關注意義,更令它成為一套思想的文字,思想性極高。」
除了中文可以提高個人的智商或競爭力之外,全球興起一股學習中文的熱潮,也是中國崛起之故。為了「贏在起跑點上」,許多歐美家長便讓子女從小學習中文,不少美國中小學也已經開辦中文課。
據台灣《聯合報》報導,早年來美的移民為了維護傳統,經常教子女學習祖國的語文。但現在送幼兒學習外國語文的父母,本身與子女所學語文的國家完全沒有關係。
例如,新澤西州矮丘市現年三十歲的巴西裔牙醫卡洛妲‧畢勤,每年花一萬二千元美金,送四歲和一歲的兒子到新州李文斯頓市,一所教堂內的新芽中英雙語幼稚園學中文。
有人問她,為什麼讓孩子到中文學校上課學中文?畢勤的理由很簡單:「別人認為這樣做很笨,但我相信,二十年內,中文將成為非常重要的語文。」
全球中文熱 華裔保姆身價水漲船高
今年八月中旬,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在〈漢語教學:日益成長的行業〉一文中表示,世界各地學漢語的隊伍正日益壯大,北京在世界各地正大力投資興建漢語語言和文化中心。最近兩名美國參議員甚至提議,在五年內為中文教學項目投入十三億美元的教學經費。
從庫倫到芝加哥,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似乎人人都在學中文。它的理由很簡單,中國正在崛起,人人都想接近中國分一杯羹。外國人如果會說中文,不僅能和中國新貴交流,還可以促進雙邊貿易關係賺錢。
《新聞週刊》表示,據估計到二零一零年,將有一億人把漢語當作外語來學習。今年初美國教育部宣佈,希望在二零一零年前讓百分之五的國小、中學和大學生學中文。
許多歐美家長讓子女從小就學習中文,不少美國中小學也已開辦中文課。圖為美國馬里蘭州Potomac一所中文學校裏的老師正在教兒童寫中文。(法新社)
也正因為中文在未來的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文教師在美國社會越來越搶手,甚至因此提升了華裔保姆的身價,一年的年薪甚至可達十萬美元。
美國《星島日報》就曾經報導,紐約兩個家庭爭相聘用一名華裔保姆,將她的年薪提升到了七萬美元之高。目前,能流利使用中英雙語,受過高等教育的華裔保姆在紐約大受歡迎,加之「中文熱」更使華裔保姆成為市場新寵。
報導中說,史密斯(Ruth Smith)從女兒四歲開始,就送她到雙語學校學習中文。她說,「掌握了中文,如同擁有了一項祕密武器」;而語言學家建議掌握這項祕密武器的最佳時機,則是從娃娃開始。
不少條件優越的紐約家庭甚至等不及孩子到上學年齡才開始學中文,讓他們從嬰兒期就沉浸到中文環境之中。他們爭相聘請華裔保姆或管家,更加重視他們在職業以外的中文才能。這樣有利於在家中為孩子建築語言氛圍,幫助他們從小更好地學習中文這門第二語言。
報導中還舉派位利(Pavillion Agency)公司為例,這家公司成立於一九六二年,宗旨是為紐約的高收入家庭,提供個人化的專業保姆經紀服務。
執行總裁格林豪斯(Clifford Greenhouse)表示,華裔保姆大約從二零零零年開始走紅,取代歐洲保姆,成為紐約保姆界最受追逐的寵兒。公司這兩年來,每年大約接到五十位顧客聘請華裔保姆的要求,但公司每年僅能滿足10%的顧客需求。
格林豪斯說,華裔保姆不僅需要具備專業兒童看護方面的相關知識,並且要擁有合法在美居住身份,能流利使用中英雙語,普通話純正,最好是來自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諸多條件使得華裔保姆難以尋找。
他說,能滿足所有要求,並有僱主推薦的華裔保姆可以輕鬆獲得十萬元美金的年薪,比起普通保姆二萬元的年薪,多出八萬元;甚至與一般大學畢業生四到五萬的起薪相比,也可算是天文數字了。(新紀元周刊 2008-08-03)
全球3000萬老外強學中文
一百萬名師資需求;我們有競爭力嗎?
(《今周刊》465期 2005/11/17 )
中國的崛起,華人力量的增升,中文已被宣告是21世紀的強勢語言。
學中文的人愈來愈多,激盪出一波全球性的大學習潮,
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台灣人,你的競爭力有多少?
徐仁全、楊翊真、李喬琚、劉名揚、林宏文
「是『生字』,不是『繩子』;『我要吃水餃』,不是『我要吃睡覺』。」TVBS駐舊金山特派員江瀛以當電視台主播的標準,正逐字逐句糾正著學中文的老公威廉(Don Williams)的發音。
威廉是矽谷有名的威爾遜(Wilson Sonsini Goodrich &Rosati)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客戶包括了惠普、蘋果電腦、華虹半導體等知名企業。雖然太座江瀛的中文說得字正腔圓,威廉耳濡目染之際,也有三分功力,但最近他決定重拾課本認真學發音,為的是明年初將代表公司西進上海,成立國際辦事處。
場景轉換到十一月初的中正機場大廳,準備赴泰國的首批華語老師,正和前來送行的家屬擁抱拍照,這幅離情依依的景象背後,說明了一股興起的全球風潮∣中文熱,正在迅速蔓延發燒。
從東方到西方 強勢語言地位已然確立
鄰近的東南亞各國已注意到中文的發展趨勢,以經濟嗅覺敏銳著稱的日本、韓國,自然不落人後,在政府的全力相挺下,學中文成為了一項全民運動。根據二○○一年日本一項調查,五九%的大學生深感有必要學習中文;而到了○二年,報考日本中國語檢定考試的人數較前一年成長了二○%。
甚至許多日本父母開始盤算讓子女從小接受中文教育。位於東京四谷、以教育華僑子弟為宗旨的東京中華學校,學生結構開始產生變化。在該校任職二十年的楊國政說,大約從五年前開始,前來報名的日本學童便有激增趨勢。楊國政攤開手邊的各班名冊,很明顯可看出日本當地學生在各年級所占比率,幾乎到達五○%至八○%。
亞洲各國因地緣關係,學習中文當然有理可循,連向來保守的英國也關切起中文的重要性。英國巴斯大學口筆譯研究所教授李豔(Valerie Pellatt)便說,中文已成為世界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加上中國正朝世界工廠的經濟體發展,各國都必須與它有貿易往來,學中文勢在必行。
而英國語言學巨擘大衛.葛拉多(David Graddol)在《科學月刊》中也以「英文的未來」一文預測,到二○五○年時,全世界最普遍的前三大語言將是中文、印度話及阿拉伯話。他更強調,亞洲許多老闆的著眼點已越過英文,未來十年必學的新語言就是中文,中文將躍升為全球僅次於英文的第二強勢語言。
目前估計全球有三千萬人口正在學中文。中國的快速興起、經濟市場開放及國家競爭力轉強,帶動中文成為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覬覦世界工廠 各國擁抱中文逐利中國
海內外各地興起學中文的一波熱潮,正說明著中國勢力的崛起,逼得外國人不得不學中文,以更深入了解以往這張陌生的面孔。
觀察各國對學習中文的態度變化,中國崛起似乎已是國際社會默認的趨勢。以往冷戰期間,東南亞各國擔心境內華人與中國的「共產革命輸出」裡應外合,威脅國家安全,對華文教育往往抱有強烈敵意。但近年來,由於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些國家也一改態度,開始熱情擁抱華文。
以往排華最烈的印尼,最近開辦漢語水平考試(HSK);壓制華文教育最力的馬來西亞也於一九九○年代初期解禁,甚至泰國公主詩琳通,更以行動證明中文的重要性,赴北京大學留學。
除了亞洲,歐美各國大專院校,也陸續跟進設立中文相關科系。以德國為例,由於福斯汽車在中國大量投資,引發德國對中國大陸高度興趣,大專院校不但紛紛設立東亞系,甚至將漢學獨立建系,以擴大對中國的研究。中文熱,如野火燎原般開始向四周蔓延。
今年風光掛牌的大陸知名網路搜尋引擎百度(Baidu.com),就是中文熱受惠的最佳代表。百度八月五日首次在那斯達克露臉,以三五三%的漲幅,創下美國股市五年來新掛牌(IPO)股票首日漲幅的新紀錄,驚豔全球。百度在這次招股說明書中,還特別用了插畫表現其在中文世界的霸主地位。
簡單的畫面中,一個大大的英文字母I,斜斜地躺在由三十八個中國字堆成的積木上,底下寫著︰在中文裡,光「我」這個字,就有至少三十八種不同的表達方法,因此「中文搜尋是非常難搞的事」,暗示其在搜尋引擎世界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因為中文的加持,市場願意給百度比全球搜尋引擎霸主Google更高的本益比,就算目前股價遭修正,這個三百人的「小公司」市值仍超過二十億美元。
師資供不應求 需求缺口高達九十萬人
從表面看來,這股「全球中文瘋」,雖是建立在逐利中國市場的一項集體行為,但據《今周刊》實際採訪後發現,對外國人來說,賺錢雖是學習中文的誘因,但中國豐厚的「文化資產」∣∣從歷史到文化散發的魅力,同樣是讓中文學習熱升溫擴張的推手。
在此學習語文的新潮流下,對於華語早已琅琅上口的台灣民眾,是否標誌著另一項個人商機時代的來臨?
原本大學攻讀外文系的魏妙純,早就嗅到中文熱的趨勢,於是反向思考不教英文,而是積極培養自己成為一名華語教師,自師大華語研習所畢業後,她曾赴北京師範大學擔任華語師資,現正準備在國內教外國人學中文,未來也不排除到國外教中文。
沒錯!全球中文熱潮中,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華語老師。就以泰國來說,泰國政府把中文列為僅次英文的第二外國語,更規定二○○八年,中文將成為必修課程。當地八十所師範大學仍短缺一百二十名中文師資,接受委託代訓的師大國語中心,卻只培訓了二十二位老師,顯然不夠。而預估全球華語師資需求將高達一百萬人,只是現在華語師資卻不到十萬人,缺口還很大。
再以美國為例,大學部已決定明年起實施中文列入預科課程(AP),高中生可選修中文作為外語,通過考試,即可在大學扣抵學分,預料全美將有近二千五百所高中開設中文課程,至少還需要五千名師資;以往大批美籍老師來台淘金賺錢的場景可能要物換星移了,未來台灣人赴歐美教中文的機會勢必大增。
看到如此龐大的就業市場,國內教育界早就開始培育相關人才。老字號的台灣師範大學十年前就設立華語文教學研究所,二年前更增設博士班,開創國內華語教學最高學位。
後繼跟進的包括高雄師範大學、文藻外語學院、中原大學、銘傳大學等,台東大學及聯合大學更計畫於明年增設華語文學相關系所,只是這些透過正規教育所培育的師資,每年不到五百名,完全不敷市場需求。
因此,不少台灣民間團體開始投入培訓華語師資市場,盼能搶搭這班生財列車,就連有五十年歷史的中華語文研習所,也大幅擠進準備移民的中、英文系所畢業生,甚至上班族,來報名參加華語師資班培訓。
文化大學華語中心主任林滙絹回憶五年前開設華語師資班時,雖宣傳積極,最後卻只有十多位學生前來報名;但如今,不到一周就額滿,盛況與過去有如天壤之別,很多向隅者還要求增班。師大更是誇張,基礎班名額只有四十名,想報名者一早就去排隊,還必須以號碼牌來管制,至少有一半人要再等待三個月。
把握大趨勢 海外創業又添一種可能
當然,頭腦靈活的台灣留學生也開始以中文教學,賺取生活費。在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台灣留學生Grace,五年前赴英國讀碩士時,曾嘗試以中文與外國人交換語言,但在公布欄張貼許久,卻乏人問津。
五年後她重返英國讀博士,卻在學校公布欄上發現一堆想學中文的老外,經主動聯繫,獲得教中文的機會,每周兩次教授會話,每小時薪資六英鎊(約新台幣三百六十元)。「沒想到可以用母語來賺零用錢,時代真的變了。」Grace說。
在台灣一所私人華語教學中心當老師的小張,有三年中文教學經驗,則是當起邊旅遊、邊教學的「中文趴走族」,達成環遊世界的夢想。
中文熱潮的興起,也指引出海外創業的一條路。目前仍在美國德州一家IC設計公司擔任經理的單聖明,去年創立一所小型中文學校。單聖明從台灣交通大學畢業後,先在科園區擔任研發工程師,雖然獲利與配股都不差,但他為了追求更均衡的工作與家庭生活,毅然帶著太太與三個小孩舉家搬到美國,念完電機研究所後,就留在美國德州。
今年三十八歲的單聖明一直在思考,工程師不見得可以做一輩子,有什麼事業可以讓自己持續投入?結果他發現周遭不少朋友都有興趣學中文,因此辦起中文學校。
他表示目前規模還很小,「但如果事業做大了,說不定未來可以發展為主要事業。」而且,單聖明深信學習中文一定是長期的趨勢,需求會從商務人士普及到一般人,這也是他對自己的新事業,充滿信心的理由。
國內軟體廠商也感受到中文熱的商機。投入中文輸入、中文教學軟體達十年的網際智慧,總經理晁旭光就說,此波中文熱先在華人圈開始發酵,如今全美華僑中文學校,已經大量採用中文教學軟體,他預估後年,中文熱將達到最高峰,一直維持到○八年北京奧運及一○年上海世博會的來臨。
網際智慧已開發出多套教學軟體,不僅漢語拼音及通用拼音並行,就連簡體及繁體字皆能適用,不論是兩岸政府哪邊要推行,網際智慧都能立即符合要求,外界預估網際智慧五年內業績將從現在的五千萬元成長到十億元,當然就是拜中文熱之賜。
不過,投入華語教學十三年之久,現任文化大學華語中心老師的馮元玫說,會中文不代表會教中文;要能教中文,必須得在語法及發音上下苦功學習,不然將是台灣人教華語的罩門。因為外國人要學的是北京腔,台灣國語被認為比較不正統、發音不正確,可能會被排擠。
先天優勢之外 台灣需建立師資認證制度
此外,國內沒有一套國家級的師資認證制度,到國外也會受阻。反觀對岸,有計畫推動華語教學,已有國家級的師資認證制度,還廣納海內外華人前往受訓認證,不少台灣老師已捨台灣而西進中國取得認證,著眼點就是中國證書通行無阻。
一位台商回憶剛至中國經商時,常聽到大陸民眾說「外面很緊張」,他以為又發生暴動了,後來才恍然大悟,原來不論交通阻塞,或是物價上揚,大陸口語都以「很緊張」來形容。
也因此,為符合將來「制式國際化」的中文標準,台灣民眾可能得在了解大陸社會民情上,下些苦功夫了。
台灣邊陲化 爭奪中文主導權的隱憂
當世界掀起中文熱之際,號稱華人文化重鎮,保留中國傳統文化最深的台灣,在外國人心目中反而處於相對邊陲的地位,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台灣講的應該是當地方言吧!」「和香港一樣講廣東話吧!」「學中文當然到中國啊!到台灣?從來沒想過。」這是許多在大陸的外籍學生的共同看法。
換句話說,愈來愈多老外,將台灣與學中文的概念分割,導致近年來學中文的外籍人士,大批移轉到中國。若中國崛起,成為影響世界局勢的重要力量,已是不可逆轉的定局,那麼學習中文的潮流只會有增無減。
其實,台灣不少華語中心及坊間機構早已開始進行兩岸交流了,一家老字號的華語教學中心主任私下說:「如果不教簡體字,無疑是叫外國人走不出台灣海峽,可能到對岸都看不懂中文。」「當然要教簡體字,這是市場機制使然。」
兩岸為了爭中文主導權,各施手段,大陸方面在世界各國開辦百來所的「孔子學院」,推廣漢語教學及中國文化;而台灣教育部門也積極發展華語教學課程,只可惜受限於意識形態,政府還在強調通用拼音及繁體字作為官方版的華語教學方針,也讓一場爭奪中文主導權的戰爭,在天平的兩端呈現不均衡的局面。
天下雜誌·直播後的下個風口:把知識變現金
直播主各憑本事賺錢不夠厲害,中國找到的下一波數位經濟成長動能,是做出真材實料、好消化的知識內容平台,讓你心甘情願花錢聽課。
童書作家、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去年底在中國知識型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創辦人羅振宇做的「得到」app上,上線了他的書《今天》。那是一個圖文加音頻的專欄,每天以不到10分鐘的內容不斷更新,持續1年,訂閱價199元人民幣(約870元台幣),已有超過1萬2000人訂閱。
作家白先勇2014年在台大開設的《紅樓夢》導讀講座,上個月開始在中國知名藝文社群網站「豆瓣」的app上,以付費產品「豆瓣時間」專欄的方式,和所有人講《白先勇細說紅樓夢》,每集不超過半小時,講132回,訂閱價128元人民幣。
豆瓣這個新知識付費服務,還找了台灣作家楊照,開設《古今:楊照史記百講》,100集,訂閱價一樣是128元人民幣。而手機頁面上夾在楊照和白先勇中間的,是詩人北島的《醒來──北島和朋友們的詩歌課》。
文化人之外,台灣藝人也很熱門。
4月,藝人林依晨在中國網路問答社群「知乎」app上的「知乎Live」,以《林依晨:偶像劇女王的轉型之路》為題,實況音頻轉播她如何從偶像劇,演到懸疑犯罪電影。至今有超過2300人收聽,每人付費9.9元人民幣。
用數位賣知識,已經成為大陸從「製造中國」,邁向「數位中國」路上新造的產業大浪。
滿足年輕人的渴望
去年,在天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的千禧一代」(泛指80後、90後)議題引起眾多討論。財經作家吳曉波就指出,這一代是網際網路的一代,願意為知識付費,願意為虛擬產品付費,跟前幾代人有很大差別。知乎創辦人周源也說,「這一代相信只要努力,未來就會更好,是一種面向未來的價值觀,」更關心當下能不能消費,當下能不能得到滿足。
這股新消費浪潮,在「得到」上開設《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分析,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經歷的所謂「奇蹟」,其實是開放價格管制、土地管制、貿易限制、民企與國企競爭的資格而來,「如果今天還要追求經濟成長,就要靠知識的更新和迭代。」
薛兆豐觀察,中國已出現一種群體,熱衷於關注自己手頭上能做好的事,他們有知識焦慮,每天都希望在思想上有新知、在能力上提升,在生活上有改善,「此外,是移動通訊帶來的便利,整個知識傳播的基礎設施已經完成了。」
他在「得到」上開課,精心錄製每天10分鐘的音頻,「我有兩個最大的體會,一個是過去寫書、賣書,作者對於買書人讀懂了沒,完全無能為力。」因為新科技,他現在可以監測打開率、播完率、成長率,真正了解他提供的知識品質,是否符合讀者需求。
知識電商崛起
「很多人把每天10分鐘的學習方法,稱之為碎片化學習,」薛兆豐告訴《天下》,他認為這種環環相扣的內容、每天不間斷的聽講,比買一本經濟學的書,等到心血來潮時再翻閱,更有系統化學習效果。
一群對知識饑渴的群體,關注自身能力的提升、自我價值的實現,甚至是自有財富的成長,加上付費習慣的形成和付費機制的便利,讓知識電商在中國打開全新的一個戰局。
創立知識技能共享平台「在行」與「分答」的嵇曉華(網名姬十三),過去是公益型科學知識社群「果殼網」創辦人,一個類似台灣泛科學的網站。擁有神經生物學背景,嵇曉華的初衷是想向大眾傳遞科學知識。
「創辦『在行』是滿偶然的,我有一天跑去清華大學,想了解現在的學生是怎麼學習,在清華宿舍住了一個晚上,」嵇曉華發現,很多人更在意和更不確定的是,不知道自己學了以後能幹麼?
「我當時就想,有沒有可能透過一個方式,把有經驗的人和欠缺經驗的人做一個橋梁,因為這兩個群體之間的鴻溝滿大的,」嵇曉華笑說,「誰沒幻想過和20年前的自己對話啊。」
他認為,這一波知識付費,是教育業、出版業、和傳媒業三個領域的整合,「過去教育業對一般人太重了、不好消化;出版業則步調不夠快;傳媒領域好像並不在乎用戶最後的獲得感。而集三者合體的知識付費應用,既像教育,又很輕便、容易傳播,」嵇曉華說。
渴望知識的人+願意付費+行動裝置普及, 「知識電商」在中國打開一場新戰局。
「在行」是透過媒合專家與用戶,以1個小時見面的方式,讓兩者對話。經過不同嘗試,後來推出的「分答」,則是用1分鐘以語音來交付知識和經驗。
70多人的團隊還在不斷嘗試新做法,「不同的時間長度、不同的交流方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嵇曉華指出,他們最近推出的新模式是半個小時的「小講」,「本質上,我們做的是時間電商。」因為現代人的時間太珍貴。
時間的確有限,若動作不快,緊跟在後「大量複製」的競爭者,很快就淹漫過你的頭頂。
創辦知識技能共享平台「在行」與「分答」的「姬十三」嵇曉華指出,這一波知識付費創新服務,是教育業、出版業、傳媒業3個領域的整合,讓虛擬的人腦袋中的價值可以被定價、被交易。 圖片來源:邱劍英
知識付費的創新應用,是中國過去一年來最當紅的話題,但創辦「得到」的羅振宇認為根本還沒到風口。
比創意、比快、比優化
去年5月,嵇曉華團隊推出知識技能共享平台「分答」,「得到」推出《李翔商業內參》課程,喜馬拉雅(過去是免費音頻網站)推出紅牌馬東的音頻《好好說話》,而「知乎」推出實況音頻「知乎Live」。
這4個產品引起中國科技媒體大討論,「大概有四分之一的頭條新聞都跟這領域有關。去年夏天之後,更多產品出現,創業賽道已經形成,背後就是用戶行為:願意付費,」嵇曉華說。
嵇曉華分析,北京是一個創新極為密集的地方,當然也給人很大壓力,每個人在北京的角落都在聊創新,在不同模式、層面不斷探討。「往往一個團隊做出了A,另一個團隊不但複製,還要再加點什麼,創意的迭代非常快。」
他觀察,過去大家覺得新商業模式成型需要一年或更久,但在網路,週期可能是1個月。A團隊做了A,被B複製了、被B創新了,A就還要再變,這一來一回可能是1到2個月,一年之中一個產品可能變3到4次。
可以說,中國網路應用、創新、複製、再創新的速度,超乎想像。
嵇曉華舉「分答」為例,這個產品從創意提出到上線,大概是兩星期,用了10個人。因為是試驗,因此用的是業餘時間,大家下了班討論。上市3天後,發現用戶成長超乎預期,「我就把70幾個人都叫過來這裡,宣布從現在開始,大家把手頭的事都放下,全部投入分答的產品優化。」
39歲的崔恕,是音樂製作人,曾為莫文蔚、譚詠麟寫歌,也寫過《甄嬛傳》主題曲,他是「在行」的行家(達人),「分答」的答主。「每年有學校找我去講座,最後總是很多人提問,但來不及回答,我覺得很可惜。行家都是領域中願意分享經驗的人,希望對其他人有幫助,」崔恕說。
相較於泛直播的「打賞」(用戶可以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寶,直接轉錢給直播主或作者等),其實知識收費不算特別大眾的領域,「講的人要有內容,聽的人要有誠意,」崔恕說。
網路講求數量,但知識付費講求品質,從名人經濟到行業菁英,中國這一波知識付費潮,未來還會有更令人眼花撩亂的新應用出現。(責任編輯:王珉瑄)
每個人都在使用行動裝置,而大量的知識訊息充斥其上,如何提供有價值、個性化的服務?這一波知識電商其實也是時間電商,為用戶節省寶貴的時間。(邱劍英攝,收藏自台灣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中國數位應用新浪潮
本期封面故事「數位中國」,由《天下》總主筆蕭富元、主筆馬岳琳聯手完成。了解中國本不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蕭富元為現在中國情勢下了「一個泡沫、兩隻老虎、三把利劍、四海不平」的判斷。
二○一七年下半年中國將召開十九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入第二任期,將面臨的挑戰包括:一個大到不能破的房地產泡沫,一線城市的人們不是在搶房路上,就是在遺憾的心路上,一線城市外卻是嚴重的供大於需。
兩隻老虎是社會改革和社會矛盾,哪隻老虎跑得快,決定中國社會能否安定;三把利劍意指任何一把劍掉下來都會產生劇痛,除了前面提到的房價、社會改革,另一嚴重問題是政府效能。四海不平則是,中國大國崛起,與周邊諸國多有衝突,黃海、東海、南海、台海皆不平靜。四句標語就勾勒了中國現況。
中國在這樣的嚴峻挑戰中,民間創新力量卻不斷捲起浪花,最強勢浪頭是台灣最弱的「數位應用」產業。
一群對知識飢渴的群體,關注自身能力的提升、自我價值的實現,甚至是自有財富的成長,加上付費習慣的形成和付費機制的便利,讓知識電商在中國,打開了全新的戰局。
各種知識頻道的收費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消費者願意為知識付費,竟然是過去被認為盜版、山寨大國的中國商業新風景,很值得台灣研究與了解。
一七年的台灣風景
回視台灣,一七年政經局勢的挑戰也不遑多讓。台灣房地產價格稍為止漲,但年輕人仍買不起房。年金改革與社會矛盾不斷拉鋸,在改革軍公教的年金給付過程中,依然顛簸前進。最新推出的軌道經濟,是前瞻計劃還是錢坑計劃?有望帶動國車國造的產業升級?本期專文解讀前瞻計劃內容及其效益。
在紛亂政經局勢中,令人欣喜的故事也是來自民間。這篇報導是「通靈少女向南行」。《通靈少女》是由公共電視和新加坡棱聚傳播(IFA)、HBO Asia共同製作,也是HBO的第五部亞洲原創影集,已經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二十三個國家同步上映。
這部劇集在亞洲得到不錯的收視與評價。菲律賓《商業世界報》(BusinessWorld)報導,四月二日首映後,在新加坡的收視率超過其他HBO Asia原創影集。
《天下》記者及影視中心,分別以文章及影音報導了這支台灣年輕影視團隊的幕後故事。
最後推薦Off學的文章,讓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帶你鑽進宜蘭巷弄,享受有溫度的台味。(收藏自 台灣天下雜誌 作者·吳琬瑜 2017-04-25 天下雜誌 621期)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