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從一句平靜卻刺骨的開場白展開──「昭和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夜,我死了。」冷冽的自白立即確立了死亡敘事的立場。清太不再只是小說裡的第三人稱,而是化身為一個自彼岸回望的「我」。
這種調度,使觀眾的情感立即產生矛盾:我們既貼近少年的聲音,又被推到一個冷靜的觀看距離。於是,悲劇不再僅是直線的悲痛堆疊,而是帶著多重折返與情緒轉折的體驗。
這樣的設計並非偶然。高畑早在《LITTLE…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5,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評論家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曾提出「情感結構」(Structures of…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20,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或是如鼓吹喧闐之聲不絕於耳,或是喃喃細語般鴉默雀靜,慷慨激昂、低緩抒情、自言自語。藝術看似有形而無聲,其中包裹的卻是創作者心心念念但欲言又止的複雜思緒,藝術家用最獨特的音頻,陳述自身並構築與這個世界的對話關係。
「眾聲喧嘩」(Heteroglossia)是俄國理論家巴赫汀(Mikhail Bakhtin)於1920-30年提出來的觀點,這個字詞在希臘文中有「其他語言」之意,在巴赫汀的理論架構中被定義為多元與差異的共存,容許來自不同地方的視角與聲音,如同音樂與文學中的「複調」(Polyphony),它追求的並不是協調後的統一,而是尊重各自獨立且未融合的行動與意識。「眾聲喧嘩」作為此次策展的核心理念,雖沒有把「歧異」(Differend)視作為必然的前提,卻也並未刻意從中尋找相似之處,不去同化差異,甚至製造衝突,並且將之體現為一種表現活力與可動性的正面價值。如同羅蘭巴特(Roland…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20, 2025 at 2: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6, 2025 at 8:18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19, 2025 at 11: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19, 2025 at 9:30pm — No Comments
現代品牌利用感官刺激、民族情感、修復性懷舊等手段,讓消費者「懷舊式消費」,但這種懷舊是人為制造的,而不是真實的歷史體驗。
反思:如何在懷舊消費中保持批判意識,而不被市場操控?
懷舊消費與擬象文化的擴張,確實模糊了真實生活的詩性敞開(poetic openness),使個體沉溺於市場化、媒介化的「擬似懷舊」,而非真正的存在經驗。對於這一現象,情動學(affective studies)的許多理論提供了深刻分析,尤其涉及時間體驗、記憶操控、資本主義情感治理等維度。以下是幾個關鍵理論:
1. 布賴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懷舊如何被操控為「擬象情動」
關鍵詞:強度情動(Affective Intensity)、感知政治(Politics of Perception)
馬蘇米在《情動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Affect, 2015)中認為,現代消費文化中的懷舊並非真正的個體回憶,而是一種預設好的、市場操控的情感體驗。
擬象懷舊(Simulated…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rch 19,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3.斯維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懷舊可被操控,分為「修復性」與「反思性」
關鍵詞:修復性懷舊(Restorative Nostalgia)、反思性懷舊(Reflective Nostalgia)
在《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2001)中,博伊姆提出:…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那些學說對懷舊消費現象持批判反思態度?
在懷舊消費(Nostalgic Consumption)的研究中,持批判反思態度的學者往往強調其商品化、意識形態操控、擬象性(simulacra)等問題,並質疑懷舊如何影響我們的歷史認知、社會認同和消費行為。
以下是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學術立場:
1. 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懷舊即「擬象」,是對真實歷史的掩蓋…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3.萊斯利·阿黛爾·考夫曼(Leslie Adelson)—— 記憶與情動的交匯
關鍵詞:記憶的情動轉向(Affective Turn in Memory)、「情感遺產」
現代懷舊消費不僅是影像、物品,還涉及情感體驗,如懷舊食品、懷舊音樂、復古服飾等。
懷舊帶來的感官觸發…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6:00am — No Comments
關於懷舊消費與擬象(simulacra)的問題,情動領域(affective turn)的學者中,有不少探討過懷舊如何作為一種情感策略影響個體與集體的認同、消費模式以及媒介傳播。
以下是幾個核心學者及其相關觀點:
1. 斯維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2001)…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曾就文創功能,提出文化創意活動具有休閒、教育、美學、圓夢與自我超越的價值。處在市場與社會文化價值張力之中,業者如何取得折衷、契合的方式,讓博物館能發揮出相關的詩性能量?
陳明發博士提出的文化創意活動五大價值(休閒、教育、美學、圓夢、自我超越)涉及了文創實踐中的核心目標,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化運作與社會文化價值之間的張力。對於博物館而言,要充分發揮詩性能量,關鍵在於如何在商業可持續性與文化使命之間找到契合點。以下是幾種可能的折衷與契合方式:
1. 體驗式策展:在商業化中保留詩性氛圍…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5,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圍繞博物館的懷舊消費、歷史擬象與詩性想像的缺失,澳大利亞、德國和意大利的學者們提出了多種批判性視角,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懷舊消費與歷史商品化
澳大利亞:學者們批評博物館過度迎合游客的懷舊情緒,將歷史簡化為消費品,忽略了對複製歷史的深入探討。
德國:在德國,關於「紀念文化」的討論中,學者們質疑博物館是否通過商品化的方式呈現歷史,導致歷史體驗的膚淺化。
意大利:意大利的研究者關注博物館如何在懷舊消費中平衡歷史真實性與游客期望,避免歷史被過度商業化。
2.…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4, 2025 at 1:00am — No Comments
很久以前,沙巴神山的山峰上盤踞著一隻有著金色長鬚的巨龍。它擁有一顆異常漂亮的龍珠。中國的皇帝想要擁有這顆龍珠,他便下旨讓魏秉和魏善兩位皇子去取龍珠。
「誰若成功把龍珠給朕帶回來,這皇位就是誰的。」皇帝說。
魏秉和魏善帶領艦隊就此啟程橫跨南中國海。歷經數月航程,他們抵達了神山的山腳。不幸的是,許多將士在攀登神山時不慎滑墜陣亡。魏秉和魏善並沒有放棄,總算抵達了山峰。他們得知巨龍棲息在一個巢穴裡。
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巨龍攻擊。…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December 27,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文中采用了遞進的方式來抒發了強烈的思念之情,表達了僅僅只是一日不見,但在自己心中好像是過了「三月、三秋、三歲」那麼漫長,形象地表達出了人們在思念戀人時那種分秒都是漫長煎熬的心路歷程。
熱戀中的情侶,無時無刻不希望黏在一起,朝夕廝守,短暫的分離,也會讓他們感到時間如此漫長煎熬。對你如此思念急切,仿佛是歷經了漫長了四季,滄海桑田的輪回。正所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
讀《詩經·采葛》發現,原來古文可以那麼美,在歷經了幾千年的光影歲月,這段美麗的文字,以及美麗的愛情,如今讀起來依舊美得讓人陶醉,讓人感動不已。那個站在香草青叢中采葛的姑娘,被遠方的小伙時刻牽掛著,多麼美好的場景畫面,生動地刻畫了青年男女熱戀時的心境,這或許就是《詩經》在歷經了千年後,依舊被視為經典的魅力所在吧!…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16, 2024 at 3:30pm — No Comments
我對你的思念之情,一天不見,仿佛過了三年。
青年男女很喜歡用「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殷切。這裡的「三秋」,很多人認為是「三年」。因為從字面上理解,「三秋」簡單地理解即為三個秋天,按一年一個秋季,也就是三年的意思。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還真不是。
「三秋」的出處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最早其實出自於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這部書於公元前6世紀就已經成書。這句話的「完整版」應該是這樣:…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10, 2024 at 9:30am — No Comments
我的同事臨摹那些零碎的壁畫,我卻震懾於廢墟給人的特別的美感。
那種美感,使我有了最初的詩歌的衝動,我發表的第一首詩,也是日後回憶這座寺廟廢墟時寫下的。
那是整個中國都在改正過去錯誤的時代,所以,有人開始使用政府的撥款與百姓的捐助來修復這座被摧毀的寺廟。畢竟不是,廟可以集中大地上所有精華的時代了,所以,寺廟的頂子用鐵皮來覆蓋,也是件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當人們開始修復這座寺廟時,我跟我的同事都失去再去這寺院的興趣。我是因為不能再欣賞廢墟那獨特的美感。她則是因為再也不能四處隨意走到,任意臨摹那些筆法靈運的壁畫了。…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我問他:“你真正相信自己有了某種法力嗎?”
他沒有答話,看著我笑了。
我也跟著他笑了。
當我們這小小的一方天地籠罩在豪雨之中時,寬闊的足木足河谷中另外的村寨與田野卻依然陽光明亮!
豪雨很快過去,那變得稀薄,失去了力量的烏雲也被高處的風給撕成一絮絮的,隨風散去了。雨後的陽光更強烈,所有被雨水淋濕的東西,都被照得閃閃發光!…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December 8,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我看看他的畫,比例與尺寸都與傳統藏畫一樣。於是,我說:“其實,這些尺寸比例都是《度量經》里規定死了的,還用得著跟一個師傅學這麽久嗎?”
他只是笑笑,給我倒了滿碗的奶茶,又盛了一碗新釀的青稞酒放在我面前,才坐了下來告訴我說,跟著師傅,其實學的不是畫畫。
我說:“那是學的什麽?”…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November 28,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November 27,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