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44)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老連欠我錢的事

——保護智慧,保護誰的智慧呀?

“老連欠我錢哩!”我對我的朋友烏子虛先生說。

“你說哪個老連?”

“就是‘行政院長’連戰呀!你以為還有哪個老連?”

“老連會欠你錢?哈!哈!哈!你別笑死人了,人家富可敵國,會欠你這個窮作家錢嗎?”

“嘿!嘿!欠就是欠,我如果說無影的就會死!”

“他到底欠你什麽錢?說來聽聽嘛!”烏子虛先生被我說得糊塗了。…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8:00pm — No Comments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小蛇事件

家裏曾發生一次“小蛇事件”。

那是個周末晚上,女兒從教會回來,手裏拿著個報紙包,神色淒其。進得門來,她把報紙慢慢打開,裏面赫然包著一條血肉模糊的小蛇,看來已經僵死多時。

“你弄條死蛇回來幹嗎呀?”

“我在馬路上撿到的。”

“馬路上?馬路上怎麽會有蛇呢?”…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7:54pm — No Comments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保險賠償金

就拿保險賠償金來展出吧!

我接到我的朋友可叵手寫的一篇稿子,可叵這人怪怪的,我好幾次都想不理他了,可是他成天盯著我不放,這一次,他又說了:

“拜托,稿子你拿去發表吧!稿費算你的!”

他的文稿也寫得怪怪的,情節看來又像純虛構,又像“怪誕寫實”(啊!這“怪誕寫實”其實是大有名堂的!它是前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路數),我且把他的文章一字不改轉錄如下:…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7:53pm — No Comments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六橋

——蘇東坡寫得最長最美的一句詩

這天清晨,我推窗望去,向往已久的蘇堤和六橋,與我遙遙相對。我穆然靜坐,不敢喧嘩,心中慢慢地把人類和水的因緣回想一遍:

大地,一定曾經是一項奇跡,因為它是大海裏面浮凸出來的一塊幹地。如果沒有這塊幹地,對鯊魚當然沒有影響,海豚,大概也不表反對,可是我們人類就完了,我們總不能一直遊泳而不上岸吧!

岸,對我們是重要的,我們需要一個岸,而且,甚至還希望這個岸就在我們一回頭就可以踏上去的地方(所謂“回頭是岸”嘛)!我們是陸地生物,這一點,好像已經註定了。…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7:53pm — No Comments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誰說我不懂法文?

我按了收音機,在車上。那時候正當選舉,我想努力找個電台,也不須要多好的節目,只要安靜、正常,用人類的聲音說話,就行了。

不料找電台的工作竟像爬山,爬過一峰又一峰,倒黴的是老碰上窮山枯水。芳草的茵柔,樹影的清圓,都渺不可得。我在電台與電台之間攀爬顛躓,辛苦萬分。耳中只聽得每一個電台都傳來一片叫囂謾罵,聲音一家比一家高亢幹澀,令人一聞喪膽。

沒有人肯用人類的聲音來講話嗎?沒有人可以簡單直接的說出自己的意見而不帶憤怒叫囂嗎?難道大家都認為獸類的嘶吼,比人類的語言更具說服力嗎?我的手指不想再徒勞,我要逃離這聲音的萬獸場!…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7:51pm — No Comments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秋光的漲幅

綠竹筍,我覺得它是台灣最有特色的好吃筍子,這話其實也沒有什麽特別根據。孟宗筍細膩芬芳,麻竹筍碩大耐嚼,桶筍幼脆別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綠竹冰筍,真覺得人生到此,大可無求了。

然而,好吃的綠竹筍,只屬於夏日,像蟬、像荷香、像艷烈的鳳凰花。秋風一至,便枯索難尋。

但由於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著補上這夏天島嶼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凈如月色如素紈如清霜的綠竹筍。

我到市場上,綠竹筍六十元一斤,筍子重,又帶殼,我覺得價錢太貴。

“哎,就快沒了,”菜婦說,“要吃就要快了。”…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7:50pm — No Comments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 那一鍋肉

雲很淡,風很輕,一陣香息拂面吹來。

什麽香?身為都市人,大概很難聞到什麽花香吧?我聞到的是肉香。假日無事,雖有一身稿債,卻也練就了“債多不愁”的本事。所以心中頗有余閑,可以靜靜欣賞不花錢的陽光和肉香。秋天的陽光像饜食後的花豹,冷冷的坐著。寡欲的陽光啊,不打算攫獲,不打算掠食,那安靜的沈穩如修行者的陽光。

我竟不知道肉香原來也可以如此飄逸清鮮的,想來,是某家鄰居在清燉肉湯吧?紅燒肉濃郁厚腴,是重濁派。這肉湯卻如隔岸黍稷初熟,近乎植物,是清新派。仔細聞,還加了蔥姜,是古人說的辛暖的氣味。…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7:49pm — No Comments

張曉風《這杯咖啡的溫度剛好》女子層

十年前的事了。

為了去看富士山頂的高山湖泊,我先到東京落腳一夜。旅行社為我訂了一家旅店,我去櫃台報到的時候,那職員忽然問我:

“你一個人嗎?”

我說是。

“你在東京有沒有男朋友?”

我大吃一驚,怎麼這種事也在詢問之列?多禮的日本職員怎會這樣問話?而且,我也不確定他所謂的“男朋友”是什麼意思。

“我……我有朋友……那朋友是男的。”…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July 17, 2018 at 7:30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16

66 坡中道途寬坦,修治之工,終年不輟。橋梁多以精鐵為之,較之上海租界各橋,更形堅固。馬車路四通八達,無往不利。每於申酉之交,馳車騁游,沿海濱以入山內,濃陰深樹,細草疏花,不絕於目,時或一溪一橋,兩三茅屋,或層樓傑閣,隱約林間。昔人所謂入山陰道應接不暇,殆亦似之。夕陽將下,聞狺狺喔喔聲,恍惚峰泖景象,幾忘其置身萬里外也。

67 西人所謂花園,與中國異,並無樓台廊榭,惟擴地一區,多植樹木,其中羅列名花奇卉,供人清賞,豢養珍禽異獸,廣人眼界。而花徑縱橫,亦頗引人入勝。坡中之公家花園,即此類也。然草多花少,有禽無獸,尚不如香港之園。此外富商巨賈購地為園,則略有樓台,以時宴客,亦頗饒幽致。

68…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6:05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15

61 叻地樹木繁盛,尤多椰林,其次檳榔、榴連、菩提等樹最多,然皆不甚高大,欲求一百尺之材,十圍之木無有也。或曰,故多喬柯,六十年前,西人開山,被伐殆盡雲。

62 松有孤幹挺特高八九丈者,枝葉層層皆圓,其下寬二三圍,漸上漸小,多至數十重,其形似塔,因名塔松。初見疑經剪扎,後知自然生成。又有扇蕉,形似扇,其根出地四五尺,兩旁各茁叶七八瓣,排列甚勻,遠望宛然一扇。此二種皆不多覯。

63 椰實有大如斗者,其汁甚清,微有酒味,土人多食之。按《南方草木狀》云:昔林邑王與越王有故怨,遣俠客刺得其首,懸之於樹,俄化為椰子,林邑王憤之,命剖之以為飲器。南人至今效之,當客刺時,越王大醉,故其漿猶如酒云。嘻其信然耶。

64…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6:04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14

56 南洋鴉片煙貴於中國數倍,以其稅重也。叻中每錢需洋二角,聞加拉巴、亞齊等處,每錢五角雲。然吸煙者並不見少,且窮人尤多。彼拉手車者日夜可得洋一元,繳租四角,可餘六角,苟無煙癖,度日有餘。乃十人中無煙癮者不得一二。炎蒸汗血博得之蠅頭,盡入煙斗,殊可憐已。

57 英人賭禁綦嚴,然叻中賭風甚盛。有一局名天師公司,專誘人賭,黨與極多,無法禁絕。前年有華人上條陳於議政局,請照荷蘭辦法,盡弛禁令,重徵其餉,歲可入數十萬元。當時頗有韙其議者,而輔政使司謂英國不能如荷蘭辦法,致傷政體,屏置不議,仍求禁絕之法,此亦可謂能識大體者矣。

58…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6:02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13

51 牛車水一帶,妓館櫛比,聞注籍於護衛司之妓女,共有三千數百人,而此外之私娼女伶,尚不計其數。皆廣州府人,或自幼賣出洋,或在坡生長者。

52 頻年香港販幼女來坡,賣入妓院者踵相接。領事憫之,率同華紳言於英總督,允下護衛司議章保護,設保良局,以時查察,於是此風少息。

53 戲園有男班,有女班,大坡共四五處,小坡一二處,皆演粵劇,間有演閩劇、潮劇者,惟彼鄉人往觀之,戲價最賤,每人不過三四占,合銀二三分,並無兩等價目。

54 叻中酒樓無多,廣菜、番菜各一二家。凡宴客在各家園林者,多菜兼中西,酒飲白蘭地、威四搿、香賓等番釀,飲粵東糯米等酒者已少,紹興酒則如瓊漿玉液矣。…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6:02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12

46 兩升旗山,俱有炮台。王家山每日十二點鐘放炮一響,以准鐘表,禮拜日改一點鐘放,黎明五點鐘,黃昏九點鐘,各放一響,以定晝夜。

47 凡遇火警,傳電至王家山,即放炮放火箭,日則懸旗,夜則懸燈。炮之響數與旗燈之顏色,分出地段,使人一望而知。救火車聞炮即出,沿途皆有水門,澆灌甚便,故無大火。

48 坡中廟宇寥寥,會館亦少宏壯,而教堂林立,有天主、耶穌、天方各教之別,若大若小,或崇或陴,不下二十餘處。

49…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6:01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11

41 坡中時有風,而無颶風,時有雨而無淫雨。卯初日出,酉末日入,終歲不改。日中則熱,夜分則涼,四時皆然。居民單衣一領,若將終身,故甚利窮人。

42 西人之記晴雨者云,近歲最多雨之年,共一百四十日,最少之歲年,一百十二日。然晴雨甚調,五日中三日晴,兩日雨,從無久旱不雨,一雨經旬者。

43 叻地一年內有元旦三:華人元旦,一定者也;西人用西歷,無定而有定者也;若巫來由人元旦,則有定而實無定。其將近元旦之前數日,夜半,彼教中牧師登高處望日出,見天際一線日光出地,即欣然曰:明日元旦矣。於是集眾教堂中立誓,以為實見日出。每年元旦在中國六月初,設遇風雨連朝,陰晦無日,有遲至中旬者。今年中歷有閏,故五月初二日為其元旦,是日乘車賀年,亦紛紛不絕於道。

44…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6:00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10

36 閩人發辮,俱用紅線為綹,雖老不改,亦其風俗使然。故見紅辮者,望而知為漳泉二府人也。

37 土人所操巫來由語,通行南洋各島。華人久居坡中,及在坡生長者,無不習之。又多習英語。同儕往來,時而巫語,時而英語,時而閩廣士語,他省初到人往往對之如木偶。

38 久居叻之華人,多娶土人女為室,其裝飾與安南女子略同,窄袖寬衣,其長沒足,因而所生之女,亦從土裝。聞閩人潮人家中,竟無一漢裝婦女者,不若男子尚有一辮,存其本真也。閩廣士子在叻授徒者,頗不乏人。叻中子弟讀書圖回籍考試者亦不少,然叻地無書,又無明師友切磋琢磨,大都專務制藝。而所習亦非上中乘文字。近年領事官倡立文社,制藝外兼課策論,稍稍有文風矣。

39…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5:59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9

31 土人最貧,吉靈人亦鮮充裕,惟齊智及阿剌伯人,不少殷實。齊智人專以放債為生,重利盤剝,如中國印子錢之類。華商資本缺乏,或向告貸一時濟急,久則剝膚,時有涉訟不了者。

32 居民生死,每月有冊刊報。查西歷二月冊載:居民生育,男女一百五十七,死三百五十。三月生二百一,死五百十六。四月生二百十五,死五百二十五。五月生一百九十五,死五百三十二。觀此亦可參知民數矣。

33 生死報冊俱有限,生育者,三禮拜內不報,查出罰洋五元,死者逾一晝夜、二十四點鐘不報,即議重罰。蓋恐有別故隱匿,故特重其罰也。

34…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5:59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8

26 甘蜜樹高與人齊,其葉長三寸,兩端銳,中寬寸餘,採而搗之,其漿成蜜,甘與蜂蜜相埒。歐洲各藥中多用之,銷行甚廣。與胡椒二項,同一公局。主其事者,由華商公舉,經柔佛國王諭充。

27 自柔佛以上,各國港口繁多,俱產椒、蜜。華人之散處各港者,實數十萬。大都占地為園,雇工種樹,名曰園主。每一港推園之最大者為港主。叻中富商,設號各港,以收椒、蜜,如中國花、米、絲、茶等項坐莊者然。

28 潮商多業椒、蜜,閩商以各項海貨及往來各埠之輪船為宗,資本俱巨,他商不能及。

29…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5:58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7

21 西人每至年終,預將來歲一年進出款目核議,登諸日報,是亦量入為出之道。查本年叻中進款,應有三百六十七萬元,出款三百六十三萬五千四百四十四元,舉此可得歷年進出款大略。又按檳榔嶼上年入賦稅一百二十一萬六千六百八十八元,支款九十七萬七千五百二十九元,計餘存二十三萬九千一百五十九元。

22 坡中用錢不用銀,用洋錢不用中國制錢。自一鏍至一元,凡四等。最小為鏍,合制錢二文五六毫,四鏍為一占,又名先士,十占為一角,十角為一元,角與元以銀為之,鏍與占以紅銅為之。

23 通用之一元洋錢,鑄自日本,輕重與英洋同,英洋光者可用,然甚少。其一二角之小洋錢,皆倫敦及香港所鑄。占鏍銅餅,則港與坡並鑄之。

24…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5:56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6

16 中國領事之設,始於光緒三年,郭侍郎使西過叻,體察情形,奏請設南洋總領事,兼新加坡領事官。經總署議,以總領事事,宜姑緩籌辦,准設新加坡領事一員、隨員一員。

17 初設領事時,議以華人戶口年貌身格費、及船牌費,抵俸薪各項,後戶口身格費未行,船牌費不足抵用。光緒五年,始定仿照出使美國、日本章程,領事隨員俸薪,由出使經費內支給,而船牌費仍收取抵用。查船牌費,每重一噸收洋四占半,合銀三分有奇,此項歲入不過數百金,僅抵一月經費,而船戶涉險犯難,獲利無多,似當議除,以示體恤。

18…

Continue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5:56pm — No Comments

李鐘玨:《新加坡風土記》5

13 英國駐叻軍額,計英炮手一隊,二百四十八人;外兵總六員,修理軍械匠十八人;步兵一隊,八百九十三人;又印度炮隊,並修理軍械匠共二百七十五人;管理炮隊糧道官二員,炮隊繪師一名,營醫十四名,統共一千三百五十七人,較香港少三百五十七人。其水師兵船則游泊無定云。

14 兵房二處,一在升旗山,一在公家花園。對面山坡上,平時不見一人,逢操演,齊出至臨海拋球場中。

15 各國駐坡領事,中國外,曰美、曰德、曰俄、曰法、曰奧、曰意大利、曰丹、曰荷蘭、曰葡萄牙、曰西班牙、曰巴西、曰比利時、曰哈華亞、曰暹羅、曰瑞典、那威,二國並一領事,共十有六。

Added by 史識 庫 on July 17, 2018 at 5:54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