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高阶创造力挑战机械人系列:“意念意识” (Noetic Consciousness)
在“意念科学”或“心智科学”(Noetic Science)中,科学家们是怎样看待“意念意识”的?
有关“意念意识”的定义,涉及到科学家们如何理解心智、知觉、经验的本质,尤其是在物质世界与心灵体验的交汇点上。“意念科学”的研究聚焦于心智与宇宙间潜在的深层联系,意识被视为不仅仅是个体生物功能的产物,也可能涉及超个人的、跨物质层面的维度。具体而言,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意识被看作是宇宙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类似于物质和能量。它不仅局限于个体的主观体验,而是更广泛的、与宇宙本质相关的现象。
2.扩展性:意识不仅仅局限于大脑的运作,可能跨越时间、空间,甚至连接到超越个人的领域,如集体潜意识、宇宙意识等。
3.非局限性(Nonlocality):受到量子物理的影响,Noetic Science提出了“意识”可能是非局限的,存在于超越物理空间的层面。它与量子纠缠等概念类似,强调了意识可能影响到远超个体的范围。
4.双向性:心智科学家们认为意识不仅仅是对外界的被动反应,它还能够主动塑造现实。在这种双向互动中,意识可能会改变物质现实,影响到个人和集体的命运。
5.不可简化性:相较于传统的神经科学将意识归因于神经元的电化学活动,“意念科学”提出了意识的不可简化性,认为它无法完全通过物质过程解释,可能有更高层次的存在形式。
6.自觉性(Self awareness):意识被理解为一种能够反观自身的能力,这种自我意识不仅仅是生理或心理过程,而是人类与宇宙深层对话的一部分。
这些观点虽然仍在科学主流中处于边缘地位,但为探索心灵、意识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跨学科融合和心智的多维度研究。
这里的探讨并不是直接引用某位特定科学家的著作,而是基于对Noetic Sciences Institute(意念科学研究所)以及相关领域中常见的理论综述。Noetic Science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心理学、意识研究、量子物理学和哲学等,许多科学家和思想家在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
然而,关于“意识”的定义及其特性,以下几位科学家的著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背景和贡献:
1.Edgar Mitchell: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是意念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Noetic Sciences, IONS)的创始人。他的著作和理论将意识与宇宙的整体性联系起来,提出了一种超越传统物理学的世界观,认为意识与宇宙密切相关。他的书籍《*The Way of the Explorer*》探讨了他的宇宙体验与意识的关系。
2.Dean Radin:是当代"意念科学"领域的代表人物,IONS的首席科学家。他的著作《*The Conscious Universe*》和《*Entangled Minds*》探讨了量子物理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意识的非局限性和超感知觉(ESP)。
3.Roger Penrose和Stuart Hameroff:虽然不直接属于“意念科学”,但他们的量子意识理论与Noetic Science中的某些观点有共鸣。他们提出意识可能与微管中的量子过程有关,从而与宇宙的基本物理定律相联系。
4.David Bohm:著名物理学家,其全息宇宙理论(Implicate Order Theory)强调了意识与宇宙整体结构的关系。他的观点强调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5.Ervin Laszlo:他的“阿卡西场理论”(Akashic Field Theory)结合了意识与宇宙的信息场,认为意识与宇宙场在相互作用中塑造现实。
这些科学家及其思想有助于理解“意念科学”中对“意识”多维度的思考,特别是在非物质、超个人领域和量子现象之间的联系。
高阶创造力挑战机械人系列:“意念體驗”(Noetic Experience)
回顾爱垦網15年来所发表或珍藏的内容,对文化创意商品(造物、培训或服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关系文创人潜能开发的部分,不管是个体或团体,直接或间接,为“意念科学”或“心智科学”提供了大量值得关注的材料。
开发成体验型文创商品,不妨命名为“Noetic Experience”或“意念体验”;其文创就是建立在“意念科学”基础上的“意念文创”。
它大可沿着“宇宙诗学”的方向做(文创管理)科学实践,设计出独特的感性活动。其设计结合个体的认知扩展与在地知识的实践性,将文化创意与灵性探索、感知体验深度融合,既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深度体验的需求,又能通过文化传承和情感联结,增强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且举几个值得想像的项目——
“宇宙感知”灵性饰物与工艺品
使用在地天然材料(如石头、木材、水晶)制作具有象征意义的灵性饰品,如手链、项链、戒指等,这些饰品可以嵌入地方传承的文化符号,并引导佩戴者感受宇宙的能量。每一件饰品可以附带其制作过程的故事,讲述在地知识如何融入其中,强调其美学和文化背景。
以在地的传统符号、象征或自然元素为灵感,设计出承载地方知识的手工艺品,如护身符、雕刻、编织物。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物件,它们可以通过象征性的设计让使用者感受到与自然和宇宙的联系,具有感知性的意义。手工艺品可以附带一些互动方式,如在使用过程中冥想或感知四周的自然力量,提升其精神价值。
手工艺与感知联结工作坊
开设手工艺制作与感知体验相结合的工作坊,参与者不仅学习传统技艺(如陶艺、纺织、编织等),还可以通过制作过程探索与地方知识和自然环境的感知互动。例如,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参与者去感知材料与自然界的关系,融入冥想与专注,强调制作过程中与宇宙的连接。
“地方传说与宇宙体验”书籍与插画
设计基于地方传说和传统知识的精美插画和书籍,结合对地方文化和宇宙观的美学呈现,让读者不仅理解地方知识,还通过书中的文字、视觉艺术体验到“宇宙诗学”的概念。例如,插画可以描绘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传递“诗性智慧”的感知。
文化体验式培训与工作坊 / 生态灵性体验营
沿着科学实践的理念,文化创意培训和工作坊可以帮助参与者通过实践体验获得与宇宙和地方文化的深度联结。设计以在地文化和自然为内涵的诗性冥想课程。例如,参与者可以通过冥想与大自然互动,体验在地文化中的“地方感”,课程设计可以通过结合传统仪式、故事传承等方式,引导参与者通过深度的感官体验进入宇宙与个体联结的状态。每次冥想课可以设置特定的主题,如与水、山、风等自然元素的联结,体现地方文化中的宇宙观。
将生态保护与灵性实践结合,设计以地方文化和传统知识为基础的“生态灵性体验营”。参与者不仅学习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保护知识,还可以通过冥想、仪式、户外探索等方式,体验地方文化中的宇宙观。例如,通过森林或河流的灵性体验,参与者能够感知自然的力量,并学习如何通过地方知识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文化创意服务
在文化创意服务方面,可以设计一系列带有“宇宙诗学”科学精神元素的体验式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感知与文化再现”沉浸式体验,运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带领参与者进入地方文化的历史与宇宙视野。例如,利用VR技术让参与者“进入”某个地方的传说世界,在虚拟空间中体验地方知识中的神话故事和宇宙观,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宇宙诗学”中的深层美学。
灵性旅游项目
设计与地方文化、传统知识紧密结合的灵性旅游项目。例如,带领游客深入乡土社区,参与当地的仪式、工艺制作和自然探索。每一次旅行都包含与当地人共同生活的体验,游客不仅是观光者,更是文化传承的参与者。他们通过感知地方文化中的自然智慧,体验人与宇宙的联结。这样的旅游项目可以深度结合“实行科学”,强调通过实际行动来理解和保护地方文化。
个性化灵性咨询服务
开发基于在地传统知识和宇宙感知的灵性咨询服务。通过结合地方文化中的占卜、星象学或其它灵性实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或灵性指导。这个服务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基于地方传统知识,但又通过“宇宙诗学”的理念,帮助客户探索个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的深层联结。
沿着“宇宙诗学”和科学精神的方向设计文化创意商品和服务,能够赋予产品和体验独特的灵性与感知深度,帮助用户与地方知识、传统文化建立深刻的联系。这种设计方向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对身心灵健康、感知体验和文化认同的需求,还通过整合科技与传统,创造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创意体验。(爱垦網内部探讨/评注记录)
高阶创造力挑战机械人系列:“意念科学”(Noetic Science)
伊纽欣(Viktor Inyushin)是位哈萨克生物学家,在1970年代提出了生物能量场理论,特别是“生物等离子体”概念。其研究与“心智科学”没直接关系,但可被视为对这一领域的间接贡献,特别是在探讨人类意识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前沿课题时。
“意念科学”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关注意识、精神力量与物理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框架内,生物能量场理论,特别是关于“生物等离子体”的研究,强调了看不见的能量场(如人体电磁场)与健康、意识的关系。这与“意念科学”中的某些理念(如意识的能量)有某种呼应。虽然伊纽欣的研究主要以生物学和物理学为基础,但他提出的理论拓展了关于人体和意识的非传统理解,这与“心智科学”的探索方向有相似之处。
从这个角度来看,伊纽欣的研究为探索意识和物质之间关系的科学领域(包括“意念科学”)提供了另类的生物物理学视角,尽管他没有直接从事这一学科的研究。
从“意念科学”或“心智科学”的范畴来看,個人的“直观能力”或“第六感”,若结合上在地传统智慧(native wisdom / local knowledge),其量子原理价值值得关注
从“意念科学”或“心智科学”的角度来看,个人的“直观能力”或“第六感”是与意识、认知的前沿研究息息相关的领域,而这些概念在量子理论中也找到了可能的基础。如量子纠缠、波粒二象性等量子现象可以被视作解释人类意识或直观能力的潜在机制。若结合在地传统智慧(native wisdom),可以为探讨这些超常感知或直觉能力提供文化和经验的补充视角。
在地传统智慧通常强调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与和谐。对某些文化传统,直观能力或第六感,被视为与宇宙能量交流的方式。量子物理中诸如非定域性(non locality)和超距作用(action at a distance)等概念,可能与这些古老智慧在某种程度上契合,形成对超感知能力的物理学解释。这种结合可能为理解人类潜意识与宇宙之间的联系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爱垦網可将这些现象可命名为“宇宙诗性”或“全息诗性”,并且有其象征性和学术价值。“宇宙诗性”可以传达出一种诗意的、与宇宙和谐共鸣的意识体验,表达了人类意识与宇宙本质之间的深层联系。它可用于描述个人直观能力或第六感如何与更广泛的宇宙能量和信息场连接。
“全息诗性”则暗示着每个意识或个体都如全息图一样,包含了整个宇宙的信息。这与量子力学中的全息理论相关,即宇宙中的每个部分都反映着整体。这种概念适合描述个体意识如何反映更大的宇宙秩序和信息。
因此,“宇宙诗性”或“全息诗性”不仅具有哲学和象征意义,还能够在量子理论与认知科学的语境中被学术界接受,用于解释直觉能力与量子世界的潜在联系。
提一提具体的实际例子做参考——
1.量子纠缠与古老的宇宙联系观念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指两个或多个粒子可以在距离很远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同步变化,彼此影响,仿佛没有物理距离的存在。这种现象与一些古老智慧中的“万物相连”或“宇宙一体”的概念类似。例如,许多传统文化认为个体的意识与宇宙中的其他事物通过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相连。量子纠缠的发现为这种观点提供了一定的科学支持,表明即使相隔遥远,事物之间仍可以通过超越常规时间与空间的方式相互影响。
一个著名的实验是1970年代由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进行的量子纠缠实验,证明了量子粒子可以瞬时影响彼此,挑战了经典物理学中局域性(locality)的概念。这与古代哲学中“心灵感应”或“神秘感知”的思想在某种层面上类似,即个体可以通过某种超自然的方式感知到远处或他人的状态。
2.超距作用与中国气功中的能量传递
超距作用是指物理系统之间在没有直接接触或相互作用媒介的情况下发生的影响。这与中国气功中的“气”的概念类似,气功修炼者相信可以通过“气”的传递影响远处的个体或环境。在气功的实践中,“气”被认为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可以通过意识或意念传递并对物体或人体产生影响。这与超距作用的概念相契合,因为两者都强调通过某种看不见的机制产生的非局域性作用。
3.古印度哲学中的“阿卡莎”与量子场
古印度哲学中的“阿卡莎”(Akasha)被视为宇宙的基本能量场,万物源于此并在其中相互联系。这类似于量子场论(Quantum Field Theory)中的量子真空或零点能量场的概念,后者是能量与信息的基础,所有粒子都从中涌现并相互作用。在量子场论中,真空不是空无,而是充满了潜在的能量波动,这与“阿卡莎”作为宇宙根本能量的观点有着相似的思想框架。
这些实例展示了古代智慧中超感知或宇宙连结观念,与现代量子物理学理论在哲学上的契合点。这并不意味着古人直接预见了现代物理学的发现,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展示了,从不同文化和科学角度探索人类意识与宇宙本质之间关系的可能性。(爱垦網内部探讨/评注记录)
微光
無人理會、幽深難解、百轉千回卻義理清晰的詩意 —— 引自第6頁
一個人乃是其自身的一部歷史,總結了自己的呼吸、思想、行為、原子微粒、創傷、愛情、冷漠與厭惡;同時也包括了自己的種族與國家、滋養自己以及先祖的土地、熟悉之處的石與沙、常年無聲的戰斗與良心的掙扎、女孩的笑容與老婦沉緩的言語、突如其來的意外以及無情律法漸進的行動,這部歷史承載了凡此種種以及其他細節,猶如一道火焰,在大火面前終將俯首稱臣,燃放在此刻,下一刻熄滅,來日再有無數時光,也永遠無法再度大放光亮。
你能見到的,全都是不完美投射出來的影像罷了。 —— 引自第180頁
不在身軀肉體 / 不在火焰光翼 / 不在一行一舉 / 實乃心靈皈依 / 就此罷去 / 最終亦即初始 / 我獨允之 / 安息之藥引 —— 引自第197頁
如今盡頭將至,我再度想起你,心中帶有清澈的愛意。 —— 引自第300頁
(摘自从(Possession),作者: [英] A·S·拜雅特;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出品方: 新經典文化;譯者: 於冬梅 / 宋瑛堂;出版年: 2008-5)
陳明發·那棋盤,那盤棋
1、在短視頻佔據閲聽者注意力的今天,文化的基礎似乎只剩下「食書舞經」;沒錯,食書舞經,不是「四書五經」。
2、曾經,我們朝「高收入」的目標理直氣壯奔去;現在,「有收入」的一點要求,你好意思叫它「目標」嗎?
3、「不成熟」,對十、六七歲的少年,是一份期待;對六七十歲的男女,說是「白活了」比較恰當。
4、人云,北京很大,卻放不下一張平靜優雅的棋盤。閒閒的,說痛了同樣三個字的兩種處境:那棋盤;那盤棋。當然,任何地方都容得下一副棋盤;可是,心裡頭可有一份悠閒把眼前的一盤棋下好?翻開阿城的小說《棋王》,字裡行間的人物在閒靜下棋;而書頁前的讀者,閒靜地看他們下棋。外邊是熙熙攘攘且笨重的「大」時代?忘記了。
(5.7.2024 同時發表)
[晉]陸機《赴洛道中作》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高巖,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張子選·向神佛打聽我一生的出處
我之所以有時哭泣
是因為百世輪回中
你我之間常常隔著茫茫人世
入夜飲馬,黎明磨刀
世事如亂草,莖莖催人老
歲月飛跑,一把短藏刀
我一生的好時光引頸就屠
佛來自印度是受人拜的
你活在世上是讓我疼的
疼不好,瞎疼
像木頭疼火,魚兒疼水
兩雙短藏靴疼一次後悔
你是馬,你是天下
你是寂寞巨大
忽略了眾生的生死和下巴
向魚問水,向馬問路
向神佛打聽我一生的出處
而我呀
我是疼在誰心頭的一抔塵土
一尊佛祖,兩世糊涂
來世的你呀
如何把今生的我一眼認出
風吹西藏,風吹雅魯藏布江
以及花的身體和乳房
風吹過很多年代
現在吹在我的身上
一如風曾經並仍將吹在別人身上
無論彼此熟悉還是陌生
風都將吹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拿走大家使用多年的馬匹、經卷、鼻息和眼神
再去吹更多事物的手腳和內心
這一點常常令我吃驚
風吹的季節裡也可能天天天藍
只是人間的面見一面少一面
憶及兩隻小小羊兒曾經銜草入世
卻於草淺春深處,被愛情無意間染紅了口唇
滿腹傷心霎時化作知足與感恩
這正像我們在茫茫人間偶遇的過程
多年以後,倘若眾法器由喧囂歸於大靜
整個高原穿戴上一場大雪過後的冷與空
如果那時風仍然吹,這將會成為
你我並肩游走和結伴老去的最好理由嗎
遠在藏北草原,牧人的婚禮上
我們把誰都不認識的那個人叫命
風吹。風其實也吹著
那個叫命的半神
——如果它也覺出了一些生之冷清
我們就去請它也坐過來一起烤烤火吧
況且此間,這世上有些風聲可能颳得正緊
日深——
你替誰操心
夜冷——
誰為你點燈
天下太大,以你為家
是非太吵,有愛撐腰
陈明发·建山路:走一趟邻近沙巴亚庇都会的特色乡镇
距离沙巴首府亚庇往北走大约半小时,右拐入下南南(Inanam)建山(Kiansom)路,就是开始进入沙巴最大的国家公园克洛克山脉(Crocker Range)。单单建山这段7公里长的公路沿途,至少有7个可以玩乐的地方:
第一个当然是本图的主角:“成果园”,榴槤季节来了这里有上好的榴槤。我们上回去拜会,得到园主陈老板殷勤招待。除了观众的收成,还有附近果园托在那儿摆售的榴槤种类。一次过,尝尝不同滋味。陈老板还亲自下海讲解,带我们走了果园一圈。看见那么多尚在树上的鲜果,伸手可得,别说伙伴带来的数位中国友人,连我们都兴奋的不得了。
距离“成果园”不远的一座山岗上,有个特大的莲花山庙宇园区,三清宫,非常值得去看。三清宫供奉的三位天尊系道教无极界最高神祗。也就是玉清元始大天尊、上清灵宝大天尊和太清道德大天尊,统称:“三清道祖”。上了香拜了神求个出入平安,再去看看庙宇建筑群的设计与众多的巨型神明雕像,爱好摄影者怎捨得来去匆匆呢?
另一个景点是大亚庇地区著名的“来来”文化村(一般称“马里马里文化村”,Mari Mari Cultural Village),除了沙巴各民族的示范住屋,还有精彩的土着文化表演。最激烈最高潮的毛律人舞蹈过后,只见外国女游客立即冲前要求和健壮英挺的武士合照。
第四个景点,是建山瀑布。山不高,海拔大概就是800米而已,却是最方便亚庇市民泡山水投入野生态的地方。
第五个,因为一种飞禽,建山野外丛林,这一两年成了国际“追鸟族”的热点。
沙巴著名摄影师兼观鸟导览刘富威,正带着中国游客走整个沙巴去拍飞鸟12天,他忙里偷闲告诉我:这鸟叫着“绿胸八色鸫”(Hooded pitta)。在过去一年里,吸引了近500位高消费、独沽一味的爱鸟族先后从全世界飞到亚庇来猎奇。
富威说,目前只有沙巴的山区还看得见这稀有鸟类。我查了查维奇百科,说它其实是属于东南亚地区的飞禽。我猜想,它极可能在大量减少中,其他国家都见不到了,唯有沙巴福地它们还愿意留下来。
第六个,建山瀑布一代山林,也是大亚庇地区男女的Hase(逐兔或猎兔)健行运动胜地,林中野径大概10公里长。
第七,最后,从建山路转进可可尔山(Kokol Hill)。在亚庇,除了丹容亚路海滨,这里看日落最好的地方。在大概也是海拔800米高的高地上,望得见亚庇市区。当然,还有南中国海。天气好的话,还望得见亚庇岸外的海岛群。(9.5.2024)
華夏文明之先秦時代植物寓言
自先秦時代,諸子哲理與歷史著作中,就已經有植物寓言的出現,而且題材豐富且形象多變,為植物寓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唐宋時期,古文家寓言和擬人傳體植物寓言,則開創了植物寓言的不同風格。 到了元明清時期,植物寓言更是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可說是各體兼備,且成績斐然. 本章分三節,依次討論先秦,唐宋,元明清三大植物寓言的發展情形。
先秦兩漢時期
先秦兩漢的植物寓言,是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發展的雛形階段。這個時期的植物寓言大多並非獨立存在的單篇寓言,而是以用作舉例的故事形態存在,以輔助陳說諸子哲理或政治主張; 此外,植物寓言的寓言性質不甚強烈,比如藉助虛擬故事與角色以寓說言外之意的用意並不明確,常常還是被當作文章之中一個比喻性質的橋段運用,還沒有自覺性、成熟性的寓言創作。
然而先秦兩漢植物寓言的形製天然,語言淳樸,寓哲理智慧於簡單樸素的故事中,猶如璞玉未經雕琢,而美質蘊於內;篇幅多半簡短,情節也較單純,沒有絢麗的文采與繁複的典故,常常以最原始簡單的形式,在敘述故事之後,留給讀者尋思和意會的空間。
先秦植物寓言,多穿插於諸子典籍當中出現,其中包括了儒、道、法、雜的各家著作,也有少數篇章蘊涵在歷史著作之中。 在這些論理著作中出現植物寓言的有《晏子春秋》、《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歷史著作中則以《戰國策》中的植物寓言最為突出。
初具雛形的植物寓言——
初具雛形的植物寓言應從《橘逾淮為枳》,《佛肸召》,《拔苗助長》三則故事說起,其情節生動轉折、形象逗趣逼真、可以說是眾所熟知的寓言名篇; 但其中的植物形象僅作為平面之寓意象徵,未有立體動態的植物角色,因此只能說是植物寓言發展中的雛型之作。 即使如此,這三篇植物寓言,還是能夠帶來深遠的影響,成為後世創作的典範。 其中的植物象徵,甚至成為人們瑯瑯上口,傳誦不絕的詞匯,《逾淮為枳》、《匏瓜徒懸》、《系而不食》、《拔苗助長》等,用語之精煉,意涵之警醒,都得力於植物意象之新穎與豐富。這 三篇傑作是中國古代植物寓言發展當中的重要里程碑。
《橘逾淮為枳》——為《晏子春秋》 內容,記述春秋時代齊國名相晏嬰的言論思想與事跡, 雖然為先秦晏嬰所著,其實是為戰國時人蒐集有關晏嬰事跡編輯而成。 情節生動、形象鮮明、語言個性化、富有傳說故事的文學色彩。(23.5.2020 搜狐:华夏文明之先秦时代植物寓言)
延續閱讀:
Portrait by Nicole Mason
《橘逾淮為枳》在晏子機智敏銳的言論中,引用橘、枳的比喻,化解楚王的刁難; 其比喻象徵意涵深入人心,可說是植物寓言發展初期的重要作品: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 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 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 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 坐盜。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嬉也,寡人反取病焉」。
寓言中以枳橘為喻,若生長於淮南的是滋味香甜的橘,生長於淮北就成了臭苦不堪的枳,雖外觀相似,內涵實質則大不相同,以此作為比喻,來諷刺楚國水土環境不良而使民偷盜,無關乎齊國人的素質。 這一類的寓言以陳述人物言論的方式,引植物作比喻,以寄托寓意。 枳,橘的形象鮮明,給予後世很大的啟發,是最早運用果實成功形象地比喻來寄托的文章。
《佛肸召》——出自儒家典籍《論語》,由孔門弟子和再傳弟子匯集孔子言行而成。雖然是以語錄體思想類著作,卻有幾篇徵引故事的手法來暗喻事理,也被認為是具有寓言圍的雛形之作。《佛肸召》雖以人物對話為主,卻包含前因後果的簡要事件陳述,並且拿匏瓜這一植物的果實,當作人物剖白心跡時的重要比喻,從這裡可看出植物寓言的早期創作的簡單型態。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佛肸召》中的匏瓜比喻才無所用之人,也屬於以植物為喻的篇章。《論語》中一些寓言的萌芽,與比喻緊密聯繫在一起,如「割雞焉用牛刀?」和「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即是比喻又是寓言的萌芽,這些都能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佛肸召》所運用的匏瓜比喻,可以說是匏瓜寓言的萌芽,只是它以最原始簡單的型態呈現。
《拔苗助長》——由戰國之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軻)所作,以孔子之道,倡仁義,王道之說,標榜唐虞三代,後人封為亞聖。此文比喻生動有趣,輕快靈活,與寓言淵源深厚,《拔苗助長》在植物寓言的發展中有著關鍵地位,故事中因為栽植禾苗不得其法,急切強求,而導致禾苗枯槁,暴露自身愚昧無知的宋人典型,跨越文學領空,讓後代無數人自省反思,警惕藉鏡的深刻典型。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捨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拔苗助長》可作多層面之引申,以宋人急切地培育禾苗,欲速則不達傷害了農作的題材,得出「欲求速成反致危害」的主旨,從植物的「栽植之道」出發,從而開展寓意,說明了一則成功的寓言作品,其寓意的寬廣性和多義性。
《莊子》植物寓言形象和思維的創新——
莊週(前369?—前295?),戰國傑出思想家,散文家。其學無所不窺,主張萬物齊一,虛靜無為,逍遙自得。莊子藉助寓言、重言、創作出意出言外、怪生筆端、謔弄諷嘲、機趣橫生的獨特散文風格。所作《莊子》一書實乃道家之經典,更是中國古代寓言的寶庫。其中,植物寓言亦為不少,開拓了植物形象的運用,寄寓深遠的哲理意義,將植物寓言的形象和意境,提昇至另一種高度,可謂形象和意境的飛躍與創新。因此,《莊子》的植物寓言,猶如一個明亮閃耀的寶石,在先秦植物寓言的沙河中,最為光彩奪人,價值非凡。其價值展現,分下列兩點說明:
(一)塑造多樣植物形象
《莊子》中的植物題材,以樹木居多,寫出了各式各樣的樹種,各有不同的意義,令人耳目一新。包括樗樹、櫟社、楸柏桑、與大木等。植物形象豐富鮮明、寓意深刻,在先秦植物寓言中,展現植物題材創作的豐富性和文學運用的想像力。
由於莊子對大自然觀察細密,體驗深刻,且又富有靈感,因而其筆下的動植物的形象就特別生動,多彩多姿。無論是鯤鵬雀鳩、龜蛇蚌鱉、大椿雁鵝、還是海鳥蝸牛、鵷雛腐鼠、魚猴蜩羊、櫟樹馬蹄、朝菌蟪蛄,無不新鮮有趣。莊子把大量植物作為寓言對象,為寓言的創作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這種現象,在先秦寓言中也是少有的,就是在國外的寓言創作上也很少見到。
《莊子》塑造寓言形象的文學功力高超,加上富有瑰奇浪漫的想像,因而天地之間各類各種五花八門之熱鬧景象,都能被化用於寓言當中,當作寄托哲理的對象。《莊子》開啟了嶄新的創作途徑,將無法言說,無法行動的靜態花木,賦予了蓬勃的生命力與奔放的熱情,引領出趣味盎然、新奇有趣的寓言形象。莊子於美學、文學為主;以天和天、大美而不言,力追自然,素樸,恬淡之美。因而,《莊子》中的植物寓言亦表現其散文之自然素樸的美感,結合奇幻新穎的寓言形象,創造出一種瑰奇又純樸之自然美。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