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Top 6 Crowdfunding Sites for Artists and Bands by Salvador Briggman
Are you a musician looking to raise money from the crowd for an upcoming project, album release, or concert tour?
Or maybe you’re just looking for a way to get funds from your fans so you can pay the bills.
In any case, it might be time to consider launching a crowdfunding campaign.
Crowdfunding can be an extremely powerful tool for artists like you.
The first step is picking a platform to facilitate your campaign and help you get in touch with your fans to raise funds.
There are a lot of great platforms out there, but depending on what your goal is, some of them are better than others.
To give you a sense of what to look for, here are our top 6 crowdfunding sites for artists, bands, and musicians like you to ignite your career.
But before we get started, I wanted to let you know about an amazing book I came across that might you help you out.
It’s called Launch and Release, and it’s by professional musician and crowdfunding expert Ian Anderson.
In the book, Anderson shares all the secrets he’s gathered from his years as an independent creator in the music business.
It offers a really valuable glimpse into what the future will look like for musicians and gives great insight into navigating the world of online crowdfunding so you can make money doing what you love.
Check it out (and listen to my interview with the author) HERE.
Now, let’s dive into the list!
Table of Contents hide
Kickstarter
Indiegogo
Artist Share
Patreon
Rocket Fuel
Ulule
Conclusions: Which Crowdfunding Platform is Right For You?
Kickstarter
Kickstarter is the most popular of all crowdfunding websites, with 19 million backers supporting projects on the platform.
In recent years, their Music category has begun to rise above the rest and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musicians all around the world.
At the time of writing, over 22,000 Music projects have been fully funded on the site, making the music sector Kickstarter’s most successful category.
Kickstarter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funding individual projects, so if you need to raise capital for something like an album release or live tour, it might be perfect for you.
Indiegogo
With a 9 million backer network, Indiegogo is largely considered to be Kickstarter’s preeminent competitor.
Similar to Kickstarter, Indiegogo uses a traditional crowdfunding model to help independent creators raise funds for individual projects, and its Music category has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growth in recent years.
While funding success rates tend to be lower on Indiegogo, the platform does allow for flexible funding — which means that you can keep the funds you’ve raised even if you don’t meet your funding goal.
This well-researched and documented guide, you’ll discover a new way to break into the music business,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music crowdfunding.
Using this unique method, musicians, bands, and artists are making money hand over fist (and you can too).
This is the Music Crowdfunding Secrets.
Artist Share
The invite-only site ArtistShare was the original crowdfunding platform for musicians, launching way back in 2003.
Over the years, the Kickstarter and Indiegogo juggernauts have pushed ArtistShare off the radar somewhat, but it continues to serve as a great resource for musicians in particular.
Since the whole site is oriented toward helping artists, launching on ArtistShare means that you won’t have to compete with big-funding categories like tech, design, and apparel.
ArtistShare projects have seen some major accolades, including multiple Grammy wins and even more nominations, earning the site a distinguished reputation.
Launch and Release is a great place to start, but if you’re looking for personalized support, you can book a coaching call with me to get some one-on-one advice for your campaign.
Patreon
Patreon has taken the art crowdfunding world by storm.
It uses a model that differs a bit from traditional crowdfunding platforms in that it isn’t designed to help you raise money for one specific project.
Instead, your fans pay a monthly subscription fee for exclusive rewards like:
Insights into your creative process
Merchandise like CDs, t-shirts, posters, etc.
Access to a community of fans
About 250,000 creators use Patreon, many of which are musicians, and the vast majority have at least a few Patrons providing them with regular funding.
If you haven’t yet looked into Patreon as a means of generating recurring monthly income from the crowd, now might be a great time to start.
This well-researched and documented guide, you’ll discover a new way to break into the music business,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music crowdfunding.
Using this unique method, musicians, bands, and artists are making money hand over fist (and you can too).
This is the Music Crowdfunding Secrets.
Rocket Fuel
Rocket Fuel may not be as well-known as some of the other sites on this list, but as a crowdfunding site geared exclusively toward helping musicians, it’s well worth getting to know.
Rocket Fuel begin in 2014 for the purpose of helping budding musicians grow their fanbases and fund their projects. Since then, it has collectively raised over $1,000,000 for artists.
In terms of user base size, Rocket Fuel is on the smaller side, but a small community can be beneficial to those who are trying to stand out and attract more recognition.
It’s also one of the most versatile crowdfunding sites for musicians. In addition to facilitating eCommerce, it allows musicians to raise funds using either traditional or subscription models or crowdfunding.
Ulule
Paris, France-based crowdfunding site Ulule was founded in 2010 to help creators and entrepreneurs make a difference. Since then, it has amassed over 5 million members and fully funded more than 64,000 projects.
As of 2023, Music is the fourth most popular category on Ulule, with around $30,000 in funds collected.
In terms of overall success rates, Ulule beats out most other popular crowdfunding sites, with 79% of music projects meeting their funding goals in 2023.
Conclusions: Which Crowdfunding Platform is Right For You?
So, now that we’ve explored the top 6 crowdfunding platforms for musicians, which on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you?
That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your project and what your priorities are.
Here’s a quick summary of what each of these platforms does best:
Kickstarter: All-around best crowdfunding platform; largest community
Indiegogo: Most flexible; allows you to keep the funds you raise even if you don’t meet your goal.
ArtistShare: Music-focused; best for targeting a specialized audience.
Patreon: Best for generating recurring income.
Rocket Fuel: Music-focused; helps with everything from crowdfunding to sales.
Ulule: Best non-US-based platform; high success rates.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best platform is the one that works for you.
That’s why it’s so important to do additional research to determine what kind of funding your project needs and how you can get it.
Launch and Release is a great place to start, but if you’re looking for personalized support, you can book a coaching call with me to get some one-on-one advice for your campaign.
Good luck with your crowdfunding journey.
CrowdCruxis always here to help!
大馬股權眾籌大商機
股權眾籌(ECF)在本地市場來說,是一種相對新穎的投資方式,直到2015年才獲得大馬證券監督委員會批准,相關平台自2016年起陸續在國內面市。
發展至今,股權眾籌的市場越做越大,根據業內人士估算,本國相關市場的潛在規模,現在可能達到120億令吉水平。目前或許是個好時機,接觸並理解這全新且增長中的投資管道,增加投資者選項,捉住更多機會。
《南洋商報》專訪了國內第2大股權眾籌平台——Mystartr聯合創辦人兼總執行長吳文彬,以及一位要求匿名但在股權眾籌投資經驗豐富的證券業內人士L先生,為大家講述這有待發掘且充滿潛力的另類投資選項。
10平台獲執照 成股票替代選項
股權眾籌疫後暴增
從技術上來說,股權眾籌(ECF)是指募資人通過平台,以公司股權作為交換,集合眾多個人投資者的小額資金,支持其創業項目或現有事業發展的新型集資模式。
證監會附屬組織——大馬資本市場機構(CMM)數據顯示,至今共有10家平台(見表)獲得在本地經營股權眾籌的執照,而股權眾籌的市場規模也快速增長,尤其是在疫情爆發之後。
從2016年至今,大馬共有248家公司,通過330次股權眾籌活動,籌集到5億6040萬令吉資金。
其中3億6110萬令吉或64.4%,是在2021和2022年這短短兩年裡籌到,可見股權眾籌在國內市場受歡迎的程度,自疫情爆發後正快速提升。
盡管如此,股權眾籌依然是相對新穎且冷門的投資選項。很多投資者可能仍未充分了解,甚至是完全不了解股權眾籌這個股市以外的替代投資管道。
隨著股權眾籌市場持續增長,因為不了解而完全錯過這方面的機會,未免可惜。
對創立了Mystartr這國內唯一面向中文市場眾籌平台的吳文彬而言,本地股權眾籌市場的長期增長趨勢明確,目前沒有停止的跡象。
中小微企融資缺口400億
他在接受《南洋商報》專訪時,引用本地知名經濟學家黃錦榮博士的研究數據,指國內中小微型企業(MSME)目前面對的融資缺口達400億令吉,其中約30%或120億令吉,可以由股權眾籌市場來填補。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全馬股權眾籌平台的集資總額只有1億4038萬令吉,即使不考慮未來增長,意味著這個市場可能仍有超過100億令吉的巨大價值有待發掘。
延續閱讀:
MyStartr.com
大馬股權眾籌大商機
The Interview
愛墾慕課·營銷篇
「對國內中小微型企業而言,幾乎90%的業者有融資需求時,首先考慮的都是銀行貸款。股權眾籌為他們帶來了一種全新、前所未有的融資方式,大大拓展了他們融資發展的機會。」
不過,去年的股權眾籌集資額,其實按年下降了36.4%,這背後的理由,會否影響本地相關市場長期發展?吳文彬對此並不擔心,指那只是短暫的低迷。
「2022年是本國經過兩年的疫情封鎖後,重新開放的一年,所以融資方可能因為許多不確定因素而變得謹慎。我國經濟重開後,投資者的行為模式也改變了,而且進行更多消費,用來投資的錢自然減少。」
吳文彬亦用自家Mystartr的成績為例,力證大馬股權眾籌市場的增長趨勢沒有停止。
「我們平台在2020、2021和2022年的集資總額,分別約為2000萬令吉、5000萬令吉與3000萬令吉,而今年初至今,集資額就已超過3000萬令吉,而且我有信心,全年可以達到8000萬至1億令吉的既定目標。」
Mystartr總執行長吳文彬
助中小企上市
吳文彬也相信,通過股權眾籌,也能夠幫助中小型企業邁向未來的上市之路。他以台灣為例,指兩千多萬人口的台灣,擁有一千多家的上市公司,而人口超過三千萬、經濟增長更快的大馬,上市公司只有九百多家。
「按常理推算,只要大馬持續正常發展,馬股的上市公司數量,遲早會達到一千家以上,而這些新增的上市公司來自何處?我相信,有一部分會來自現在通過股權眾籌集資的公司。」
雖然,目前國內還沒有任何眾籌項目走到上市的階段,但吳文彬指出,某些項目確實以上市為目標而進行眾籌。
晨旭之美投資破紀錄
他表示,目前仍在Mystartr平台眾籌的谷糧食品企業——晨旭之美集團(Good Morning Global Group)就是一個例子,該集團已計劃在3年後上市,目前進行股權眾籌,除了集資,也是為了增加股東或投資者數量,適應上市條件。
「通過眾籌,如今晨旭之美的投資者人數,已突破700人,刷新記錄。」
晨旭之美的集資目標上限為2000萬令吉,至截稿時已籌集1400萬令吉以上的資金。
Mystartr將總部打造為公共辦公空間。
投資者追求參與感
深入了解企業團隊
目前,公眾最關注的事項,或許就是投資股權眾籌的好處或優勢。
吳文彬指,股權眾籌項目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兩大好處,就是讓投資者有機會支持並參與自己認同的中小型企業,同時分享相關企業由小做大的高速增長,並獲得高投資回酬。
「股權眾籌追求的是參與感,我們希望投資者不只是單單投錢,還能成為相關公司的用戶和代言人。我們總是鼓勵融資和投資雙方盡可能交流,盡可能了解對方,投資者可為認同理念的中小型企業提供支持,融資方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投資人。」
他補充,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在事前很難有機會接觸其領導人,但股權眾籌不同,至少Mystartr會聯同企業辦大量交流活動,盡可能讓潛在投資者與相關公司的管理層多多溝通,深入了解管理層和公司業務。
「我會建議,投資者在投資眾籌項目時,選擇自己能夠理解的項目,而更重要的是,了解主導項目的人與團隊。」
對於高回酬,吳文彬稱,目前本地仍未有真正已實現的高回酬股權眾籌案例,但還未實現的賬面高回酬倒是有。
BidNow估值1年翻7倍
「曾在我們平台上集資的線上拍賣平台BidNow,其估值就在眾籌後的短短一年內,翻了7倍。」
他同時以與股權眾籌相近的「天使投資」為例,指世界上已經有許多的成功投資案例,包括最知名的麥克馬庫拉(Mike Markkula)投資蘋果公司,最終獲得超過2200倍回酬的故事。
「股權眾籌其實屬於天使投資的階段,而世界上已經有數不勝數的成功天使投資案例。單就本地來說,戈壁創投(Gobi Partners)以200萬令吉投資美妝電商Hermo,不到4年就把本金翻了3倍到600萬令吉,也是個很好的例子。」
(2023年06月18日南洋商报經濟版【獨家】,原題:巨大潛能等3類投資者 股權眾籌市值120億;股權眾籌大商機(上篇); 作者林迪陞)
謝倫燦:文化眾籌,通過展示創意來吸引公眾的支持
舍伍德·奈斯 (Sherwood Neiss) 可以解決資金短缺瓶頸,但同時提出預期籌資金額要注重預測如何使用資金, 掌控營業開支、研究費用、市場營銷和廣告費用、律師費和簿記、會計、審計費用, 要遵從成本, 預算參與眾籌投資費用, 同時還要估計經費的維持時間。文化產業項目規模宏大,需要足夠資金支持,於是提出文化眾籌的想法,幫助文化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
眾籌指個人、團體、企業或非營利組織通過互聯網向公眾展示項目的創意或特色以吸引公眾的關注與支持, 以獲得項目啟動所需的資金。眾籌主要是通過展示創意來吸引公眾的支持, 這與文化創意產品的創意本質不謀而合。眾籌不但能幫助文化產品創意者籌集到資金, 還能提供早期市場需求的預測, 整合來自大眾支持者的不同資源以幫助創意者進一步完善產品。[1]
隨著市場上文化類眾籌平台的火熱發展, 眾籌融資模式將會是文化創意產業融資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國內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眾籌融資模式方面的研究較少, 主要有:從企業、融資平台和政府三方面提出了眾籌融資支持小微文化創意企業發展的思路;[2] 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利用眾籌模式融資的優勢及眾籌融資存在的一定風險;[3]論述了創意文化產業眾籌融資模式發展的現狀, 並探討了眾籌模式對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因素等。[4]
目前的眾籌模式一般有債權眾籌、股權眾籌、獎勵眾籌和公益眾籌, 其中獎勵眾籌與股權眾籌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要眾籌融資模式。獎勵眾籌也稱「產品眾籌」、「回報眾籌」等, 指支持者出資支持項目以獲得產品實物或服務的回報。股權眾籌指支持者對項目出資獲得項目發起方一定比例的股權以獲取未來的收益。
文化眾籌包括出版、音樂、表演藝術、電影、電視廣播、軟件、網絡、廣告、建築、設計、藝術品、手工藝品以及時裝設計在內的13種子行業。作為當前經濟中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文化創意產業對資金的需求非常旺盛。由於我國大部分文化創意企業為輕資產公司, 難以獲得銀行貸款, 而其自身的高風險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又造成傳統金融機構甚至風險投資機構也不願輕易介入。[5]
因此, 融資困難是長久以來制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 而基於互聯網科技的金融創新和眾籌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曙光。
眾籌是加快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方式轉型、解決文化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手段。而眾籌融資系統生態化是這一新經濟模式發展的重要方向。[6]2011年, 眾籌在我國剛起步時, 關注度和影響力都不高, 眾籌融資金融最高不過萬元, 而直到2013年《快樂男聲》主體電影眾籌項目出現, 眾籌融資金額突破500萬元, 眾籌在我國才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此後一大批眾籌平台紛紛上線, 文化創意產業運用眾籌方式融資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文化創意項目。
目前, 文化創意產業的眾籌項目主要涵蓋影視、音樂、工藝設計、書籍出版、舞台表演等種類。從眾籌形式來看, 雖然絕大多數的文化創意類眾籌項目仍采用獎勵式眾籌的形式, 但近些年股權類眾籌也開始運用到電影發行及影視劇創作等文創類項目中。從效果來看, 眾籌行業的飛速發展為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對文化創意項目的籌資者來說, 傳統的融資方式不外乎銀行貸款、創投機構投資, 往往只能解決資金問題而已。而現在選擇眾籌平台進行融資, 除了資本交換以外, 還可以收獲市場上和營銷層面的意義, 即通過眾籌平台的曝光率來吸引更多的投資, 對項目和產品而言, 前期的預熱、推廣、曝光、資源互換, 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推廣渠道。
[1] 陳肖華 李海峰,文化創意產業眾籌成功融資影響因素研究——基於SOR模型,財會通訊 2019,(02),29-32。
[2] 王阿娜:《眾籌融資支持小微文化創意企業發展的思路探討》, 《南華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5期。
[3] 王潔:《基於眾籌視角的文化創意產業融資分析》, 《科技經濟導刊》2015年第13期
[4] 齊慧姝、鞠維光等:《眾籌融資模式對我國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及推動》, 《藝術研究》2016年第4期。
[5] 朱傳奇 周子琰,文化創意眾籌項目融資比例的影響因素研究——以「眾籌網」為例,重慶工商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8,35(05),16-23。
[6] 朱禧,天津文化產業眾籌融資生態模式研究,市場周刊 2019,(06),51-54。
謝倫燦,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微信公眾號: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慢工原創,用匠人的腳踏實地重拾文化自信)(原載2021-02-14 搜狐;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徐藝真·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於工業遺產中的實踐
前言
在 2011 年,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發表了世界遺產的未來趨勢:表示保護世界遺產不再僅止於「貴族式」、代表上層階級的文化遺產,而是擴展至影響當代最為重要的系列工業遺產,這些工業遺產具有對全世界人類生活影響的普世性價值;記錄著過去工業革命的輝煌歷史,並徹底改變了當今生活的面貌,是帶領全體人類前往美好時代的偉大印證,所以的確是值得保存並不斷傳誦其歷史意義和價值的重要文化遺產項目。
回顧工業遺產(Industrial Heritages)過去五十年的發展歷史,英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推手角色。1959 年英國第一屆全國工業考古學研討會(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Archaeology)上,明確指出政府必須協助國家的工業遺產研究,並將工業遺產視為值得被保存的歷史財產,成立遺產獎券基金(The Heritage Lottery Fund, HLF),以及在大學進行專門的工業遺產再生研究;並於1973 年開始,積極提倡讓工業地景進入世界遺產的名列之一,間接促成了日後「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TICCIH,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的產生。
1973 年,第一屆「國際工業紀念物保存會議(FICCIM,TICCIH 的前身)」於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的鐵橋谷博物館(Ironbridge Gorge Museum)召開,並於 1986 年將鐵橋谷正式登錄為世界遺產。
過去,我們鮮少討論關於工業遺產的活化與再利用。但隨著社會對於工業遺產所背負使命的倚仗,以及其價值已日漸彰顯,遺產的活化再生或許比保存來得更為重要(Kammeier, 2009),工業遺產保存歷史考古和工業文化的特色,從一國家資產的保護,達到公共教育和娛樂的目的(Hooke, 2000)。
本研究即從英國文化與遺產政策的發展脈絡,鐵橋谷本身的工業歷史和產業取向,探討其如何再利用過去遺留的老舊工廠及閒置空間,於既有資產的基礎上,發展文化觀光與創意產業;除了休閒娛樂的目的,也達到保存及教育的目標,讓社會了解工業遺產的重要性及保存的必要。
工業發展歷史與背景
近代歷史上影響世界甚鉅的一場變革,即發源自英國的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十八世紀,英國圈地運動(Enclosure Movement)的逐漸興盛,使得地主擁有多餘的資金投入農業發展相關的工業生產上,繼而帶動其他重工業的擴大投資,機械性的大量製造成為經濟基礎。其中,1709 年開始大型的煤礦開採和技術革新,使得鐵器的大量生產得以實現,且由於鐵是許多農具、武器與機械的原料,這項發展遂促成了工業革命的第二波高峰:位於什羅普郡(Shropshire)的鐵橋谷(Ironbridge),從十六世既便開始進行煤礦的開採,富藏多種天然資源;且仗勢著地利之便,坐擁深廣的塞汶河谷(Servern Valley),可將產品運送至港邊,自然成為了當地最早工業化的地區。
適時,貿易商約翰.達比(John Darby)之子―亞伯拉罕.達比(Abraham Darby)從一位麥芽粉碎機製造商,到鐵橋谷開設了鐵鑄造廠,發明能以更快的速度來冶鐵,同時保持其良好品質的重大創新技術,成為工業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而這項突破性的改革被廣泛地認為是工業革命的開端。挾著資源、交通位置的優勢,以及強人亞伯拉罕.達比的帶領之下,鐵橋谷於十八世紀下半葉蓬勃發展,當時能夠出產全英國三分之一的鐵量,並於 1779 年,世界上第一座鐵橋即建造於此。(下續)(見:徐藝真〈大英風華,精焠文化〉第 3 章 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於工業遺產中的實踐―以世界遺產英國鐵橋谷(Ironbridge)為例)
除了煤鐵,鐵橋谷還富含許多的石灰石和黏土,所以磁磚與瓷器業也十分地興盛。這項發展必須歸功於塞汶河谷的另一位商人威廉.雷諾茲(William Reynolds),他除了發展工業,還負責新城鎮的房屋、道路整修,並鼓勵如造船及瓷器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因此,即便在 1810 年代之後,鐵橋谷的冶鐵工業因為南威爾斯州(South Wales)等地的鋼鐵生產而相對失色,但 1850 年代開始大量裝飾性磁磚的製造,多少能夠貼補冶鐵工業的缺口。
然而,隨著世界產業轉型的趨勢以及其他國家競相發展工業革命的情況下,鐵橋谷的工業發展於 1870 年代呈現停滯,隨後開始衰退。並且至 1960 年代,英國的礦區紛紛關閉,也由於 1980 年代初期經濟結構生產的專業化,開始出現明顯的區域分化現象,每個地方都漸漸有其代表性的產業基礎(Edwards & Llurdési Coit, 1996);但鐵橋谷已然衰退的工業發展,加上塞汶河谷天然環境的致命傷,不斷的淤塞、氾濫及嚴重的土壤沖刷,都宣告著鐵橋谷已黯然離開了工業革命的舞台。
繁華落盡的鐵橋谷看似已失去昔日的光彩,但部分傳統產業仍然運作著,由1967 年成立的鐵橋谷博物館信託(The Ironbridge Gorge Museum Trust Limited)負責工業遺產的保存與觀光發展,重新詮釋及賦予遺產重要的普世性價值,並促使當地的產業及社區獲得永續的發展。時至今日,以工業革命發源地為號召,使得鐵橋谷的觀光客絡繹不絕,在這塊靜謐的樹林河谷間,探尋過去工業革命的傳奇故事。
文化政策與遺產管理
1970 至 1980 年代是英國的「遺產熱潮(heritage boom)」,發展的速度緊追在觀光和休閒產業之後,特別是戰後時期,懷舊思潮的興起,遺產保存運動如雨後春筍般地進行(Edwards & Llurdés i Coit, 1996)。對於工業革命及近代社會變遷著迷的觀光客而言,工業遺產成為一朝聖之地,遺產的管理與重新規劃也成為了首要之務。
在英國負責文化遺產的管理,主要是蘇格蘭本島上的「英國遺產」(English Heritage),以及一些地方當局與信託。英國遺產的前身為英國歷史建築與遺址委員會(Historic Buildings and Monuments Commission for England),於 1983 年的國家遺產運動(The National Heritage Act of 1983)下所設立;工作主要是將保存遺產的義務由政府部門遞交至人民手中,並賦予人民認識及享受遺產的權利(Brand, 1993)。其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組織,採納政府的建議,但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織。
英國政府也根據遺產的歷史性質和價值,對遺產設定了七大分類,每一分類都有不同的管理方式,然對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資產,也並不會因此提升層級或改變管理的方式。文化遺產屬於全體人民而不是特定族群,遺產的管理只是協助規劃遺產的使用和可接近性,所有權並非政府所獨有。另外,受到 1980 至1990 年代全球私有化趨勢的影響,英國於 1979 年由首相柴契爾夫人(Thatcher)大力推行許多私有化的政策,希望藉此改變社會的經濟結構及執行效率。
於是,文化遺產的管理權順勢下放到地方政府或是遺產社區的手中,許多私人的地方信託組織因應而生,對於資金的來源及使用也變得比較靈活;只是近年來由於全球經濟危機以及政府不斷刪減文化預算的情況下,民間的投資與贊助也相對減少,許多地方信託必須自籌經費顯得艱困。但同樣的,有些信託因為私有化的經營,而免於被政府財政見肘所波及。
延續閱讀:
《藝頻道》電影達人
英國實習體驗書寫
露天博物館發展文化觀光策略
文創觀光發展
(續上)英國大部分文化遺產的主要資金都來自遺產彩券基金,其與英國國家文化、媒體與運動部門(UK Government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密切合作。遺產彩券基金的管理,來自對公益彩券事業營收的分配,用來進行最廣泛的遺產投資,自 1994 年以來,遺產彩券基金已提供約四百九十七英鎊予國內超過三萬個機構組織。
然而,關於英國文化政策和遺產管理的某些議題值得思考:英國對於文化遺產十分重視,以至於遺產定義及涵蓋內容之廣,即可從遺產分類看出;加上民族性使然,英國對於遺產的活化利用,並沒有太大或是令人驚喜的表現,多半僅是以維持遺產的完整樣貌為保存重點。如此,可能造成政府無法突破遺產保存的限制,充分發揮創意使用的經營方式,產生許多閒置餘載的遺產空間;且花費資金於大量遺產的保存及維護,也成為政府龐大的經濟壓力。
鐵橋谷博物館信託為一間私人有限公司,也屬於一慈善機構,目前擁有約一百六十名的員工,以及超過三百五十位志工,與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進行長期合作,主要任務是社會教育及遺產保存。信託負責共三十六處的紀念物和歷史建築,世界遺產鐵橋以及十家博物館的經營,其中最大的是布里茨山維多利亞小鎮(Blists Hill Victorian Town);信託也進行博物館收藏品的研究,發行刊物以及協助舉辦展覽。
在遺產保存上,信託近年藉由舉辦關於鐵橋歷史的特展,向大眾說明遺產保存的重要性,以籌措經費來進行鐵橋的部分整修;另外,鐵橋谷博物館於 2007年成立英國第一個擁有科學、機械等學科的研究發展中心,並且跟大學的長期合作,提供遺產管理的課程與實習機會。而信託著力最深的是教育計畫:目前計有三十五種不同的教學工作坊,提供手作體驗和親子同樂的活動,且每年將近有七萬名學童團體拜訪鐵橋谷,未來目標是希望四年內能成長百分之五的人次。
而信託主要的營運資金來源,約有一半是博物館門票的收入,超過三分之一是私人捐助及向外申請的贊助,少部分來自鐵橋谷貿易公司(Ironbridge Gorge Trading Company)的營收。信託申請贊助的對象有遺產彩券基金、英格蘭藝術委員會(England Arts Council)以及歐洲地區發展基金會(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等七個組織。
遺產活化與空間再利用
為了促使工業遺產的活化能發揮最大效益,規劃包括如何呈現工業遺產,增加可接近性,讓遺產與觀光客的參考架構產生關連;或是妥善利用遺址的閒置空間,導入體驗經濟的概念,使得觀光客樂於並易於消費,並塑造出鐵橋谷獨特的工業文化意象。而關於遺產的發展歷史、規模及傳統產業型態等,都會影響到其如何活化,以及空間如何再利用,進而左右觀光的發展及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 關於鐵橋谷的遺產活化,可見於幾座博物館:如陶瓷博物館(Coalport China Museum)和磁磚博物館(Jackfield Tile Museum)都是利用廢棄工廠改建成為博物館,閒置的窯爐也直接成為展示的空間。重新使用既有的工業建築不僅可以降低潛在的開發成本,更可以維持遺產本身的完整樣貌與特色(Ball, 1999),至於原本的位置也加強了觀光客的真實性感受。
但是為了完整地保留原始遺產,也可能造成遺產活化的諸多限制。如在磁磚博物館裡,有過去用於存放黏土,由於無法改變遺產內部空間大小和建築材質,致使廠商不能靈活使用,招標無法成功,而已經閒置許久的一排小木屋(圖 3.1, 3.2);為此還使用了額外的資金新蓋建築,以利廠商的進駐。但也還是有在其他空間的運用上,對外提供場地舉辦婚禮,或是租借布里茨山維多利亞小鎮作為拍片場景、商業會議、舞會及企業家庭日等用途。〈大英風華,精焠文化〉第 3 章 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於工業遺產中的實踐―以世界遺產英國鐵橋谷(Ironbridge)為例)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