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發博士·低成長年代的人生提案:推動內容營銷,打造2020後榮景

內容工作者新提案

你還記得這個故事吧,夫妻騎驢?

兩公婆趕路,牽著一頭驢。路人見之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於是騎上了驢子,路人這下不笑了,開始罵人:殘忍啊你們殘忍,你們有人性沒有,兩人騎一驢,不是虐待動物是什麼?

老公聞聲,趕快下來,讓老婆騎在驢子上,自己拉繩子。

有的路人開始批評做老婆的:你這女人真不要的;人家的老婆都疼老公,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公走路?妳怎麼那麼不懂道德倫理?

做老婆的趕緊下來讓老公騎驢子,自己拉繩子。

又有些人馬上盯上做老公的:你這還算男人嗎?人家的老公都疼老婆,你卻貪自己舒服,讓老婆走路?你信不信女權分子揍你?

老公也只好下來,兩人牽著驢子走,路人又大笑:蠢公婆啊蠢公婆,有驢不會騎,走路累不累?

兩公婆最後怎麼了?說故事的人沒交代,我想很可能是發瘋了。

(Feature Photo: Caught Out by Owen G,www.facebook.com/pages/Owengfoto/573569785997485


在生活艱苦的年歲,很多人都會問:我們怎麼會落得這般田地?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想不發瘋,唯有把自己的主權拿回來;像一個卓越的拳擊手,站在那裡就從那裡使力、出招,想法設法主動把生活提升。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自己的生活當然是自己過,也不是不想使力、出招;不是沒有想法設法,只是弄不清楚,自身的力道在那裡,良方善法在那裡。

事實是,我們並不無助。

誠如“蛻轉2.1”網友說的:

“2014 年,全球經濟的步伐繼續放慢?失業、裁員、減薪、通貨膨脹............的負面影響繼續衝擊我們?苦生活中,我們是否還有機會?我們每日上網遊走在社群媒體,進出無數內容,可曾看見新的空間?可曾看見自己和周遭人群、事物的關聯,並將之轉化成新的可能,以減低甚至超越逼人的負面影響,好好過生 活?

“生活周遭的資源和記憶感情太豐富了, 網路內容工作者為何不深入去了解? 不去呈獻出來?” (見: http://iconada.tv/video/arcasamani001

借助網路工藝,我們提升生活可能的力道、善方之一,就在於“內容營銷”。(最後更新:1.1.2019)

馬来西亞文創

Dasar Industri Kreatif Negara

Creative Industries Policy in Malaysia

愛墾文創 地方創生: 達人交流 最新動態

跨界·絲路:文創青年關懷濱雪一帶一路

低成長年代的人生提案:推動內容營銷,打造2020後榮景

愛墾慕課·文創篇

愛墾慕課·在地篇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愛墾慕課·影像篇

延續閱讀 》》》

胡昕颐:华流兴回中国~中国影视热播掀旅游潮
當品牌變成好故事
微電影研究
說故事的力量
Host Studio's Photos
《說好的俳句》
《卡萊爾的書包》

《文創技能系列 1 》:布秧谷密碼
《文創技能系列 2 》:一切生意都是演出事業
《文創技能系列 3 》:雙子塔:兩條玉蜀黍而已?
《文創技能系列 4 》:跟著達文西密碼走
《文創技能系列 14》:你看見李英愛嗎?
《文創技能系列 26》: 守候大王花
《文創技能系列 27》: 到泗里街看螞蟻
《文創技能系列 28》: 開椰子的藝術
《文創技能系列 30》:山魔、樹妖與女鬼
《文創技能系列 33》: 捧金碗討飯
《文創技能系列 32》: 感受、體悟與表達
《文創技能系列 34》: 婆羅洲最偏遠的部落
《文創技能系列 59》: 文化遺產或口腹活動?
《文創技能系列 56》: 我的一九九七

Views: 55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7, 2015 at 1:22am

解析韓綜第一人劉在石的成功態度與藝能法則

摘要:能在一年內笑翻韓國的劉在石,在石成功縱橫娛樂圈的7大藝能法則。法則3:貶低自己。所謂“貶低自己”是劉在石獨到的主持策略。法則4:照顧他人。已是國民mc的劉在石,在主持節目時,心中總是有別人。有劉在石永不冷場,掌握全局的幽默說話術。

曾認為自己一旦成為搞笑藝人,便能在一年內笑翻韓國的劉在石,一出道就受挫,個性害羞、缺乏領導力、攝影機恐懼癥等等……最受打擊的是入行十年還是C咖;這位韓國國民MC、女性票選最想嫁的男人、中國最紅韓綜《Running man》主持人,如何逆轉原來的演藝 負資產,由黑翻紅?粉絲昵稱【劉大神】的他,是怎麽辦到的呢?

紅遍亞洲的綜藝主持人劉在石,在走紅前曾有過主持活動,但主辦單位忘了將酬勞準備好,最後用大數量的零錢來支付他的入場費,也曾被誤認為是其他明星的經紀人,而一直擺脫不了C咖的身份更令他最想放棄。

但現在,劉在石主持的節目相當火紅且長壽,在韓國三大電視臺主持的節目,都曾達到收視率第一,亦榮獲三大電視臺的演藝大賞,主持功力深獲肯定。

他總是讓來賓開心地進攝影棚,離開時也感覺很舒服;他總是不忘提攜後輩,讓來賓盡情發揮,從不居功。他凡是認真面對,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貶低自己,也要幫助、照耀他人的氣度與精神,是造就他成功的核心原因。

劉在石的成功並非憑空而來,他究竟是如何克服演藝低潮,成為受人欽佩的綜藝第一人?帶你了解劉在石藝能之道,看他如何以七個成功的態度立足演藝圈,並領悟劉在石獨樹一格的幽默說話之道。

劉在石成功縱橫娛樂圈的7大藝能法則

法則1:全力以赴

對於再微不足道的節目任務,都認真努力地全力以赴。也因這份看重節目的 真心與努力,不只觀眾喜歡他、制作單位樂於合作,就連車勝元也因欣賞其沖勁,主動要求參與錄制劉在石主持的節目,並在參加完後表示:“所有參與這個節目的人,都交付了滿滿的真心。這個節目就像鉆石,是用心、用生命打造而成的節目。”

法則2:勤做功課

手上同時有四檔節目的劉在石,除了每周固定見到的搭檔和來賓外,還會再遇到十來位不熟的藝人,但他卻對每個人了若指掌。勤做功課讓他的主持有血有肉又有料,主持到位的訣竅,盡在這些細節當中。

法則3:貶低自己

所謂“貶低自己”是劉在石獨到的主持策略。看似貶低自己,放下自己的身段,和來賓一起在地上打滾、不顧形象爆自己的料……都是為了節目效果。實際上,他因而更深得人心,進而提升自己的地位。

法則4:照顧他人

已是國民MC的劉在石,在主持節目時,心中總是有別人。他會照顧那些還不熟悉綜藝節目 而感到尷尬的來賓,以輕松的搞笑和問題,來引導他們能融入節目的氣氛,並傳授菜鳥藝人受觀眾喜愛的鏡頭前表現心法。劉在石對人體貼入微,永遠比你預想的多做一點。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7, 2015 at 1:13am

鄭娜·中韓綜藝沙龍探討真人秀秘訣,人比模式更重要

《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兩天一夜》、《花樣爺爺》(見圖)、《真正的男子漢》……在“韓式綜藝”大規模“占領”中國電視熒屏並掀起收視狂潮的當下,越來越多人對韓國電視綜藝產生了好奇與興趣。近幾年,隨著韓國綜藝團隊的身影更多地出現在中國,中韓兩國綜藝節目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韓國電視綜藝節目制作的許多寶貴經驗也被帶到中國。到底“韓式綜藝”的魅力與制勝法寶是什麽?中國電視如何“洋為中用”?日前,一場小型而專業的中韓電視綜藝節目沙龍在北京舉行,來自韓國的多位資深編劇、導演以及中國制作公司負責人,圍繞電視綜藝的許多話題進行了饒有意味的探討。

編劇,不可撼動的地位

在中國,目前還不存在綜藝節目編劇這一職位。而在韓國職業編劇體系已經非常成熟。編劇在韓國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有著17年從業經歷的韓國《無限挑戰》編劇朱基蔔透露,一般韓國節目會有6-9個編劇,編劇組裏面會根據不同的年齡、工齡論資排輩,分為大編劇、中編劇、小編劇等多個層次。大編劇負責整個節目的孵化過程,中編劇要對這個節目定位、精神進行策劃,小編劇則負責如小道具、場地選擇等基礎工作。

現在中國許多年輕人也希望加入編導和編劇這種團隊。關於編劇需要具備什麽樣的素質,朱基蔔表示,要想成為一個編劇,首先要對生活有非常強的好奇心,有很強的洞察力,對新鮮流行事物有很強的把握能力。同時,因為編劇需要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做起而且工作量大,所以需要有非常誠懇的態度和過人的耐力、體力。最後,編劇還需要有大量的閱歷與全面的知識體系,哪怕是冷門的領域。

韓國編劇協會理事、韓國《無限挑戰》節目編劇文善熙透露,衡量一個好編劇的標準不是學歷和科班出身,而是經驗和素養。在韓國周一到周四檔期節目的編劇不需要具備特別高的經驗和素養,但是如果一旦是周末檔,競爭最激烈黃金檔的編劇,基本上是從藝10年到15年的編劇。比如說《無限挑戰》和《Running man》,否則壓根就沒有資格。聽了相關介紹,國內著名電視節目制作人、合寶娛樂總經理馬雪表示,韓國在編劇方面的經驗不僅對中國綜藝節目制作的方向有啟發,在目前對於電視臺和制作公司挑選韓國合作夥伴也是一個參考。

明星,要有高尚品質與專業精神

在中國綜藝節目中,明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現在越來越多節目花特別多的錢請一線的大明星來參與,那麽對於明星與綜藝節目的關系,韓國業內人士是如何看待的呢?

據朱基蔔介紹,在韓國挑選綜藝節目明星的標準,不是看這個人紅或不紅,而是看這個明星是否具備非常高尚的品質、非常好的專業精神和非常高的配合度。有些節目雖然不是一線明星參加,但是因為從形象上、配合度上、個性上都很適合,所以成功率往往也非常的大。

朱基蔔還認為,不論在韓國還是中國,明星真人秀都會是綜藝節目的主流和研究方向。根本原因在於歐美國家和東亞國家整體文化和生活環境的差異。在中韓,人們的生活還沒有像歐美國家那麽自由奔放,或者是仍有自由奔放的余地。對中國人、韓國人來說,現在基本上還是如果你提明星的話會感興趣,你提一個隔壁旁邊住的人出點什麽事,他們並不是會特別地感興趣,還沒有閑暇時間顧及別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模式,比模式更重要的是人

目前中國大量引進了韓國節目模式,有報道稱中國已經消化了韓國75%的節目版權。對此朱基蔔編劇並不認同,她表示韓國版權的基數很大,還有很多節目版權可能都沒有被關註到,很多類型都沒研究過。

在她看來,一個節目的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模式而是人。“如果引進了或者山寨了別人的模式,但你沒有自己的創意、再生力,這個節目也不見得有特別大的一個反響。”朱基蔔說。

在韓國編劇的立場上,他們看人的因素比模式的因素更重一些,他們認為節目的核心團隊是最重要的,這個團隊包括核心編劇、導演還有演員。編劇、導演是否有能力掌控全局,節目中是否有特別優秀的藝人有非常精彩的表現,這些才是一個真人秀火起來的主要原因。

此外,真實性也是真人秀的核心。文善姬表示,真實性是韓國編劇和韓國導演團隊的根源,絕對不能作假。如果作假的話,讓觀眾失去信任的不只是一個節目,還有整個團隊,所以真實基本上是大家在職業道德上的共識。而韓國導演鄭亨煥也表示,真人秀的核心應該在“真”而不在“秀”,不應該有任何秀的成分在裏面,如果導演組使用一些技巧去誘導明星做一些事情,那他要的效果一定是要這個明星的真,不是要這個秀。((2015年04月03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7, 2015 at 1:01am

懸舞·大陸真人秀節目路在何方?

最近火得一塌糊塗的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即將在本周五晚上完滿收官,它所創下的高收視率和幾乎零差評的口碑無疑使其成為大陸真人秀節目歷史上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範本。可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樣,範本可以借鑒,但更需要打破,所謂不破不立,大陸真人秀節目從誕生到成長,一路跌跌撞撞,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如今拿來主義盛行,原創匱乏的環境下,大陸真人秀節目該如何前行亟待答案。

中國電視經歷了“晚會體”、“遊藝體”,自超級女聲開始,真人秀這種“競賽體”開始走進大陸觀眾的視野,並大受追捧。從最初的山寨國外火爆的真人秀節目到直接引進國外熱播版權,從歐美到韓國市場的優秀真人秀節目,大陸各大衛視是爭相砸錢,更令人無語的是,往往是一家衛視引進成功,這一年電視上基本就都是山寨了。有報道稱,由於《爸爸去哪兒》的意外走紅,2014年電視屏幕上將有十幾檔親子類節目。

一邊是瘋狂的“拿來主義”,一邊卻是廣電總局限娛令的又一次升級。10月下旬,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各大衛視下文,其中關於境外版權節目的播出做了如下規定:

“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每年播出的新引進境外版權模式節目不得超過1個,當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之間播出。”矛頭直指一些財力雄厚的衛視土豪對於境外版權真人秀的瘋狂引進。相比較2011年的限娛令對於衛視選秀類節目總數不超過10檔的規定,兩年之後的限娛令在真人秀這塊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就是要逼出更多的好原創。

雖然原創節目需要努力開辟新路,但對於以往成功節目的學習和借鑒也是必須的。而一個好的真人秀節目的成功的確有跡可循。在懸舞看來,優秀的真人秀節目至少應該具備一個中心和三個支撐點。

一個中心即一個貫穿始終的好故事,三個支撐點即思維定勢的突破,視覺的表現力和文化的認同度。

一、一個中心點:情感附加值高的好故事

“與晚會和遊藝相比,真人秀更加生活化,是對生活的精妙模仿,同時又蘊含著陌生於生活的戲劇性。”可見,好的真人秀節目首先是一個有戲劇沖突的好故事。而對於大陸真人秀而言,除了要有戲劇沖突,極高的情感附加值也是節目成功的關鍵。這一點與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有關,筆者將在稍候作出詳細論述。例數這幾年有口碑的真人秀節目,從《超級女聲》、《非誠勿擾》、《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到最近火爆的《爸爸去哪兒》,貫穿始終的是真人秀主體在沖破重重矛盾和壓力之後要麼蛻變成長要麼回歸真我的故事,沒有這條故事主線,單純秀個歌曲,表個才藝,或是找些明星撐場面,都不會帶來持久的關註度。而這其中飽含的強烈情感相信看過這些節目的觀眾必是深有體會。因此如何構思一個飽含高情感附加值的好故事來得特別重要。而真人秀好故事的打磨至少需要三個支撐點。

二、突破思維定勢

除去各家衛視誰也不願意為初創節目冒風險這一因素之外,大陸真人秀節目的瘋狂山寨很大程度上也歸咎於思維定勢。思維定勢的無法突破是創新匱乏的元兇,也是造成大陸類型化真人秀節目進入審美疲勞和該市場惡性競爭的原因,比如歌唱類真人秀。總結國外優秀的真人秀節目,很多都在努力突破各種思維定勢,下面列舉一些大陸近年來引進的出色的真人秀節目是如何突破思維定式的。

1、《超級女聲》:走紅時間2005年

節目簡介:湖南衛視從2004年起主辦的大眾歌手選秀賽。此項賽事接受任何喜歡唱歌的女性個人或組合的報名,是現今中國大陸頗受歡迎的娛樂節目之一。

突破點:在當時全民崇拜有距離感明星的背景下,讓草根在鏡頭下從平凡逐漸蛻變成明星。

2、《舞林大會》:走紅時間2006年

節目簡介:東方衛視播出的以明星國標舞蹈競技為主題的真人秀節目。

突破點:在秀歌藝成風的背景下,國標舞這種肢體語言同樣具有表現力。

3、《非誠勿擾》:走紅時間2010年

節目簡介:江蘇衛視一檔適應現代生活節奏的大型婚戀交友節目,為廣大單身男女提供公開的婚戀交友平臺,精良的節目制作和全新的婚戀交友模式得到觀眾和網友廣泛關註。

突破點:在都市剩男剩女成為社會焦點問題的背景下,相親由過去不易啟齒的私人行為變成一種可以大聲喊出來的社會符號。

4、《非你莫屬》:走紅時間2010年

節目簡介:天津衛視播出的求職類真人秀節目。節目引導正確求職觀,並在節目中制造最大限度的良性精彩沖突。

突破點:找工作難問題日益棘手,如何樹立正確的求職觀,用人單位對何種人才求賢若渴,都是求職者想要了解的問題。

5、《中國好聲音》:走紅時間2012年

節目簡介:《中國好聲音》是由浙江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制作強力打造的引進導師制的大型勵誌專業音樂評論節目。

突破點:與2005年創造收視率高峰的《超級女聲》不同,這檔音樂選秀節目專註於聲音本身,海選只用聲音說話。從而創造了繼《超級女聲》之後空擋很久的音樂選秀節目新高峰。

6、《我是歌手》:走紅時間2013年

節目簡介:《我是歌手》是中國首檔歌手音樂對決電視節目。節目集結樂壇資深唱將、中流砥柱和新生代佼佼者打造獨一無二頂級音樂盛宴。

突破點:《超級女聲》之後,草根選秀節目批量而來,在觀眾出現草根音樂秀審美疲勞的時候,適時推出專業重量級歌手之間的比拼是個聰明的辦法。

7、《爸爸去哪兒》:走紅時間2013年

節目簡介:湖南衛視全新推出的大型明星親子旅行生存體驗真人秀。這檔名人代際溝通紀實節目將創新視角對準親子關系,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進行72小時的鄉村體驗真人秀。

突破點:在很多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在家帶小孩似乎是媽媽的責任。因此,爸爸們如何料理孩子的生活變成亮點。而在親子類節目當中,選擇明星親子間的互動更加順應粉絲們窺私的需求。

可見,真人秀突破定勢的方法首先需要研究當時當刻能夠引發話題的社會問題,比如草根難背景下的《超級女聲》,結婚難背景下的《非誠勿擾》,找工作難背景下的《非你莫屬》等等;其次需要對真人秀主領域進行二次細分。比如都是音樂選秀節目,《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和《我是歌手》卻各有棱角;再次,對明星效應的多元挖掘。譬如要引起觀眾的共鳴,無需局限於大眾都能駕馭的領域,就像雖然音樂比舞蹈更為合群,但明星的舞蹈同樣讓觀眾熱血沸騰,所以《舞林大會》火了。又譬如明星除了在自己事業上的成就,他們同樣為人父母。他們的親子溝通同樣會引起觀眾的興趣,所以《爸爸去哪兒》火了。

三、視覺的表現力

視覺的表現力是由視頻內容的性質決定的。不同於文字和音頻,真人秀歸屬於視覺娛樂的範疇,視覺娛樂需要營造強烈的畫面感,要求視覺刺激好看。這就特別考驗制作團隊拍攝和剪輯的功力。以《爸爸去哪兒》為例,據報道,第一集素材拍攝時間超過1000小時,外出拍攝團隊多達150人。在第一集的最後,孩子和爸爸們吃飯的場景有一個鏡頭掃到了現場攝制團隊,數量龐大可見一斑。

而同時《爸爸去哪兒》的剪輯也成為該節目的王道。1000多小時的原素材剪成兩小時左右的一集,這中間所下的功夫之足不言而喻。而無論是前期拍攝還是後期剪輯的超大投入,都是為了捕捉最豐富最有趣最戲劇的人物畫面。

同時,由於內心戲的不易展現,字幕和後期采訪的配合到位就彌補了內心戲的視覺短板,不管是神字幕組的出現還是後期采訪的跟進,都表明好的視覺表現力對真人秀而言至關重要,而即便是無法用視覺呈現的內容也不能留有死角。

四、文化認同度

中國受眾既需要在真實有趣的場景中尋求滿足,又排斥那些不符合中國文化的節目,這就需要節目策劃者們在借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節目時把握中國國情。因為東西方的文化其實存在很大差異。在西方文化當中更強調“個人”,個人的行為表現力,個人的思想哪怕是非主流的也會得到社會和輿論的充分尊重。而中華文化從屬於典型的東方文化價值體系下,強調宗族倫理,家庭情感和精神的紐帶,即便是搞笑的節目也常常是笑中帶淚,所以相親相愛,情感升華,不怕吃苦往往成為大陸真人秀節目的關鍵詞。這就是為什麼在之前論述一個中心點的時候,懸舞提到大陸真人秀節目首先必須要有一個飽含高情感附加值的好故事。有些在國外挺火的真人秀節目卻不適合引進大陸。以下列舉2個國外真人秀的例子:

《比弗利嬌妻》:該節目由NBC環球旗下的Bravo頻道播出,是Bravo的“The RealHousewives”系列真人秀中最為成功的一個系列,在美國本土引發了強烈反響。這檔講述美國比弗利山莊貴婦生活的節目,其本質就是對“富人生活的偷窺秀”。名車豪宅、名牌奢侈品充斥其間,幾位主演間也不乏勾心鬥角的戲碼。《比弗利山莊嬌妻》雖在美熱播,但其中體現出來的勾心鬥角、利益爭鬥往往為中國人所排斥,中國講究的是集體主義,註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那些過於刺激的真人秀節目與中國的傳統道德和審美標準是相違背的,因此這類真人秀節目不適合中國的土壤。

《當男孩遇見男孩》:男人間的戀愛比賽,15個男性同性戀者到一家酒店裏速配,其中7人為假冒同性戀者,如果最後假冒者騙過所有人則獲勝。雖然現在大陸的社會輿論對同性戀比過去有了更多寬容,但是在大陸主流電視媒介上構思播放以同性戀為主題的真人秀節目還是有待時日。

《爸爸去哪兒》將第一季的精彩留在了2013年,而2014年也正在朝我們大步走來,用娛樂大眾的視覺符號,制作能夠讓大陸觀眾感同身受的優質真人秀節目,相信很多大陸觀眾會和懸舞一樣期待吧。(本文來源:虎嗅網,時間:13年12月27日)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7, 2015 at 12:35am

呂京珍·家族真人秀節目大熱!解密人氣背後的秘訣

最近,韓國娛樂圈刮起了全家上陣出演「家族真人秀」的熱風。不論是有線電視On Style的《Jessica & Krystal》,還是KBS 2TV的《超人回來了》,又或是MBC TV的《爸爸我們去哪兒》,均受到了觀眾的熱烈反應。

《Jessica& Krystal》(左圖)是On Style頻道為有「韓國的奧爾森姐妹」之稱的Jessica(少女時代成員)Krystal(f(X)成員)姐妹量身打造的一檔真人秀節目,於本月3日(6月3日)開播;KBS 2TV則是從去年11月開始播出《超人回來了》,講述男藝人初為人父、挑戰育兒的故事;而MBC TV的父子旅行真人秀節目《爸爸我們去哪兒》(下圖)更是從去年1月開始熱播至今。

三檔節目均不乏趣味性和話題性,人氣長久居高不下,證明了家族真人秀節目巨大的成長空間。家人血親擔任主角的家族真人秀節目,大熱背後的秘訣是什麼呢?

#家人之間無防備,真實狀態大公開!

大部分人在家人面前都是不拘禮節、完全放松的。有著同樣血脈的家人,是唯一不會讓人時刻想著「對方會怎麼看我」的存在。所以,家族真人秀比其他任何形態的真人秀節目都更能讓觀眾見識到大明星最真實的一面,此為看點之一。

不論是秋成勛看到女兒小愛對同齡小朋友Yuto情真意切的模樣而感到陣陣虛脫的模樣,還是Jessica對妹妹Krystal的理想型口無遮攔有話直說的模樣,或是尹民秀和厚這對如出一轍的父子睡懶覺的模樣,無不證實著這些人不過是和普通人沒兩樣的家人,讓觀眾也有深深的共鳴。同時,這些不加修飾的真實模樣也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趣味感,讓觀眾欲罷不能。

#只有家人之間才能分享的情分,擴大共鳴

教育的時候嚴格,平時卻一心為兒女著想的父子和父女;時常爭論,鬧情緒卻比任何人都為對方著想的姐妹,無不足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在妻子不在場的情況下,一個人獨自帶雙胞胎兒子的李輝才,精神接近崩潰時想起平時都是妻子獨自帶孩子,不禁感到歉意;而Jessica看到妹妹為自己準備的驚喜生日派對而不禁流下眼淚的瞬間,多少觀眾也不禁濕了眼眶。

《Jessica & Krystal》的金志旭(音譯)CP稱:「Jessica和Krystal有時非常熱情地為彼此著想,有時一起在家裏卻一句話也不說,與其說兩人是華麗奪目的明星,不如說她們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對姐妹。」而對於節目的人氣秘訣,他表示:「我覺得,是因為這些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和我們別無二致的樣子,喚起了觀眾們的共鳴,也帶來了微妙的趣味。」(收藏自 korea star daily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6, 2015 at 3:09pm

黃建榮‧全媒體時代

先說“全媒體”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全媒體還沒有固定的經營模式,但可以說是一家媒體公司或新聞機構綜合運用了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种媒體方式,進行的一种新的傳播模式,針對讀者或受眾個性化的需求,同時在一個平台或多個平台上,經過文字、圖像、視頻影像去理解新聞事件。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我們進入“小屏幕”和“多屏幕”時代,汲取資訊是隨時隨地,社交媒體平台改變人們聯繫的方式,消費習慣也從實體店面,轉向網絡購物。因此,人們現在是“一機在手”,通過遊覽網站,閱讀電子報,能知天下事;不出門,也能在透過网絡、手機應用程序,進行購物、完成交易的年代。


或許,這個時候斷言我們已全面進入“全媒體”時代,還言之過早,因為從歷史進程來看,一樣產品從生產、面市到是否普及化,轉變過程得視一個社會各階層的經濟能力和消費模式。


從20年代黑白電視到50年代的彩色電視,彩電走入每個家庭,做到普及化至少花了半個世紀時間;網際網絡(Internet)誕生於1974年,直到90年代有全球資訊网(WWW)和電子郵件後,网絡才開始在我國普及化;臉書誕生至今也不過10周年,還有大家熟悉的推特、WhatsApp、微信、Instagram、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年齡,都比臉書年輕。


由此可見,變革不是突然發生的,是通過一小步一小步累積而成,以電視來說,衛星電視、有線電視和網絡串流電視的存在和普及,勢必令傳統電視台經營者面臨存亡的挑戰。


可以觀察到的趨勢是,變革的步伐和速度是越來越快,一個最佳的例子便是一個擁有百年基業,曾經是手機巨頭的諾基亞在去年倒下,見證市場力量是十分殘酷的——沒有不倒的企業。


說到這裡,對於新聞工作者、記者們來說,所關心的話題當然是新聞業未來的前景。

新聞業自19世紀存在,從印刷紙張發展到今天的數碼化載體,其社會價值、傳播功能和使命始終如一,必須提供准确、核實的消息,調查真相,監督政府的施政等。在一個分工越來越細的社會,仍然有需要一批專業的新聞工作者,守在線上,為讀者提供準確、翔實的報道和深度分析。

一個行業可以長存,但是必然面對轉型。互聯网是人類文明的科技產物,目的是服務社會,讓人們能有更好、更幸福的生活。全媒體時代的來臨,讓讀者能夠多方面渠道瞭解新聞事件,是好事,是擋也擋不住的時代潮流。


不過,與此同時,報紙和書籍不會立即消失,因為好的內容仍然需要通過專業製作,需要付費;此外,網絡新聞和電子書也不全然是免費的,有的需要付費,市場往後如何發展和變化,取決於一個社會不同階層的閱讀習慣和消費模式。(收藏自25.12.2014星洲日報/記者Apps‧作者:黃建榮‧《星洲日報》笨珍記者)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6, 2015 at 8:58am

時代雜誌:2014年最有影響力的25位青少年,網路贏粉絲

(網路新聞中心/金穎清) 美國《時代》雜誌選出2014年最有影響力的25位青少年,香港「佔中」運動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見圖),以及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女兒瑪麗亞和莎夏,都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名單當中有20位是女性。

《時代》雜誌根據社群媒體的粉絲數、文化影響力、事業成就,列出這份未排名的「25大最有影響力青少年」名單,包括藝人、運動員、年輕企業家、諾貝爾獎得主等。

最年輕的是13歲黑人少女投手Mo'ne Davis,她帶領費城少棒隊勇闖威廉波特世界少棒賽,登上《運動畫刊》封面;15歲的Erik Finman是家教網站Botangle的創辦人,提供青少年用線上影音討論的服務。

16歲的Nash Grier在社群網站放上搞笑影片,吸引970萬人追蹤,超過11億的觀看次數,他還自稱是Vine之王;18歲的Bethany Mota則是時尚美妝的部落客,在YouTube的個人頻道擁有740萬名訂閱者,一年創造50萬-75萬美金的廣告收入,今年還獲邀擔任《決戰時裝伸展台》的客座評審。

13至19歲的青少年們一展長才,在世界的舞台發光發熱,讓人看到他們的實力。

美國《時代》雜誌2014年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依年齡排列的完整名單如下:

Mo’ne Davis(13歲):費城少棒隊投手

Sasha Obama(13歲)、Malia Obama(16歲):美國總統歐巴馬女兒

Kiernan Shipka(14歲):演員

Jazz Jennings(14歲):跨性別維權人士

Flynn McGarry(15歲):廚師

Erik Finman(15歲):家教網站Botangle創辦人

Nash Grier(16歲):活躍於社群網站Vine

Rico Rodriguez(16歲):演員

Ciara Judge(16歲)、Émer Hickey(17歲)、Sophie Healy-Thow(17歲):Google Science Fair線上科學競賽得主

Shawn Mendes(16歲):活躍於社群網站Vine

Jaden Smith(16歲):美國演員威爾史密斯兒子

Becky G(17歲):歌手

Salma Kakar(17歲):阿富汗國家自由車隊成員

Lorde(17歲):歌手

Lydia Ko(17歲):紐西蘭職業高爾夫選手

Chloë Grace Moretz(17歲):演員

Kylie Jenner(17歲)、Kendall Jenner(18歲):主持人

Malala Yousafzai(17歲):巴基斯坦維權人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Rachel Fox(18歲):演員

Bethany Mota(18歲):時尚部落客

Joshua Wong(18歲):香港「佔中」運動的學民思潮召集人

Austin Mahone(18歲):歌手

Tavi Gevinson(18歲):網路雜誌Rookie創辦人

Megan Grassell(19歲):內衣網拍賣家

Troye Sivan(19歲):演員、歌手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 2015 at 7:39pm

Malaysia's creative multimedia industry poised for double digit growth

15 Mar 2014

KUALA LUMPUR, MARCH 15, 2014 : The Multimedi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DeC) today reiterated its commitment to drive the growth of the local creative multimedia industry by naming export as one of the catalyst of growth. For the past six years, companies under MSC Malaysia’s Creative Multimedia Cluster (CMC) have displayed an encouraging cumulative average growth rate (CAGR) between 9-10% with companies’ revenues reaching RM6.99 billion in 2012.

In addition, Malaysia is now seen as a significant player in the creative content industry in the region. Creative contents produced by Malaysians are no longer confined to local audiences but also consumed by the expansive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This is reflected by the fact that 309 companies under CMC have collectively contributed RM487 million in exports to Malaysia’s GDP in 2012.

Speaking at the launch of the Kre8tif! Conference 2014, MDeC’s renowned conference for creative industry players, Datuk Badlisham Ghazali, the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MDeC said “Our creative multimedia industry could achieve higher growth if we manage to effectively tap into the broader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Malaysian creative multimedia industry is currently estimated to be worth around RM16 billion. From 2011 to 2012, new investments by companies under CMC increased by 32% which is equivalent to an additional RM0.3 billion to the country’s GDP. This has also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1,887 new jobs. We believe that this achievement combined with the efforts in place under the National Key Economic Area – Communications, Content and Infrastructure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 driven by PEMANDU, the industry is on track to contribute an additional RM35.7 billion to the country’s GDP and create over 43,163 jobs by 2020,”.

He further concluded, “Through strategic partnerships and programmes such as MAC3, IPCC, CILL and the Master Classes, MDeC provides a conducive and enabling environment designed to enable creative companies to harness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becom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to new companies entering the industry.”

Mr. Kamil Othman, the Vice President of Creative Multimedia, MDeC supported this view saying that, “Facilita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 access for MSC Malaysia status companies under CMC has worked well for the industry and MDeC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Malaysian compan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It is a good initial step as the opportunity to market our content to a bigger pool of audience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gains to our content creators. For example, marketing missions in North America, Asia Pacific & Europe have generated up to RM60.7 million in sales last year. Additionally, 10 projects from Malaysian companies that participated at the Asian Animation Summit in 2012 generated over RM2 million in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to date.”

Moving forward, deepening focus on newer avenues and embrac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are some of the growth strategies adopted to enable MSC Malaysia’s CMC companies to thrive in key markets. MDeC is confident of continued growth and believes that there will be even more opportunities for MSC Malaysia’s CMC industry in the future. (Source: www.mdec.my)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 2015 at 7:14pm

2015“數碼大馬”角色趨重

(吉隆坡31日訊)2014年是個充滿挑戰的一年,但儘管如此,大馬依然成功取得亮眼的經濟增長以及生產能力。我們對大馬數碼經濟取得的進步感到欣慰,其中信息和通訊技術在2013年為國家貢獻1千608億令吉的國內生產總值,較2012年高出38%。

多媒體超級走廊(MSC)在2014年經歷了又一個強勁成長的年度,營業額按年擴大3%至345億5千萬令吉,新投資額則增加3%至30億令吉。多媒體超級走廊公司的出口銷售按年上增7.4%至124億1千萬令吉,並創造了9千221個新就業機會。


至於未來6年,我們將會在已成熟的信息和通訊技術上看見進一步的擴展,例如共享服務和創意內容,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和物聯網科技此類成長中的新利基技術。


更多主要投資湧入大馬同時,我們會看見更多的主要投資在2015年湧入大馬,主要在於資助永續性基建設施的擴充、私人領域培訓以及對研發方面更大得援助。


受益於政府增加對高速寬頻的撥款,2015年也將看見生產能力方面進一步的改進,進一步加快各首要領域的貢獻。


政府在2015年財政預算案中公佈的新撥款以及稅務減免,誓將繼續推動國內信息和通訊技術創意領域的發展。這一成長中的生態系統將確保2015年是又一個成功的年度,其中信息和通訊技術在政府、企業和人民的轉型策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將愈加吃重。

我們會繼續把多媒體超級走廊的各公司帶到一個新的層次,享有新區域乃至全球的市場機會,同時確保我們的市民更精通數碼科技,以便能夠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

多媒體發展機構對首相最近在貫徹理事會(ICM)中所提出將在2015年實施的舉措感到熱切,當中包括自由化多媒體超級走廊、落實電子收入(eRezeki)計劃、大馬作為雲端與內容服務的全球樞紐、創建大馬內容創意中心、大馬作為區域遊戲與互動媒體樞紐、投資予大數據分析技術、落實數碼政府轉型計劃(3.0)以及世界資訊工藝大會(WCIT)。


現在正是我們致力於為政府和企業進行數碼轉型的時候,以便能夠讓國家與人民受益。我有信心“數碼大馬”將會在大馬前進的路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收藏自 1.1.2015 星洲日報/財經‧多媒體發展機構(MDeC)首席營運員黃婉冰)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December 12, 2014 at 11:19pm

雅虎調查:68%每天滑手機 馬用戶愛爆炸性新聞

(吉隆坡10日訊)一項調查報告指出,馬來西亞智能手機用戶熱衷於閱讀爆炸性的新聞,其次是國內新聞及國際新聞。

雅虎今日在一篇文告中指出,由雅虎Mindshare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女性用戶的首選則是以旅遊內容為主的報道,其次是熱門及時尚報道。

“男性用戶則比較喜歡閱讀體育和財經新聞。”


文告說,大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用戶最喜愛的日常活動,便是線上交流和溝通及分享內容,接著是娛樂和遊戲。


每天花6.5小時滑手機


“在用戶的5大需求方面報告也顯示,有68%的大馬用戶每天需要觸摸智能手機,同樣比例的用戶則有起床後就觸摸手機,另外是休閒活動(66%),即時的跟進新聞(63%)和跟進最新資訊(57%)。


“調查報告也顯示,在早上時段長3至5分鐘的視頻內容高度受到歡迎,而一些用戶也喜歡在下午時段觀賞時間超過5分鐘的視頻內容。


“在晚上8至11時的黃金時間,用戶則比較喜歡連線聊天或查閱即時短訊、玩遊戲、進行社交和網上閱讀。


雅虎東南亞及印度分析部主任傑弗斯說,大馬手機用戶人數處於快速增長中,一名用戶平均擁有超過一臺手機,而每天會花6.5小時在手機上。(收藏自 12.12.2014星洲日報)

Comment by iki kia kiak on December 9, 2014 at 11:22am

年輕廣告人抓不住老人客群:廣告商正面臨兩難局面:以年輕人為主的員工群,能否有效吸引逐漸老化客群的心?專家認為,廣告對年長消費者作用不大的原因,在於欠缺瞭解。

調查顯示,英國廣告商員工平均年齡不到34歲。隨著人口老化,廣告從業人員年齡卻逐漸下滑。JWT公司主管史特佛指出,規模較大的廣告商應留住較年長的員工、或讓他們擔任顧問。專注於年長消費者行銷的20plus30公司創辦人也說,年輕的行銷人員也該了解父母或祖父母的行為。

Euromonitor預估,到2020年,嬰兒潮世代的支出能力將達到15兆美元,但廣告商卻「害怕變老」,也常無法區隔出55歲以上的各種族群,廣告商最大問題就是不了解年長族群。

主打年老族群的廣告也未必只能採印刷形式。BBC在市調後也發現有「人老心不老」族群,他們比傳統長者更願意冒險。【經濟日報╱編譯黃智勤/綜合外電】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