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 庫's Blog – February 2023 Archive (4)

Tsui Sir〈克里斯蒂娃:Intertexuality-互文性/文本間性〉(4)

美國小說家兼批評家雷蒙德·費德曼(Raymond Federman)認為文學生產是一種持續的「(遊戲性)剽竊」〔pla(y)giarism〕,即這是一種遊戲與互文的結合,一種嬉戲性的和自覺的剽竊。亨利希·E·普萊特編:《互文性》(柏林/紐約:沃爾特·德·荷勒伊特出版社,1991),第209 頁。

耶魯大學的著名教授哈羅德·布魯姆在《詩歌與壓抑》(1976)中進一步徹底地摧毀了那種自足、自主文本的理想主義觀念,他說:…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11,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Tsui Sir〈克里斯蒂娃:Intertexuality-互文性/文本間性〉(3)

巴特認為,任何一個文本都是一個互文本,其它文本程度不等地以多少可以辨認的形式——先前的和環繞(文本)的文化的文本形式——存在於這一文本之中。〔羅蘭·巴特:「文本的理論」,收於羅伯特·揚編《解放文本》(波士頓:勞特利奇出版社,1981),第39頁。〕

德里達的互文性理論則認為:每一個文本,每一種話語,都是能指的「交織物」(interweaving)或「紡織品」…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10,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Tsui Sir〈克里斯蒂娃:Intertexuality-互文性/文本間性〉(2)

雖然克里斯蒂娃是提出互文性這一術語的第一人,但她是受到了俄國學者巴赫金的啟發才提出來的。巴赫金把互文性的概念(而不是互文性這個術語)——文本/文化關係引入了文學批評理論。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諸問題》中稱陀氏的小說是「複調小說」,這種小說堅持運用語言的不同方式和評價「現實」的不同方式的 「並存和相互作用」。〔參見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諸問題》(英文版)(安阿伯:阿迪斯出版社,1973),第20—23頁。〕

巴赫金還進一步指出「複調小說」體現了「文學的狂歡節化」(the carnivalization of literature)。在起源上,狂歡節不是一種文學形式,而是複雜的文化行為的一種綜合,是有著其儀式和象征系統的一種「信仰諸說混合論的盛觀」…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10,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Tsui Sir〈克里斯蒂娃:Intertexuality-互文性/文本間性〉(1)

互文性也譯作「文本間性」,是法國後結構主義批評家克莉思蒂娃提出的,意在強調任何一個單獨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義是在與其他文本交互參照、交互指涉的過程中產生的,由此,任何文本都是一種互文,在一個文本中,不同程度地以各種能夠辨認的形式存在著其他的文本,諸如先前的文本和周圍文化的文本。在極端的意義上,甚至可以說,任何文本都是過去的引文的重新組織。

作為一個重要批評概念,互文性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隨即成為後現代、後結構批評的標識性術語。互文性通常被用來指示兩個或兩個以上文本間發生的互文關係。它包括(1)兩個具體或特殊文本之間的關係(一般稱為transtexuality);(2)某一文本通過記憶、重複、修正,向其他文本產生的擴散性影響(一般稱作…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February 9,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