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gabat's Blog – February 2019 Archive (5)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5)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5, 2019 at 2:16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4)

從中國文學或文學家旅行或遷移海外歐人殖民地,或星馬華人社會建立, 到華人認清自己的身份屬性,加入其他移民及土著爭取獨立建國,馬來亞的華文文學書寫也從殖民時期進入後殖民時期。在馬來亞獨立之後,馬來文學逐步取得國家文學的地位,星馬的英文文學則成為英聯邦文學或新興英文文學的一員,只有馬來亞印度文學及馬華文學淪為族群文學。歷史尤其弔詭的是,一如馬英文學在若干詩人努力以熱帶形聲表現之際,卻因英文退位而被邊緣化,馬華文學也在建國前後大力鼓吹馬來亞化,甚至發起「愛國主義文學」運動,響應新政府政治藍圖。卻因華人華文的身份與地位而被國家文化建制漠視與排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邊緣化的華文文學複系統,在國家獨立之初,即有香港作家報人南來或作者留學台灣,而與港台這兩個環太平洋地區的新興華文文學(new Chinese literatures)複系統發生「系統之間」(intersystemic)的文學關係。…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5, 2019 at 2:13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3)

張錦忠·海外存異己︰馬華文學朝向「新興華文文學」理論的建立

台灣作為南島語族源頭的理論,近年來在考古學界頗為盛行。不過,近日美國休士頓大學人類基因研究中心的基因研究學者卻提出不同的說法,推翻了這個「台灣原鄉論」。他們指出印度尼西亞才是南島語族移民擴散的中心,其遷移路線有二,一支北上前往台灣,另一支南移波里尼西亞。其實,在這對立設論出現之前,人類學家早已指出,中國華南一帶乃南島語族發源地,其遷移路線也有二,一支往東南移居台灣,另一支南下東南亞,遠至澳洲。這個最新的「印尼原鄉論」,只不過是眾多說法中的一種,尚有待考古出土實據的驗證。…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5, 2019 at 2:10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2)

論完了兩個流離的追尋之不同典型之後,焦點拉回馬來西亞,作者更進一步,也把中國性的問題帶到語言文字的討論上,揀選何棨良、陳蝶、梁紀元的散文中的古典語境,指陳這些不過是古典的誤認與古典的挪用。在這點作者的立場更為激進,認為古典詞彙的語境是作者的想像,衹呈現了古老中國的情境而與馬來西亞的時地不接合,這樣搬弄古典會掩蓋自己的語言風格,也是對自己的文字缺乏自信,作者的判斷顯然是以大馬所在的赤道線為基準的。再一次作者借用馬華散文中使用古典詩詞的例證來表述自己的立場,這個立場是,雖然是使用中國文字, 但是卻拒絕文字為中國所擁有。作者雖未直說,卻信心十足地表達了清楚的立場,僅僅在承認使用的文字是源於中國的事實上向中國致敬,除此之外,語言應屬自己,因此拒絕了古典風景的召喚。…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5, 2019 at 2:10pm — No Comments

楊聰榮·郁達夫與陳馬六甲的越境之旅(21)

評論:談鍾怡雯的中國圖象楊聰榮

鍾怡雯這篇文章必須從相反的方向來閱讀,放到不同的架構中,特色才能夠凸顯出來。表面上看,這是又一篇討論馬華作家之中國性的論文,無疑地這是馬華文學的重要題目,值得再三從不同角度論述。如果這樣理解這篇論文,則不免失望, 至少論文中並沒有提供什麼獨特的新論點,老生常談之外,論述馬華作家與中國性的對話顯得直接而平板,比不上林建國所舉的例子之曲折隱晦又適切精準,引用理論也是點到為止,比不上黃錦樹論證豐厚又迭有新意。然而細觀其文,與其說是論馬華文學的中國圖像,倒不如說是表述作者的中國圖像,如果換個架構來看,視為作者藉這個題目來表達新生代馬華作家的自我認同,也還算是具有個人風格之論文式的馬華散文,而表現出另一種馬華作家消解中國性的手法。…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February 5, 2019 at 2:09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