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尕︱藝術意義:創造個人獨特宇宙(3)

我們認爲,近二十年來,在日益顯著的人類世印記中,媒體從是人的延展這一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經典論斷,演變爲媒體與人共生的新的生態狀況;從媒體是人的機器外延,到人與機器的互爲關聯。也因此,後人類主義成爲一種主導媒體藝術走向的趨勢。

就當代藝術更廣泛的大語境來説,從2012年卡塞爾文獻展對後人類話題非命名式的關注開始,到今年(2022)威尼斯雙年展以後人類作爲橫貫主題展的框架來看,全球藝術界對於人類紀以及後人類話題已形成普遍的共識。這個項目正是以“後人類”(Posthuman)、“生態”(Ecology)和“共同體”(The Commons)三大主題構建起收集、敘述和評論的語境。這個項目的首期已完成預定的論文約稿和翻譯,網站數據庫與網頁設計以及相關資料收集也在進行中,計劃於20224月初正式以中、英文雙語上線。我們計劃在今後條件成熟時也將其翻譯成西班牙語,這樣將覆蓋全球最普遍的三大語種。歡迎大家4月後訪問這個網站(http://mediaart21.org)

孫嘉:許多媒體藝術的作品和展覽能夠呈現炫目的感官效果,在您看來,這是否容易流於感官、流於表面,甚至容易成爲網絡熱門“打卡”地點?但如果我們轉念來看,是否感官享受也同樣重要,訴諸感官也是藝術本身的應有之義?

張尕:彼得·奧斯本(Peter Osborne)《Anywhere or Not At All: Philosophy of Contemporary Art》一書中認爲,所謂當代藝術即是後觀念藝術(post-conceptualism)。符號和語義因而成爲解讀當代藝術的一個主要途徑。媒體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以在場與介入來直接獲得作品的意義,從這點上看,也是對以文本爲導向的當代藝術主流的一種反動以及對於(西方)20世紀六七十年代實驗精神的一種複歸,重新賦予藝術以感官爲主導的現像學經驗。漢斯·貢布萊希特(Hans Ulrich Gumbrecht)在《現場(存在)的生産》(The Production of Presence)一書中很精闢地説過:“現代(包括當代)西方文化可以被描述爲不斷擯棄‘在場(的存在)’的過程。而某些由最先進的通訊技術所帶來的‘特殊效果’很有可能起到重新激活‘在場’欲念的關鍵作用。”

孫嘉:您曾策劃2011年中國美術館“延展生命:媒體中國2011”展覽、2019年知美術館“‘生長’”國際生物藝術展。能否請您談談生命/生物藝術?我們今天面臨着很多環境污染、生態危機等問題,生命/生物藝術是否能介入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並産生影響?

張尕:“延展生命:媒體中國2011”以及“齊物等觀;媒體中國2014”,“生長”展,包括2018年廣州三年展我策劃的單元“機器不孤單”等都是從多重主體性,以及生態多樣、多元共生的思考來擺脫人類中心説的桎梏,並從宇宙政治的維度來檢討地緣政治的局限等後人類的視角來反思現代性、人類中心論(Anthropocentrism)以及由此所導致的生態危機、環境污染等人類世的普遍困境和焦慮。我所倡導的,更多的是從傳統的物種論,以及自然主義的生態概念所出走的,建立在廣義生態論(general ecology)基礎上的生物和生態藝術。這樣的藝術已越來越多地融入藝術家的實踐之中,來喚起公衆意識和社會的回響。


▲ [美] 雅各佈·托斯基源於內部的平衡機電雕塑2012中國美術館“齊物等觀——2014國際新媒體藝術三年展”現場


機器的發明有其自身的邏輯和未來性

孫嘉:您主編的《作爲藝術條件的後人類狀況:在時空之技術構建下走向生態平等的新藝術》一書於2021年出版,能否請您簡單闡述一下對“後人類”的理解?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智能設備,手機甚至也成爲人類的“延伸器官”,那麼是否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我們已經進入了“後人類”階段?

張尕:這本書是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委托的一個研究項目,2018年就已截稿,因多種原因直到2021年才最終成書發行。如我在書的序言中所説:本書並非是對後人類主義諸多闡述的述評,而是以此爲前提來審視其作爲藝術之條件。凱利·沃爾夫(Cary Wolfe)在《什麼是後人類主義》一書中可以説給出了一個十分貼切的解説:“[後人類作爲一種歷史狀況,posthuman condition]此狀況在人本主義(humanism)之前和之後到來:在其之前指的是,它不僅在生物世界中,亦在技術世界中定義了人這一概念的實現和體現——動物的人和工具的技術性以及存檔機制是技術作爲人類的義肢一同進化(prosthetic coevolution)的過程……在其之後指的是,它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由於人與技術、醫藥、信息和經濟網絡的交疊,人類離開了中心,此事實已越來越不可忽視。”( [美] 卡里·沃爾夫《什麼是後人類主義》,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頁)


(原題:藝術的意義在於創造每個人自己的獨特宇宙;作者:孫嘉;2022-04-15; 來源:美術觀察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