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六篇·智力生活(2)
60年代所發生的一切,簡單講就是一個在這個國家司空見慣的變本加厲過程,膨脹,浮誇,狂妄自大。這一點清楚地在一個公民70年代喜出望外的表達中體現出來:“英國有兩所大學,法國有四所,普魯士有十所,而俄亥俄一個州就有三十七所。”這裏每一所學院都想成為一個大學,就像每一個雇員都想成為“管理者”,而每一個管理者又都想當上副總裁一樣,簡直就像大經地義的事。…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8:56pm — No Comments
第四篇·住房(中)
現在我們走到房子四周看看,窗戶也顯示社會地位,原則同樣是循古。最高貴的窗戶是仿十八世紀的木質垂直拉窗。玻璃窗格子越多越好,標準是不少於六個,十二個就非常出色了。你或許會認為基於循古原則,仿都鋒風格的鉆石形窗戶代表上層階級。其實不然,這些窗戶帶有明顯的欺騙性,又造作又誇張,簡直就是荒誕,像是建於十八世紀某國的學院式或歌特式教堂的建築風格。有些貧民擡高身價的方式是給錯層牧場式平房裝上舷窗,直徑有一至五英尺,邊緣為白色,很像年輪。他們希望感到自己就像是常年住在遊艇上,但對此感覺好的人其實極少。如果要安裝垂直拉動的雙層窗,本質的要優於金屬質地的,不僅因為他們崇尚有機物原則,還因為大窗子似乎暗示著家裏有開窗關窗的仆人。…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13pm — No Comments
第四篇·住房(上)
在w·小奧登的一首詩裏,他寫道,“人們不僅會在城市診所裏見到患病者,而且也能在私人車道盡頭的鄉間住宅裏找到他們。”我相信,奧登指的這些人不可能是貧民,甚至都不是中產階級。善於捕捉階級信號的人知道:倘若這個人有車道,在顯示社會地位方面,這條車道的重要性與車道盡頭的住宅大體相當。
【車道…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18, 2016 at 6:42pm — No Comments
第三篇·以貌取人(下)
莫羅伊的另一項實驗表明,領帶的確是區分中產階級和貧民階層的重要標記。他這次實驗瞄準了紐約可怕的公共汽車總站。這地方素來以種種能觸動人們想象力極限的惡行、傷害和肆無忌憚的暴力著稱。莫羅依將自己裝扮成一名中產階級男士,假裝忘了帶錢包,正不得不趕回郊區的家。當時正值高峰時間,他試著向人借75美分買張車票。頭一個小時他穿著套裝但不打領帶,後一個小時他穿戴齊整,襯衫領帶一應俱全。他敘述道:“頭一個小時,我總共借到了7美元23美分;第二個小時,由於領帶的關系,我弄到了26美元,其中一位男子甚至還額外給了我買報紙的錢。”…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December 3, 2016 at 10:38pm — No Comments
第三篇·以貌取人(中)
【西裝
上層和下層男士著裝效果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上層男士更習慣於穿西式套裝或至少是西上裝。據愛麗森·盧莉說,套裝“不但使懶散的人顯得優雅妥貼,還能使體力勞動者顯得難看。”(當然包括運動員體型,或肌肉過分發達的類型:阿諾得·史瓦辛格身穿套裝時活脫脫就是個醜角)因此,套裝——最好是“深色套裝”——是19世紀資產階級與貧民階級分庭抗禮的最佳武器。盧莉說,“套裝……的勝利,意味著藍領階層在與‘上層’進行任何正式對抗時,即使披掛了自己最體面的服飾,仍然處於劣勢。”回憶一下狄更斯的《遠大前程》中的鐵匠喬·加格裏:進城時費盡心力把自己裝扮得十全十美,只落得讓衣著閑適的庇普神氣十足地對他施以恩惠。…
Continue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November 25, 2016 at 9:43am — No Comments
第三篇·以貌取人(上)
為什麽敏銳的人能在一瞥之間判斷一個人地位的高低?他捕捉哪些特征?
【容貌
首先,優美的容貌。當然,各個階層中都不難發現容貌姣美之人,但相貌漂亮通常是上層等級的標志。姬莉·庫柏認為,這是審慎的自然選擇的結果。她發現,如果上層人士與階層較低的人結婚,他們通常只會選擇美人。她總結說:“大體上說,長得漂亮的人往上走,與社會地位更高的人結婚,……缺少安全感。容貌醜的人一般與低於自己階層的人結婚。”
【微笑…
Continue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November 13, 2016 at 11:57pm — No Comments
第二篇·解剖等級(下)…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November 8, 2016 at 7:44am — No Comments
第二篇·解剖等級(上)
好像沒人確切地知道,“等級”這個詞究竟意味著什麽。有一些人,例如萬斯·帕卡德,曾嘗試援用更客觀的術語,也談論過“社會地位體系”。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後繼者們,傾向於在談到一個人擁有多少財富以及它的利益杠桿作用時才談論“等級”。他們談的“地位”是指一個人擁有多少觀眾的社會聲望,而他們說到“黨”時,則是在衡量一個人的政治勢力多大,也即是說,你究竟擁有多少內在的力量去免除他人的騷擾和麻煩,不受別人的擺布。我說的“等級”包括以上三個方面,不過也許對“地位”尤其強調。我真誠希望“等級”(caste,尤指印度的世襲等級制度。一譯者註)這個詞已經美國化了,因為它能很好地表達這個國家實際上非常嚴格的等級界線,以及一個人想從養育了他的地位向上或向下移動的困難程度。…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November 4, 2016 at 11:52pm — No Comments
生活品味:社會等級的最後出路
閱讀有許多種標準,有趣是其中之一。經過許多年的閱讀,似乎越來越重視一本書的趣味。書架上的書那麽多,取哪一本讀呢?除非你有嚴肅的心情,否則不會去碰那些大部頭的經典。它們的分量過重,令人望而生畏。不過也有一類書,談的是嚴肅問題,讀來卻意趣盎然。比如談論社會等級問題,不可謂不嚴肅,這是個想起來就會個人絕望的話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曾經產生了大批激進思想家,對他們思想的傳播則導致了無數次革命和戰亂。但是我想推介給讀者的這本書,談的也是階級話題,揭示的道理也很深刻(至少我這樣認為),但讀起來卻充滿樂趣,有如飲一杯陳年佳釀的紅酒,它的鋒利包裹在厚實的趣味之中。…
Continue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October 31, 2016 at 5:18pm — No Comments
保羅·福塞爾《格調》:第一篇·敏感話題
盡管絕大多數美國人感到,他們的確生活在一個極其覆雜的社會等級制度當中,他們甚至懷疑,正是對社會地位的種種顧慮,左右了置身其中的人們的言談舉止。然而迄今,社會等級這個話題依然顯得曖昧可疑,並且經常是過於敏感的。時至今日,哪怕只是稍稍提及社會等級這個話題,也能大大地激怒別人。這情形就仿如一個世紀以前,當坐在紳士們的社交沙龍中飲茶時,一旦有誰過於公開地談及性問題,舉座頓時會變得鴉雀無聲。…
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October 31, 2016 at 4:5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