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動物裝潢變遷到植物裝潢,實在是文化史上一種重要進步的象征——就是從狩獵變遷到農耕的象征。但是我們不能根據這種斷定便認為裝潢轉變到植物的時期,是和狩獵生活轉變到農耕生活的時期恰正相同的。原始農耕民族的裝潢藝術的進步,大半是受了工藝題材之精美複雜的影響,同時自然界的畫題日益變化而被棄置在後邊了。
就我們所知,在那一文化階段的民族之中,只有婆羅洲的達雅人(Dyaks of Borneo)用植物裝潢,然無疑地是從中國和印度傳過去的。我們在安空(Ancon)的秘魯人的華麗布匹中,也尋不出一個究竟來。…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1,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讓我們把第十八圖中的那三個澳洲盾牌,照土人攜帶時一樣地直放起來,觀察一下最上面的那個是橫直兩面都完全對稱的,直面的花紋在數目上卻不相等。這種特點在澳洲和歐洲都很流行,21 可以給我們的推論以一種證據。
這些盾牌上橫斷面的對稱花紋,和動物身上的橫斷面對稱花紋恰正一樣。我們雖然知道原始裝潢藝術是從自然界學得這些對稱花樣的原則的,但是,不能就此斷定沒有其他的來源。我們在本章的開頭,就講過用具和武器一定要在形式上對稱才為合用;用具既有對稱的形式,進一步自有對稱的裝飾。對稱的原則自有其直接而廣大的基礎,因為沒有一個民族間會沒有對稱的藝術的;澳洲盾牌的雕花者無疑和雅典、巴特農(Parthenon)的建築師是一樣地認識對稱的價值。…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27,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所以我們可以斷定說,這種節奏的快感,實在是全世界人類所共有的東西18。節奏的本質形態,是某一個特別單位的有規則的重復;無論一種聲音,一種動作,以及現在所說的一種圖形,都是的。
然而,節奏的單位並不一定要嚴格意義的一個單位;就是幾種元素合起來的,也可以稱他為單位;只要有一個單位的作用的,都可以算在內。
最簡單的就要算上述的那個例子,即點子、直線或弧線等一個單位有規則的重復所形成的東西。在文明人的裝潢藝術中,如此絕對簡單的例子是很少的,可是在原始人的裝潢藝術中,卻比比皆是。19
明科彼人的用具上,時常可以看見一些用紅土繪成的歪斜並行線條,排列得非常整齊勻凈。澳洲人的盾牌上,有時飾上一圈簡單的小圓圈。北極民族也喜歡同樣的裝潢。埃斯基摩人骨器上整套的動物圖形,也是屬於這類節奏的排列的初期時代的。…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ugust 25,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幸而,我們可以說,這種區分也是不必要的。我們已經講過,這些宗教象征、部落徽章、產業標記以及字形等裝潢,除掉實際用途以外,都有審美的作用存在。所以,我們可以把它們看作主要裝潢之外的次要的裝潢。
為了不要重復,我們在此地就單舉一個例來說明吧。我們來談一談繪畫文字,那是離純粹的裝潢最遠的。我們不必舉中世紀的燙金字體,或文藝復興時代印刷品上的頭號字體,來證明文字的美術性質。
只要看看逐日送來的任何信件——只要不是出於村夫或書法大家之手的——就可明白了。書法的第一條件是清楚;但是還有旁的條件也是重要的。譬如某商人要征求一個助理員,他不但要求他書法端整,而且還須寫得漂亮。
就是不以謄寫為職業的人,也喜歡寫得清晰美麗——除非他們在學校時代就得了一種觀念,以為寫得最粗劣的字體,就是天才的明證。…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uly 1, 2020 at 9:00am — No Comments
我們現在已由原始裝潢中分出了字形,產業標記和部落徽章;但如果其中會不含宗教的標識和巫術的記號卻就很希奇了。我們在澳洲人的可朋圖形中,發見了許多符號,是又當靈物崇拜又當標識用的。
此外,還有澳洲的術士所用的魔杖——就是蔔杖和巫牌。魔杖上雕了許多花紋,有些可以看出是人像和動物的形像,但是大多數卻是許多古怪的圖形糾纏做一堆,我們不能把它們分開,更不能了解它們。這些令人迷惑難解的圖形,就我們所知,是只有這種魔杖上才有的,所以不能和裝潢相混淆,最多也不過和字形有些關系罷了。
我們在北極人刻在用具上的圖形中,發見的魔術符號不止一種;可惜那些記載都不足為研究那些符號的根據。14…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une 29, 2020 at 5:19pm — No Comments
關於澳洲人武器上的裝潢大多是部落標誌的圖形的知識,使我們明了我們在以前提到過的兩件事實,但是這並沒說明另一個事實——就是動物皮甲花紋和它們特殊的變化,之所以常被他們抄用的原因。
崇奉龐大動物的土人,——他們大都是如此——除掉用動物體上的皮甲花紋放在盾牌上,作為部落的記號和有力的崇拜物之外,顯然是沒有旁的好辦法;因為整個動物的身體太碩大了。但是他們對於“可朋”的尊崇之心,一面領導他們趨向這種自然的裝飾,一面卻又使他們忌避。
的確的,澳洲人是不準殺戮他們可朋野獸的;雖則禁例不十分有效的地方,他們有時也稍稍縱容他們自己一點兒。所以真的獸皮既不准用來做裝潢,就只有雕成或畫成圖形來代表。
那些圖形對自然狀態決不很真實:它們大多筆劃生硬,不像帶毛羽的皮革,倒象一塊編織品。這個事實,初看去會覺得是因為粗魯的澳洲人藝術手段太差的緣故。但是澳洲人在有些地方卻的確能表示是有天才的作家。…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une 29,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產業標記較容易和裝潢本身區別出來。我們早已經知道,幾乎所有的狩獵民族,他們各人的武器上都是有專門的標記;產業標記為什麼在狩獵文明時代會有這樣普遍的發展,是很容易了解的。因為受箭或矛擊傷了的野獸,不一定是就地死亡,往往會在別處發見它的屍體。在這種情形之下,獵者如果不能用附著在傷口上的武器來確定他的權利,則他必將失去他的獵得物。
一個澳洲人如果發見了一個蜂窩,就在樹皮上劃一個記號;這蜂窩從劃了記號之後,就成了他個人的產業,正如有著同樣記號的武器和用具一樣。但是有時候澳洲人的武器上的記號,是指制造者而不是指所有者的。據霍納雷(Honery)氏記載某一種部落說:“每一武器上都有制造者的標記。那些記號是彎曲或鋸齒狀的線條和刻痕。”11
可惜他的書上沒有插圖,使我們不能決定那些花樣是專門的個人記名或是前述的皮甲花紋。如果我們從…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une 1, 2020 at 10:39pm — No Comments
色彩在原始的裝潢藝術中,比式樣為次要。澳洲人打仗用的武器普通都是沒有塗彩過的;但是盾牌上的花樣卻全塗上多種的顏色。圖形中凹刻下去的線縫,大多用不同的顏料填進去——例如白色和紅色間隔著用。要不然就光用顏色塗畫上去。澳洲人在用具上用的顏料,和他們用以塗在身上的一樣。紅色和白色都很流行,黑色和黃色則比較地少見。那很少見的藍色,大概是由歐洲人那里運輸進去的。在五種顏色混用的時候,紅、白兩色往往用得最多。而且,也沒有人能夠發現澳洲人用裝飾顏料的一定原則。…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May 30, 2020 at 12:49am — No Comments
至於埃斯基摩等民族的裝潢藝術,材料豐富而生動,問題也就較少。北極人的裝潢品,大半都是出於自然界的觀察,這事實是用不著長期研究的。只要一看他們雕刻在骨制或木制用具上的圖形就可以明白了;刀上的鳥頭都表現得很明白,都是很容易認明的。用具的整體很多做成一種動物的形狀。
第九圖a是個骨制的箭擦子,雕成鹿形,b和c是兩個針盒,前者作魚形,後者作海豹形,在收藏人種學材料的任何地方都有類似物品可以看見。除了這些自由而自然的圖形之外,還有其他已經硬化了的便化形式的取材於自然界的花樣。
我們現在舉一個例來說,差不多在北極人的每骨制物品上,都有一種同一中心的小圓圈,中心有一隆起的點子。在大半的情形里是指的眼珠子,有些或許是太陽或月亮;但是在有些情形下,據我們看來是代表珠子,因為北極人和其他的低級民族一樣,對珠子是非常珍視的。
根據後一種解釋,則這個圓圈便不是自然界的臨摹了;這是裝潢藝術的第二類,在北極民族的藝術上是和第一類同樣重要的。…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May 25, 2020 at 9:00am — No Comments
部爾馬的報告解決了關於澳洲人裝潢的疑難問題。
它非但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說明這種事實,而且還指示出我們在以前為什麼不能說明它的緣故。
如果圖中已經將整個動物的全形畫出,那麼不論圖形是如何地變化歪曲,我們也一定能夠約略指出原物的類形;但是大多數的澳洲人圖形都是動物體上的一部分,而且他們原來都只要代表外皮上的花紋;尤其是在自然物體的形狀表示得非常圖案化的時候,難怪歐洲人不能確定它的用意。
我們的解釋法我們已經說過是不可以嚴格地證明的;不過那種把原始裝潢看成獨立的幾何形繪畫的舊說,並沒有較容易證實一點。…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May 1, 2020 at 3:59pm — No Comments
原始裝潢所摹擬的原型,實在很不容易追究。
我們熟視澳洲人盾牌上的曲折線形或菱形,或許覺得我們摹擬動物之說不免有點武斷;但是承認我們大半指證不出來,卻是更加武斷。當然我們能指證出來是一個奇事。
澳洲人的裝潢藝術就從來沒有人很有系統地研究過。就是在布拉夫·斯邁斯(Brough Smyth)的名著中,也不過草草的提了一下。實在說,沒有一個人曾下過苦功去追究當地土人這許多圖譜的意義。
那麼,在如此的情況下我們怎樣能夠正確地加以解釋呢?
第一、在事實上,低級民族的裝潢的研究(澳洲人的裝潢也應該作同樣的研究)的結果,大多數都是摹擬人物和動物的。例如,巴西部落的裝潢藝術,恐怕沒有地方有比它們再像幾何形的了。…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pril 29, 2020 at 2:09pm — No Comments
用具裝潢的發展程度,在較低文明階段里,比人體裝飾落後得多。最簡陋的翡及安部落已經有相當豐富的人體裝飾,而最進步的北方狩獵民族卻還只有很少的用具上的裝潢。
如果我們以為用具裝潢,就是把飾物附加在用具上的意思,則有好許多的原始人群,實在是沒有用具裝潢的。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布須曼人掘土用的棒上或弓上有什麼飾物,在翡及安有裝飾的制造品也是少有的珍寶。但是現在我們所要講的用具裝潢,是一種較廣泛的觀念。我們不但承認另加飾物為裝潢,就是對於一件用具的磨光修整,也認為是一種裝潢。…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April 24,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間隔在文明社會的窮人和富人之間的鴻溝,那時候也還沒有裂開。這也是真的,一個技巧高明的獵人,可以比技巧較差的得到更多的獵物;但在那種沒有保障,變動很大的生活情境之下,就是他們間最高明的人,也不能積聚財產,結果也不能不和別的人一樣的窮困。
我們之所以要充分地研究這種關係,是因為這種關係能夠說明原始裝飾形式為什麼很少變動。在社會高層中時髦風尚所以時常變更,完全是社會分化的結果。107 時髦,往往是從上向下傳的。
某一種時髦,在起初的時候,專在社會的最上層中流行;因此那種裝飾就可以作為服用者的階級和地位的標記。但為了這同一的理由,地位低的人往往會盡其力之所能,去得到這種時髦的衣著,因此過了一些時候,高級人穿的衣著就成為全國的服裝。…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March 1, 2020 at 7:50pm — No Comments
誘致人們將自己裝飾起來的最大的、最有力的動機,無疑是為了想取得別人的喜悅。我們總覺得裝飾是女性的天然權利,但在最低的文化階段上,卻總是男人比之女人更事修飾。102這種奇觀,初看似乎是一個違背我們理論的憑證,其實正是很有利於我們理論的一個左證。
低級民族的裝飾區分和高級動物間的區分相同,因為,它們同是受著男性是處在求愛者的地位這個事實所支配的。在原始民族間,和在高等動物間一樣,是沒有老處女的。女人無論如何,總可以結婚,而男人卻須用盡方法,才能得到一個生活伴侶。
例如在澳洲,大部分的青年男人都必須過很久的獨身生活。而在文明社會里,關係恰恰相反。誠然,在名義上求愛者還是男人,但在事實上卻往往是女人在那兒求愛,因此女人就不得不從事裝飾,而男人卻大都不大注意自己的裝飾。…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February 27, 2020 at 12:37am — No Comments
當我們開始研究時,文明民族的裝飾和野蠻民族的裝飾,似乎有很大的差異,以致我們很難看見原始裝飾的審美價值。然而,等到我們對原始裝飾的研究愈深切,我們就看見它和文明人的裝飾的類似之處愈多;而我們終於不能不承認這兩者之間,很少什麼基本的差異。
世界很少有幾樣東西能像裝飾品那樣,在文化進展的過程中,似乎變遷得很多,卻實在是變遷得很少的。文明並沒有使我們擺脫了,某幾種原始民族的極奇怪和極討厭的裝飾形式。
而正相反,最野蠻裝飾中最粗野的形式、瘢痕,倒在最高級的現代文化的中心還被認為是一種光榮,而且還認為是極足欣羨的。我們上層社會的子弟固然尊重澳洲式的劙痕,下層社會里的人也正在模仿布須曼人的樣子,很喜歡刺紋。…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30,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人體的原始裝飾的審美光榮,大部分是自然的賜與;但藝術在這上面所佔的意義也是相當的大。就是最野蠻的民族也並不是純任自然的使用他們的裝飾品,而是根據審美態度加過一番工夫使它們有更高的藝術價值。
他們將獸皮切成條子,將牙齒、果實、螺殼整齊地排成串子,把羽毛結成束子或冠頂。在這許多不同的裝飾形式中,已足夠指示美的原則來。它們正和主宰各文化階段的身體裝飾的原則相同——就是對稱和節奏。對稱是隨順身體性質的,節奏是隨順飾品性質的。身體的對稱形式,使他不能不作對稱的裝飾。
實際上,不論是原始民族的固定或活動的裝飾,都是用對稱式的,除非在某種情形之下,想從有些使人不測和不安的不對稱,求得一種可笑的或可驚的效果。有時劙痕和刺紋單在一面,這不是顯示他們不要對稱的配置,而是顯示那還沒有完成。
這類裝飾的完成,需要很久的年月。通常,皮膚上的不對稱的圖樣大都是未完成的;而完整的畫像卻差不多總是對稱的。…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9,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關於身體塗繪方面的原始色彩的美的價值,我們前面也已經說到。假使有人要賞鑒活動裝飾的顏色的效用,他既不能用自己的欣賞作背景,也不能就依一般人種學博物館中所見,而加以評論,一定要和他們的膚色連合在一起來加以考慮。
在我們的博物館里,將櫥櫃一律塗以白色、黃色或褐紅色,對於顏色的效用我們不但不能得到滿意的印像,而且常常會錯誤。98
澳洲人用袋鼠的白牙齒做的頸帶,在明色的背景上是很少感應的,但一用深棕色的背景對照起來看,我們馬上就能了解為什麼澳洲人喜歡佩帶它。凡明色的飾品,每為皮膚暗色的人所樂用,而膚色白皙的人也同樣的喜歡暗色的飾品。
例如,黃色的布須曼人,總喜歡用暗色的小珠作裝飾,而暗色的卡斐人則很討厭這種暗色的飾品。狩獵民族選作活動飾物的顏色,是和他們塗繪身體的顏色一樣的。…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6, 2020 at 8:49pm — No Comments
在我們記述活動的裝飾中,還沒有提起有一個原始民族——埃斯基摩人。
實際上,他們在這上面佔據著一個很特殊的地位。其他一切狩獵民族都是不顧衣飾專門追求裝飾,埃斯基摩人卻當置備一種抵禦北極嚴寒保護身體的衣著為其第一要著。
不過他們也並沒有忘記裝飾;只是以性質論,他們的身體裝飾並不能勉強納入,我們所分類的那些裸體的狩獵民族的範疇中。除了他們衣著上的裝飾之外,我們不能在他們中間找到頸項的、腰上的或臂部的裝飾。
他們用各種顏色不同的皮條修飾他們的裘裳,而在背後面前,特別是接縫處,掛上皮的流蘇、牙齒、骨和金屬的珍寶、銅鈴以及其他類似的東西。對於這些東西,女人至少也和男人同樣的多。此外她們又用一種臀部裝飾來區別她們自己,那是從背心的後面延出一條像尾巴似的東西,那東西一直掛到膝彎為止。…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December 8, 2019 at 4:24pm — No Comments
事實既如上述,現在就到了要問腰飾的用意到底是什麼了。這些腰飾是為了裝飾呢,抑或是為了掩蔽,大多數文明史家都毫不遲疑地認它們為掩蔽物。最近有一位寫《衣裳哲學》的舒爾茲(Schurtz)對於這種觀點給了一個極著力的表白。
他在引了幾個連起碼的掩蔽物還夠不上的例證之後,就告訴我們說:“羞恥觀念普遍存在的最好的證據,就是這些腰部掩蔽物的存在,這種掩蔽物是很難以其他的理由來作充分的說明的;”在第二頁上他又下了一個絕對的斷語,“衣服的起源,除了羞恥感之外,不能找求其他的理由。”91…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December 8, 2019 at 4:12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