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顯然,電視、大眾報刊文化娛樂版和互聯網等媒體導致了文學批評空間的重新分配,而且這種分配的一個向心力就是媒介。筆者讀到好幾篇論文,都帶著嘲諷的口吻提及了當下文學批評界一個看似可笑卻耐人尋味的現象:某些大學將教師在電視上做嘉賓、當主持、做講座者算成定崗、晉級的考評分數。而且最具戲劇性的是,即使是那些最激烈地批判過大眾文化和娛樂文化,以精英的姿態出現在文學批評領域的專家、學者,往往也是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來塑造其形象,而且他們的所謂專家、學者、權威人士的“身份授予”確是媒體完成的。比如說,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百家講壇”與其說是一個開放的學術空間,不如說是一個塑造學術明星的場所,在這裏講課變成了一種獲得明星身份的標志。電視的這一作用使人聯想起法國思想家布爾迪厄的“文化資本”論。布爾迪厄指出過,資本有非經濟的形式而且以多樣形態存在,其中有三種基本形態:
(1)經濟資本以金錢為符號,以產權為制度化形式;…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25, 2017 at 1:39pm — No Comments
以上這些,就表明攝影也好,電視也好,電子媒介是無法取代圖書的,也就是說電子文化是無法取代印刷文化的價值,但電子文化出現後對閱讀文化以淺表的、娛樂的方式進行了消解,它以“觀看”沖擊了“閱讀”。而經典文學作品大多是建立在文字閱讀基礎之上的,而且經典的文學作品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經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閱讀才感受、品評、辨別、篩選出來的。大眾的休閑性、娛樂性的閱讀一會排斥經典文學作品,二會導致人們的審美惰性,而加深對優美文字世界的疏離。
二、對教育權威的消解…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March 3, 2017 at 11:12am — No Comments
§§§第一節文學經典的當代危機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為什麽讀經典》在譯林出版社出版後,受到了不少讀者的喜愛,這位偉大的作家對西方文學經典的解讀確實令人嘆服。他在書的開篇《我們為什麽讀經典》中提出了十四個對“經典”的定義,也令人深思。如他認為:“經典是那些你經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一樣帶來發現的書。”等等。卡爾維諾對經典的定義主要是從閱讀的角度來闡述的,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天才的鑒賞家,他對經典的感悟應該說是比較準確的,事實上,中外文學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確有常讀常新、散發永久魅力的一面。…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26, 2017 at 2:19pm — No Comments
眾所周知,電影、電視和網絡都是依靠類型化的節目進行運作,如果誰要真正理解電視文化和網絡文化,一定要理解類型這一個概念。英國媒介學者就談到,類型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媒介分析工具,同時還和媒介生產互相聯系。可以說,電影、電視、雜志和報紙行業都或多或少地依靠類型運作。一些媒介公司和隸屬某些類型的產品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比如說英國悍馬電影公司(Hammer Films),在20世紀50年代末期和恐怖片聯合,還和兒童漫畫出版商DC湯普森關系密切,最近則與電視公司HatTrick聯合,這個公司最為普通的產品是喜劇。類型片能夠給潛在的觀眾創造出極大的預期,這也就意味著它對於節目制作者很重要。像《糖》(sugar)和J17這樣的年輕人雜志,雇主就希望雜志的作者和攝影師能夠從廣義上符合年輕女孩雜志市場的預期角度進行創造。我們能夠通過書刊出版商米爾斯與布恩出版公司(Mills and…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24, 2017 at 8:04pm — No Comments
電子媒介時代,人們期待整個社會給予娛樂化文學以理性的審視。同時,相信作家們也會在娛樂化形式下進行藝術的探索,進行人心的建構,相信在任何時代裏,作家都不可能是墮落的一個群體。作家在整體上來看,還是很純潔的,有理想的,他們有屬於這個時代的群體性的無奈,也有自我生存的需要,還有人文主義的價值關懷。事實上,從新生代兒童文學作家的創作整體情況來看,他們在藝術上是有理想的。如果說,以往幾代兒童文學作家是在充當兒童的引導者或老師的話,那麽今天的新生代兒童文學作家在做兒童的朋友,他們發現了兒童,也發現了兒童文學在這個時代的位置。從事娛樂化寫作也好,精英寫作也好,還是別的什麽寫作也好,新生代作家有可能在藝術上實現自己的超越,實現時代的超越。
§§§第三節電子媒介與文學類型化…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9, 2017 at 5:05pm — No Comments
§§§第一節電子媒介與文學轉型
文學界一般認為,20世紀中國文學經歷了三次深刻的社會轉型:一是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由封建專制形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轉型;二是1949年以後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轉型;三是世紀末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現代開放型社會主義的轉型。
其實,中國文學經歷了四次藝術轉型:…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6, 2017 at 9:58am — No Comments
誠然,文化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受到特定媒介的支配,而新的傳播方式和技術的興起都毫無例外地引起文化的變革。媒介在促進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乃至向後現代社會的轉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新世紀,信息時代、傳播時代和媒介社會的特征早已呈現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現代文化傳播媒介的出現和發展正在改變著人類生存的社會文化環境及其整個生活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心理和價值觀念。具體來說,媒介的變革對新文學發展的影響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7, 2017 at 9:33pm — No Comments
§§§第一節·觀察文學的傳統視角
對文學發展軌跡的歷時性考察是文學史書寫的基本形態,但這種歷時性考察通常又是以政權形態的更替來分期、劃代的,所以中國文學史有先秦文學、唐宋文學、元清明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之分期。這種文學史的書寫方式采用的就是一般歷史學教科書書寫路徑,對文學現象的分析往往也不能脫離重大政治事件(王朝更替或政權更替)和經濟轉型對文學影響的社會學分析。而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又是以達爾文“進化論”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為指針的,因此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一開始就染上了社會功利性,以為每一段歷史的演進都受制於階級矛盾如果我們來考察中國新文學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它的每一個前移的腳步都有著多種力量的運作。…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anuary 15, 2017 at 12:07pm — No Comments
網絡文化搭建了一個新的信息平台,在國家的政治結構變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提供了一個可貴的場所,而且這個場所能實現最大限度的平民化、圓桌會議化、多元化的對話。這就提供了新的民主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有賴於網絡文化自身的理性和節制,以及網絡法規的健全。網絡民主內涵意味著文化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獨斷聲音的消失,而使對話主義、多邊主義、多音對話成為常態。這對於制度創新無疑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對青少年成長而言,網絡文化確實也有一些積極的影響,網絡文化可能催生青少年的現代觀念,如效率觀念、平等觀念、全球意識等;網絡文化成為青少年新的求知空間和求知途徑,擴大了青少年的交往面,還給予了青少年脫穎而出的機會。
如現在許多少年作家就是從網絡文學中擁有了巨大的點擊率,並獲得網絡上的聲譽後,才開始得到出版社的關註和報紙雜志與電視的青睞的。…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December 20, 2016 at 9:35am — No Comments
文創是近日來非常興盛且受人討論的名詞,而現代人所謂的文創,其實本質上就是「文化產業」,在加入商業化的概念後,「文化產業化,產業化文化」的本意就是把文化當成產業經營,希望產業變成文化,向精緻文化看齊,希望文化界能與產業相結合。漢寶德在他的書中給予文化產業的定義為把文化產品予以大眾化,利用現代工業生產的方式,使廣大的民眾都可以擁有或欣賞,在這裡的關鍵字演變是大眾化。政府近年也積極推動文創產業,紛紛設立文創園區如松菸、華山以及臺北文創大樓等等。
文創的商機在哪?…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December 7, 2016 at 9:00am — No Comments
網絡遊戲第一值得警惕的是它可能使青少年產生認識上的模糊。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喜歡的網絡遊戲以“攻擊、戰鬥、競爭”類居多,長期玩飆車、砍殺、爆破、槍戰等遊戲,火爆刺激的內容易使青少年模糊道德認知,淡化遊戲虛擬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其次,網絡遊戲可能影響青少年學業。網絡遊戲不僅在青少年中制造“網絡成癮”的現代傳染病,還可能使他們荒廢學業和工作,讓社會付出極大的治理成本;而且令人擔心的是,網絡遊戲還傳播暴力、色情、邪魔等有害文化,歪曲青少年的主流價值觀,甚至葬送一代人的未來。因此,如何治理網絡遊戲產業並使之在贏利的同時朝著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是非常值得關註的。…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December 4, 2016 at 3:36pm — No Comments
核心提示:深圳作為“設計之都”,行業的設計靈魂和血脈與生俱來。作為家具行業,我們慶幸生活在這座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驅動著設計和創意的城市,而依托深圳家居文化創意園與深圳時尚家居設計周,通過引入全球優秀設計資源,將高端的設計水準帶入行業,深圳未來必將成為與巴黎、米蘭齊名的時尚之都。
回顧 2008
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
自2008年,深圳獲得“設計之都”稱號以來,深圳文化創意及設計創新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設計之都”以創意為核心覆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培育城市的創意基礎、創意環境和創意氛圍,賦予城市以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25, 2016 at 12:01am — No Comments
這件事使我得到北京知識界一些朋友的認可。這也給了我更大的活動空間,更多的做事機會。
1998年夏天,光明日報出版社的徐曉和我商量選題,我建議整理出版遇羅克的遺著,她十分認同,並邀請徐友漁合作。我們三人不到一個月就把《遇羅克:遺作與回憶》編出來了。徐曉原計劃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社領導提出要送審,於是,又轉到中國文聯出版社。
在編書過程中,我們一直設法與遇羅克的弟弟遇羅文聯系,找了許多線索都中斷了。直到開印前我在《南方周末》上發表了題為《遇羅克是誰》的短文,卻意外地接到了遇羅文的一個傳真。他看了報,通過編輯問到我的電話。聯系上的時候,那本書已經出了軟片,開印在即。只好請他寫了一個簡短的《跋》補在書末,來不及讓他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November 23, 2016 at 11:18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