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葛焱`油畫是若干年前了,現在是策展人
我來說一下,第一次上知乎,不對之處請猛戳。
操刀過展,也跟著大牛辦過展,與范迪安、王璜生、陸蓉之、張頌仁都聊過各自的策展經歷。先表明本樓主觀點,為節省大家的時間和流量:本人的觀點和Lawrence Li基本相似,但有區別。
如「螺旋真理」所說,“策展人”這個概念「被中國人玩壞了」,我部分同意。不同意部分在原因。個人認為“策展人”在中國的門檻太低,魚龍混雜,被玩壞。在具體展開前,先交代下背景。從小,家父那邊是學藝術,家母那邊是商科出身,讓我的個性,兼具藝術與條理,且接地氣。後來上大學,又在一所兼具人文氣質的美院訓練,不但提升專業能力,而且拓展人文思維。我第一次知道策展人這個職業,是通過90年代的《藝術世界》,那時我初三;後來進大學,會有些大牛來學校講座,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策展人這個職業,那年我大二;再後來,讀研,跟著導師開始做策展,那年我研一。背景基本上交代完了,接下去聊……
為何出現門檻低的情況?
因為在中國,凡是搭點邊的人都可以成為策展人。比如,畫廊老板、高校老師、藝術家、設計師等等。如果這個行業的利潤空間達到沸點,我敢說,煤礦老板和搞能源開發的主兒也去爭著當策展人。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行當的利潤率非常高。
在我看來,策展人需兼備三種能力:個人素養、專業能力、商業運營。個人素養包括策展人要有做展覽內外線的能力;專業能力不僅需要經過系統性訓練(比如,繪畫、寫作、研究、攝影、設計等)後,形成一種藝術品位,而且需要把思考的量化,轉為質變,把握展品與主題之間的對應關系。有些策展人喜歡拋出一個高深的展覽主題,看似非常學術,卻沒有緊緊結合展品;商業運營能力,也是需要的。不是說學術性的,就要排斥商業。策展人應該把場內的展覽和場外的商業推廣,或線下活動結合起來,不僅帶來更多人氣,而且對展覽本身也是一個不錯的評估。
天花、墻壁和地面到展櫃非常統一。這是當時2F空間設計。
1. 個人素養
策展人需要搞定展覽內線的能力。
展覽作為一個項目,需要在機構內進行立項。你的boss要在財力、人力、物力上給予莫大的支持。因此,對於策展人來說,一個是要說服你的boss,還有一個是要建立你的團隊,給你的隊員們信心。溝通能力。說服能力。勇氣與擔當。
策展人需要組織展覽外線的能力。
展覽一旦作為項目被確立後,要同時進行兩件事情:一個是找外部的合作關系,即展覽外線;還有一個是把內容做精,這個我會在第三點里重點說。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只要把內容做精,外線不是那麽重要。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至於這個外線是什麽?媒體、外事機構、基金會、學校、社群。如果你搞定大boss有很高的預算,我覺得可以請個牛逼點的公關公司,幫你張羅外線。比如Dior小姐展,公關公司邀請到國際巨星娜塔莉·波特曼、章子怡、宋慧喬、倪妮、Angelababy、霍思燕、王珞丹、葉璇、景甜、趙又廷等腕兒。這些資源對媒體的吸引力極大,使觀展人數爆棚。又比如,新媒體展 —— 虛擬蛻變 5+5。主辦方是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文化處,調動各方的資源,非常厲害。
如果預算不夠,只能拼策展人的rp,用內容去感動外部資源。策展人在這個環節的能力,可以歸納為說服、應變、規劃能力(比如,展覽預熱、中期、末期的媒體發放量和話題討論。)比如我經手的展,知道光有藏品,是遠遠不夠,還需要設計師資源,最後以人脈和方案,成功說服設計師拿來作品。
2. 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包括很多,個人認為:精準、設計、細節能力對於策展人的素養而言比較重要。
l 精準能力:避免理論很牛B,展品很2B
對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是,策展人不僅要有很強的理論高度,同時還得找到“對”的展品。07年有個“悟像化境”的油畫展。策展人是曹星原先生(已故美國中國繪畫史研究大牛高居翰的太太,她是加拿大UBC的美術史教授)。我和她聊過。這個展不好做,因為理論太抽象,若沒有妥帖的作品支撐,展覽會做成理論很牛B,展品很2B。但是曹會畫畫,她知道如何畫,也知道什麽是她想要的好畫;還有一個,她在央美和加州伯克利大學受到系統的繪畫史訓練。最後,這個展覽做得理論很牛B,展品也很牛B。
l 設計能力:切忌四平八穩
策展人需要空間設計能力。一個是,把自己作為參觀者,設計參觀路線。策展人利用展墻,劃分空間,延長或縮短展線,制造“迷宮”一樣的空間;另外一個,策展人也是個魔法師,要讓展場充滿“氣”,搭配文字+設計+擺放+燈光+聲音,調動觀眾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的四感。
我參與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展”,發現大師畢竟是大師。他設計的參觀動線,讓人感覺進入日本園林。最大的體會是,剛剛從一線天走出來,又進入一片開闊的草原。
對於異形空間,要像修剪樹枝一樣,清理掉。這是當時1F的斜角屋頂,原就做了一個平頂。你不要小看頂,因為它處理不好就會”漏氣”。上一張Dior小姐的展場照。它用的空間頂部是一個弧形,很漂亮,但在我看來,展覽沒有了頂,氣就漏出去。
原“設計中的設計”1F斜角屋頂處理前後對比圖。
而Dior小姐展的弧形屋頂沒有做處理。
l 細節能力:成敗就靠它
展示方式的處理能力
Dior小姐的展台處理,精致簡潔
原設計的展台更講究。他預留出每件展品的空間,利用逆光,襯托展品的材質。在此處,Dior小姐的做法,完全逆向。我們來看一下。
這種做法比較常見。我們總是習慣用加法思維,展示作品。
打燈的能力
Dior小姐的燈光細節,關鍵的重點在於投影,都是滿滿地專業性。
還是Dior小姐的打燈細節,展台底部居然出現蓮花瓣暈染感,有種想哭的沖動
虛實交錯的燈光打法,還是在Dior小姐展上。
再上張更高級的打法。參看原大師把燈用得如玉一樣潤。這種打法一般對燈的要求比較高。往往先用一個大點的射燈做一個底調,再用點射燈照亮主體展品。此時用玻璃罩在展品上,通過玻璃折射出環境。細節啊,細節。
3. 運營能力
一個好的展覽不應該是,開幕時門庭若市,開幕後門可羅雀。所以策展人要有運營能力。觀眾和票房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標。若細分指標,策展人要有預算與風險控制能力、談判能力、渠道推廣能力(線下策劃能力)、受眾關系維護能力。
預算與風險控制能力
這項能力非常重要。它是衡量展覽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策展人花10w,是否能收回成品,是否能盈利;花了100w,是否能收回成本,是否能盈利。策展人要告訴投資人,這個錢花得是否值得。除了政府,任何投資人都會看回報率,這是殘酷的現實。所以,策展人此項能力,顯得非常關鍵。就以我經手過的項目而言,大的花個100w,1.5個月,賺個200w。這個利潤率算是可以了。小的花個10w,3個月,最後也能賺20w。當然,任何成功都是要花學費滴,我也經手過,花50w,最後連成本都沒有收回的展覽。總之,對預算和風險的控制,需要時間歷練。
談判能力
策展人具備這項能力的話,要把成本往最小地壓。與合作者、乙方談判時,能讚助滴,最好讚助,不能讚助滴,就砍價了哈。
渠道推廣能力(線下策劃能力)
Comment
不鳥萬如一
1. 社交能力 / 人際網絡2. 研究 / 寫作能力3. 統籌能力第一項讓你能請到藝術家、拿到藝術作品來展覽。例如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正在做的意大利未來主義展覽,你如何知道這些作品在全球哪些私人藏家或機構手中?如何聯繫他們並說服他們把作品借你?第二項讓你知道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展覽什麼藝術,並把你的想法形諸文字,印成展覽畫冊的前言。第三項主要就是處理籌備和布展時的各種瑣事的能力,例如藝術家要求室內全黑,但房間角落的通風口總是漏光,展覽還有兩小時開幕,你去哪裏找什麼材料來遮擋通風口?三者同等重要,不過如今很多策展人——尤其是當代藝術的——只有第一種能力。* * *策展人這個概念並不如本版「螺旋真理」所說,「被中國人玩壞了」,要說玩壞也是先被歐美人玩壞的。職業頭銜往往有實際的考慮,就像投資機構裡的「副總裁」並不像聽上去那麼高階一樣,策展人這個聽起來很時髦的詞,本身也並不代表著專業能力、思維深度、或是藝術品味。傳統博物館內的策展人對研究能力、學術能力的重視,會讓他們看不上體制外的野生策展人。(有點像科學家和民科的區別。)但野生策展人面對的往往是當代藝術,也就是正在發生的歷史。這樣一個價值觀和話語系統都還沒有穩定下來的領域,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研究能力。對於這些策展人,我更願意把展覽執行層面的完成度作爲評判標準。說真的,能讓我站在警戒線以外不費力地看清作品說明標牌上的字,就值得加 50 分了。陸思培提到了「提出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策展人做的事情和媒體編輯是一樣的。或許這也是爲什麼 curator 一詞可以方便地被人挪用到媒體領域(即 content curator)。一場執行不到位的展覽,就像錯字連篇、編排混亂的雜誌專題一樣,就算提出了問題又怎麼樣呢?此外,對於提出問題這件事,展覽真的是最好的工具嗎?
兩個小太陽
作為一個會展專業畢業,從事會展工作一年以上,參加了若幹個實習項目的人,我不敢說我的答案是絕對準確,但是我的答案應該是比那些純理論更貼近實際的。我在一年的會展從業期間,也考慮過成為策展人,經過一些考證和資料收集,我逐漸放棄,現在轉行做了行政,只求月薪能到7k。做展覽的話,新人一般不到4K,而且感覺沒什麽希望,也比較累。言歸正傳。理論層面上——策展人應當: 一、具備藝術史、藝術、藝術美學相關的碩士學位,接受專門的藝術教育課程,你有以下幾個渠道:1 大學(去英國學習藝術策展,博物館藝術研究,但是留下來工作很成問題,如果不能留下來又很可惜)2 博物館協會3 索斯比,佳士得二、(無償)參加一些畫廊或歷史遺產協會,積累藝術品知識三、多去公共/國家/州立美術館或私人畫廊做以下事情:1 努力學習藝術,時刻培養對各種藝術的興趣愛好,具備評估藝術品價值的能力,盡可能接觸藝術作品,關註拍賣2 進入一所藝術院校取得有關藝術史方面的學位3 學習有關新聞報道、公共關系、溝通技巧方面的知識,為藝術家寫評論是必備素質4 去藝術工作室與年輕藝術家組織展覽5 無償為博物館服務,爭取名字出現在扉頁上6 為當地藝術家策展現實是——策展人是那些:你去看看那些藝術展的策展人,查查他們的背景,你就會發現,不論中外,策展人都有個主業,在國外,策展人多是藝術家,在中國,策展人多是美院教授,沒有人會把策展當成是主頁,況且展覽不能賺到什麽錢。如果你不學藝術,不懂設計,就不要妄想做策展人了,光是想,你也該知道那有多可笑。如果你覺得掙錢多,那我勸你別看著這條路,走條室內設計的路可能都比現在大家嘴上的展覽實則是銷售機會要大一些。學習了會展,沒有學設計,出來就不是策展的,就是做銷售的。策展,聽著好聽,可遇不可求,等你設計領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了,自然而然就一呼百應成為所謂策展人,但是這樣的一呼百應能有幾次呢?雖然我的回答可能有失偏頗,但我覺得那些過於理論或是流水式的回答不具有幫助性,當然我對會展前景的不看好和我個人的從業經歷有關,樓主也可能會不一樣,但這些確實是我真實體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以上。這條答案發表以後,吸引了很多會展專業的孩子們來問我紙條明路。老實講,我真的有點慌。雖然我也覺得人生的歷練都是公平的,你可以自己去充實,自己去把每件事情做好,但我真心不建議大家再往火坑裏面跳。沒有別的辦法,要麽認命,要麽,咬著牙,邊學習邊工作,等待轉行的機遇。當然你們也可以畢業以後直接轉行到公關,廣告,跨度不算太大。這真的是一個不咋地的行業。此篇回答的其他熱評,都和我不在一個世界。我可好歹還算個一本。。同學們,想想你們的前途,不要跳火坑,好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56951/answer/30368787
來源:知乎
《博物志》主播·婉瑩
看到之前的回答感覺大家說道策展人都想到的是藝術品展覽相關,不管是古代的書畫古董還是當代藝術。而事實上藝術相關的展覽只是展覽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歷史,科技,自然等等的展覽。當然,就像螺旋真理說的,策展人這個概念……就是快被玩壞了。天朝一說到策展人,大家腦子裏對應的角色,也正如螺旋真理所說,是類似於項目經理的角色。所以我現在在沒有合適對應翻譯的情況下,都寧可直接用curator,避免歧義。說道這裏要反省,我自己在學博物館學之前一想到博物館,想到展覽,想到策展人,也的確是先想到藝術類策展人。我想這與我們國內的展覽大環境有關,一說去看展覽,總是要看點什麼“東西”。另一方面國內的歷史人文類博物館做的展覽大部分都還停留在上世紀水平,讓觀眾提不起興趣(也可能是我見識淺薄,沒在國內見過什麼很好的歷史人文類展覽),導致在說到策展人的時候,這一方面就被直接忽略了。----------於是補充一下歷史人文類展覽策展人的工作日常-----------------------我由於目前在加拿大歷史博物館(之前的加拿大文明博物館)實習,給curator做助手,所以一下回答說的都是根據加拿大一地一館的情況做出,顯然不能代表國內現狀,但可以簡單地體現北美博物館策展團隊的工作狀態。首先,歷史博物館裏的curator都是歷史學者,全部都是博士,很多以前還是大學教授。與其說他們是中文字面意義上的“策展人”,不如說是研究員更恰當。他們的日常工作是讀書,查資料,寫報告,在各種數據庫裏搜尋恰當的展品,照片,或影響資料。簡單地說,他們是為展覽提供幹貨的人。我作為他們的助手,就是在他們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丟給我二十箱檔案,告訴我他們大概想要什麼,然後我就去翻這個故紙堆。或者他們已經有了某個研究的方向,但是自己又沒時間一本本書去讀,一個個人去問,就輪到我上。我啃完書了給他們寫個短報告,他們再在這個基礎上決定要不要繼續研究。然後,至於說其他的各種工作各項職能,都有團隊裏另外的人去做,curator跟他們之間是協作的關系。一般來說結構是這樣:博物館董事會--〉博物館高層--〉博物館研究展覽部門--〉項目經理--〉curators,設計協調,外部協調,財務管理,後勤保障。- 項目經理負責“what to show" (這是他老人家原話),就是把握大方向,拍板和搞定各種老板的。- curator職能上述已畢。- 設計協調是負責布展設計,根據博物館的不用和項目的不同,這個職能可能是博物館內部設計是進行,也可能是外包給更大更專業的設計公司。- 外部協調,這個組的人就是出面跟外面一切打交道。比如curator看上了某家博物館的某個展品,要通過租借或購入的方式納入展覽,就要他們去聯系操辦。再比如與讚助商,博物館其他部門,媒體,參觀學生等亂七八糟接洽。- 財務,就是財務……博物館都很窮的,辦個展覽精打細算,管錢的在團隊裏的地位通常是僅次於項目經理。- 後勤,幫助大家辦理各種手續,比如出差,請假,報銷,顯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角色。conservation在我這個博物館是單獨的一個部門,展品平時的儲存,上展撤展的養護和檢查,修覆保養,拍照存檔,都是他們。這群人很酷的……展覽最後的安裝搭建,有的博物館有自己的施工隊,有的也是外包。而搭建好了往裏擺放展品,又還是conservation的人來做。時間安排也跟國內或許有些不同。一個展最低都是準備兩年,通常是三年,也有準備十年八年的。前期研究付出的時間精力是超出外人想象的。curator為了提供那點幹貨,都是一天八大杯咖啡地喝著……總結起來,策展人這個概念在中國有中國本土化的理解。我這答案只是提供一個與這個理解不同的例子,供辨析。
博物館、藝術 話題的優秀回答者·螺旋真理
一般來說,我對國內“策展人”做了分類:一類策展人供職於文化機構,展品選擇範圍、資金、場地、工作團隊的來源都較為固定,需要策展人組織好先置研究、做好技術與內容角度的規劃、相關文本以及施工實施;其余兩類則多見於自由策展人或是策展公司,一類是以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為基礎,需要總結出主題、指導藝術家再創作、落實經費、場地、組建工作團隊,形成藝術家個人展覽;另一類是已經有了既定主題和大概方向,收集了一些藝術家的作品,需要籌措資金、確定場地、抽出主題、落實展覽,表現為某某某藝術雙年展之類。以下表述,專職供職於文化機構(博物館、美術館)的策展人:策展人這個概念其實快被中國人玩壞了,Curator這個詞還是翻譯成研究員比較好,以中國目前博物館三部一室的條塊劃分,並不適合Curator的生長。Curator個人以為類似(僅僅是類似)於項目經理,作為一個展覽的實際負責人,必須對展覽策劃、相關領域的收藏、展覽設計制作、教育活動、展覽評價等一整套生產鏈都掌握或了解,還要有一定的學術背景和公共關系積累。翻回頭來看這個問題的回答,我現在敢斷言說大家對Curator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全不同,美國博物館協會策展人倫理道德規範中指出了策展人的定義:策展人是知識淵博的、經驗豐富的、或者在與博物館的目的或使命相關的學科受到教育的人群。策展性角色和職責在博物館群體中和博物館自身內部都呈現出廣泛的不同,並且也可能由被冠以其他職務名稱的工作人員來滿足。
根據他們的工作義務,博物館策展人也許需要做以下部分或全部的工作:
在他們的領域中保持學術發展的前沿性:開展原創性研究並發展新的學識,以貢獻給他們所在領域的、以及作為整體的博物館職業的知識體的進步。
給博物館的收藏提供收購和處理物件的建議。
承擔藏品的全面保護和發展的責任,藏品的類別可能包括工藝品、藝術品、標本、歷史建築和知識產權。
基於美國博物館協會、策展人委員會和其它相關專業機構定義的、被廣泛接受的職業標準和最佳實踐,擁護和參與有關藏品維護的機構性政策和程序的規劃。
開展研究以識別藏品中的材料,並記錄它們的歷史。
闡釋屬於博物館的、或租借的物件。
發展和組織展覽。
為博物館的教育項目和教育性材料做出貢獻,如撰稿等。
支持和提供公眾使用收藏。
發展或撰寫專著、論文、研究文章和其他原創性思想的產物。
代表博物館出席媒體活動、公並集會、和專業會議和研討會。
保持所有州、國家和國際法律的當前性,特別是因為他們與博物館藏品中的物件有關。我想還是應該回歸到這個原點來討論策展人所需資質。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56951/answer/31355186
來源:知乎
葛焱:策展人需要哪些資質?(III)
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一直有繼續關註,不得不說大家對策展人的角色充滿了誤解。大部分的回答把策展人說得像個“皮條客”,可能跟國內現狀有關系,但要讓真正的策展人看到該多麼欲哭無淚。先簡要說下我這個回答的背景:首先展覽涵蓋的學科不僅是藝術,還可能是歷史、自然、甚至綜合性跨學科,不同類型的展覽可能有不同的策展傾向;展覽也不全是商業化的,像排名第一的答案裏提到的許多展覽背後都有潛在的商業動機,這些展覽或是作為一個品牌的公關活動,或是像很多現代藝術展一樣借助展覽的推力來銷售作品、提高作品價值,而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在策展方面會采取與他們不同的策略。根據不同的背景,對策展人的資質也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我會嘗試闡述在博物館語境下策展人的一些共性,以供參考。關於什麼是策展人:引用一段談論美術館策展人的話:“我們今天在國內所理解的策展人,其實是體制外的獨立策展人概念。這個獨立策展人是跟著國際藝術節或雙年展出來的,通常是一個臨時的項目。所以,這些策展人要有十八般武藝,既要有學術,又要會推銷,還要找讚助,其實看起來更像一個生意人⋯⋯美術館體制內所需要的策展人, 其實就是一個做學問的讀書人,是一個研究員的身份。策展人原本就是屬於美術館的一個職位,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策劃、舉辦、研究展覽,以及教育推廣。 ” (摘自:蔡濤《美術策展人的現狀》)至少從這番話裏我們可以看到,體制內外的策展人並不能混為一談。比如現在排名第一的答案談論的就不是體制內的策展,而是上述引用話語裏描述的獨立策展人,而且還是當代藝術方面的。我覺得這類角色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廣度上,都不具代表性。因此先明確一點,以下談論的策展是指體制內的策展,也即是作為文博機構裏的一個職位。關於策展人的工作內容:要談論策展人需要哪些資質,先來看看這種語境下策展的工作內容具體是什麼,與展覽中其他工作之間是怎樣的協作關系:
借用The Manual of Museum Exhibitions書中的圖表,雖然描述的是歐美博物館開展展覽的模式,但中國博物館的發展在大方向上一直以歐美為標準,可以作為參考。展覽內容專員(Content Specialist)包括了策展人、研究員和藏品管理員等博物館工作人員,借用The Manual of Museum Exhibitions書中的圖表,雖然描述的是歐美博物館開展展覽的模式,但中國博物館的發展在大方向上一直以歐美為標準,可以作為參考。展覽內容專員(Content Specialist)包括了策展人、研究員和藏品管理員等博物館工作人員,策展人的工作是針對“展覽內容”(content)開展的。
再看看書中另一張圖表,展示了策展(Curatorial)的工作與其他展覽前期相關的工作一起屬於核心的展覽團隊,而這個團隊與館長(Director)、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之間的溝通由項目協調人(Project Coordinator)協助,館長主要負責決策和提供意見,項目經理則負責在有限的預算和時間內落實符合設計的展覽布置、安裝。書裏列舉策展的工作具體為這幾個方面:Formulating the exhibition concept 籌劃形成展覽的概念(展覽的中心思想,即展覽是關於什麼的,為什麼要做這個展覽等問題。書中認為這一點是策展工作的核心。)Curatorial research 策展研究(發展和支撐展覽的概念、藏品及其他形成展覽的材料,研究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展覽的實現。)Collection evaluation,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藏品的評估、選擇和發展(制作展品清單,考慮租借、征集展品等問題)Documentation 藏品記錄(為說明牌提供信息,以解釋展品)Conservation 藏品維護(在達到展覽目的和降低藏品損壞風險之間折衷,常需要conservators、策展人和其他博物館人員之間的協調)Preparation of the exhibition brief 為策展陳述做準備(這份陳述是對展覽內容和目的的總結,作為團隊成員在制作展覽過程中可以參考的一個檢驗標準)當然了,根據具體的分工、展覽的性質等實際情況,上述這些策展的具體工作有時候不一定只由策展人來負責,有些工作可能由其他成員分擔,尤其像藏品的記錄、維護,常由藏品管理員(Collection Manager)分擔;但是策展人至少需要參與、顧及到這些工作的開展。正因為策展人需要考慮和顧及其他方面工作的開展,他們需要對展覽的其他工作(如展品維護、展覽設計等)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在現實中,策展的工作在不同的單位各有各的做法,大機構分工可以更細更專,而小機構就是一腳踢的狀態。個人認為,因為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在理想的狀態中,策展的工作應該要和項目經理、項目協調人等區分開來,更要跟市場推廣分開:項目的整個時間和預算的安排、控制和監督,應該由項目經理或協調人統籌,而展覽的推廣和宣傳明明可以交給另一個人幹的,就更不要讓策展人分心了。如果有條件,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交給其他人負責,大的博物館常設有教育推廣部門。因此,統籌項目的能力我認為並非策展人必備的技能,因為它所針對的對象從展覽的內容變成了整個展覽項目,也有實際操作上的困難(並不是不能,國內外有很多優秀的策展人都證明了這一點;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思考這是否真的是一個合理的機制):一個統籌全局的人也許很難深入細至每一件展品的研究調查中,反之亦然。策展人的整體意識應更多傾註在如何與其他職責的成員協調、如何在構想展覽內容的時候同時考慮和顧及展覽其他方面工作的開展,而不是同時負責處理其他方面出現的問題。但是,不讓策展人負責這些,並不代表他不需要參與這些工作或具備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反過來說,策展人具有的眼光、素養、經驗等等,常常是在一個團隊裏發揮出來的,而非獨立的工作中。一個展覽項目需要的不僅是一個策展人,而是一個完整的團隊。由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到,展覽的團隊成員多樣,互相之間的合作和溝通,需要團隊每一個人的努力。一個展覽的概念應該是整個團隊坐在一起敲定並以此為起點逐步發展的,而不是策展人一個人一拍腦袋下的決定;盡管策展人負責最終概念的形成,也常會因為經驗和vision而對該階段施加重要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但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策展人需要傾聽團隊內外的聲音(包括需要做一些觀眾調查),一個項目的完美執行需要每一個成員從心底對項目的認同感。所以在團隊中的溝通和協作能力,有時候是策展人所需要的能力中容易被忽略的。例如,如何提出一個說服全部成員的想法,如何讓他們沒有偏差地理解自己的提案,等等,這些都是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技巧的地方。社交和處理人際關系能力幾乎是大多數職業都會要求具備的能力,對於策展來說也不例外。團隊合作的能力屬於這個範疇,但僅限於機構內部也是不足夠的,因為有些博物館會聘用合同工來分擔展覽中某些工作(尤其是布置安裝階段的工作)、有些會與其他機構組織合作舉行展覽,這就需要策展人具有與各種人打交道的社交靈活性。策展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展現(present)和詮釋(interpret)展品,因此我認為策展的核心能力是一種類似偵探般鋪天蓋地搜羅藏品的相關信息、又能利用這些信息如教師般諄諄善誘的能力。這其中包括的寫作、研究、調查、分析、溝通等能力就不一一列舉了。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56951/answer/24384876
來源:知乎
葛焱:策展人需要哪些資質?(II)
以展覽為主線,策展人具備策劃線下活動的能力,選擇相關渠道推廣的能力。在這個自媒體時代,若想烘人氣和拉票房,策展人必須具備2種利器的能力。
還是以小成本展覽為例,策展人需要搭配不同時期的推廣渠道能力。受眾關系維護能力此項能力,為下次展覽打基礎。策展人要有維護受眾關系的能力。把受眾群牢牢培養成鐵桿粉絲。具體措施包括:回訪受眾、受眾互動等。策展人收集完數據後,可分析總結如下信息:比如,展覽的主題、票價、受眾群體。以下是圖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56951/answer/30737693
來源:知乎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