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圖校友's Blog – October 2022 Archive (2)

傅修延·聽覺敘事初探(14)

「重聽」之「聽」有多種形式。「聽」的對象可以是單部作品,也可以是多部作品的組合——如「聽雨」、「聽禽」、「聽鐘」與「聽琴」等,僅陸遊一人便有「聽雨詩」數十首之多。[22](P66-73)



由於文學傳統的影響,某些聲音特別能激發人們的文思,對聞聲之作分門別類整理歸納,應是「重聽」經典的題中應有之義。為了避免「重聽」過程中的「以目代耳」,當前還應大力提倡恢復諷詠、誦讀等傳統「耳識」方式。



鄭樵《通誌·樂略》之問似乎是向今人而發:「古之詩,今之辭曲也,若不能歌之,但能誦其文而說其義,可乎?」現代人閱讀之弊在於只憑眼睛囫圇吞棗,而從聽覺渠道重新接觸經典,相當於用細嚼慢咽方式消費美食,曾國藩《咸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諭紀澤》如此告誡:



「《四書》《詩》《易經》《左傳》諸經,《昭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15, 2022 at 12:50pm — No Comments

傅修延·聽覺敘事初探(13)

當然,聲音摹寫的文野之分並不是那麽絕對,「咯當咯當」的聲音之所以在《紅樓夢》中響起,是因為此時的「聆察者」為來自鄉間的劉姥姥,象聲詞用在這里可謂恰到好處。



杜甫《兵車行》首句為「車轔轔,馬蕭蕭」,尾句為「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擬聲」在這里與樂府詩的民歌性質甚相契合,更何況詩句假設為「路旁過者」與「行人」之間的問答,鐘惺、譚元春《古詩歸》甚至說詩中可以聽到《木蘭詩》「爺娘喚女聲」的回響。



聽覺敘事與古代兵法一樣講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沒有什麽永遠不變的規則,只求能創造令人滿意的敘事效果。當然,如果將《詩經》以來的經典逐一「聽」來,「擬聲」的運用確有每況愈下之勢,先秦時期的許多象聲詞到今天已成古董,聲音事件在整個故事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小。…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7, 2022 at 7: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