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修延·聽覺敘事初探(13)

當然,聲音摹寫的文野之分並不是那麽絕對,「咯當咯當」的聲音之所以在《紅樓夢》中響起,是因為此時的「聆察者」為來自鄉間的劉姥姥,象聲詞用在這里可謂恰到好處。

杜甫《兵車行》首句為「車轔轔,馬蕭蕭」,尾句為「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擬聲」在這里與樂府詩的民歌性質甚相契合,更何況詩句假設為「路旁過者」與「行人」之間的問答,鐘惺、譚元春《古詩歸》甚至說詩中可以聽到《木蘭詩》「爺娘喚女聲」的回響。

聽覺敘事與古代兵法一樣講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沒有什麽永遠不變的規則,只求能創造令人滿意的敘事效果。當然,如果將《詩經》以來的經典逐一「聽」來,「擬聲」的運用確有每況愈下之勢,先秦時期的許多象聲詞到今天已成古董,聲音事件在整個故事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小。

不過,對這種數量上的減少應作更進一步的辨析:聽覺敘事實際上是變得更為精當和靈活了——許多名篇巧妙地將聲音事件作為點睛之筆,放在文本的關鍵位置,作者對其著墨不多,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卻非常深刻。除前引多例可為此作證外,《儒林外史》第55回的「彈一曲高山流水」也非常典型:

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那些鳥雀聞之,都棲息枝間竊聽。彈了一會,忽作變徵之音。淒淒宛轉,於老者聽到深微之處,不覺悽然淚下。自此,他兩人常常往來。當下也就別過了。

小說就在這樣的「變徵之音」中結束,作者此前用濃墨重彩刻畫儒林醜類的嘴臉,對兩位世外高人的雅聚只揮灑了寥寥數筆,但由於這一聲音事件處於整部作品的「壓軸」位置,且與第1回同類性質的「王冕畫荷」構成首尾呼應,「禮失而求諸野」的敘事主旨因此獲得放大與突出。「曲終奏雅」(又稱「卒章顯志」)的手法在古代文學中屢見不鮮,聲音事件於恰到好處時登臺亮相,往往能收「一錘定音」之效。由於耳朵與心靈之間的特殊聯系,聲音觸發的感動可以說無與倫比:張祜《宮詞》對此有生動形容——「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傾倒了古往今來多少讀者!

作者簡介:傅修延,江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 南昌 330027,原刊:江西社會科學,2013 年 05 期)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