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總以為,從臺北到花蓮的北迴線,是我生平中所見過的、最美麗的一段鐵路。
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車程之內,北迴線不但歷經了現代化的大城市、山中的小鎮、濱海的小城,更穿越了高聳壯麗的山脈,乃至於一望無際的藍色太平洋。也因此,每當我ㄧ搭上北迴線火車,望向窗外,隨著景色的變化,我的心情便要忍不住跟著明亮而愉快起來。
火車一離開松山站,不出二十分鐘左右,就會告別了城市中密密麻麻的樓房,而進入東北角一帶的山巒。
(Feature Photo:台灣花蓮清水斷崖…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30, 2014 at 12:52am — No Comments
二水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所以在去到二水之前我心裡覺得有點害怕,很怕我會在二水迷路,所以鼓起了勇氣在G版上頭揪團帶我一起去。
揪團揪了幾天,我的信箱一直連隻蚊子都沒有飛來,而且連原本預計的班底熊都因為感冒而取消赴約。直到10號的淩晨,才終於又收到一封來自史密斯的參團郵件。
於是乎,星期日的二水團,組成的成員數:3人。
…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27, 2014 at 8:26pm — No Comments
秋風挾著絲絲冷雨,往我的單薄長袖衣裳裡鑽,雖然打著傘,卻也抵不住雨勢,棉質長褲吸水功能甚佳,膝蓋以下已經濕了,鞋襪更是咯吱咯吱響,而我的腳又慣性抽筋了。
這一切的狼狽都比不上失去方向的惶惑與焦慮,首爾,東大門,好多大型購物中心,但,我們要找的地方到底在哪裡呢?啪噠,雨水落在地圖上,發出聲響。
二十幾年前我參加旅行團,來過還沒改名字的漢城,住在華克山莊賭場酒店,只記得搭乘遊覽車去了幾個宮殿,一、兩座寺廟,在路邊小攤買了烤白果,讓母親重溫北方童年的味道,除此之外,一切模糊。
(Feature Photo: Hi...…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26, 2014 at 9:54pm — No Comments
很多人一聽說要去九份,就連忙說「要去自己去,千萬別找我!」因為九份遊客多到連鬼都不想去。
觀光客的九份是往上發展的,搭車來到台陽公司(以前的金鑛大戶)停車場,隨意找條小階梯上山,每條路都通往老街,然後擠著吃芋圓,講究的人指定要吃九份國小門口的阿柑姨,吃完之後也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便下山找海鮮了。
(Photo Credit:…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24, 2014 at 10:02pm — No Comments
和所有熱愛旅行的人一樣 , 我也曾經在黃昏的巖岸上佇立 , 就為了等待那夕陽 , 像一粒失了重心的火球一般 , 突而從海平面的遠方墜落 , 將暗黑的天色綴上點點星光;像背包裡永遠私藏著一本筆記的旅行者一樣 , 我也曾在北國積雪的一個荒村裡 , 將厚厚的皮靴踩進雪堆中 , 希望留下的腳蹤 , 從而能寫進空白的紙頁上 , 將遙遠的旅次帶回給家鄉的友人和讀者。
這幾些年來 , 我的旅行不在遠方。卻在距離居家不遠的一個客家小鎮上。小鎮沒有什麼赫赫有名的名產 , 也不是當前風行文化創意產業的明星社區。它 , 就只是一個安靜的聚落 , 有客家族群最為人熟知的、稱作「夥房」的四合院;有被人嘖嘖稱道、口耳相傳的水梨;還有一群勤於生活、種作以及家務的媽媽們。…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23, 2014 at 3:30pm — No Comments
李敖請我吃了冰淇淋。
那是兩年前的臺北,我見到了少年時代的偶像。我猶記讀到他的《老年人與棒子》、《十三年與十三個月》的激動難耐。除去強烈的反叛姿態,打動我的還有其中的悲壯。他引用的那句“你已經吞下不少苦藥,請再勇敢喝下這杯毒酒吧”,永久的刻入了我腦中。
或許,那只是不識愁滋味時的姿態吧—我渴望一種更超越性的生命價值。…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16, 2014 at 4:51pm — No Comments
臺灣溫泉名聞全球,也許你去過臺北的北投溫泉,泡過宜蘭的礁溪溫泉,這些臺灣『名』泉各有各的美麗與特殊,但是我要推荐的,是很多人可能聽過但不見得去過的宜蘭鳩之澤溫泉。
鳩之澤溫泉位在溫泉之鄉 -- 宜蘭縣,北宜高速公路通車之後,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可能都去過礁溪溫泉,但是我們卻經常忽略了在大同鄉青山翠谷間的鳩之澤溫泉。鳩之澤溫泉在日本統治時代叫做『旭澤溫泉』,光復之後由蘭陽林區管理處接管命名為『仁澤溫泉』,前一陣子又改名為頗具東瀛味兒的『鳩之澤溫泉』。
也許有人還是對鳩之澤溫泉感到陌生,但其實鳩之澤溫泉很好找,它就在著名的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山腳下,開車上山,只要留神一定會發現。…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15, 2014 at 8:37pm — No Comments
張大千的墨荷(上圖)、莫內的睡蓮(下圖),一東一西,一寫意一寫境。 東方的墨色奔放,瀟灑縱橫;西方的色彩瑰麗,印象朦朧。
中國的文人書畫 , 在求美感前先論作者的高風亮節 , 張大千先生的山河 , 不是收在眼裏而是藏在心裏 . 寫意時或有寒暑之分,但重點是要反映出大師心中的塊壘 . “ 無人無我,無古無今 ” 是張大千先生晚年在畫作上題過的字。日月流逝雖然在畫面上不留痕跡 , 但是能映照出永恆的情趣。
歐洲油畫美感則是瞬間變化 , 寫境時是日出日暮光影流轉皆有不同 . 莫內用色據說只有不過六種 : 鉛白 , 鎘黃 , 硃紅 , 茜草 , 鈷藍 , 鉻綠 . 但是層次分明 , 足以捕捉寫生當時那一剎那栩栩如生的美 , 化為畫面上幾筆的花與一筆的葉,留與人世。…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11, 201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對於「地方」,我一向是「住」而非「遊」。
如果一個地方「好」,我就會想辦法在那裡「住」下來,住個一年半載,或五年十年;在那裡生活,在那裡起居,在那裡俯仰天地,在那裡看日出月落。
一叠:七星山東峰
這十年,我常去的地方之一是七星山東峰。我喜歡那裡的石階坡道,那裡無樹的芒草地,開闊,乾淨。一種蠻野的風勁,使五節芒與稀疏的樹枝都呈現著艱困環境所特有的蒼勁。我喜歡在高處臨風看整個台北市與其近郊,在那裡,你才看到,台北市的自然環境是多麼好!幾乎是三面環山,又有三條不小的河水蜿蜒其間!…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9, 2014 at 2:07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7, 2014 at 7:23pm — No Comments
因為有了孩子,我重新擁抱臺灣的好山好水。
雖然我一直知道臺灣很漂亮,但因為自己是公眾人物,再加上忙碌,有了較長的假期就會希望能夠離開臺灣,到國外去做比較放鬆無負擔的旅遊。也因此,幾乎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很少好好地看臺灣的風景名勝。一直到自己有了小孩以後,因為孩子上到認識臺灣的課程,我也開始拉著他們的手,讓他們不只是從書本上,而是親自去體會他們所認識的一些地方。…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4, 2014 at 11:00a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