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拿哥's Blog – September 2023 Archive (9)

蒐狗百科:詩史 下

宋代大詩人陸游,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他從事創作時間長,詩歌數量多,內容豐富,其中最爲突出的是反映時代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像一條紅線貫穿在全部詩歌之中。同時,陸詩的風格也接近杜甫,因而也獲得一代“詩史”的美稱。名篇有《關山月》、《書憤》、《示兒》等。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又是傑出的愛國詩人。他的詩後期學習杜甫,多記述民族的苦難和自己戰鬥的歷程,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如《正氣歌》、《過零丁洋》、《金陵驛》等,歷來有“詩史”之譽。…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蒐狗百科:詩史 上

詩史,讀音爲shī shǐ,是漢語詞語,指的是指能反映某一時期重大社會事件有歷史意義的詩歌,也泛指能反映社會現實的其他樣式的文學作品;詩歌的發展歷史。例句有“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詩史上兩位超群絶倫的詩人”。

相關句子有“翻開華夏詩史,即可看到,每當歷史處於重大轉折的關頭,都有一批‘以詩魂壯國魂’的嘔心瀝血之作問世。”出自《羊城晚報》

詞語解釋

拼音:shī shǐ…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3,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齊金江·儒家與伊斯蘭如何對上話 下

記者:“山東學派”的主要突出貢獻有哪些?爲今天中國的伊斯蘭教中國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帶來哪些啟示?

齊金江:回顧總結“山東學派”的主要突出貢獻,要之有三:

首先是提出中華無論主流和支流,都理同道合、百川歸海。歷史上形成了儒家爲主導的中華文化主流和傳統,這是各族人民、諸家文化共同創造、共同認可的。在“伊儒會通”的歷史進程中,穆斯林學者詩雲:“惟有孔門真實事,眼前無日不春風”。

其二,中華民族無論哪個群體,都要擺正位置、紥根土壤,樂群愛國、赤膽忠心。馬注在《清真指南·教條》冩道:“入籍版圖,爲朝廷之赤子矣。”即表達中華民族要融爲一體,每一個中國人都要修身進階,要有主人意識、大局意識。…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22,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齊金江·儒家與伊斯蘭如何對上話 上

伊儒會通“山東學派”的儒家文化底色,使之與陝西學派、金陵學派、雲南學派等相比,具有融入日常生活、體現爲人處世、關係個人修養等鮮明特點。

山東自古爲齊魯之邦,禮教之鄉,具有深厚的儒學文化傳統,同時也是“伊儒會通”的重要實踐地。回顧歷史上系統闡發“伊儒會通”思想的著作家群體,諸如王岱輿、劉智、金天柱、唐傳猷等代表性人物,都不約而同、切中肯綮地標榜齊魯文化和孔子儒學。

如何看待齊魯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相蘊相生的歷史規律?其對新時代的“伊儒會通”實踐有何啟示?近日,就此話題,“道中華”專訪了孔子研究院研究員齊金江。

記者:在“伊儒會通”的歷史視角下,“山東學派”與陝西學派、金陵學派、雲南學派相比有着怎樣的特色?…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9,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郝立新:中國式“人的全面發展” 下

記者:在傳統的中國智慧里,物質和精神、個人與集體的平衡是怎樣實現的?

郝立新:人的全面發展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和群體自身的能力、素質、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發展,體現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二是個體與群體的社會關係、社會交往、社會生活條件等方面的發展。

在傳統的中國智慧中,物質與精神本是處於和諧統一狀態的。中國古代所描繪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就印証了這一點。…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7,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郝立新:中國式“人的全面發展” 上

中國式現代化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多維度的社會發展進程。人們在關注物質世界的同時,越來越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全面發展問題。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的現代化有何不同?中國式現代化爲什麼會特別注重人的全面發展?近日,“道中華”就此話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院長郝立新教授。

記者: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之一。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的現代化有何不同?…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5,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曾舒涵·認知詩學視角下格麗克的《女巫草》(下)

進而第三部分,圖形轉換為「女巫草」,背景則只剩了太陽、月亮、海和荒野留存的花園。背景由原本生機洋溢的花園景觀轉變為清冷空虛之境,而作為圖形的女巫草則表示 「仍在這里」「將掌控這片土地」,直面死亡的氣勢與荒涼單調的花園背景產生巨大反差。格麗克借此提出「直面死亡的意義」的問題,詩人始終關懷著時代,物質膨脹的時代下機械乏味的生活讓人精神迷惘,世界的不確定性與死亡的威脅性讓死亡的恐懼與死亡共生,人類愈發難以攜帶足夠的信念與安全感前行。而當人能接受肉體的死亡和靈魂的新生,在直面死亡中領悟向死而生時,人類對死亡的恐懼便大大消逝,由此獲得一種輕松自然的生活方式與本真的自我存在。至此,欲望膨脹下的無所適從到向死而生再到肉體死亡、靈魂新生的存在主義生死觀得以形成[12]。



3
認知指稱:…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14,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曾舒涵·認知詩學視角下格麗克的《女巫草》(中)

捨棄「女巫草」的綠化功能、「花園」的欣賞性等特點,保留女巫草攀附農作物而活的特點和花園是大自然場所的特點。通過組合、完善、擴展的相互聯系而構成層創結構,進行認知邏輯的擴展。女巫草生長在花園,寄生在花上,導致花園中的花漸漸死去,花園陷入荒蕪。而人類世界中,失去獨立,攀附欲也會腐蝕自然人性,使精神世界荒蕪。從而形成了認知邏輯——女巫草靠寄生而活致花園荒蕪,如同攀附欲腐蝕靈魂導致人類精神的貧瘠。…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4,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曾舒涵·認知詩學視角下格麗克的《女巫草》(上)

(原題:靈魂深處的詩意花園——認知詩學視角下格麗克的《女巫草》;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21期;本文作者曾舒涵,單位:湖南工商大學,湖南長沙 410006)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露易絲·伊麗莎白·格麗克是繼托妮·莫里森後27年,來首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女性。這位桂冠詩人「不愛站在聚光燈下,不關心聽眾群擴大,更喜歡擁有一批數量少但充滿熱情的讀者」。安德斯·奧爾森評價她「坦率、毫不妥協,充滿幽默感和辛辣的智慧……有著和狄金森一樣的嚴肅性和對接受信仰的簡單原則的拒斥」。自1968年《頭生子》的首次亮相,格麗克先後出版了14…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September 3,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