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6.在物之世界中思考新媒體藝術
因此下面的問題將是:本質上,什麽是「新媒體藝術」?
每一個論辯都與一個傳統站隊,每一個藝評亦都與一個論辯呼應。如果說當代藝術,如阿瑟·丹托(Arthur…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18,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當代經驗中無所不在的技術客體所展現的,趨於擬生的新的相像性,引發了一種特殊的焦慮,如斯蒂格勒所警示的:「柏拉圖式的哲學,建構在可思與可感的對立基礎之上……即就其本質來講,或就其靈魂來講為知識的——人,與就其本質來講,則是缺乏知識,也就是說,不具備能動性的——技術兩者之間的對立。」當機器展現智力而具有感應能動性時,有機與無機,有智與無智,身體與假肢之間的界線就被模糊為「相似性」與「相像性」的「不可分辨的永恒互變」。這一邊是為人類地位作著最後抗爭的人本主義者,另一邊則是為技術的凱旋而振奮不已的熱愛科技之人。斯蒂格勒注意到,「對於當代技術的主流理解,被形而上學所傳承的對立思想所束縛;亦因此被人類中心論與技術中心論兩者非此即彼的錯誤觀念所困累——而簡化成人類與技術的對立。」
…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16,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思考去人類中心,亦即「去人類中心主義」(de-anthropocentrism),意味著「回到物」的復歸,向著無名而為萬物之始的「大一」回歸,呼喚著與海德格爾之四重整體的重逢,糅合著莊子的此與彼,尋求哈曼(Harman)的四重概念,在其中實在與感覺,本質與張力一同支撐起客體作為物的活力,這亦是對技術的義肢性【斯蒂格勒(Stiegler)的技術性】的認知,並以此作為一個新的先驗去取代康德式的先驗範疇。
5.技術性與人性
近年來被再度重視的法國哲學家吉伯特·西蒙東,將物視為三種不同的存在體:物理存在體、技術存在體、與精神存在體(physical being, technical…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15,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踮著腳尖走過這個輪回,將把我們帶回原點:西蒙東那前個體(Simondonian preindividuation)的沸騰原漿,萬物源自此混沌未分之中。個體不再是預設的實體,其自身則為個體化的過程,拒絕身份之內在穩定性,化解了「我」與「它」,主體與客體、表象與真實、能指與所指的的二元論的根本前提,「存在自身顯現為聯合一體的產物。」…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14,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因此有了如下的斷言,知識只因被人類認知(即「我」)所理解而成為智識。意涵只因與人類實踐相關而具有意義,想像則只能在人類的幻想中被創造。而其他的想法將會顯得荒誕無稽,逾越了(人類理智)的合理界限。如果康德必須放棄物自體,從而使「我」得以興盛,最終使自由的自主性得以矗立於磐石之上;
如果海德格爾必須以詩的主宰來回避物自體的難題;如果形而上學必須消逝,從而使認識論(以及文化研究等)得以繁榮;又如果藝術世界和知識界僅以人的意義來評判價值,難道我們踏上的復活物之世界的努力,復興物自體的舉動不是一個與時相違,自我折磨的險惡之途嗎的?也許是的,但多年之前海德格爾就在《何為物?》一書中試圖再論物時亦面對了同樣的挑戰:「如果將常識作為衡量萬物的唯一標準,那麽哲學就不免是某種精神錯亂之舉。」
…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13,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2.物之困境是「我」對「它」的勝利
很久以來,「物」總是謙順兼讓,以彰顯「人」之卓越。「物」義無反顧地成為人間戲劇的背景道具。「物」之背運顯然是現代性所為,是啟蒙運動之造化。啟蒙運動構築了一個以人類為中心並作為萬物之尺度這一主體的「物之秩序」,一個推崇同一性和差異性之比較的秩序,一種建立在對「相像性」(resemblance)的拋棄之上的秩序,如福柯(Foucault)所說:…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11,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世界是一個物的世界。漢語里,「物」即為「東西」,是華人意念中「東」和「西」這橫跨想像中地理兩極間的無限。「物」即「一切之所有。」當我環顧四周,便已陷入萬物之中。拿我此刻的寫作來說,眼前的一切都是某個物件,即使我一般不會留意它們:我敲打的鍵盤即是一物,正顯示著串串字符的屏幕亦是一物;我身下的椅子是一物,在我左邊伸過來的臺燈是一物,那些連接著電腦的纏結線頭(USB、電源、移動硬盤)是卷繞的物,桌上散布的書本還是物,那裝著雜物的小盒,那連著電腦正在充電的手機,我的訂書機……觸手可及之處已是蕓蕓眾物。從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那有名的視角來看,我的手指和只能看到部份的前臂,亦似不合常情地外在於我之物。 …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10,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在維柯看來,人類的共同本性是人類歷史有規律發展的基礎。即使哥倫布不發現美洲大陸,印第安人也會「按人類各種制度的自然進程前進」。各個民族都在展現著「一些永恒規律」,「這些規律是由一切民族在他們興起,進展,成熟,衰頹和滅亡中的事跡所例證出來的。縱使在永恒中有無限多的世界不斷地產生……他們的事跡也都會替這種永恒規律作例證。」(註:維柯:《新科學》,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562頁。)
證明人類普遍的永恒規律的例證有哪些呢?維柯認為,歷史上的所有民族,無論是野蠻的還是文明的,無論時空上相隔多遠,他們都保持有三種習俗:宗教、婚姻儀式和葬禮。正因為有這三種共同的製度,各個民族紛繪複雜、變化多端的習俗,才表現出經常的一致性。…
Added by Paetiyo on March 5,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