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陳明發博士·契謝米亥:最佳體驗
我们在前头的系列谈了许多有关“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现在谈环境意识。我们的意识要是发生失序现象,成功将离我们很遥远。甚么是“意识失序”?当我们在进行一项工作时,掠过我们的意识的资讯、讯号,与我们的原意不符,使我们烦躁、伤神、分心。疼痛、愤怒、焦虑、妒嫉、不必要的戒防。心理能量受到干扰,人变得没有效率、颓丧。
Chinese artistLuo Li Rong creates the most realistic feminine sculptures. This precise work and graceful lineaments give you an impression that the time has stopped and a second after the sculptures will move. You can almost see them breathing.
我要向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契谢米亥(Csikzentmihalyi)借用“意识失序”(Consciousness Disorder)或“心灵熵”(Psychicentropy),来说明现代人需要文化创意体验,来带给他们和谐的意识状态。所以,提供这方面体验的、体悟的创意人,首先需要来把握这知识。
“意识失序”的反面,则是“最佳体验”或“最充分体验”(Optimal Experience)。契谢米亥称之“流畅感体验”(Flow),因为根据他的研究结果,许多人在工作或生活中,体验过悠然忘我的陶醉时刻,过后都会感觉得轻飘飘,好像自己整个人在“浮动”、“漂游”(Float)一般。
在“流畅感体验”的状态中,一个人的注意力,自由而高度集中地投注于心头所想、手头在做的事。他的意识不必分散去留神其他甚么事,或准备与谁过意不去。性灵能量便透过所需的资讯、精力、创想、热情,犹如鲜泉源源不断地奔涌、喷发。即使是例常重复的日常工作,也变得有意义、非常享受。意识很舒畅、很清醒,有条有理;一切都很自然而顺利地发生,不必费太大劲。
流畅感体验催生更繁复的自我,帮助我们成长。
繁复的自我诞生于两种心理过程:区异与圆融。区异(Differentiation)趋向于独特性,使自我与他人有所分别;而圆融(Integration)则是与他人的联结,包括在实体和见解上,与人有所相同、一致。繁复的自我将这两种趋向统一起来。
流畅感体验让我们觉得更与众不同,因为它促使我们超越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我们便变得更自信,更自觉有能力。就像一位爬山高手所对契谢米亥说的,你回过头,看自己所完成的历程,你会很惊讶地想,自己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
繁复当然意味着复杂,艰巨与混乱。情况可能真的是这样,不过,那是指一个人只陷于“区异”。可是,繁复也涉及独立个体群的“圆融”。例如,一部复杂的机械,虽然具有许多不同的零配件,功能不一,但每个部分都保持高度敏感,因为它联系着其他的部分。和谐地操作着。少了那份融洽的关系,那将是一片混乱。
流畅感体验(Flow)使人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意识聚焦,促使我们的自我整合起来,进入圆融状态、秩序分明。思想、动机、感觉以及全部感官都集中在同一个目标。体验是和谐的。当一个流畅感体验过去,我们越发感觉得“和自己站在一起”;不仅如此,也感觉得与人特别亲近,跟世界特别的亲近。(陈明发取材自了英文版,39-41页,Mihaly Csikszentmihalyi, 1990, 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原載:https://iconada.tv/profiles/blogs/3600580:BlogPost:465210)
站起來,我們來做個遊戲
1970年代未來學/趨勢學名著《第三次浪潮》作者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1928年10月8日-2016年6月27日),本來對戲劇並無特別興趣。可是,在談體驗業時,提到了謝克納那時候還剛剛開始的環境戲劇實驗,並將之作為體驗業的一種象征。他很欣賞一位劇評家所做的比較:
當《69年的狄奧尼索斯》(Dionysus in 69,下圖)在紐約演出的時候,一位評論家用這樣的話,總結了該劇的編導理查·謝克納(Richard Schechner)的理論:
“傳統的戲劇總是這樣對觀眾說:‘坐下,我來給你講個故事。’可不可以同時還這樣說:‘站起來,我們來做個遊戲。’”
謝克納的戲正是這樣做的。在這個從歐里匹得斯那兒得到靈感的戲里,觀眾真的被邀請參加舞蹈,一起來慶祝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儀式。
這樣的對比也許會使人覺得,在傳統的戲劇中觀眾就是被動的接受者,事實並非如此。譬如當年的《白毛女》完全是用傳統形式演的,並沒有任何觀眾參與的特別設計,那些看完之後立刻報名參軍的青年農民看戲時肯定非常衝動,然而還是坐在那兒看完了至少大半場戲。
布萊希特和迪倫馬特的戲劇也讓人安靜地坐在那里看故事,但卻用奇特的故事逼著他們動腦筋想問題。和傳統的看戲方式相比,迪斯尼式的遊樂讓人在身體上活動起來,腦子卻大大“減負”了;而參與式的環境戲劇,則叫人在身體和頭腦兩個方面都充分第挖掘潛能。(孫惠柱:看戲、遊樂與托夫勒的“體驗業” 2008-05-29 《爱思想平台》)
體驗設計·延續閱讀 》
玩得哥和妹
文化旅遊
DESIGN-DRIVEN 設計力創新
福建惠安美女文創
(Photo Credit:LOIS GREENFIELD)
陳明發博士《快樂語言: 聰明的轉折》
在大部分人眼裏,人生絕少精彩絕倫的事。如果不覺得起床、工作、下班、跟家人或朋友吃飯,是一快樂的事,快樂恐怕會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要找到高職,人人肯定,有寬裕的金錢、完美的婚姻,或是到東歐旅行才快樂,要時時快樂恐怕是艱難的事。
如果能自我培養一份能感受“美”的‘自身生存技術’,那麼,一部書、一個午間小歇、一頓簡單的下午茶、院裏風鈴木落得一地的鮮花、商業街一位街頭藝人的美好街舞......都會是常常使我們快樂的好夥伴。
上篇: 陳明發博士《明確的語言模式》
福柯的美學‘自身技術’: 通過對古希臘羅馬時代,具有生存美學意義的‘自身的技術’的重建,通過對基督教之後的‘自身的技術’的批判,建構和實施由我們自身依據審美愉悅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美學。
相關内容
FOR YOUR EYES ONLY
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
THE LIGHT OF CITY 城市之光
玩得哥和妹
IN SEARCH OF MY SENSES 追隨感官
故事人心靈素質
敘事·創意
說好的俳句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