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東南亞華人移民史
(A SEA FULL OF JUNKS in OLD MACAU, CHINA)
中國人移民東南亞歷史, 根據其動力和規模, 可分為四次大潮。
東南亞為中國海外移民的最主要目的地。中國人大規模移民東南亞始於17 世紀, 盛於20 世紀上半葉,歷三波移民高潮。20 世紀50 年代初期至中國改革開放前, 移民東南亞工程中斷。
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及中國與東南亞經濟合作的飛速發展, 中國人重啟移民東南亞熱潮。雖然推動不同時期的移民潮,各有其不同的國內外因素, 但就四次大規模移民潮而言, 中國與東南亞的經貿發展和合作都是主要動力之一。
隨著中國與東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 如中國與東南亞的政治關係保持良好, 前往東南亞的移民潮仍將繼續。與此同時,東南亞各國進入中國的移民也將日益增多, 並呈加速之勢。(莊國土,2008,論中國人移民東南亞的四次大潮,《南洋問題研究》,2008年第1期【總第133期】作者单位: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延續閱讀 》
南洋研究
海絲大典
遇上·北婆羅洲 11 ~ 陳明發·神山傳奇 I
沙巴海絲館
龍舟歌
端午節,當然少不了賽龍舟和吃五月糉。這兩個項目大家都很熟悉了。
那麼, “龍舟歌”大家又知道嗎?
龍舟歌在民間又稱 "唱龍舟" 或簡稱 "龍舟",是流行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在端午節前後特別盛行,一般都唱一些吉祥的歌文。
龍舟歌是一種吟誦式的歌謠,據傳是順德人首創的,所以演唱時要以順德腔才為正宗,演唱者如果不是順德人就必須先學順德口音。龍舟歌行腔樸素簡練,歌詞通常帶有詼諧意味。一般沒有音樂伴奏,演唱時敲著小鼓和鑼,即 "一鑼一鼓"。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一位原籍順德龍江鄉的破落子弟平時能說會道,為了糊口,在木魚的基礎改革腔調,胸前掛個小鑼鼓,手提木雕的龍舟,邊敲邊唱賣藝度日,首創了這種說唱體的龍舟歌。大家覺得這種唱法非常獨特而且很有味道,腔調明快悅耳,通俗易懂,便鐘情其中。於是,不少人爭相仿效,龍舟歌便漸漸流傳開來。
也有另一種說法,指龍舟歌由廣東天地會等反清團體始創。清代康熙年間,一批反清志士以通俗的歌謠作為團結群眾 "反清復明" 的媒介。天地會活動初期,就編了六七百首那樣的歌,他們在水網地帶往來演唱,並以龍舟作為標記,後來稱為 "龍舟歌" 。甚至有人說,他們掛著的鑼代表 "日",鼓代表"月", "日" "月"合起來就是一個 "明" 字。這種說法又為龍舟歌加添了不少政治色彩。
歷史上的龍舟歌多數由藝人走街串巷演出。據《佛山歷史文化辭典》記載:"珠江三角洲河湧縱橫,人們都喜歡扒龍舟、賽龍舟,而且喜歡聽龍舟歌,過去,一些被稱為'龍舟佬'的賣唱藝人,手持木雕龍舟、胸前掛著小鼓和小鑼,邊唱邊敲,沿門賣唱……"
龍舟歌富有鄉土氣息,宜於敘事抒情。曲目內容豐富,從神話故事、民間故事到時事新聞幾乎無所不包。但由於民間藝人識字不多,且多為口耳相承,流傳下來的並不多。
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余福智老師對“龍舟歌” 的介紹: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29-30)
(廿九)
戰後和平興百業,九伯有命轉來拾;
一步一步重頭來,一手一腳冇日夜。
(三十)
九伯字墨冇幾多,講道講理知得多;
眼見焦仔冇書讀,將來又變盲豬股。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23-24)
(廿三)
亂世時局人驚人,吾知對方鬼系人;
生死關頭一線間,風吹草動作飛人。
(廿四)
戰機炮火四面攻,走死妹命兩頭踵;
門外風飄柴又濕,餓到一身發冷震。
註釋:
走死妹命 - 逃命
發冷震 - 冷到發抖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19-20)
(十九)
九伯過藩十零年,想轉唐山敬爺娘;
誰知日本開太戰,一打就系碗五年。
註釋:碗五年 - 整五年
(廿)
好多後生有骨氣,講打日本就來去;
雙十夜晚槍一響,去去呵呵打緊去。
註釋:去去呵呵 - 轟轟烈烈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11-12)
(十一)
都講阿娘半仙娘,焦仔好搞夜博驚;
阿娘喊驚連三晚,焦仔一覺到天光。
註釋:
焦仔 - 小孩子
夜博驚 - 夜晚發驚夢
(十二)
接生陪月系一流,哦芽叫聲響滿樓;
補血補身黃酒雞,滿月母子紅搭嫩。
註釋:哦芽 - 嬰孩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7-8)
(七)
講起樹榕開割時,吾講旁人那得知?
天滿光就落芭肚,蚊家堆堆叼一身。
註釋:天滿光 - 天未亮
叼一身 - 叮滿身
(八)
割洒樹榕落太水,膠杯膠汁汁化水;
水篤一身濕答答,又系白做又白食。
延續閱讀 》
一帶一路·札記
海絲館
遇上·北婆羅洲 02
曾仁青整理·謝九客家山歌《九伯後生下南洋》(3-4)
(三)
隔籬人家風水亮,過藩華哥系有料;
轉來起屋又買田,都話同人吾同命。
(四)
阿爺阿娘不冒愁,講洒一句涯命衰;
身子健康來日長,留得青山有柴燒。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