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吉見俊哉(Yoshimi Shunya)——「懷舊都市」如何制造文化擬象?
    關鍵詞:都市懷舊(Urban Nostalgia)、擬象歷史(Simulacral History)、文化消費(Cultural Consumption)
    在《東京的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of Tokyo, 2006)中,吉見俊哉分析了日本城市如何將歷史擬象化,並批評:
    日本的許多歷史博物館,並不是在展示歷史,而是在「制造過去的氛圍」——例如東京的「江戶東京博物館」(EdoTokyo Museum)采用「仿古體驗」的形式,讓觀眾沉浸於「理想化的江戶生活」,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去政治化的歷史消費。
    「懷舊都市」成為經濟發展工具,而非真正的歷史對話空間——例如橫濱的紅磚倉庫(Yokohama Red Brick Warehouse),從明治時代的工業遺址被改造成復古風的購物中心,吸引游客,卻完全遮蔽了日本帝國時期的歷史背景。
    歷史應有「情動的深度」,而非只是復古美學——真正的文化創意不應只是重建過去的視覺符號,而應讓觀眾進入更深的歷史情境,思考歷史如何影響當下與未來。
    案例:東京的「昭和懷舊咖啡館」現象,如「Tokyo Retro Kissaten」風潮,許多咖啡館以昭和時期(19261989)的美學裝潢吸引年輕人,提供老式電話機、復古菜單、黑膠唱片等元素,但幾乎不涉及昭和時代的戰爭、政治或社會矛盾。
    批判觀點: 當博物館、城市空間和文化消費都在生產「擬象歷史」時,詩性想像如何可能?日本的歷史文化產業過度商業化,削弱了真正的歷史體驗。
    3. 韓國:申鐘彥(Shin Jongin)——「策展式現實主義」如何扁平化歷史?
    關鍵詞:策展現實主義(Curatorial Realism)、情感管理(Affective Governance)、文化復興的矛盾(Cultural Revival Paradox)
    在《博物館的情感治理與歷史的扁平化》(Affective Governance of Museums and the Flattening of History, 2020)中,申鐘彥批判:
    韓國許多博物館試圖通過策展技巧控制觀眾的情感,而非開放詩性想像——例如首爾歷史博物館(Seoul Museum of History)在展示朝鮮王朝時期時,特別強調華麗宮殿、士大夫文化,卻極少涉及底層人民的社會現實。
    情感管理成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削弱了歷史的多重性——展覽往往引導觀眾進入「美好懷舊」的氛圍,而不願提供批判性的歷史視角。
    「文化復興」往往是「文化擬象」——許多傳統文化復興項目,實際上是在制造一個「更容易被接受的過去」,而不是真正的歷史復原。
    案例:韓國「韓屋復興」(Hanok Revival)運動,表面上是對韓國傳統建築的保護,但在首爾仁寺洞、全州韓屋村等地,許多韓屋已被改造成現代化的咖啡館、民宿,而非真正的歷史空間。
    批判觀點:博物館若只著重策展技巧,而不讓歷史成為「詩性介入」,那麼觀眾看到的只是經過設計的懷舊情動,而非真實的歷史反思。

結論:如何讓博物館成為「詩性想像」的場域?
1. 重新激活歷史的「情動深度」
借鑑崔政浩的觀點,博物館應該展示歷史的多重性,而不是只提供「消費級懷舊」。
2. 從「擬象復古」轉向「詩性開放」
借鑑吉見俊哉的批判,日本的昭和懷舊文化雖然吸引人,但若無真正的歷史對話,就只是擬象化的消費品。
3. 打破「策展現實主義」
借鑑申鐘彥的研究,如果博物館的策展只是為了制造情動體驗,而不促成歷史的多維對話,那麼它們最終會變成「文化快餐」。
反思問題:
當歷史成為消費品時,我們還能真正「進入歷史」嗎?
博物館如何打破「懷舊的幻覺」,真正引導觀眾進入「詩性的未來」?
如果博物館不只是展示過去,而是幫助人們想像未來,它是否還能被稱為「博物館」?

德國:德國的研究倡導博物館成為討論和質疑歷史的平台,而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

意大利:意大利學者建議博物館采用互動和參與式的方法,鼓勵觀眾主動參與歷史解讀。

總體而言,這些國家的學者們強調,博物館應超越簡單的懷舊消費和歷史擬象,注重真實性、多元性和詩性表達,以豐富觀眾的歷史體驗和理解。

Views: 1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