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同步發佈《陳楨: 札記2001》
《陳明發的詩與詩想》
《陳明發論故事》
《旅遊·把故事說好的快意》
我想將老子、莊子同後現代的領導美學聯繫上來。
不僅這樣,老莊鮮活的創意領導,必須替代現代管理思想中的理性中心主義。
讓它成為後現代人在知識社會中學習、工作和耕耘生活的基礎。
我希望這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人生抉擇。
創意人·故事人 精進計劃 》》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本事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生活&旅遊札記
》《我的加雅街杜順公主》攝影輯
》文創玩家記事本 2001~2013
》陳楨: 札記2001
》說好的俳句 I
》說好的俳句 II
》馬來西亞微博
》白垚經典: 中國寡婦山~~史詩的變奏
(Feature Photo: Are you searching for your soul? Then come out of your own prison by Avnish Dhoundiyal, http://avnishdhoundiyal.com/)
Tags:
Albums: 說好的俳句
Comment
陳明發《濾思場》2
把故事講好;把好故事講好;和講我們好的故事,可不是同一件事。(20.2.2022)
陳明發·萬象入詩
詩人的任務包括找尋詩性的“原始碼”,例如特定處境的特定心跳、呼吸與感官語言。例如波德萊爾面對工業化社會入侵的巴黎,用散文詩來表達他的憂郁。萬象入詩,是個開始;萬象隨詩入世而實在,讓人見其真義,是為“存在”;叫那一刻不虛。“萬象隨詩入世”一語易招詬病;“萬象”原來不就是存在於世上了嗎?既已“入詩”了怎麼又“返回”世上?懂得這一進一出有何差異,即能理解詩人的重要。要不,在影像泛濫的今天,世俗生活為何仍欠詩性?這中間少了詩人陪同事物生成其的存在詩性。敞顯事物與生命統一同在的真義。(19.5.2022 陳明發)
(Photo Credit: https://www.pinterest.com)
陳明發·濾思場:16某畫廊通告
由於租金、顏料、畫紙、畫具、畫框、雜工最低薪......都通膨了,本館所有作品即日起一律起價20%。(27.4.2022)
陳明發·地方紀〈廚房篇—藝術家庭〉
夫:妳一部分是墨,一部分是水,直到我出現,妳才是一幅畫。
妻:你一部分是紙,一部分是筆,要不是有我,能有神思嗎?
兒:爸,媽,我們幾時能開飯?(27.4.2022)
陳明發《抖音》
現在抖音稱霸,音像更泛濫,我跟年輕人說,大叔不反對文化消費,畢竟我也是推進文創的,可是再短的內容、再快的欣賞速度,也可以有點趣味或哲理嘛。最近有份學刊來邀稿,我建議要給文創的最核心要素給定位出來:所謂創意是需要文化意義的。(27.4.2022)
該死,這時候想起大兒子開始長牙齒的模樣。
六七個月大的嬰兒因為發燒愛哭鬧,但初為人父,看孩子一口口吸著妻的奶,一天天在成長,那微微露出的乳牙,多像初春第一抹葉芽綠?
躺在鳴沙山上,分不清是喘,還是那個骨節斷了,全身上下沒一處聽指喚。
有件事倒很很清晰,想喝口水。
月牙泉似乎很近,它是不是幻影?怎麼也爬不到?
緩緩擡個頭,要命,這時候看見夜空裏的月牙。
亂世啊,人說經卷的無本生意好做,洋人在高價收買。可窟穴寺院的道人卻不讓人分一杯羹,還群毆了我一頓丟出來。
我佛慈悲,此刻,你怎麼讓我想起大兒子開始長牙齒的模樣?
我還想看見他開始吃東西的樣子。
(26.4.2022)
陳明發詩想《福氣》
再不幸的情境,在詩的語境裏都是一種福分。在很不堪的際遇裏,為何還有詩?因為于詩存在以前,寫詩的人實實在在已存在;人在,就是福氣。即使無法修補眼前一點什麼,至少還可能用詩說明自己的體驗。人之為人的自由,就是不為眼前所惑,所困。
人有衝動,生命動力使然;創造性衝動,則是覺知的造化。詩可能造化這份覺知。(14.4.2022)
陳明發極短篇〈失物〉
擁有時不關心,關心時已不再擁有。每次經過失物待領處,都停下來問:你們可曾看見過?他們答稱:有時限的東西,不保留。(14.4.2022 陳明發《濾思場》6)
陳明發《在場》
茨廠街是馬來西亞華族感時傷懷的好場所。感時傷懷完了,一般人也就似乎心滿意足了,直到下一回的傷潮來襲。茨廠街對別有想法的人(不含膚色定義),又好像是煙火場,為了各自的理由來燃放一下煙火,熱鬧一陣子。我偶爾去學林書局找點冷門書,開車經過這裡,我想到更多的是"在場"的事,如果這時候是葉亞來在場,或更近一些的時間點,陸佑、陳秀蓮,甚至更近一點時段的李孝式,他們會說什麼? (22.9.2015 陳明發)
陳明發《現場寫作》
很多人有時候重看自己臉書上的相簿,甚至不再記得那是什麼地方,發生過什麼事。世界正以各種名稱、面貌與途徑,讓旅遊成為“最能邀約創意的生命大課”。而“現場寫作”最能體現這活在當下的美學。(2015年4月29日)
[Presence] 奧修·德瓦瓦尼(Devavanl)靜心:狂喜的藝術
陳明發《四輪大學》
1980與1990年代交接那幾年,托友人從臺灣郵購林清玄、鄭石巖、陳怡安、蔣勛等,還有印尼的唐崇榮牧師諸子系列的錄音帶,開車時可以輕鬆上信仰課。與當時上其他管理學、領導學大師的課一樣,上的是"四輪大學"。現在有了優管,抖音,臉書直播等,從製作到雲端儲存到傳播都極方便。但還需要持之有恒才行,並相信網絡世界的「長尾原理」能陸續找來有緣人。(26.3.202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