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Comment
【獻給動物朋友的詩】屋頂上的夜鷹與高掛天空的星
文/小熊老師
在山谷圍抱的礫石溪床
你看不見我
在都市叢林的水泥屋頂
你也看不見我
並非過於害羞
只是太完美地融入背景
迷藏是我與生俱來的本領
我一直都在
並且拒絕眾人的無視
所以在星光披覆枕間的長夜
我總忍不住頻頻對空喊話
中氣十足地刷亮了自己存在
—小熊老師〈夜鷹之歌〉
說起「夜鷹」,真是集多種誤解於一身的動物。
首先,牠的名字容易被誤寫為「夜鶯」,夜鶯音域廣而聲線跌宕,常出現在西洋文學和歌曲中。而「夜鷹」其實更接近我們日常生活,一樣是夜鳴之鳥,但聲調單一,一聲聲拉長的「追——追——追——」響亮地迴盪在夜空。當市井之聲漸漸沉澱,夜鷹的叫聲顯得尖銳,固定的節奏像是警報器,擾了不少人的清夢。若說夜鶯是鳥界歌手,那麼夜鷹就是鳥界大聲公了。
其次,夜鷹的名字裡雖然有個「鷹」字,但不是猛禽,在地面時遠遠不及正牌老鷹威武;翼展大於身長的牠,飛行時倒是有那麼一點老鷹的氣勢。體長二十公分出頭,翼展則達六十公分,台灣夜鷹屬中小型夜行性留鳥,外貌十分「無害」:頭大腳短,暗褐的斑羽像樹皮,走路時左搖右晃又似地面飄動的枯葉,當牠窩身溪床礫石堆或頂樓水泥地,一身保護色助牠融入背景。如果白天有機會近瞧牠懶洋洋的模樣,那惺忪眼神,像是永遠都睡不飽。曾有路人拾獲夜鷹,誤以為是保育類的貓頭鷹而送到野生動物救傷單位,雖然兩者外型都有點呆萌,但貓頭鷹可是夜鷹的天敵呀。夜鷹幼鳥遇危險,蹲伏不動是自然反應,別輕易帶走牠,夜鷹寶寶難以在人類飼養下健康長大,若擔心其安危,可將幼鳥置於附近安全地面或頂樓,親鳥自會在薄暮之後將其尋回。
擁有保護色的夜鷹完美地融入背景。圖/張湘如攝影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聯經版的宮澤賢治《夜鷹之星》,小鮫矢雪繪,林真美譯。圖/熊與貓書房提供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二○一六年台中市曾上演一段「夜鷹之亂」。夜鷹繁殖季大約落在每年二至七月,為了求偶,有些地方一月便可聽到鳥界大聲公夜夜高歌,為愛鳴唱且宣示主權,一唱到天明。市府頻繁接獲投訴,希望公權力處理入侵都市的「失眠兇手」。
當年的市長在臉書PO文教導民眾讓夜鷹遠離的方法:清除頂樓雜草積土、多使用頂樓空間、在夜鷹停棲處插旗、以燈光照射、改換頂樓鋪面。PO文一出,引起正反意見兩方激烈討論。有人為夜鷹抱不平:「說入侵就言重了。」原棲息於河川兩岸草叢或闊地的夜鷹,因溪床變動、休耕地減少等因素而產生「都市化」現象,其實造成夜鷹原棲地破壞的包括河川整治工程,讓牠們被迫移住人類屋頂上的正是人類自己。
高美溼地的夜鷹振翅。圖/盧敬軒攝影 圖/社團法人台灣野鳥協會提供
加強清理和增加使用夜鷹喜歡停棲的環境,晒衣、種菜,把閒置頂樓營造成空中花園,經常在此活動,自然保有頂樓主權。退一步,戴耳塞、裝氣密窗,也是噪音防治手段。「夜鷹之亂」創造了都市生態的機會教育舞台,讓我們多面向地認識一個物種,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環境變遷的來龍去脈。
除了失眠曲的「受害者」,其實夜鷹還是有一些人類粉絲的。
二○一二年我在報紙副刊讀到一篇〈我與夜鷹的溪床之緣〉,作者「一點靈」敘說自己因論文寫作遭遇瓶頸,遂開車至蘭陽溪床尋找夜鷹。身心困頓時,走入賞鳥世界,人在天寬地闊間,豁然開朗。這是覓得桃花源的心境。他在布滿卵石和泥沙的河灘高地,觀察到一隻夜鷹從腳邊的草叢竄起,做過功課的他從羽翼特徵辨識出應該是隻母鳥,便低頭留意,果然發現兩顆粉橘色的蛋。接下來一段日子,作者經常帶上相機於清晨或黃昏探訪「老朋友」,兩顆蛋變成兩團小毛球,後來,還親眼看到牠們走動的模樣。過程中,他懂得保持距離,避免長時間干擾。再後來,他從不同的河堤入口進到溪床,發現不同的夜鷹家族在此活動。這樣的觀察紀錄,體現了「公民科學家」精神,也註記了人鳥之間的一段緣分。作者的體會是「把握當下」,他寫道:「我永遠不知此刻我所看到的夜鷹,下一刻是否安然無恙……」我從這篇文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在令人敬畏的那一面之外,也有溫柔療癒的那一面。與這篇文章相遇也是一種緣分,後來此文收進了我所主編的動人故事散文選《愛的圓舞曲》。再後來,我在台中城南推動鄉土教育,規畫設置了鳥蹤筆記站並製作發行「熊愛觀測——鳥蹤筆記地圖」,也算受到了此文的啟發。
夜鷹喙短而嘴大,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1896~1933)在其《夜鷹之星》一開頭便把夜鷹形容為一種很醜的鳥:「牠的臉上長滿了像是沾了味噌的斑點,扁平的嘴巴,還一直咧到了耳邊。」夜鷹確實擁有一張大嘴巴,古人在昏暗光線中瞥見夜鷹張開大嘴將飛蟲下肚,誤認其張嘴吐蚊,每叫一聲就吐出一群蚊子,所以給牠起了個「蚊母」的名號,傳說這便是夜鷹古名的由來。夜鷹邊飛邊捕食昆蟲,主食蛾類、白蟻等,也幫忙吃掉了不少農業害蟲,包括令果農聞之色變的荔枝椿象。對於深受「蟲害」之苦的人們,夜鷹反倒是益鳥。
宮澤賢治筆下的夜鷹因其貌不揚和孱弱體態受到眾鳥霸凌,再加上名字裡有個「鷹」字而與老鷹「撞名」,屢屢被老鷹威脅,要牠非改名不可。不過夜鷹覺得自己的名字是上天賜予,抵死不從。牠決定飛向遠方,成為燃燒自己的一顆星。牠拜託太陽和星星們:「請帶我去你那裡吧!」但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不斷失落且精疲力竭,牠在絕望的邊緣重新振翅,朝著看不到盡頭的天空奮力飛去,最終,牠「來到了盡頭」,成為靜靜燃燒的一顆星,「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燃燒」。
《夜鷹之星》的結局,主角實現「成為一顆星」的願望,看似一則勵志故事,然而因不見容於當世而選擇逃離,這樣的心態卻又顯得消極,消極當中,又因對於「避世」的執著而產生積極性的追尋,在得不到奧援的情況下仍獨力飛向天空盡頭,最後是由老天決定了牠的命運。
故事中段夜鷹因獨角仙等昆蟲飛進了牠的嘴裡而不得不「殺生」,萌生了悲憫,這也是牠此世痛苦的來源之一:老鷹要吃牠,牠得吃昆蟲……自然界的食物鏈與弱肉強食,帶給牠極大痛苦。對照宮澤賢治的個人生涯和所處時代,這些情節體現了他的佛家思想,也反映了他對受壓榨的困苦農民的同情。
神話性格的《夜鷹之星》有點悲喜交雜,是一個相當立體而可以多方詮釋的故事。讀完,再回來看看現實世界中的夜鷹本尊,讓我反思「看待一個物種的角度」,夜鷹的醜和可愛、吵和宏亮、拙和有力,只在一念之間。在薩滿的世界觀裡,夜鷹被認為是一種具有「低調」巫術特性的「力量動物」,雖然你難以掌握牠的行蹤,那穿透性的叫聲卻彰顯了牠的存在。當我們靜心專注地觀照或冥想一種動物,你也許會發現牠正是你的力量泉源。《夜鷹之星》裡的夜鷹雖屬虛構,但創作靈感源自現實,故事中那即便被太陽燒死也要成為光輝的意志,往往是我一年之初聽見第一道「追——追——追——」劃破夜空時,最先浮上心頭的夜鷹力量。(原載:https://nie.merit-times.com)
1925 cartoon by Bob Minor~~Check out this 1925 cartoon by Bob Minor, titled "One Day They'll Wake Up'", which conveys a powerful prediction about shifting global power dynamics. It portrays China, India, and Africa as sleeping giants - strong and populous, yet dominated by Western imperialism.
The cartoon's message becomes particularly striking when viewed in 2024, almost a century later——
中馬工商界對話會,解鎖巨大商機~~第5屆「一帶一路」中馬工商界對話會圓滿結束,圍繞探討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等方向,現場有約500位與會者出席,反映馬來西亞和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解鎖巨大商機方面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增長。
馬來西亞-中國商務理事會董事方天養對話會上致詞時表示,希望對話會是富有成效和有意義的,並能促進有價值的伙伴關系和想法,為馬來西亞、中國和全球「一帶一路」社區的共同繁榮做出貢獻。
方天養較後在接受《亞視新聞》訪問時指出,2025年的第6屆「一帶一路」中馬工商界對話會,將輪到中方舉辦,目前尚未確定企業連接性的方向,胥視2026年將出爐的第13大馬計劃,有望在2025年開始提供一些方向的信號。
他也坦言,這是第一次與中國經濟聯絡中心(CECC)合作,僅耗時1個月半時籌備這場活動,雖然倉促,但依然順利完成。
除此之外,此次對話會也舉辦簽約儀式,現場正式簽署13項諒解備忘錄(MOU),涉及農產品、物流運輸、旅游策略合作、產業園、以及人工只能和數碼創新等。(2024年12月13日 亞洲電視新聞)
南海契合評議:方天養的談話,從南海契合的角度來看,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雖然是馬中建交50週年的大喜年份,制定馬中商界合作方案的重大會議,只花了「一個半月」籌備。是簽了一些MOU, 有照片,有場面,不過沒有具體詳情。不懂是不是又像過去兩年多類似1,700億投資事件的處理方法?
話說中國將舉辦明年的對話會,不過馬來西亞還不知道到時要談什麼,等明年再說吧。反正我們最不缺擅長即席發表激勵演說的奇才。
馬中商業理事會的眼下的效能,若論創新、多元化,看看“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等方向”的套路,恐怕不好太過要求;再對照過去的廈門大學計劃,從議決、建造到招生只花了三年功夫的個案來看,更是充滿了敘事想像的空間。
個性化學習路徑與數據反饋
新媒體通過算法和大數據技術,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建議,並基於學習者的行為數據反饋優化學習體驗。學習者可以通過這些數據追蹤自己的學習進度,並根據平台推薦的內容進行深度學習。
個性化推薦系統:新媒體平台可以根據學習者的興趣、過往學習記錄、學習偏好等,為其推薦更符合個人需求的學習資源。這種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者的自主性。例如:一家在線教育平台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推薦相關課程或資源,或基於他們的學習數據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學習數據分析與反饋:新媒體可以通過對學習行為數據的分析,向學習者和教育者提供實時反饋,幫助學習者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與不足之處。教育者可以基於這些數據優化課程內容,提升教學效果。例如:通過在線測試和學習進度追蹤,學習者可以了解自己在哪些知識點上有不足,教育者可以針對性調整教學方法或內容。
創新教學形式的探索
新媒體不僅僅是傳統教學內容的傳播工具,它還可以創新教學形式,創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參與感的學習體驗。例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興技術可以通過新媒體平台融入教學,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
沉浸式學習:通過VR/AR技術,學習者可以置身於虛擬環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無論是歷史、地理,還是科學實驗等領域,VR/AR可以讓學習者更具沉浸感地理解複雜的概念或情境。例如:在環保課程中,學習者可以通過VR技術「參觀」受污染的地區或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感受環境問題的現實與解決方案的效果。
游戲化學習:新媒體平台可以通過游戲化機制,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與激勵機制。比如通過積分、成就、虛擬獎勵等,激發學習者的動力,使學習過程更為互動和具備挑戰性。例如:學習者可以通過參與在線挑戰、答題競賽等活動獲得積分和獎勵,這種方式有助於提升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跨界合作與社會影響力
新媒體還能夠通過其廣泛的傳播影響力,促成不同領域的跨界合作,將教育資源帶入社會的更廣泛層面。例如,媒體、娛樂、企業、文化機構等可以通過新媒體平台聯合舉辦跨界教育活動,形成社會影響力。
社會影響與倡導:新媒體為教育內容的傳播和影響提供了廣泛的社會平台。通過制作教育公益視頻、社交媒體活動或線上討論,新媒體能夠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教育議題的普及和倡導。例如:一個推廣環境保護的教育項目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發起全球性的環保活動,吸引公眾參與和支持,從而通過教育改變人們的行為。
跨行業合作與資源整合:新媒體可以成為跨行業合作的平台,企業、政府、民間團體和教育機構可以通過新媒體聯合發布教育項目,共同開發資源,實現更大范圍的教育效應。例如:企業可以與新媒體平台合作,推出職業培訓課程或實習項目,而政府和NGO則可以提供支持和認證,形成一種互利共贏的教育合作模式。
教育公平與普及
新媒體的廣泛覆蓋能夠打破地域、文化和經濟背景的限制,使教育資源能夠惠及更多的人,尤其是偏遠地區或弱勢群體。通過新媒體,教育可以更加開放和包容。
教育的普及與公平:新媒體為那些無法接觸傳統教育資源的人群提供了新的學習機會。通過免費或低成本的在線教育資源,更多的人能夠獲得學習機會,從而縮小教育差距。例如:發展中國家或偏遠地區的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課程學習到最新的科技、文化等內容,不再受限於地域和經濟條件。
在去中心化的教育體系中,新媒體不僅是信息傳播的工具,更是構建互動、個性化、創新和包容教育生態的核心載體。通過其靈活的傳播形式、強大的互動能力、數據驅動的個性化學習和跨界合作的潛力,新媒體為未來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推動教育從傳統模式向更開放、多元和創造性的方向發展。
愛墾APP: 無器官身體の離散社群與情動詩性
在中國境外的離散社群,尤其是東南亞華人社會中,利用維柯、雅各布森和克里斯蒂瓦的「情動詩性」(Affective Poetics)理論展開文化創意,既面臨獨特的機會,也存在一定的挑戰。以下將詳細分析這些理論在離散社群中的應用,重點闡述其強弱點:
維柯的「詩性智慧」
強點
文化根基的深厚性:東南亞華人社會,尤其是長期離散的華人群體,通常與中國文化保持著某種歷史、語言和傳統的連接。這使得維柯的「詩性智慧」特別適合在這些群體中引發共鳴,因為它強調文化的歷史性與情感根基。維柯的理論能夠幫助這些群體通過文化認同重建與祖籍國的情感聯結,尤其是在宗族歷史、宗教儀式和傳統節慶方面,增強文化復興的力量。
文化記憶的共鳴:離散社群中,往往存在較強的集體記憶和歷史故事,這與維柯強調的「共同記憶」高度契合。通過維柯的詩性智慧,這些社區能夠更好地挖掘和表達他們獨特的文化記憶,並與現代社會的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激發更具情感價值的文化產品。
弱點
文化傳承的斷裂性:盡管東南亞華人群體與祖籍文化保持著一定的聯系,但長期的離散往往使文化傳承存在斷裂。第二代、第三代華人可能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逐漸減弱,這使得維柯的詩性智慧在這些社群中的應用面臨挑戰,特別是在如何將深厚的文化根基與現代情感體驗相結合的問題上,可能會出現情感距離。
本土化的壓力:維柯的理論強調文化的詩性源頭,但在離散社群中,華人與東南亞當地文化的長期互動已經形成了複雜的文化混合體。這可能導致在實踐維柯的理論時,必須處理華人文化與東南亞本土文化之間的張力,如何平衡華人文化復興與本土文化適應成為一個難點。
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
強點
多語言、多文化的優勢:東南亞華人社區通常生活在多語言、多文化的環境中,這為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提供了豐富的符號資源。雅各布森強調符號和語言在情感傳遞中的作用,而離散社區的雙語、甚至三語文化背景可以通過靈活運用不同語言和符號系統,創造出具有多層次情感表達的文化產品。例如,東南亞華人文化中的漢語、英語和當地語言結合,能夠形成獨特的跨文化情感表達。
跨文化溝通的橋梁:雅各布森的符號學理論可以幫助離散社區連接中西文化,通過符號的轉換和再創造,在全球文化市場中找到獨特的表達方式。比如,通過混合漢字文化與東南亞本土符號,創造出獨特的文創商品,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認同和共鳴。
弱點
符號的意義斷裂:由於長期離散,部分社區可能對華人傳統符號和語言的理解較為淺薄,符號和語言的情感功能難以完全發揮。這種符號意義的斷裂可能導致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在離散社群中無法順利實現,特別是對於年輕一代的華人,他們更容易受到當地和全球文化的影響,傳統華人符號可能失去原有的情感內涵。
文化符號的本土化難題:在東南亞華人社區中,由於長期文化混合,一些華人傳統符號可能已經與東南亞本地文化交織在一起,這種混合的符號體系可能難以回歸純粹的華人文化情感。這會限制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在這些場域中的作用,因為符號體系的不一致會影響情感傳遞的效果。
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與個體生成
強點
個體身份與集體身份的共生: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理論適用於離散社群中的個體生成過程。在東南亞華人社群中,許多人面臨著身份認同的多重性,既有作為華人的集體認同,也有與東南亞本土文化的深度交融。克里斯蒂瓦的理論能夠幫助個體在這種多重文化中找到情感的生成空間,通過探索自己的情感和身份,打破文化認同的僵化模式,使個體與集體的身份生成更具流動性和創造性。
跨文化的個體表達:離散社區往往處在文化的交匯點上,個體的情感生成更具有跨文化特點。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能夠為這些個體提供表達情感和身份的多維空間,尤其是針對Z世代和年輕一代的跨文化體驗,他們可以通過文化創意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既保留傳統,又融入現代。
弱點
個體與集體的張力:雖然克里斯蒂瓦的理論能夠幫助個體在離散社區中找到自己的情感生成路徑,但這種強調個體情感的生成過程可能與離散社群中強烈的集體認同和歸屬感產生衝突。特別是年長一代的華人,可能更注重集體文化的延續,而年輕一代通過克里斯蒂瓦的理論探索個體情感和身份時,可能會與集體認同產生脫節。
情感力場的局限性:在離散社區中,由於歷史、地理和政治的複雜性,個體情感生成過程可能被限制。例如,在東南亞某些國家,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可能不利於個體情感的自由表達,這會限制克里斯蒂瓦情感力場的發揮。此外,跨代的文化斷層也會影響個體情感生成的連續性。
三位理論家的「情動詩性」在離散社群中的強弱點
維柯的「詩性智慧」能夠在東南亞華人社群中通過集體記憶和文化根基重建文化認同,但文化傳承斷裂和本土化的衝突是其面臨的主要挑戰。
雅各布森的「詩學功能」可以通過多語言和多文化的符號體系增強情感表達的豐富性,但符號意義的斷裂和文化混合的複雜性可能會影響其情感傳遞的效果。
克里斯蒂瓦的「情感力場」能夠為個體在多重文化中的情感生成提供支持,但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張力以及外部環境的局限可能會限制其自由表達。
在中國境外的離散社群中,這些理論的運用需要仔細平衡個體與集體、傳統與現代、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的關係,以實現最大化的文化共鳴和情感表達。
愛墾APP:中國「新文創」短板
中國的「新文創」雖然在科技賦能、IP開發、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點。這些問題影響了其可持續發展和全球影響力的提升——
原創IP的相對不足
短板:雖然中國的新文創在技術應用和IP開發方面表現強勁,但原創IP的積累和影響力與國際市場,特別是與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仍有差距。許多成功的文創項目仍依賴傳統文化IP,如《西游記》《紅樓夢》等,或是借鑑國外流行的文化符號和敘事模式。
分析:這與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史和資源積累密切相關。新興的文創產業還處於積累原創內容的階段,缺乏像迪士尼、漫威、宮崎駿等能夠持續產生全球性影響的原創文化IP。
影響:缺乏強有力的原創IP使得新文創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特別是在全球化傳播方面。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創產品的認同感和接納度也因缺乏全球知名的原創IP而減弱。
文化輸出與全球化傳播的挑戰
短板:盡管中國的新文創在國內市場蓬勃發展,但在全球市場的文化輸出與傳播效果仍然有限,特別是在國際認知和影響力方面,許多文化產品難以打入主流西方市場或得到廣泛認可。
分析
文化差異: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存在顯著差異,導致一些新文創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難以直接獲得廣泛的文化共鳴。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中國的文化輸出需要更加本土化和國際化的平衡。
傳播能力不足:雖然中國的新文創企業具備先進的技術能力,但在全球品牌推廣和跨文化傳播的經驗上相對不足,缺乏系統的全球化傳播策略和跨文化的內容適應能力。
影響:全球傳播受限不僅制約了中國新文創產業的國際影響力,也可能削弱其在全球文化市場中的競爭地位,特別是在與日本動漫、好萊塢電影等文化產品的競爭中。
創新與商業化之間的平衡問題
短板:新文創雖然強調創新,但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文化項目過於追求短期商業收益,缺乏對文化內涵的深入探索和長期積累。快速商業化可能會導致產品的創意深度不足,文化層次被簡化為商業化的符號。
分析
資本壓力:文創項目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持,尤其是依賴科技手段的新文創項目,常常需要快速回本以維持商業運營。因此,部分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選擇走快餐文化的路線,忽略了文化的長期積累和品質的提升。
創意人才不足:雖然科技手段不斷進步,但在創新內容和創意表達方面,優秀的創意人才供給不足,導致許多文創產品在形式上創新,但內容上缺乏深度和獨特性。
影響:這種不平衡可能導致中國的新文創產品呈現出「形式重於內容」的現象,文化的深層次價值被犧牲,從而影響文化產品的持久力和文化影響力。
法律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短板:知識產權(IP)保護在中國的文創產業中仍然存在漏洞,特別是在新文創行業快速發展、跨領域融合的背景下,知識產權盜用、侵權現象時有發生。這使得一些原創者和創意企業的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分析:盡管中國政府近年加強了知識產權保護,但在具體實施和執法層面,特別是面對復雜的數字和跨平台傳播方式,保護機制仍不夠完善。這不僅使原創者和小型創意企業面臨風險,也打擊了原創文化產品的生產積極性。
影響:知識產權問題可能導致原創者喪失信心,不願意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創新。此外,缺乏有效的IP保護也可能在國際市場上損害中國文創企業的形象,降低全球合作的機會。
跨界融合的深度不夠
短板:雖然新文創強調跨界融合,但很多時候這種融合局限於淺層次的商業合作,缺乏文化與科技、教育、旅游等產業間的深度融合。許多跨界項目依賴於簡單的品牌聯動或跨行業合作,而沒有在文化表達上進行真正的內容共創。
分析:
跨界融合的難度較高,要求不同領域的企業具備深厚的行業經驗和合作意願。而在實際操作中,許多企業的目標是短期商業利益,導致合作流於表面,缺乏深度的文化創新與融合。制度壁壘和行業之間的合作阻力也使得跨界融合難以實現真正的協同效應。
影響:這種淺層次的跨界合作會使文創項目在市場上缺乏持久性和創新力,最終難以形成具有文化深度的「IP生態」,並在市場上迅速衰退。
人才培育與創意教育的缺乏
短板:盡管中國新文創產業蓬勃發展,但在創意教育和人才培育方面,特別是對文化內容創新的人才培養力度不夠。大量人才被吸引到技術和商業管理領域,而文化創意方面的高端人才供應相對不足。
分析:中國教育體系更重視技術技能和學術知識,在文化創意、藝術創新方面的教育支持和投入相對較少,導致人才供給不足。新文創產業快速發展,需要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既懂得文化創作,也能掌握數字科技和商業管理,這種人才的缺口比較大。
影響:人才短缺使得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力受限,許多文創項目缺乏獨特的文化表達和創意深度,難以與國際競爭對手抗衡。
中國的新文創雖然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在原創IP、全球化傳播、創意人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加強文化內容創新、完善法治環境、提升創意教育和人才培育、推動跨行業深度合作等方式加以解決,才能確保新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並在國際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競爭力。
大專生激增亟需結構化實習·鄉區企業也可申請配對補助
(吉隆坡訊)人才機構(TalentCorp)總執行長湯姆斯馬修呼籲中小企業及初創公司,包括在鄉區經營者,申請中小型企業工業培訓配對補助金(LiKES)。
他今日發文告說,於昨天推介的LiKES讓相關行業充分善用政府提供的獎掖, 通過工業培訓栽培本地人才減輕負擔。
「強化勞動力供需導向的主要層面關鍵在於落實結構化的行業培訓。結構化的行業培訓是栽培高素質人才的主要策略之一。
「結構化的行業培訓也發揮作用減少青年失業、解決技能不匹配和就業不足,以及提高人才技能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的行業需求。」
人力資源部長沈志強昨天為LiKES主持推介禮,這個由人才機構推出的新舉措,獲得政府3000萬令吉的撥款作為配對資金,惠及3萬名實習生。
LiKES配對補助金涵蓋最長6個月的培訓期,申請的雇主須提供至少10周的培訓,並提供最低工業培訓津貼才符合資格。
湯姆斯說,隨著大專院校學生的人數上升,每年有超過27萬7000人必須進行工業培訓,以致政府有必要檢視工業培訓,例如企業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
他指出,人才機構在去年7月主辦的國家工業培訓方向工作坊也發現,基於各種原因,並非所有公司實施提供津貼的結構化工業培訓。
因此,他認為,LiKES是一項積極的干預措施栽培年輕人才,無論是大學或技職教育與培訓(TVET)的學生以滿足行業需求。
他提到,該倡議也是快速及有效的干預措施,刺激中小企業經濟、就業市場及人才渠道。
「LiKES也旨在降低實習生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在大城市如巴生谷、檳州和新山,即提供大量工業培訓的地點。」(2024年03月19日 原載:南洋商报)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